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九十年 ——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

宁河枫叶

<h3><font color="#010101"> 2017年腊月11日,是敬爱的父亲王清和老大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特撰写此文,寄托儿孙们的哀思,同时,也想借此把父亲高尚的人品和博大的胸怀传承给王家的后代。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09</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年2月28日,92岁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转眼已经八个年头,但父亲的音容笑貌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永远都不会淡忘。 &nbsp;</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深谙孔孟,旧学功底深厚。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为人忠厚善良,通情达理,正直豁达,不贪不图,安贫困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历经磨难,性格坚强,百折不挠,从不给后人添麻烦,一生中想做的事情自己都做完了,硬是一蒿杆撑到了底。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精明能干,做事认真负责,公私分明,原则性强,工作出色,深得同事和领导好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博爱仁厚,92个春秋,辛勤工作了65年,经常教育我们要懂得居家不可不俭,待客不可不丰的为人之道。父亲一生勤俭节约,但对于子女就业,孙辈读书等重大事件,父亲总是慷慨解囊,大力资助,是雪中送炭的福星。</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在儿女的心中是伟大的,父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nbsp;</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听父亲讲,我们王家是书香门第,祖籍四川广安,当年我爷爷的爷爷,在清廷为官出事,逃难至巫溪,以算命为生。到我爷爷这一辈有两兄弟,年轻时候都在县衙门里做文员,人称王大老典,王幺老典。爷爷晚年以教私塾为生,很多弟子后来成栋梁之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亲92年风雨人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 &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勤奋学习的童年。 &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17年腊月11,父亲出生巫溪县城的正街(现在的人民街),是家里的幺儿,备受父亲和哥哥姐姐的宠爱, 父亲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爷爷的私塾学堂长期名列前茅,父亲博览古典名著,旧学功底深厚;研究易经,会看风水,算命卜卦准确率很高;写一手流利的楷书,这一切,为父亲后来的人生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span></h3> 二,青年时期的父亲修身齐家,工作顺利。 &nbsp; &nbsp; &nbsp;<div><div><br></div><div> 父亲17岁就去白鹿溪陶家(属当地首富,后来的岳父家里)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满,继续为老板打工,父亲勤奋好学,为人忠厚善良不谋己,在三个管账先生中最受老板的信任,老板的言传身教,让父亲学到了丰富的处世为人的哲理和当家理财的经商之道。27岁时,父亲结束了10年的学徒生涯,娶了老板的幺女儿回县城结婚成家,1945,父母亲有了第一个儿子,我的兄长。 &nbsp; &nbsp; &nbsp;</div><div> 1948年,我出生后不久,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父亲几兄弟为爷爷奶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爷爷自己会看风水,墓地选在北门坡上的筲箕凹(九层楼对面的山顶上),山大坡陡,路途遥远,抬丧的人就有200多,出殡的时候,县城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葬,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nbsp; &nbsp;</div><div> 解放后,父亲最初在合作商店工作,因工作出色被调去县联社,后又被调去白鹿区供销社作统计工作,因工作优秀,多次被万县地区评为先进工作者,一直到1958年。52年和56年母亲又先后生了弟弟和大妹。父亲每月将工资寄回家里,母亲精打细算,把我们四兄妹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nbsp; &nbsp;</div><div><br></div><div> </div></div> <h3>  三,苦难的中年,以卖苦力养家糊口20年。</h3><div><br></div><div> 因工作能力强被人妒忌,因心直口快得罪领导,1958年,41岁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分子,开除工职,下放到中坝公社下坝大队劳动改造,身体单薄,细皮白肉的父亲,从来没有干过粗活,开始挑100斤重的粪桶,站都站不起来,三年自然灾害差饭吃,用红子儿粑粑充饥,造成便秘,几天解不出大便,父亲落户家的好心大妈用竹签给他拨。没有了父亲这唯一的经济收入,一家五口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想起这些,父亲死的心都有,是母亲给父亲打气,“要挺住,家里有我,总会有出头之日的”。母亲靠帮人洗衣服,烧开水卖来养活一家五口,我就帮母亲缝洗了的被子,垫着小板凳上开水。</div><div> 祸不单行,我和弟弟一起得重病,母亲轮换着背我们兄弟俩去医院看病,后来在三伯父(他是巫溪有名的老中医)的精心治疗下,我们哥俩才慢慢好起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在段上的公共食堂工作,母亲想方设法,也没有让我们吃过野菜。哥就带着我们三兄妹,哥哥很小就会做饭给我们吃,小学毕业后,才14岁的他就辍学打工,为父母分忧。后来在幺姨爹的湖北竹溪转运站工作,都在白鹿区,哥经常给父亲送好吃的东西去。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960年才出现转机,当时在白鹿派出所工作的堂兄帮忙,把我们家的困难情况向上面反映,父亲才回到县城的家里。 </div><div> 父亲回城以后,没有工作,开始做包子卖,后来,包子也不准卖了,经朋友介绍开始做小工,这一做就是17年,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冬,从未间断。开始是做挑方丈石和火砖等零活,后来进入建筑工地,做专门侍候瓦工的小工,(拌三合土和送建筑材料),父亲聪明能干,能写会算,很快成为工地上小工队伍的组长,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派工和管账,父亲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无私心,深得工人们的信任和拥戴。 </div><div> 父亲一介书生,历尽磨难,练就了坚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夏天,赤膊在烈日下工作,白皙的皮肤晒成了腊肉皮,水滴在身体上都不沾,脱下内裤,屁股上就像是穿了一条雪白的内裤,冬天,由于石灰水的长期浸泡,双脚的后跟都裂开很深的口子,父亲就用针和线把裂开的口子缝起来。现在想起这些事心里就一阵阵心酸。 </div><div> 因为父亲长期在白鹿工作,父亲的青年时期我印象不深,直到父亲回城以后,才开始清晰起来,有两件事情,至今记忆深刻。一件事是1965年夏天,父亲帮工给别人在河边洗围席,上初中的我,正放暑假,看天气在变,母亲要我去给父亲帮忙,父亲看天上满天乌云,对我说,赶快收席子,话未说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雷阵雨像瓢泼一样倒下来,父亲大声吼,快用大石头压住席子,父子俩手忙脚乱地追逐被狂风刮走的席子,用大石头压住,雨小了,我们俩淋得像落汤鸡,还好,席子一张也没有被风刮走。我第一次亲临狂风暴雨,狂风吹着雨柱,一轮一轮的向前推进,人都站不稳,父亲单薄的身躯与暴风雨抗争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二件事是同年的冬天,父亲在西门修建毛主席语录塔,晚上工地要人留守值班,为了多挣钱,父亲接活了,当时我已经放寒假,母亲让我去给父亲作伴,半夜,突然狂风大作,像要把简易的工棚掀翻,寒冷的刺激,狂风的呼啸,吓得我缩成一团,父亲镇静地关好被狂风吹开的工棚门,用木板顶住,然后对我说,男子汉对恶劣的环境要有承受能力,贪生怕死有什么用啊!我心里在想,父亲单薄的身躯里怎么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 </div><div> 父亲回城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1963年生了小妹,小妹又白又胖,很漂亮,父亲特别喜欢,给家里增添了乐趣。父亲每天放工回家,母亲端上热水盆,父亲洗脸擦身,然后就是用花生米或者向日葵下酒,酒后的父亲情绪亢奋,口若悬河,很健谈。晚上经常去西门一位一起做小工的朋友家,在那里,晚上总是有很多人,等着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博览群书,谈古论今,谈笑风生,听众们都听入了神,一致称赞父亲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了不起。父亲会唱川戏,音色不错,韵味足,我一生中只听见过两次。我喜欢唱歌,也许是父亲的遗传吧! </div><div> 1965年夏天,我初中毕业了,因属“黑五类”子女,被剥夺继续读书的权利,同年9月去食品公司工作。1966年12月24日到印刷厂做临时工,一做就是27年。“文革”开始了,父亲为了躲避批斗,经常找区乡的工地做工,学校停课了,弟弟发育良好,长相英俊,14的他比17岁的我还有高很多,父亲很喜欢他的幺儿子,就带着他一起做小工,15岁就跟着一群大人去湖北沙市砖瓦厂打工,每月给家里寄20元钱,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70年代初,大妹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在家里帮母亲做家务,洗衣做饭都是一把好手,母亲又在段上的压面组工作,挣的小钱贴补家用。</div><div> 可是好景不长,厄运再次降临我家,1975年冬天,母亲开始胸痛咯血,父亲以为是肺结核,让母亲早起锻炼,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去医院拍片检查,高度怀疑是中心型肺癌,全家人感觉天都塌了,父亲停工,小妹停课,全家全力以赴为母亲治病,我和弟弟在印刷厂上班,月工资50多元,维持全家生活当然不够,我工作10年的积蓄1000多元全部贴补家用。那时候我父亲在医院陪伴母亲,我们几兄妹在家里围着饭桌,泣不成声,饭都吃不下去。后来我们托人把母亲的胸片寄到北京一家大医院,请专家确诊,结论是肺癌晚期,存活期,三个月。住院没有用,我们把母亲接回家,父亲听说吃蟑螂可以治疗癌症,就捉了蟑螂和米饭做成丸子给母亲吃,求生的欲望迫使爱干净的母亲吃了多少蟑螂。肺癌很痛,母亲在两张床和一把凉椅之间辗转反侧,爬上爬下,我们几兄妹轮班护理,我白天上班,晚上值班,按时喂止痛药和热敷。父亲开始为母亲准备后事,做棺材,买墓地,1976年6月30日下午2点15分,母亲走了,看见母亲紧闭的眼角流出豆大的泪珠,我跪在母亲面前,嚎啕大哭……。因为父亲是右派分子,为母亲坐夜居委会不准打丧鼓,但是很多亲朋好友为母亲守灵一直到天亮。母亲的墓地在北门河对面的公路上方,先用渡船过河,然后靠人力拉上去。7月1日,数百亲朋前来送葬,父亲在北门大伯家安排宴席,答谢亲友,母亲的葬礼隆重顺利。</div><div> 父亲亲自给母亲写了碑文和挽联,精辟地总结母亲53年的坎坷人生。挽联如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含辛茹苦育子女倾注毕生心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磨难将尽却辞世未享一日幸福</div><div><br></div><h3> </h3> <h3>  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老照片,那时候,父亲被打成右派去农村改造,我和弟弟(前排右一)大病初愈,幺姨(后排左一)和幺舅经常接济我们,以解燃眉之急。母亲带着我们坚强的活着。</h3> <h3>  50岁的父亲,虽然历经磨难,长期的体力劳动也磨灭不了他儒雅的气质。</h3> <h3>  这是50年前的老照片,父母亲唯一的一次合影,父母亲憔悴的面容,忧郁的眼神,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苦难的岁月。</h3> <h3>  母亲50年前的老照片,1976年6月30日,53岁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h3> <h3>  20世纪60年代的老照片,我们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那时候,我们三兄弟已经长大,有了工作,家里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后排右一是作者本人。</h3> <h3>  50年前的老照片,母亲和小妹的合影。</h3> <h3>  20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三兄弟年轻时都是英俊少年,2000年,大哥突发脑溢血,56岁的他就走了。小时候都是哥照顾我们三兄妹,他吃苦最多,14岁就开始打工挣钱,为家里分忧。</h3> <h3>  20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我们四兄妹和表弟(幺舅的独生儿子)的合影。</h3> <h3>  20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我和哥的合影,哥特别像母亲陶家的人。</h3> 四,最美不过夕阳红,苦尽甘来,父亲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nbsp;<div>  &nbsp;<h3>  1980年父亲的错划右派得到改正摘帽,并恢复工作,接手白鹿供销社伙食团长工作后,职工生活大有改观,伙食团的炊事员是一位比父亲小10多岁的单身女性,人才不错,以前开馆子,“阿庆嫂”式处事方式,很快博得父亲的好感,他们有了暧昧关系,消息传来,两个妹妹抱头痛哭,弟弟一封长信声讨父亲“几十年的清白毁于一旦”,父亲见子女对自己再婚反应强烈,就让我给弟妹们做工作说,“母亲去世,父亲老了,生活需要人照顾,也是为了减轻你们的负担。”我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同意了父亲的想法,弟妹在我的劝说下也都同意了。1980年,父亲有了第二任妻子。1982年,大妹接班去白鹿工作,父亲回城了,给商业建司的经理侄女婿王昌华管理水泥预制场(这一干就是17年,1999年,83岁的父亲才完全退休。),继母因为要帮助他的继子开馆,不愿意进城来,父亲只能读跑学,大约跑了10年之久,后来,父亲答应继母在一楼门市开茶馆,收入全归继母所有,他们就住在门市后面阴暗潮湿的小屋里,这样继母才在城里住下来,大约和父亲在一起又生活了近10年。因父亲和继母的人生价值观差异很大,父亲重义轻利,继母做小生意出生,重利轻义,天长日久,经常争吵,由于继母在经营茶馆精力消耗太多,生活上又很节约,伙食营养不是很好,父亲因脑供血不足,突然晕倒的现象时有发生,继母担心如果父亲瘫倒了,她的日子会很辛苦,就产生了离开父亲的念头,2002年,父亲见她去意坚决,也不想强留,没有和子女商量(如果父亲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会坚决不同意,现在父亲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怎么能走呢!),主动把自己的全部积蓄2万元钱,给继母1.2万元,他们协议离婚了。继母受街坊挑唆,走的时候还和我们大吵一架,街坊邻居不知道内情,还误以为是我们几个后人逼她走的,让我们背黑锅至今,父亲气的晕厥抢救,好多天才恢复正常,父亲的第二次婚姻在争吵中落幕。 &nbsp;&nbsp;</h3><div> 继母走了以后,父亲才过上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父亲的身体健康,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父亲坚决不同意请保姆,照顾父亲的晚年生活责无旁贷的落在了儿女身上,我们对父亲的生活做了妥善的安排。 &nbsp;</div><h3> 首先,改变居住环境。父亲租下弟弟的二楼房间(弟弟不要租金,父亲坚决要付),简装过,50平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采光通风良好,还有阳台,父亲梦寐以求想住上推窗亮阁的房子的愿望,在85岁高龄终于实现了。父亲在阳台上种了花草,养了画眉,客厅里喂养了金鱼,父亲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了四大娱乐娱,名曰:1,见花开赏心悦目,2,闻鸟鸣幻入山林,3,观鱼游陶冶情操,4,看电视关心国事。在新闻联播里,看见国家日新月异地变化,经常兴高采烈的给我们讲述。 &nbsp; </h3><h3> 第二,为了保证父亲的生活质量,我们成立了一个家庭伙食团(父亲给大妹付一点工资,我和小妹交付生活费,当然经济方面小妹负担更多一些。),由厨艺不错的大妹专门做饭,我们在家里三兄妹陪父亲一起吃饭,大妹可口的饭菜,父亲吃起津津有味,看见父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我们都非常高兴。 &nbsp;&nbsp;</h3><div> 第三,对父亲的生活起居关心和照顾,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个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在我的身上。弟弟在外地工作,一般过年才回家看看,大妹要买菜做饭,洗衣服被子,小妹白天要上班,晚上才有空,那时候,我下岗了,就在父亲的底楼门市开一个小商店维持生活,我住三楼,父亲住二楼,照顾父亲很方便。早上,我们给他烧开水泡茶,做或者买早点,晚上陪着他洗脚倒水。我们告诉父亲,他的房间大门和寝室门都只能够推紧,不可以上锁,方便我们白天晚上去查看,这一条很重要,因为父亲经常脑供血不足晕厥,发现险情好及时救治。每天晚上不管回来多晚,我都要去父亲房间查看,我就单独发现险情抢救几次,一次是白天,我突然听见楼上咚的一响,我马上跑上楼,发现父亲睡在沙发面前的地板上,手在地上乱摸,我马上问他,心里难受不,看他神志清楚,检查身上的关节没有受伤,我先把他扶起来,然后我抱着父亲的腰部,把他放在沙发上,给父亲喝了热茶,看见父亲的脸色正常了,我问他,刚才在地上摸什么,他说,摸烟袋,让我哭笑不得,把我都快吓死了。还有一次,我晚上回来去看父亲,看见他呆呆地坐在床边上,我问他也不理我,我上楼去解手,总感觉父亲的神情不对,我马上又下楼去看父亲,寝室门虚掩着,推不开,父亲又倒着寝室门里面了,我慢慢把房门推开一条缝,挤进去,先把他上半身扶起来,坐在地上,然后抱着腰部放在床上,再把父亲平放在床上,看见父亲没有危险了,我才给妹妹打电话喊她们下来。对于父亲经常晕厥的状况,我们几兄妹都有了急救知识,在我们的救治下都转危为安,有一次,父亲在新华书店看书站久后晕了,小妹赶过去,采取口对口吸痰,把父亲救了回来。 看见我们前呼后拥的把父亲送回家,父亲诙谐的说,“你们怕什么,我会回来的。” &nbsp;</div><div> 从2002末开始到父亲去世,我和父亲朝夕相处的生活了7年,和父亲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父亲高尚的人品,博大的胸怀,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偏见,父亲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长者。</div><div> 1960年以前因为父亲长期在外,我们和母亲相依为命,对父亲的感情是淡泊的,我幼年体弱多病,面黄肌瘦,发育迟缓,小学毕业身高才1.22米,性格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畏难情绪严重, 加之我对父亲的错划右派给我们家带来的灭顶之灾,颇有微词,所以,父亲对我也不看好,对我说话既尖锐且尖刻,比如说我“推不上前,拦不善后,以后起不起冲天楼。”(后来的事实证明,父亲的观点是正确的,我的一生的确是一事无成。)&nbsp;。父亲喜欢弟弟,因为弟弟长得英俊高大,做事雷厉风行,敢作敢为,在家里是父亲的得力助手,起房子,整墓地都能够为父亲分忧。</div><div> 父亲到了晚年,经济条件稍好一点,自己勤俭节约,对后人却慷慨解囊,每一个子女都不同程度的受过父亲的恩惠。对于我更是关怀备至,90年代末期,我们夫妻双双下岗,女儿在上海上大学,经济拮据,父亲主动借钱给我老婆做生意,后来还剩一些钱就不要我们还了,把自己门市低价租给我开店,以维持基本生活。父亲的帮助是雪里送炭,让80多岁的父亲帮助我们,我们羞愧难当。父亲走后,大伯家的二哥对我说,“幺爸在世时经常给我说,我的晚年生活,二娃娃过细,为我操了很多心,”得到父亲的肯定,我心里感到慰藉。</div><div> 第四,父亲很重视身体的健康和保养。首先,人活着要有一个好心态,处世为人要宽容豁达,父亲蒙不白之冤,受苦受难几十年,从未听见父亲的抱怨之声,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忧国忧民,对国家的进步和成就发自内心的高兴。</div><div> 父亲养生有三大法宝,一是每天喝少量自配的养生药酒,二是做拍手操,每天拍5000次,三是,睡前和起床后做全身按摩一个小时,这三件事情,父亲从60岁开始,一直坚持了30年,父亲告诉我们,如果你们能够坚持做,可以延寿10年,我们王家人都长寿,一般都是80岁左右,虽然父亲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还是突破了90大关,90高龄的父亲,皮肤白皙,没有老年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和我们沟通和交流没有有点问题。父亲的高寿与这三大法宝分不开。</div><div> 80多岁的父亲曾经被巫溪电视台《七彩宁河》栏目组采访过,作为生活幸福的老人出现在该栏目《老人,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节目里,父亲信心百倍的讲述自己要争取活100岁的计划,已经目睹香港澳门的回归,还要看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统一台湾。父亲92岁就走了,没有看到台湾的统一,成了终身的遗憾。</div><div> 90高龄的父亲,穿着黑色的风衣,带着黑色的礼帽,皮鞋晶亮,一尘不染,杵着拐杖,每天都要去漫滩路和人民广场散步,我远远地陪着他,人们看见风度儒雅,精神矍铄的父亲,都说,父亲的晚年生活质量高,真幸福啊!</div><div> </div><div> 从80岁开始,我们就想为父亲做一个大生,但是父亲淡泊名利,一直到快满90岁了,我们给父亲说,你看老母亲就给我们留下一张照片,百年以后我们想看看,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给您拍一点照片和视频,我们以后想看的时候什么都有,多好!在我们一再劝说下,父亲同意了,并且非常配合,这是我们几兄妹做的一件很有意义而且很成功的事情。</div><div> 2006年腊月11,经过几兄妹精心策划和筹备,我们为父亲举办了隆重的90大寿生日庆典,数百亲朋欢聚一堂,共祝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庆典上,侄女婿李建初的祝寿词全面总结了父亲的风雨人生,父亲精神饱满地作了《健康才是福》的讲话,博得来宾一阵阵的热烈掌声。摄影师记录了下隆重热闹的庆典过程和精彩的瞬间,并制作成精致的视频和相册,淡泊名利的父亲看了,都感觉非常开心。&nbsp;</div><div><br></div><h3> 下面分享的是父亲90大寿生日庆典相册的电子版</h3></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父亲90大寿生日庆典相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九十年风雨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制 吴忠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文字 王祖耀 王祖辉</h3> <h3>  父亲88岁生日的时候,和部分儿孙合影留念。</h3> <h3>  父亲自己的人生总结,父亲自己的手稿。</h3> <h3>  寿星高堂坐,</h3><h3> 儿女立两旁。</h3><h3> 摄影师为我们留下生日庆典的精彩瞬间。</h3> <h3>  九十华诞,</h3><h3> 数百亲朋欢聚一堂,</h3><h3> 共祝寿星安康!</h3> <h3>  数百亲朋和老寿星合影留念。</h3> <h3>  </h3><h3> 悠然自得 ,颐养天年。</h3><h3> 父亲喜欢吃叶子烟,一吃就是70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亲晚年生活乐趣</h3><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读古书深谙孔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阅报刊关心国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亲晚年生活乐趣</h3><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电视遨游世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观鱼游陶冶情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见花开赏心悦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闻鸟鸣幻入山林</h3> <h3>  上慈下孝,家庭祥和。长住家里的三兄妹,经常在一起陪父亲聊天,让落单的父亲不再孤独。</h3> <h3>  相交70年挚友天天相聚,共叙岁月沧桑,安享晚年幸福。</h3> 坎坷岁月,<div>  含辛茹苦育子女,</div><div> 父母历尽沧桑。<div><br></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继母走后,为了父亲今后的生活,我们成立一个伙食团,由厨艺不错的大妹专门做饭,我们三兄妹每天陪父亲一起用餐,父亲不再孤单,大妹可口的饭菜,父亲吃的津津有味,每吨都要吃满满的一碗饭,身体日益好转。</font></h3> 五,父亲的人生没有留下遗憾,很多重大的事情都是在晚年完成的, 对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也都做好了安排 高跟高跟修坟立碑。 &nbsp; &nbsp;<div>  1948年去世的爷爷奶奶,都安葬在北门坡的筲箕凹,山大坡陡,都是羊肠小道,要翻两座山,当时没有立碑,这是王家的百年大计,为了方便子孙后代悼念时容易找到,1978年,父亲亲自给爷爷奶奶修坟立碑,沉重的碑面,砌坟头的条石和水泥都是请工人背上去的。父亲在他60高龄的时候,为他的父母亲尽了最后的一份孝心。&nbsp;</div><div> &nbsp; 2,70高龄的父亲为儿女们自建住房。</div><div> 我们的老家在县城的人民街,是县城的最好地段,20世纪80年代,巫溪流行自建住房,父亲计划为我们在老房子的地基建一栋四楼一底砖混结构的新房子。我们家和大伯父家合住一栋木结构的大房子,大伯家不想建新房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聪明的父亲想了一个办法,就和大伯家的大儿子商量,把他也在这条街一处房子做交换,协议达成,我们家从原来的人民街70号,搬到了现在的人民街87号。经过预算,我们四兄妹每一家出资3000元(大哥放弃建新房),父亲为我们建新房。1986年12月拆旧房子动工,父亲全程施工,弟弟大力协助,1987年6月30日(母亲逝世11周年忌日),新房竣工落成。父亲的半年辛劳,为儿女们建造了一个安稳的窝,</div><div> 3, 83岁的父亲为早逝的大儿子料理后事。 &nbsp; &nbsp;</div><div> 2000年夏天,家住湖北竹溪的大哥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当时大哥妻儿已经失联几月,身边无一个亲人,是竹溪的老表帮忙送医院抢救并告诉的消息),全家悲痛欲绝,父亲强忍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安排处理大儿子的后事。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婿火速去湖北竹溪,将大哥的遗体火化后接回巫溪安葬;二儿媳妇在家里购买和准备墓地。王家亲朋数十人去九层楼迎接大哥遗体魂归故里。父亲坚强的心理素质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div><div> 4,88岁的父亲为他的爷爷奶奶修坟立碑。 &nbsp;</div><div> 农业学大寨修梯田的时候 ,将父亲的爷爷奶奶的坟墓埋在了梯田里,2005年腊月,父亲决定为祖先重修坟墓,父亲牵头,和堂弟一家共同操办此事,近5000元费用两兄弟分摊,首先,用2300元重新买回祖先墓地的田坎,然后重新修坟立碑,父辈出钱,晚辈出力,2006年元月,曾祖父他们的墓地重见光明,雄伟的伫立在北门坡上。 &nbsp;</div><div> 5,89高龄的父亲为母亲迁坟。 &nbsp;</div><div> 2006年,我老婆做梦,说母亲给她说,他的房子漏雨,很冷,我们到母亲墓地一看,原来是母亲的坟头墓碑向前倒了,母亲墓地在那里已经30年了,现在前面修了很多大房子,阻塞了进去的道路,也破坏了风水。父亲决定为母亲迁坟,父亲在凤凰山公路边上买下一块墓地,准备以后和母亲葬在一起,弟弟亲自施工,将一块坡地整理成面积近30平米的地坪,这里松柏成林,环境优美。2007年1月,父亲为母亲重新做了棺材,将母亲的遗骨搬到了凤凰山上。 &nbsp;</div><div> 2009年,父亲去世后,就安葬在母亲的右边,愿父母亲在天堂那边安好。 &nbsp;</div><div> 6,父亲对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nbsp;</div><div> 父亲91岁生日的时候,身体健康就出现不好的状况,连续三天喝酒后都出现晕厥的情况,我们劝父亲不要喝酒了,父亲伤感的说,“喝了70年的酒要离我而去。”我们以为父亲应该没事了(民间流传男怕生前,女怕生后),元宵节过好,我发现父亲的脸色惨白,就问他那里不舒服,他说腰腹部痛,我请了骨科和内科医生来家里看,也没有诊断出结果,对症拿一些止痛的药,第二天早上父亲起床摔跤了,出现手脚不灵的状况,天气太冷,怕父亲受不了折腾,我们请了医生在家里输液,晚上,父亲要解大便,他告诉我们,有几天没有解大便了,他吃了泻药,我把父亲抱到客厅的椅子上(老年人专用解便的),椅子下面放上盆子,我抱住父亲,他使劲挣,砰的一声,父亲黑色的粘稠状大便喷了一地,满屋恶臭,父亲马上就休克了,妹妹用床单包住父亲的屁股,我马上把父亲抱上床平躺,按压父亲的人中,妹妹撕心裂肺的呼喊,过了一会,父亲的脸色开始红润,喉咙里开始咳痰,痰吐出来,父亲就逐渐清醒了,小妹说,爸爸,你吓死我了,喊你喊都喊不答应,父亲顺从的说,以后你一喊,我就答应。下半夜父亲一直不停的在床上窝,一直折腾到天亮,毛巾床单都用了好多床,早上八点,我们用出租车送父亲去县医院,这是2009年2月14号,父亲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div><div> 去了医院,父亲的磨难开始了,家里的床铺很暖和,下面用的电热毯,盖的小妹买的蚕丝被,脚头起还有热水袋,医院不准用电热毯,说是不安全,护士技术差,给父亲灌肠,把铺上打湿一大块,我们用好多热水袋,包围着父亲的身体,但是父亲一身还是冰凉的。后来肺部也感染了,医院检查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左侧偏瘫,然后就是输液输氧输血,不停地折腾,病情越来越重,我们三兄妹轮班护理,我值夜班,还请了一个护工,一生没有听见父亲叫苦叫累,父亲这次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磨床睡席,度日如年。住院的12天,看见父亲越来越不行了,我们征得父亲同意,让在万州工作的弟弟和在广州,上海,成都,南京的孙子们火速回来,2009年2月28日上午八点过,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div><div> 我们为父亲举办了隆重而体面的葬礼,特别是遗体告别仪式的悲痛场景,催人泪下。墓地方面的工作全靠弟弟操心劳碌,夜以继日的赶工,保证了按时落葬。</div><div> 父亲住院期间,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前往医院探望,89岁的挚友刘老天天陪在医院,最后还送葬到山上,差一点休克。</div><div> 父亲生病的医疗费和安葬费近六万元,父亲的积蓄基本上就够了,父亲硬是一篙竿撑到了底。“</div><div> 父亲,儿孙们永远怀念您!</div> <h3>  六,父亲的遗墨。</h3><div> 父亲饱读诗书,喜爱书法,常用吟诗作对来抒发自己感情,并和挚友刘老一起推敲和斟酌。父亲晚年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每年过年都要亲自作对书写后,指挥我们贴在大门上,然后自己欣赏很久很久。在电视上看见国家有新的重大成就,也会有感而发赋诗一首。父亲对儿女和侄儿们都关怀备至,父亲将自己88岁生日的照片放大7寸,赠送给自己的儿女和几十个侄儿侄女们,并根据每一家的具体家境附上赠言或者警句,此举得到晚辈们的一致赞赏和感激。</div><div> 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父亲的手稿,我把手稿扫描成电子文件,现在分享给亲们!</div> <h3>  父亲手稿,诗二首。</h3> <h3>  父亲手稿,87岁高龄的父亲还在关心台湾回归的国家大事,吟诗抒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识己自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贵于我薄缘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忠信质朴性养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与红绿争颜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愿淡泊终此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吾已八七万事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唯念台湾未回归</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但愿目睹国统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再去泉下告先人</div> <h3>  父亲撰写的自传初稿。</h3> <h3>  73岁的父亲,回看自己的人生,吟诗抒发自己的人生观。</h3> <h3>  父亲为母亲撰写的碑文底稿。精辟的总结了母亲53年的坎坷人生,深深地表达了对母亲爱和歉疚。</h3> <h3>  父亲80大寿作诗,总结自己的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生光明磊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不受贿分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作一丝不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凡是必须亲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事建筑多年<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建大厦多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并未坍塌一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质保量保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尽职尽责尽能<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人排忧解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不歌颂扬名</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好人自有好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现值八十寿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精神矍铄康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面貌宛如壮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愿你再活20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汪人生走一</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父亲91岁生日,挚友刘老赋诗祝寿。</h3> <h3>  父亲91岁生日,挚友刘老赋诗祝寿。</h3> <h3>  戒烟对联</h3> <h3>  看电视《神七飞天》有感,吟诗二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灵对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联 吾一生忠实作人,安贫固穷守本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问行为无愧于天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联 予老来诚意修身,恬淡虚无养中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顺天造化归尽而终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吾年四一,时乖运蹇,灾祸濒临,遭不白冤,经丧妻痛,穷困潦倒,卖苦力度日,抚子女成长,心力交瘁二十载。</h3><div> 我已六三,欣逢盛世,实事求是,右派平反,恢复工职,转危为安,生活得保障,后人渐自强,恬静寿享若干春。</div> <h3>  父亲耄耋之年吟诗抒发自己的人生观。</h3> <h3>  父亲88岁生日,将自己的近照放大7寸,赠送至亲晚辈和好友,并在照片背面根据每一个家庭的不用情况,亲自书写赠言或者警示,得到家庭晚辈们的一致好评。</h3><div> 这是赠言的草稿。</div><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亲对我的赠言恰如其分:</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人处世通情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谨小慎微作事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机会来时不谋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只知廉洁与奉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企业垮台是政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倒霉不知多少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怨既往追来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心平气和度晚年</div> <h3>  父亲写给王良书一生的信的草稿。他们俩是医患关系的好朋友。</h3> <h3>  父亲给继母的信,欲请她进城来和自己共同生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亲最后的春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永庆生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虑无忧安享仁政太平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趣有味欢度盛世九二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