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当寒冷的冬天大家还在被窝里的时候,我已经在公园里练得满头大汗了,夏天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br></h3> <h3>苏州知青公众2020年1日29号曾以《68岁徐武军知青春晚"空中摆莲”武功了得》为题对我作了专访。</h3><h3> “2020年1月5号苏州知青春晚有个节目京歌《中国脊梁》,演出获得满堂喝彩。主唱喜苏明、胡安堂字正腔圆,男女伴舞相衬相映,表演十分精彩,高潮迭起。其中一个高潮却出现在音乐过门时,一个伴舞男演员从舞台左侧出场,起势,虎跳,劈腿,翻身,接一个后扫堂,再接一个“空中摆莲”。这一套高难度的动作从武术中移植,演员的出色表演,完美渲染了“中国脊梁”之魂。</h3><h3>这位“中国脊梁”的武打演员是谁?在苏州知青艺术团舞蹈队的迎春会上,他被请到了苏州知青公众号的视频镜头前。他姓徐名武军,今年68岁,原江心沙农场知青。
“我13岁就习武了。”徐武军说,在农场时,场里知道他会武功,就把他招到宣传队,演武打戏。回城后,他在苏州食品公司工作,退休后才恢复练武,参加一些街道的文娱活动,到了苏州知青艺术团,要排演《中国脊梁》,就把自己原来的武功底子用上了……”<br></h3> <h3>昔日少年武为尊,</h3><div>而今邻里少传人。</div><div>冷落多见练武场,</div><div>人少并非学子贫。</div><div>有人甘学跆拳道,</div><div>喜将韩装着于身。</div><div>我辈武友勤奋起,</div><div>弘传国粹万年春。</div> <h3>平时练武技,危急能防身<br></h3><div>冬练三九,夏练三伏<br></div><div>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br></div> <h3>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与北腿, 少林武 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身轻好似云中燕,豪气冲云天。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刚柔并济不低头,心中有天地。 清风剑在手 ,双刀就看走,行家功夫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手是两扇门,脚下一条根,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 武术 魂。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h3> <h3><font color="#010101">倚醉横官道,携书卧帝京。月残秋雁血,漏断古蝉音。碧野悬风露,青灯照古琴。白头何所寄?犹作水龙吟。</font></h3> <h3>铁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h3><h3>书香涤月影,墨韵荡秋思。</h3><h3>葬剑悲声切,拈花恨意迟。</h3><h3>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h3><h3><br></h3> <h3>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h3><h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h3><h3>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h3><h3>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h3><h3><br></h3> <h3>心中的武术魂,魂就在心中,心中的那份坚持,心中的那份勇气,心中那魂的深处——脚踏实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