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雁过长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追忆我的伯父祁洪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祁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在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偏东南大约40公里——白秋,在河南省的南面,也可以称之为“豫南”。解放前,白秋是方圆百十里闻名的大镇。我的父亲亲弟兄七个,一个家庭人丁如此兴旺的情况,这在今天包括之前都是很罕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我们祁姓家族包括周边不少的乡邻,是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迁移过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5A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朝末年,政治极其黑暗,《窦娥冤》的悲剧就是当时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当时,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农民军反抗元朝的起义风起云涌,而“铁马弯弓”的元军以残暴著称,常常对攻破的农民军据地血腥屠城,连年杀戮,造成中原人口锐减。暴政之行,天怒人怨!加上,元朝末年水、旱蝗、疫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原人口锐减,还有另一原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以入京“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建文帝。战火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而当时的山西人口相对较多,于是政府多次组织了山西向中原移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白秋村不少人家,也许就在那个时候,背井离乡,来到豫南的白秋定居了。解放前,白秋是方圆百十里的名镇,城高池深,东西南北四面有高大的寨门,寨门晚上落锁紧闭,治安状况良好。于是,这里商贾云集,地价看好,交通便利,商业繁华,有百神庙、泰山庙、倒坐堂等规模不小的几处庙宇,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白秋街北边,有南阳地区闻名遐迩的名校“唐西中学”,国民党杰出的抗战将领孙连仲将军曾任唐西中学的名誉校长。孙连仲,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因身先士卒、浴血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由此可见,当时唐西中学的名气之大。据说,当年的唐西中学,从办学的质量与名气上看,无疑在当时相当于唐河乃至南阳的“黄埔军校”。白秋古镇商业繁华,文化底蕴也同样深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老爷祁长福,为人正派忠厚,在白秋街上做些不大的生意。我老爷的亲弟弟祁长三,绰号“祁三”,是解放前白秋舞龙队的负责人,他是当时本地响当当的“土光棍”(“土光棍”是本地话,意思就是在本地比较有名气办事吃得开的人)。老爷祁三出面办事时,即使当地知名的绅士人物,也都会给老爷祁三面子。祁三当年也做些生意,在唐河乃至湖北,都有老爷祁三不少朋友,即使远在湖北地界,提起“祁三”的名号,不少人都知道。祁三是舞龙队的负责人,俗称“龙头”。祁三还是“社头”,何谓“社头”,因为旧社会去武当山朝拜祖师爷的人较多,而且因为交通落后,全靠步行,走到武当山需要七八天时间,为了安全起见,方圆附近要有一个义务负责领队的人。方圆附近朝拜祖师爷的香客,提前报名,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凌晨,朝拜祖师爷的队伍从白秋街我老家门口浩浩荡荡出发。朝爷的人各带各的盘缠和干粮,社头只起领队协调管理的作用,不收任何费用,足见我的老爷祁三当时在方圆的威信何等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祁三之后,我爷爷接替负责了“舞龙队”的工作,继续当“龙头”。我的爷爷叫“祁云亭”,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我父亲亲弟兄七人,体型上大都遗传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读过一段私塾,为人严谨正派。因为我们祁家辛苦经营,到我爷爷理家时,已经有二亩田地,在白秋东街有了一处临街的四合院,十几间房子。临街面朝北的三间房子,虽不是做生意的中心位置,但也可以作为门面房做一些小生意。虽然,有二亩田地和一处临街的四合院,但是因为我爷爷的孩子太多,日子一直过得比较紧巴,解放后划分成分时,我家还是划为“贫农”。当时,我爷爷做的主要生意是卖缸炉——缸炉,是本地话,就是用土缸烤制的“饼子”,饼子外面沾有芝麻,外焦内嫩,里面两层,咸香可口,人们非常爱吃。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已经不做缸炉了,但是我比较喜欢吃缸炉,经常缠着父亲去街上买缸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包括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粮食比较紧张,物以稀为贵,所以,我认为当时卖缸炉和现在卖饼子的生意档次及顾客对象估计都有很大的区别。我大伯祁洪斌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我父亲祁洪林排行老二,其他兄弟更小。后来,我父亲其他几位兄弟读书不少,大都在外参加工作,而且都是单位的领导。解放前,白秋古镇晚上打牌耍钱的较多,所以,我大伯和我的父亲尽管很小,但为了大家庭的生计,便开始做生意,晚上出去给各个赌场送热腾腾的缸炉,他们也给在唐西中学的学生们送缸炉当夜宵。当时的唐西中学名气较大,教学质量较高,慕名来上学的学生不乏外县外省的学生,而且富家子弟不少,这些富家子弟都不差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时,我们家也在白秋街的集市上卖缸炉。每逢白秋、火烧庙等地有庙会,爷爷、大伯和我父亲便会带上缸炉去庙会上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大伯自幼聪明过人,仪表堂堂,为人随和,善于应变。为了家庭生计,也为了大伯今后更好的发展,大伯十几岁便开始跟着一族的祁长明大东家“学相公”。祁长明家,属于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家中长长幼幼都比较重视学习,解放后学习习惯依然如此。祁长明家当时是方圆有名的富户,有四五顷地(一顷等于100亩),有房产,在白秋街上开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杂货铺,杂货铺经营布匹、油、盐、酱、醋、纸炮等日常用品,生意较好。我大伯就在祁长明家的杂货铺学相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谓学相公,就是旧时年轻人为学知识和礼仪到富人家或掌柜手下服务打杂,相当于现在干的“秘书”工作。学相公的,跟着东家学习打算盘,学习管账,学习端茶倒水,学习待人接物的礼数,学习经营生意的方法和技巧……当时有规矩,学相公当学徒三年没有工钱,掌柜的每年只给一些零花钱,三年期满按能力付工钱。学相公,是一份聪明人干的苦差事,既需要脑子聪明有察言观色的灵气,还需要能吃苦有任劳任怨的精神,学相公的人需要心灵,眼亮,腿勤,嘴稳,盘子清,还能老老实实做人,不能爱财。有不少学相公的,因为经不起东家乱丢钱物的试探,而很快被“送客”。学相公虽然苦,但是若能不被淘汰掉,最终都学到了不少货真价实的本事,而终生受益,我大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和我大伯一同学相公的还有附近王岗村的王自明,王自明后来招工成为国家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发展得也不错,几个儿子都很有出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大伯作为一个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毅然响应国家的号召,于1950年参军,所编的军队为“北京警卫师”,也算得上风风光光的“御林军”。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大伯和无数豪情万丈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同敌人英勇顽强地战斗,他的一条腿曾经被炮弹炸伤。“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为了新中国的和平,他的许多战友都长眠在朝鲜异国的土地上。抗美援朝的战争流过大伯的汗水,朝鲜的战场洒过大伯的鲜血,朝鲜战场的枪林弹雨美丽着大伯的青春。我记事起,大伯每每谈起抗美援朝那场惨烈战争,他都会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一个个关于战斗英雄的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无数次叮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好好学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我爷爷去世,大伯家中的6个兄弟年轻的年轻,年幼的年幼,近乎群龙无首。长兄为父!本来在部队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大伯,为了照顾众兄弟和大家庭,毅然主动写申请要求转业复员。“是金子总会发光”“锥子放进布袋里,总有脱颖而出的一天”。因为,大伯能力较棒,刚到地方便走入地方领导的视野,解放之初那个时候政治生态环境应该是比较好的。大伯先在桐寨铺的区党校当校长,区党校的使命是培训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觉悟和素质。解放之初,政治学习应该是“排头兵”,区党校校长,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白秋的女支书胡海芳调任别处,经县里好几位领导的大力推荐,大伯又临危受命回到白秋接替了支书的职务。白秋是个大村,不仅在解放前是历史名镇大镇,而且白秋在解放后,名气也很大。解放初,白秋曾经成立过镇政府、区政府,管辖的范围较大,不仅包括现在的张店镇行政区,而且现在归属桐寨铺管辖的贾营、阚营等村子,过去也隶属白秋管辖。还有,现在隶属郭滩乡管辖而邻近张店镇的一些行政村,过去也在白秋的管辖之中。白秋及白秋支书,在上级领导的心目中,位置不能说不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在白秋当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大伯的能力出类拔萃,大伯当支书期间,白秋大队的各项工作成绩在整个唐河县都遥遥领先,白秋大队独步当时!几乎没有对手!而且,大伯任前任后,在白秋乃至方圆口碑较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仪表不凡,很多人说他的相貌很像陈毅将军,举手投足颇有大将风度。大伯酒量很好,口才很好,社交能力相当厉害,场合上应变能力极强,有处乱不惊的能力,就连文革时期大伯的“反对派”,也由衷佩服他的能力。这就如同最终偏安一隅的枭雄蒋介石,他虽然是毛泽东的死对头,但是蒋介石从内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儒生。和我认识的人,只要认识我大伯的,一提起他,没有不竖大拇指由衷敬佩的:“祁洪斌老支书仪表堂堂,要酒量有酒量,要口才有口才,要能力有能力,要口碑有口碑!”有的人甚至说:“祁洪斌老支书,即使出去接见外宾,也够格!也能做到不辱使命!”大伯,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当支书时,一直是乡政府、县政府领导眼中的“大红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在白秋当支书时,白秋的副业(后来称为企业),办得风风火火。这在“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时代,很多人一谈做生意近乎是“谈虎色变”。但是,大伯当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的思路,其实就是一种商业思维商业智慧在当时政策下一种巧妙的变通,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善于解放思想”。我认为,大伯当年在祁长明家的杂货铺学相公所积累的经商理念和经商经验,对他积极开办白秋大队的副业应该是帮助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白秋的村办副业不少。有大队部办的香油作坊,在白秋十字口南边路西的老大队部里,我记得很小时候曾经和小伙伴们到大队部的油坊里偷油饼,当时人们粮食不富足,吃上几口油饼,不亚于今天吃上高档的糕点一样开心。有大队部办的铁匠铺,打制农村用的镰刀、斧头、锄头、钉耙、菜刀、铡刀等用具,既满足本村之用,也对外卖。大队部还办有织布厂,用机器织布,当时把机器织的布称为“洋布”。用机器织洋布,比家庭织布机织的布面宽好多,织布速度快好多,而且织出的洋布质量较好。大队部还办有木材厂,我爷爷的哥哥祁盛德(我叫大爷),他是一个老木匠,木工手艺不错,做工挺细,他负责着木材厂。木材厂负责做桌子、椅子、板凳、木床、木耧及农具的木质部分,还做棺材。白秋大队还派出一支几十人的副业队,到平顶山煤矿工作。当时群众能去平顶山煤矿工作,也是一份光荣,人们争着去,去煤矿工作,工资不低,可以养家糊口,也能给大队带来一些创收。后来,白秋有些村民在平顶山煤矿干的时间长了,竟然转正成了国家企业的正式员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让白秋大队牛气的是,白秋大队当时还有东方红拖拉机、东方红链轨犁地机器。当时,绝大多数大队还在使用牛拉犁犁地,一头牛每天至多犁三亩地,而白秋的链轨犁地机器,一天轻松犁地100亩。因而,当白秋大队犁完地了,好多大队犁地任务还任重道远。于是,白秋大队的链轨犁地机器便会应邀请开足马力去支援其他兄弟大队犁地。白秋大队的链轨犁地</p> <p class="ql-block">机器,既方便了自己大队的生产,又支援了兄弟大队的生产建设,也能为白秋大队挣一些收入,真可谓一箭三雕。但是,买链轨犁地机器需要很多钱,许多大队因为实力所限,也只能望洋兴叹。别的大队很多村民,只要看到链轨犁地机器轰鸣着开过来,不用问就知道那是白秋大队的“神器”,羡慕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而搞好水利可以保障农业增收,毛泽东同志也高度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他说过:“渠灌是阵地战,井灌是游击战”。大伯为保障白秋农业增收,为打破“靠天收”的被动局面,大伯亲自带领白秋村民积极修挖二干渠,积极兴建农田水利设施,“全民皆兵”大干特干,愚公移山,斗地战天,经过白秋大队群众长时间的艰辛努力,白秋大队每块农田的地头都有互相连通的水渠。水渠过路时,修成“连通器,”让水走路的下面。当时白秋的农田几乎都变成了水浇地,有的地块几乎可以实现不用助力,清澈的渠水就能“哗、哗、哗”及时向农田里流去。到白秋赶集的外村村民,见到“哗、哗、哗”流淌的清澈的河水,有的竟然羡慕得热泪盈眶。饱孩儿不知道饿孩儿饥,有水的地方不知道缺水地方的艰难!渠道两边,栽满杨树,杨树一年年长大,棵棵参天挺立,也成了乡村一道动人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集体期间,大伯作为优秀的大队支部书记代表,曾经受到河南省省长的亲切会见,并在全省的表彰大会上作了5分钟的简短发言。这件事,也曾经是大伯与其上级领导常常引以为豪的殊荣。新中国如火如荼学大寨时期,偌大的唐河县,到处可见用白石灰在墙上写的一句醒目标语“远学大寨,近学白秋”。当时,唐河县委一位叫李勋培的县委副书记,亲自担任白秋大队的包村领导。李勋培退休后,多次到白秋大队来见我大伯这个老部下老朋友叙旧,李勋培病逝前,特意通知我大伯前去到南阳病房见最后一面,可见他们上下级之间情谊多么的深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大伯当时是张店乡党委委员、县人大代表,开会时经常和乡里的书记、乡长一起在主席台就坐。当时,白秋大队是生产建设示范点,是学大寨示范点,是民兵训练示范点,是民兵打靶练兵示范点……白秋大队各项工作,都在走在全乡、全县乃至全南阳地区的前列。白秋大队和我大伯的先进事迹,省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报道过。白秋街当年如日中天的名气,我坐井观天式地猜想——可能就如同后来在中国大地崛起的南街村、华西村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白秋大队村民在外地义务挖渠时,与外面的人发生了纠纷,差一点儿打架。白秋大队村民张口一急,无意中把白秋大队脱口说成“洪斌大队”(我大伯名字叫祁洪斌),对方一听我大伯的名字,顿时偃旗息鼓。可见,我大伯祁洪斌的名气确实是太响了。随后,有些村民在外往往开始自称是“洪斌大队”的人,“洪斌大队”后来成了白秋群众一个引以为豪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白秋大队副业办得较好,大队实力雄厚,白秋的文化团体也因而搞得红红火火。当年白秋西武营的舞狮队、白秋东街的舞龙队、白秋南街的旱船队、白秋大队的放映队,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白秋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庙会,也称为“物资交流会”,常常请来名角荟萃的“南阳专曲”来捧场,每年的物资交流会搞得隆重异常,四面八方商客云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繁华空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不仅管理才能突出,而且胸怀宽广,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包括曾经反对过我大伯的人,我大伯都能主动抛下恩怨,以德报怨,最终感化对方,化敌为友,这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也是一种超人的智慧。大伯对待群众,无论穷富,一视同仁。尤其对那些子女多衣食不足的家庭、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大伯更是倍加关心。逢年过节,大伯会带上白秋大队干部给每家困难群众送衣、送粮、送钱。这些钱物,有些是上级给的,而大部分是白秋大队自己准备的。听说,当时没有一例非困难群众能走后门享受到救助的待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在各种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中,不少干部落马,而我大伯虽遇不少风浪,但一直岿然不动,这不仅得益于他人格和人品的魅力,更多的得益于他为人的智慧和胸襟,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大队支书,权力较大,在群众参加招工时,需要支书签署意见,而我大伯不论关系远近,都是一路绿灯。包括一些因政治出身不好而处于人生低谷的人,我大伯都暗暗地尽其所能去关爱去保护他们,或者暗示他们尽快外出躲避风头,不去在他们沥血的伤口上撒盐。我大伯经常说:“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做事要看长远,不要在别人失势时伤害他们……”因为,白秋古镇有唐西中学,读书识字的人较多,后来经大伯推荐外出参加工作的人较多,据说有好几百人,而且其中不乏后来做官的,他们对我大伯都心存感激,所以大伯外出办事时,往往一路绿灯,常常一马平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因为政策原因,我大伯从白秋大队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他退下来时,白秋大队节余下来的钱不少,但是大伯家庭的经济平平淡淡,甚至自己还有少量的外债。不由得令人感叹,毛泽东时代接二连三深入人心的政治运动,很教育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净化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伯从支书位置上退下来,先后去唐河县第二建筑公司和张店乡镇府工作过一段时间,随后去南阳、油田经商一段时间。在我到银川读研期间,2008年的放暑假的前夕,80多岁高龄的大伯不幸病逝,但家中大伯家的儿子我的堂哥,认为我上学不容易离家又远,就没有通知我。没有送大伯最后一程,这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大伯生前与人为善,关爱乡邻,稳定一方,为白秋大队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功绩可见,老百姓对大伯评价较高。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人,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让人人满意。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但是有人不满意他!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让人民告别贫穷而富起来,丰衣足食,但仍然有人不满意他……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大伯根本不能同伟人相提并论,所以,我也不苛求人人满意我大伯生前的为人和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口难调。月光虽美,影响小偷的行动,小偷骂月光;春雨贵如油,但是行走在泥泞中的路人骂春雨;瑞雪兆丰年,但是接亲的队伍恨风雪路滑,骂瑞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历史是人民写的,不是少数人写的!我相信大伯为白秋所做的一切,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考验——吹尽黄沙始见金!祁洪斌、洪斌大队和白秋大队的光荣历史,也终将被历史所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无数人质朴而美好的追求,而我的大伯祁洪斌,他在白秋的天空中就如一只潇洒动人的大雁,雁过长空,让人仰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祁航,男,南阳市唐河县人,毕业于211院校硕士研究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爱好写作,自1992年始,有400多百篇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级、省市级刊物。2015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爱,坠斜了天空》。第二本散文集《守望寂寞》,在编辑整理中。现于南阳市油田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