<h1> 让情怀随心而动,让温暖伴于心底。世界太大时间太短,即使是分别缩小,变长那个梦寐以求的相见,还是遥远在天边。人世间一切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相约和预见……</h1><div><br></div><h1> 转瞬父亲离开已三年,哀伤已然淡化了,思念却从没放下。思绪飘回岁月深处,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点点滴滴在回放……</h1> <h1> 父亲从小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在队里干最重最脏的活都轮到他,这样才能挣到贫农干轻活的相对工分,也多亏了父亲身高体壮才能做到。只要生产队里有什么脏累的活,父亲二话不说立马拦下,为了家里年幼的五个孩子吃饱饭,没说的。记得那年冬天队里熬胶要收骨头,正数三九,滴水成冰,大家都不想出门,我妈也拦着我父亲死活不让去,天寒地冻的,怕是命都要搭上。最后父亲振振有词的说马上过年了,跑一趟能让家里过个见油腥的年,拽上五一伯揣着一布袋干蒸馍结伴赶着马车去了。这一去就是十来天,我妈天天在家唠叨,不知道外面啥样了。年二十六早上天才朦朦亮,有人咣咣使劲敲门,眯眯瞪瞪的大哥开门一看,是个身材高大的要饭吃,冻得直哆嗦。穿着黑不黑灰不灰的烂马墩袄,腰里捆扎着马绳,棉袄套子在外边耷拉着,脏的能划着洋火,头上戴个火车头帽子沾满冰渣,踢拉着漏脚指头的破棉靴。要饭的也太早了吧,还没生火做汤呢,窟嗵又把门关上。外面开始吆喝,我是你爹!关门抓累!大哥一冷惊,是爹的声音,赶紧开门。一家人都起来了,围着爹看咋成这样都哭了,在外面得受多大的症啊!爹喝口热面汤稍微暖暖就乐呵呵的笑开了,说这一趟能挣好几十工分呢,还了欠队里的饥荒,还有存款,过年还能买点肉包扁食吃,这个年肥实吧!马车在冰垄路上翻了人压到车底下算啥,又不缺胳膊少腿,这不还是回来了嘛。爹常说一句话,这人呀,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症。爹咋心恁大呢!不论冬夏,从外面回到家冰井水咕咚咕咚喝一大瓢,躺溜光席上歇一下就解乏了。再奢侈点就是拿孩子们的废作业纸裁下一条,抽着绳的布烟袋子里捏出一小撮烟叶,一卷再搁嘴边舌头捋一下,再把一头一拧,一根烟成了,眯着眼吧嗒吧嗒抽得舒坦,大拇指跟食指都熏成古铜色了。</h1> <h1> 风里来雨里去,铁打的胳膊粗壮的手。谁成想,奥特曼一样的铁人也有疲惫的时候。我五岁那年,父亲因为长期超负荷的劳累突然晕倒了,小孩子不知道到底有多严重,只记得一米八的父亲直挺挺的躺在院地上,天塌了一样,我妈吓呆了,一个劲的喊着父亲的名字,我哥哥们还都未成年也不知所措。正是晚上喝汤的时间,村里人都是端着汤碗手卡两个截头蒸馍蹲在大门口吃饭呢。听见我家乱成一团,很快街坊邻居们挤了一院子,从外面抬进来一个架子车,卸了车轱辘的,把父亲往车子上一抬,叔伯乡邻们抬起车就跑,有说快跑又说抬稳啊,大部队一样冲出去了。我和弟弟这时才害怕的在家哇哇大哭,父亲是不是要死了啊!任捞娘跟四奶她们怎么哄也不行,我俩蹩着哭,好久好久……半夜有人回来了,说是父亲在大口卫生院,心肌梗塞已做完手术,医生说要晚几分钟就没命了,多亏了我那可亲可敬的叔叔伯伯们,几十里的路一路狂奔为父亲争取的时间。记得他们有狗毛伯、玉、宗哥、运交哥、还有四爷、五一伯、小欣叔、六水爷、还有木伯,钢圈叔、新春、双贵叔等等,总之掘山五队的所有壮劳力都去了……此恩情真的是任何语言和金钱都表达不了的。那时也不会说声谢谢,只觉得他们跟姑姑舅舅之类的亲戚们一样可亲可亲呢,这种情结直到今天。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h1> <h1> 我刚上育红班时,姊妹五个立那齐刷刷的,家里三间土坯房子漏雨不说,严重不够住。夏天还好说,睡平房上。天冷了,二哥很多时候晚上去同学家挤挤。有一次好像是快过年时,二哥因为同学的哥哥从外面打工回家了而不能在同学家睡觉了,回自己家又沒地方睡,无奈的坐在院子里桐树下石板上哭。父亲取出生产队里的存款又朝亲戚家借了些钱,要盖砖墙楼板平房,那搁现在是别墅效应呀!带着儿子们用架子车去砖窑拉砖,去河里捞沙,去诸葛拉洋灰拉钢筋,还有白石灰,挖根脚,打土夯,嗨呦嗨呦老带劲了。一家子的劳力们个个肩膀上都是吃力拉车勒出来红血条子印,吃的还是蜀黍面黑面馍。我叔叔自己是匠人又叫了两个,掂着瓦刀风风火火开工了,父亲和我哥哥们自然是小工了,活灰搬砖挑水。上洋灰楼板那天,妈用白面炸了一筛子蔴趟,金黄色的胖呼呼的散发着满院香气,我跟小弟两个小瘦猴瞪着大眼急得在灶火门口转来转去。妈把蔴趟数了好几遍看多少根,算着匠人吃多少根,回头给匠人家送多少根谢人家,她连尝尝都不舍得。最后妈看我俩真是馋的上学都没心去了,把半根蔴趟平均给我俩掰开,让我们慢慢吃。用交待吗,那蔴趟热呼呼软绵绵的,闻着都是香的,我俩像小老鼠一样小牙一回咬掉一点 ,慢慢慢慢地品着,街北头走到南头学校还没吃完,嘿嘿嘿嘿真叫香,最后手上的油学大人们在头发上抹抹,头发像搽了头油似的亮亮的。当时我弟第二天说的一句话让我记了几十年。姐,这麻趟真好吃,打个嗝还是香味。大屋盖起后,还镶了一个大门楼,大伙都说不亏人家兄弟是匠人,房子气派十足,大鞭炮啪啪一放,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大屋的墙多少干燥些天就要入住了,父亲趁雨天不上工在家里挥毫泼墨一幅青竹图画,那葱绿竹子在雨中,很逼真,贴在窗户右边,还题字:窗前听雨声,静坐思已过。在那个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的年代,谁还顾上精神食粮之类,这幅画给新屋带来了书香,也引来好多乡邻希罕的赞许。砖砌的水泥墙,石灰粉的雪白,还有玻璃窗,漂亮啊!那间大屋着实让全家人兴奋了好一阵。队里的乡亲们都有些不相信这是事实,分明是一家肚子都填不饱的贫困户怎么第一盖起了新房,都说我妈会过日子,我爹会领家。农村延传了不知多久的习俗,吃饭端着碗去大门外好多家凑在一家门口或蹲着或坐在石头上边吃边聊,像现在的百度一样,什么都说。小孩子们凑在外围听故事样津津有味,长见识不少。我也是在大家围观父亲的画那天晚上,听长辈们说,我父亲小时贼聪明,一年到头在家干大人们干的农活,每天累里跟憨子一样,临考试去学堂突击几天,照样考个全乡第二,那他画幅画自然不意外。八二年发大水,北邻村小店村被伊河水淹了,土坯屋子全被水泡塌了,逃荒的看见我家有洋灰大屋还有宽过道,要求暂住我家。我家那大屋还是新屋,俺小孩子关住门不让进,父亲在屋里听见了,边走边吆喝,来吧来吧。我妈把床上的凉席揭下来叫人家用,灶台也让人家随便用。最后过道里住了两户,大屋里三张床让老家是伊川的老奶奶带着孙子睡了一张。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伊川,当时以为是像新疆那么远的地方。妈说,前些年咱家孩子们多,又都是小伙子吃的多成分又不好穷里跟棍括了一样,街坊邻居帮咱一碗面半布袋红薯片的事多了,咱们这两年能吃饱了,是个人可不能忘了报恩。那时候我看到了也学会了感恩。</h1> <h1> 父亲才真是从小卖蒸馍,啥活都干过。修陆浑大渠,拉架子车去煤窑上拉媒,回来拿煤球机自已给打完。骑车去几十里外的李楼佃庄买猪娃赶会卖。带着两百多斤的小麦种子换麦,我还记得那麦种叫八三二。割些柳条回家编箩筐还有荆蓝赶会卖。顺带说一下,父亲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不管什么年月,从外面回家手里总会有一小包兰花筻或油旋馍或两个肉煎包,那是孝敬老娘的。</h1> <h1> 一九七八年,中国的春天来了,国家政策平反右派。春风也毫不吝啬的光顾我家,父亲苦尽甘来当上神圣的人民教师。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父亲被埋没多年的才华终于有了施展平台。从民办老师到转正,从最初在倚着河堤的破旧瓦房学校任教至村里在新校区盖起两层楼房的新校园,从最初的每月几元钱工资开始,披星戴月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三十年。最后几年还是庞村学校返聘去的。不管父亲任普通教师教小学、初中或毕业班,还是长期被评为特级教师任教导主任或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松懈。您的语文课,让您的每一位学生如今依然津津乐道。讲到情深处或仰天长啸或掩面陶醉其中,学生的眼里您是可爱的老师,上您的课绝对没人睡觉。优秀教师证书年年有,红彤彤的厚厚一打,他教的班级成绩当然只有第一。父亲的毛笔字独具风格,老伙伴们建议他投稿或参赛加入书法协会,他嘿嘿一笑,说不好凑那热闹。</h1> <h1> 记忆中,您夏天常穿一件米色带点豆色的柔姿沙面料小翻领短袖,那衣服宽宽的,里面套一件白色棉背心,更显得您清瘦高高的,戴着一幅厚重的近视镜,平时绷着脸全是威严,好多学生有些怕您。到了您的语文课上,您像是变了个人,诙谐幽默谈笑风生,上您的课没人敢打瞌睡,怕你轻则骂重则上手。大多都是被您精彩的讲述吸引而特喜欢上您的课。好多同学说,语文课上老师会笑。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您看谁不认真听讲,就提问谁,所以上您的课前大家也自觉的预习。您是厉害脾气不好,但从没因为谁在提问回答问题时答错而批评谁,只有鼓励。您还爱提问在下面偷看课外书的学生,后果是罚站窗户外面,遇到犟嘴的大手唰的就上去了。我在学校里也好怕你,不怕您的都是成绩优秀娇娇者们。您教的班级语文成绩总是全校第一,乡里排名也遥遥领先。春秋季,您爱穿一件洗得肩部少色发白的灰中山装,永远把领口的风紧扣扣的严严的,整个人浑身散发着犀利严肃。有时候上早自习,老师离开一会,教室里闹哄哄的一片,不知谁喊一声,老高来了,教室立马跟停电了一样,那叫一个静,然后又哄的大笑开了。再加上您是瘦高光头,有同学背后偷偷比喻您像蒋介石,为这我还和他们吵架呢。就那我跟同学谁有矛盾了,您老是上去先嚷我。冬天到了,中山装外边会多一条白色马海毛的元宝针围巾,就那么前边一根后边甩一根,头上再戴顶旧棉帽,年代的学者风代表。其实也有好多同学和老师们知道您在篮球场上,潇洒自如的中锋风采,几乎是您的专场。您和老师们处的也不错,见年轻老师们有毛病的好不客气的说教,因为您的正直和教学水平高而服您。记得郭金甲嘴贱说,高老师天天晚上备课到深夜,语文教的恁好,又是老教程了还备啥课写啥教案。您决定治治他这犟毛,天天检查他的教案,硬是改了他不备案的毛病。我也无数次下晚自习了,路过您的窗外,灯还亮着,透过贴了报纸的玻璃窗也能看到您还在批改学生作业。上学那么多年,写过无数篇作文,只有您批阅过的作文上红笔改正点评的最多,这个好多同学都有同感。那时候学校每周有劳动课,你总是提前换双旧鞋跟老师学生们一起并肩做战,挖土坑浇茅粪挑水浇向日葵,有两个年轻女教师穿着高根鞋嫌脏不想干,您说人家洗手绷指甲干活不下身,几句把人家嚷哭了。您一方面要求教师灶提高伙食标准同时严要求年轻教师节约再节约。窑沟那男数学老师,说话声音像掐着脖子一样的,现在都记不起名字了,数学教的特棒,照样因倒了一些剩菜被您点名在教师会上批评,臊的数学老师闹着要调走,后来不知道啥时开始,他老是给您竖大拇指。您每周二周五,学校卫生大检查,评个班级流动红旗也特认真,还曾建议连续一月没得红旗的发个黑旗被老师们反对告终。连升国旗时哪个老师没大声唱国歌也换来您的指责。早操时,见哪个年轻老师偷懒没到,你亲自去啪啪啪敲门,身体是革命本钱,看谁还敢睡懒觉。父亲常说一句话,宁可防范未然,也不亡羊补牢,因此对于老师或学生不对的地方直言不讳立马指出。嗯,好老师,脾气不好。这是女儿眼中的高老师。</h1> <h1> 有段时间,学生中疯传武侠小说,什么平踪俠影,什么射雕英雄传,走路看吃饭看上课也偷偷看直看到天昏地暗,以致成绩中等的我比滑梯还快的速度拿到全班倒数第二的优秀成绩,校长的闺女考个这样,连任课老师都不好意思说,可以想象老高知道后的情形,看我吃过饭了,把我叫到院子里桐树下的老井那,眼瞪的跟乒乓球一样俯视着我,脖子上暴着青筋,咬着牙什么也不说,手攥成拳头高高举起,我吓得闭着眼捂着脸坐在地上,语无伦次的狡辩,我不会作没有照抄……不会把我提留起来扔进井里吧……等了好久,没有预想中的二巴子,也沒有踹过来的大脚,我慢慢从手缝里睁开眼,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离开,我脚边石头上放着一个长得歪歪扭扭的绿皮香瓜,你不会相信,我当时也不信,没有挨打还有好吃的。接下来几天,爹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至于我的表现不用说,你懂的。那个阶段也是我这辈子看书最多的时候,父亲的藏书真多,四大名著全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镜花缘、封神演义,呐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雷雨,子夜,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我像蛀虫般如饥似渴的啃一本又一本,然后再小心翼翼的放回去。那些书是父亲省吃俭用攒钱一本本买回来的,每本书都用油皮纸包个书皮,毛笔字写上书名,还有购书日期,可见他的珍爱程度。后来知道父亲一直是高兴我阅读那些书的,只是我有些人来疯,太走火入魔,上课时间舍不得放手大错特错。印象最深的是五男二女那本书,是我到槐庙上班以后看的。介绍的是九零年代改革开放那会儿洛阳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非常现实,里面描述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乡土气息很浓。是洛阳会盟台的故事,重点在扣马村台荫村。 改革开放初期,围绕农村发生的很大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但云刀大部分农村吃不到水,得靠天来吃饭,农民们自强不息的奋斗轨迹。因那本书,父亲给我讲了很多书上没写到的故事,深情处还掉泪呢。也是在那时我知道了,书上的会盟镇距离我们骑自行车只有几个小时就能到的地方。我在那些书中没有找到黄金屋,但至今认为那是我小眼睛认识世界的窗口,到啥时候也不会后悔读那些书。谢谢父亲,谢谢老高老师。</h1> <h1> 整理父亲的物品时,满满两抽屉的手抄本,都是用白纸剪裁后装订的。杂记集锦,里面收集的全是名言警句,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最早的一本是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开始记录的,排列最后的一本是贰零壹肆年六月的。父亲一生都在学习,他的幽默风趣谈笑风生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h1> <h1> 谁说见字如面只是在读信时,父亲离开后我才读懂这四个字的辐射范围,一个字一句话都足以让儿女泪奔……</h1> <h1>一纸深情怀,几行淡墨痕。</h1> <h1> 父亲还有个近乎苛刻的习惯,不管什么饭从不剩余,哪怕是面条汤也喝光。他自己这么律己,对我们也这么要求。对于时下潮流的光盘行动他是双手支持。好几次在饭店里,他看到有年轻人剩饭菜太多,气的青筋爆起,拳头握的紧紧的。不是我们阻止,他绝对会去跟人家说教。父亲说,你们是没经历过五八年,那是土里刨食的岁月。看着你们现在浪费粮食,心疼啊!浪费粮食就是做孽,就是犯罪。父亲说最饥饿时吃过榆树皮,吃过燕屎。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燕屎是大雁屎,因为大雁吃的是小麦叶子,拉出来的还是绿麦叶。农民们饿的心慌,就捡雁屎晒干搁石磨上磨成碎沫,再兑些玉米壳或者麦皮上笼蒸熟吃。说实话,那饼子真叫难吃,为了顾命各家各户都吃。记得我当时还幼稚的问父亲,为啥不直接拽些麦叶吃呢?父亲皱着眉,摇着头的指点着我,憨子啊,社员们种点庄稼难不难,谁舍里拽,大雁吃过了,没办法了才这么拾掇着吃。现在咱们去新安县旅游,坐车都得几个小时,可见距离远近。闹饥荒时,父亲和乡邻们背着镢头,挑着两个箩筐,半夜三更走着去新安县拾红薯,两天打个来回。刚刨到红薯那叫个高兴,泥土随便一拔拉坐在地里大口大口啃着吃个饱,比啥都香那。天黑了,就几个人找一堆靠墙的玉米杆往里面一钻,遮风又避寒。回去时每人挑着两筐子伤差红薯,颤颤悠悠的,一路说着唱着,好家伙大丰收了,一家人美美的吃好多天呢。</h1> <h1> 作为儿女对父母的记忆篆刻在心中是必然。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朋友圈点击搜索引擎,我想看看这世间有多少人记得他。欣慰的是,我看到,答案无数………虽然隔着千里,隔着屏幕,我能真切地聆听到来自亲人来自朋友内心最静好的音韵……</h1> <h1>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知天下</h1> <h1> 高老师的字写得很好,尤其是毛笔字,自成一体;对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我很尊敬高老师;高老师教我语文,我记得当时我写的一篇作文《小桔灯后传》得到了93的高分,高老师在课堂上对我进行了表扬,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宣读,我印象很深,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对我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始终对高老师都很尊敬,不仅是因为字写得好,我觉得高老师的人品很好,为人正直。</h1><h1> 一一 学生 志武</h1><h1> 感谢十来岁就随父母迁移至千里之外的兰州的宏文,几十年了还清晰记得当时学校灯谜活动的一个谜面,雕凌空中一只船,谜底是我父亲的名字。好发小谢谢你还记得你对门伯伯你的老师。 </h1><div> </div><h1> 心目中的高老师写一手洒脱的板书,清瘦、干练,威严中带有慈父般的关怀,是心目中最帅的老师!</h1><h1> 一一学生 桂霞</h1><h1> 最难忘高老师严管细教!爱生如子!受益终生!三周纪念!无限哀思!永远怀念!!!</h1><h1>老师严厉批评过我几次印象深刻,我作业潦草,连作文错别字多,老师都是狠狠的批评我,表扬是写在作文评语上。不鞭策不进步,难得的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挨打过的学生,当时都是无知孩童,太傻太贪玩,现在到了这个年纪都感恩老师。我感恩,做个细心人是我从高老师那最大的收获,他对得起每个教过的学生,高老师的作业批改的最认真,他在用行动宣教,用心良苦的老师,值得尊敬的老师。</h1><h1> 一一学生 利军</h1><h1><br></h1><h1><br></h1><h1>对于高 老师,我无话可说,心存的全是感激之情,他是我学知识的老师,现实生活中的玉舟伯,三周记念,怀想思之情,真心的谢谢你,玉舟伯</h1><div><br></div><h1> 一一学生 建忠</h1> <h1> 老师严谨而不乏幽默 ,慈母般关爱 ,严父般认真, 偶尔还露出青春般笑容。</h1><h1> 一一学生 松安</h1><h1> 对高老师记忆不少呢!像军人一样笔直挺拔的身材!教我们语文课,讲课像讲故事一样,特吸引学生,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一直骄傲的是:每周的作文课,我的作文经常被高老师当做范文来读!</h1><h1> 一一学生 会玲</h1><h1> 现在想起高老师,人直正义,脾气坏。</h1><h1> 一一学生 保全</h1><div><br></div><h1> 记得他的认真,冷漠的表情下有颗柔软的心。怨之怨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世事,不体师心。祝老师在天国安好!</h1><h1> 一一学生 为民</h1><h1> 我又回咱村上那一年,有回数学课,高伟峰和教数学的王遂禄老师吵架,他好像还咚了王老师一拳头,王老师快哭了,下去叫了高老师和许校长,他俩随即都上老师,高老师进教室说高伟峰混蛋,不想混了吧,拉下去了,一会王老师又上来了,说: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咱都继续上课,当时王老下去时眼里都噙着泪,我在前排在,看得清楚,估计高老师把高伟峰叫出去,对着王老师面打两下给王老师出气了。西庞村老师评价高老师说他心思好,教学认真,就是说话太难听,骂人还狠。我在东庞村教学时,有回吃过晚饭去学校上自习,骑着车急着走,高老师在路边散步,我骑车从他身边过,怕自行车撞着他赶紧往边走,人家没事,我连人带车子摔倒,磕住膝盖。</h1><h1> 一一学生 爱平</h1> <h1> 小时候爷爷带着我去喝羊肉汤,总是自己要五块钱的,给我来个十块钱的。</h1><h1>为了弄清两会的有关内容,由于不会上网,自己一趟趟跑到乡政府问相关人员。</h1><h1>当时我考上国防生,爷爷很开心,在街边一直乐呵着向周围人说着。</h1><h1>爷爷临走前一周,打电话,说着以前的好多事,说等到我回家后让我骑着三轮车带着他去喝汤,可惜还是晚了一步。</h1><h1>印象里每次过年家里的对联都是爷爷写的,是一种勤俭,又是一种情怀。</h1><h1> 一一 孙子 刚刚</h1><h1> 最后一次去看望爷爷,他是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睡觉。那时我才感觉到爷爷真的老了,他看起来很困, 但看到我去了,便很快坐了起来唠了一会,我便回家了。下午爷爷听我妈妈说三叔家的油大队不给取,他二话没说自己骑着三轮车去大队取了三叔家的油,精气神特别好,让我看到了伟大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维护着属于孩子的一切…愿在天堂的爷爷一切安好………</h1><h1> 一一 孙女 小梅</h1><div><br></div><h1>在我的印象中,大舅很严厉,尤其对子女要求严格,但是对我很好,我来孟津以后,每次回去看他,都是乐呵呵的。在工作上,特别严谨,认真。对母亲很孝顺,以前在老家上学时,每天都会看看母亲,叫一声娘,现在在我耳边依然能想起大舅喊娘的声音。大舅是一个让我可亲可敬的亲人。怀念舅舅</h1><h1> 一一 外甥 景武</h1><div><br></div><h1>那我就说我影响里最深刻的吧。我也不知道那是啥时候了,我那时候是上小学,上几年级忘了,那时候俺爸俺妈去深圳了。俺爷爷奶奶就来俺家照顾我了,我记得俺爷就是可严厉,我记得有一次,俺爷让我背乘法口诀表,我背不会,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背不会就不让吃饭。从早上到中午我都没背会,然后就真没有让我吃饭,直到我背会,那时候我就觉得俺爷可严厉。我那时候就有点怕俺爷,然后有一次,是个星期天,我回俺婆婆家了,按照惯例,我是应该星期日下午回偃师的,星期一去上学,然后那次好像有什么事,我就没有星期日回,我是星期一早上才回去,我觉得应该是那时候贪玩才没回去,早上回去的时候已经迟到很久了,不敢去学校,就回家了。我以为俺爷又该说我了,俺爷也知道我是贪玩,但是俺爷没有说我,把我送到学校,跟老师解释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觉得,俺爷并不是只有严厉,还有慈爱。这都是很早的事的,俺爷去世前那几年,俺爷给我说过最多的就是俺爸,俺爷说,俺爸天天晚上都给他打电话,哭着跟俺爷说自己多困难什么的,但是就是不说他在哪,我觉得那时候俺爷比我比俺妈要更难受,可能这是俺爷最大的遗憾吧。</h1><h1> 一一 孙子 高原</h1> <h1> 孙女毛毛的作文</h1> <h1> 高老师任我们初中班主任,教我们语文。课堂上十分严厉,生活中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印象最深的是罚我们全班抄课文,我还记得课文没有背会的几个女同学其中包括他闺女你都被罚到讲台前。每次部队探家回来都能见到高老师,好亲切啊!上根烟聊上一阵子。高老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h1><h1> 一一学生 冶安</h1><h1> 高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比较严肃,不苟言笑,对工作学生很认真严格。小的时候对他有点怕怕的。</h1><h1> 一一学生 利敏</h1><div> </div><h1> 只记得高老师讲课爱讲故事,别的不记得了。</h1><h1> 一一学生 爱珍</h1><h1> 事事无常,老师已离开三年了,这些年我身边亲人陆续离开,我们也渐渐老去,印象中的老师高高的个,常穿土青的中山装,很睿智,那时我很喜欢上老师教的语文课,很生动幽默的,初二时老师还送我一本格言的书,因为那次考的不错勉励我,后来想起就汗颜,因为没考上学,回家路遇老师就绕道走,现在想想我们都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也辜负了自己的美好年华。结婚后就没怎么遇到了,这样也好,在我印象中老师未曾老去,还是讲台上的模样,说话宏亮,风趣,写的粉笔字很个性漂亮,带弧形的,现在还记着那次老师写了几行字,说和别人的不同,过去的过去了,但还是那么清晰。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师长都是很珍贵的,因为年少无知不知珍惜,待他们老了,我们也年华不在,才知时不待我,所以善待他们,善待自己方不付此生。</h1><h1> 一一学生 海强</h1><h1> 我小学在掘山上的,上初中就到寇店了,一直在外面我上初中后一直都在外面了,高老师没教过我,印象中总是高大,挺拔的身材,很严历的样子,那时候的我很敏感,见人不敢打招呼,总是躲着人。</h1><h1> 一一学生 松森 </h1><div><br></div><h1> 感觉好像去年一样,可离开三年啦! 俺伯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慈祥,和蔼可亲。 啥时候也不能忘了俺伯。</h1><h1><br></h1><h1> 一一侄女 景晓</h1><h1> 对外爷的印象是高高的个子,常年光头,戴着一副深色方型眼镜。不笑的时刻给人一种严厉的感觉,可在他放声大笑时又像一个老小孩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br></h1><h1> 每回我们回去,一进屋外爷就笑着给我拿好吃的,问我的学习。记得有一次外爷让我吃烧鸡,一面说让我多吃点,一面又抚摸着我头说我爱吃肉多运动。</h1><h1> 外爷八十岁了,牙齿还很白,这源于他坚持一生的好习惯。外爷每次吃完饭就拿着碗到院子里水龙头那接半碗水,然后两三步走到大门口的下水道处,喝一大口水,含在嘴里,仰起头咕噜咕噜的嗽口,然后猛地一下全喷出来,水在空中形成了雾状,在阳光照耀下竟形成了彩虹。外爷的嗽嘴真是一道美景。</h1><h1> 外爷那么老了,还很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听到村里需要捐款的时候,二话不说就把钱拿出来,是两千零一十五元,说是这数字有意义。遗憾的是外爷没有看到建起的道德广场,相信村里人也会记得外爷的爱心。</h1><h1> 看到别的老爷爷,我就更怀念外爷</h1><h1><br></h1><h1> 一一 外孙女 丫丫</h1><div><br></div><div><br></div> <h1>蓦然回首 </h1><div><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你们一直在这里</span><br></div><div><br></div> <h1> 有人说我一个嫁出去的姑娘与掘山如此深的情结,是缘于这里有至亲至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如今父母依然离去,每每在快速通道上看到寇店的牌子心里顿觉暖意融融,那是我回家的路口。什么都市繁华的喧嚣什么生存竞争的压力统统抛的远远的,从汽车打左转向灯那一刻起,看路看房看树看人那叫一个顺眼,仿佛整个掘山都是我的,小孩老人还有你都是我的家人,不需要任何语言一个点头一注目光对视足矣,温馨舒畅自在幸福成就我不自觉的傻笑。笑什么?说不出来,就是想笑。我知道橡皮筋一样拉着我回掘山的是你们,我的叔叔伯伯大娘婶婶们,我的尊师我的兄长们,我的同学兄弟姐妹们。你们是我此生的亲人,谢谢您们!三年了,谢谢掘山还记得我父亲这位平凡而倔强的老头!</h1><h1> 感谢遇见!</h1><h1> 感谢我们遇见!</h1><h1> 感谢我们今生遇见!</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