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 享 芬 兰(原创)

云朵儿

<h3>  2017 年初夏的清晨,离开哥本哈根,乘机前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飞机降落过程中,一眼被弦窗外湖泊、树木、小岛交织成的景色所吸引,不由的发出:好美啊!“千湖之国”、“千岛之国”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h3> <h3>纯净如镜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树林,蓝蓝的天空,朵朵儿的白云,让人不由感慨大自然对芬兰的厚爱!</h3> <h3>  大巴载着我们先来到西贝柳斯公园(Sibelius park),西贝柳斯是芬兰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从9岁开始作曲一直到他92岁逝世,代表作有《芬兰颂》,它极大鼓舞了芬兰人民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士气,被誉为芬兰的民族英雄。</h3> <h3>  远远望去,公园里分布着两座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由600根铁管组成的类似管风琴的雕塑,把冰冷的纪念碑变成优美旋律的乐器,将枯燥的碑文刻在管壁上,风儿吹过,贴在管壁旁,能听到悦耳玄妙的声音,不得不赞叹芬兰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的巧妙设计!</h3> <h3><font color="#010101">  西贝柳斯的雕像,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独特的耳朵,原来设计成了芬兰地图,可见芬兰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这篇美文的音乐就是他创作的《第三交响曲》,让我们聆听一下大师音乐的魅力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芬兰的地图形状,把地图横过来看就是西贝柳斯的“耳朵”。</font></h3> <h3>  这是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Senate square)。广场南边矗立着一座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人民充分的自治。芬兰长期饱受战争的摧残,十八世纪以前受瑞典统治,1808年,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占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h3> <h3>广场上的鸽子</h3> <h3>  高高耸立在参议院广场北边的赫尔辛基大教堂,俗称白教堂。它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和绿色的青铜圆顶钟楼十分醒目,从广场拾级而上的百余级台阶,更加彰显了教堂庄重与威严的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内部</font></h3> <h3>赫尔辛基街头的有轨电车</h3> <h3><font color="#010101">当你看到这副图片,你会认为它是洞穴吗?不,它是赫尔辛基赫赫有名的岩石教堂,也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Temppeliaukion church),是全世界唯一挖掘在岩石内部的教堂。由芬兰建筑师Timo和Tuomo两兄弟设计,于1969年建成。它是把岩石中间炸开,往下挖掘修筑而成。入口其貌不扬,看着就像隧道口,整体为半地下结构。</font></h3> <h3>映入眼帘第一眼的岩石教堂</h3> <h3>从入口进去,黑黑的,很狭窄,穿过过道,豁然开朗,阳光透过玻璃圆顶斜斜的照进教堂里,映在天然开凿的石壁上。教堂分为两层,可容纳1000人左右。</h3> <h3>石壁保留了天然的花岗岩纹理</h3> <h3>教堂最绝妙的设计就是它的圆顶,环顾圆顶,四周由一百条放射狀梁柱支撑,镶嵌着透明玻璃,圆顶中部由一根22公里长的铜条盘绕而成,直径达24米,顶部最高处离地面13米。</h3> <h3>教堂一隅</h3> <h3>碰巧赶上教堂内在唱歌,悠扬的歌声与岩壁的回声交融,空灵而飘渺,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一座高雅的音乐殿堂,你听你听……还有最后那位翩翩起舞的忘我投入的男子!</h3> <h3>教堂外部,看起来就像一个着陆的飞碟。</h3> <h3>阿曼达铜像,被誉为“波罗的海的女儿”。</h3> <h3><font color="#010101">俗称的红教堂</font></h3> <h3>乘坐游轮去瑞典</h3> <h3>游轮上异域风情的演出欢迎各地的旅者</h3> <h3>游轮走廊</h3> <h3>夜已深,安静的游轮客房</h3> <h3>游轮甲板一隅</h3> <h3><font color="#010101">望着似火般的波罗的海晚霞,芬兰离我们渐行渐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