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作者辽宁葫芦岛人,热爱中国古建和佛教文化,尤其喜爱中国的古塔、石窟和长城,热爱历史,尤其热衷中国的佛教历史和明史。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脚步丈量中国的山川和河流,用照片记录中国的风景和文化,足迹已遍布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感受历史沧桑变幻的同时,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的文化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font></b><br></h3> <h3><b>2013.07.27平遥城墙001</b></h3><h3>山西平遥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城的始建时间至少可追溯至周宣王时期,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西周旧城的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此后又经过数十次修补,但仍总体保持了明代初期的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置的珍贵实物资料。<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60】。</font></h3> <h3><b>2013.12.03居庸关002</b></h3><h3>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4.01.01黄崖正关003</b></h3><h3>黄崖正关亦称小雁门关。建于明代,是长城沿线著名的关隘,也是蓟县境内唯一的关城。按原貌修复后,东接寡妇楼,西至王帽顶山,墙体长2152米。</h3> <h3><b>2014.01.25医巫闾山白云关004</b></h3><h3>白云关是锦州医巫闾山望海峰顶上修筑的一处辽代烽火台,遗址尚存。明长城在此设立一座关隘,名"白云关"。明长城从西北部山峦修筑到此,再向东北山岭延伸。白云关北面是以悬空巨石,上刻"壁立万仞"、"闾山第一石",系嘉靖戊戌年镇守辽东总兵官右都督马永所题。</h3> <h3><b>2014.05.12九门口水关005</b></h3><h3>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font color="#ed2308">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4-136】。</font></h3> <h3><b>2014.08.16云谷重关006</b></h3><h3>又称白石口关,位于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口村,是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建于明嘉靖三十年。此关原有三道城门,经过天灾人祸,现在只剩下这座南门,名曰"云谷重关"。城门匾额为阴刻"云谷重关"四个大字,匾头题"万历丙戍春三月吉旦",匾尾署"钦差白石守备都指挥韦邦臣立"。<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4.10.09潼关城007</b></h3><h3>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453】。</font></h3> <h3><b>2015.04.09紫荆关关城008</b></h3><h3>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紫荆关是进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称为"蒲阴径"。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 color="#ed2308">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4-132】。</font></h3> <h3><b>2015.04.16&2021.08.16宁远卫城009</b></h3><h3>辽宁兴城古城明称宁远卫城,清称宁远州城,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呈正方形。城壁外用青砖,内用石块砌成。南北长826米,东西宽804米,古城是明朝末年山海关外的防御重镇。在明清历史上,明将袁崇焕凭借此城,重伤清太祖努尔哈赤,后又于天启七年五月,大胜清太宗皇太极,时称"宁远大捷"。<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62】。</font></h3> <h3><b>2015.05.02虎山关010</b></h3><h3>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而努尔哈赤称王以后,为了保住其的"龙兴之地",他颁布了法令严禁山海关以内的人到关外来。他兴修柳条边,在修柳条边时他下令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拆除掉了,虎山长城经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5.05.03箭杆岭关城西门011</b></h3><h3>箭杆岭村位于秦皇岛抚宁大新寨镇,原为一处小堡、关城,箭杆营,现仍存部分堡墙和西门。西门外侧门楣上被人为用红油漆书写"箭杆营",内侧则为"西城门"。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记载,这里原来是"有关无城",也就是只有长城而无关城。到了弘治十三(1500)年,巡抚都御史洪钟檄参将高英、白琮创砌石城,以备守望。于是这里才开始有了关城。</h3> <h3><b>2015.05.03&2019.04.20界岭口金台月城012</b></h3><h3>明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界岭关时,将原长方形关城分筑成东西月城,中隔一水,现西月城(银台)由于人为破坏,仅存现墙一道,东月城(金台)基址尚存。《永平府志》载:"东月城东狭数丈,四百二十步,南三百二十七步,北三百九十一步,周长二里零一百十步"。东西月城与界岭口关城形成一个围城,使界岭口成为抚宁地区最大的关隘。</h3> <h3><b>2015.05.03&2019.04.20界岭口关城013</b></h3><h3>界岭口在河北抚宁县城北37公里处,为喜峰口东明初32关之一,具有"外控辽左、内护京陵"的战略地位。界岭口多次遭到蒙古游牧骑兵侵扰,仅明朝前期就有12次。关为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创建,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h3> <b>2015.05.07&2016.05.02中前所城014</b><br>中前所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称"中前千户所",城墙现高8米,1644年清世祖派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征明宁远城(今兴城),攻陷中后所(今绥中),前屯卫城、中前所城等绥中诸城,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498】。</font> <h3><b>2015.05.28大境门015</b></h3><h3>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5.05.28小境门016</b></h3><h3>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区,早于"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两百余年开凿。史志记载,小境门开设于明万历年间,小境门才是长城线上开设的第一道门,和清初修建的大境门比,小境门不及后者1/10,大小境门开设的不同程度,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小境门的发掘出土对研究长城以及张家口作为陆路商埠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h3> <b>2015.06.06鲶鱼石关017</b><div>鲇鱼关,又称鲇鱼石,鲇鱼石关。明永乐年间建城,其营盘方圆约1500余米,尚有遗迹。此处,由于边墙以外较为平坦,河水湍急,关卡实难固守,仅在明朝,关外少数民族就曾多次破关骚扰。《国榷》记:"宣德元年(1426年)秋七月十六日,镇守蓟州、山海督佥事陈景先巡边,值北寇四十余骑于鲇鱼石关歼之。"《方舆纪要》载:"正德四年(509年),朵颜入寇,自此毁垣入马兰峪;十年(1515年),兀良哈(即乌梁海)由此寇马兰峪,参将陈乾战死;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掩答汗;亦自此入犯马兰峪。"</div> <p class="ql-block"><b>2015.07.04大臻峪二〇四关门贾家关018</b></p><p class="ql-block">大臻峪位于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该长城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万历年间,大修北京长城,大榛峪长城也在此时得到了修复,大榛峪有石碑记载了这一次浩大的工程,关城为一座水关,破坏严重,瓮城仍可见当年规模。<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span></p> <h3><b>2015.07.10将军关019</b></h3><h3>将军关位于北京平谷区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此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关口东部城墙至今犹存,有一敌楼,当地称之为"正北楼",只残留高约6米的基座。<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5.07.11沿河城020</b></h3><h3>沿河城位于北京门头沟区,因扼守几道山口水口古称"三岔村"、"沿河口",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城后,始称"沿河城",其隶属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所辖,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6.08.28宣化拱极楼021</b></h3><h3>拱极楼是河北宣化南城门楼,又称昌平门楼,明代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阻挡外来侵略。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重修于清雍正年间,高24米,下有南北走向通道,原与古城墙连为一体,与清远(钟楼)、镇朔(鼓楼)二楼在同一轴线上,是宣化门户的象征。<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64】。</font></h3> <h3><b>2015.08.28宣化清远楼022</b></h3><h3>清远楼位于古城宣化正中,是张家口众多文物古迹中的佼佼者。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1744年清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府,拨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64】。</font></h3> <h3><b>2015.08.29长城驿站鸡鸣驿023</b></h3><h3>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是一处建于明代的驿站。驿城占地220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东西各开一城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11】。</font></h3> <h3><b>2015.09.08岔道城024</b></h3><h3>岔道城距八达岭关城西北约1500米,是北京通往西北的军事据点和驿站。整个古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510米,南北宽185米,西、东城门的"岔西雄关"与"岔东雄关"门额,均带有"万历三年"(1575年)题款。<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5.09.09渔阳古城025</b></h3><h3>渔阳鼓楼坐落在天津蓟县县城中心,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座钟鼓楼建筑,显示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智慧 。原有钟、鼓二楼,明天顺三年(1459年)合建为一楼。明正德、嘉靖和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通高7米多,上为青瓦九脊大顶的木结构建筑,墩台为砖石砌成,四面设有拱型券门通道,巍峨壮观。前檐正中是"古渔阳"三字匾额,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蓟州知州张朝宗所题。后檐门额"畿东锁钥"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蓟州知州华浚手迹。</h3> <h3><b>2015.09.09天津鼓楼026</b></h3><h3>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当时,这座"卫城"只不过是土围子。经历了大约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才砌成砖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起来的,名为鼓楼,实为钟楼。有人说,现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的,所以声称"鼓楼" 是天津市的发源地。</h3> <h3><b>2015.09.13墙子雄关027</b></h3><h3>墙子雄关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镇关上村,为明代所建,当时的重要关口,兵家必争之地,清军曾三破墙子岭,拉开了定都北京,统一中华的序幕。<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5.09.15永宁城028</b></h3><h3>永宁古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城东18公里,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由大将军尉迟恭(敬德)监修,叫寒江城。辽金时期,唐代的永宁城毁于战火。明永乐十二年(1414)取《书经》"其宁唯永"之意,设永宁县于团山下,然后才开始兴建十三陵,故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明正统四年(1439年),又在原土石城基础上加以重建。</h3> <h3><b>2015.09.21张家口堡029</b></h3><h3>俗称堡子里,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的"原点和根",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 (1429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驻军城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19】。</font></h3> <h3><b>2015.10.22义州卫城030</b></h3><h3>义州卫的安泰门是辽宁义县四座古城门中仅存的一座,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至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间修筑。</h3> <h3><b>2015.10.29宁海城031</b></h3><h3>宁海城位于河北省山海关,是老龙头景区的一部分。老龙头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宁海城内校场、龙武营、将台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保存完好的明代长城遗址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h3> <h3><b>2015.10.29旱门关032</b></h3><h3>旱门关是山海关十大关隘之一 ,因位于战略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旱门关分为关台和关楼两部分,关台与长城相连城门洞上有一石匾,上书旱门关三字,平时关门开放通步兵。与南侧旱门十号敌楼配合为一体,关台之上原建有歇山瓦顶二层箭楼,现已无址。旱门关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军门刘应节,行参将林歧主建。</h3> <h3><b>2015.10.29北翼城遗址033</b></h3><h3>山海关有南北翼城,分别距关城南、北二里,建筑形制相同。据《临榆县志》载:南北翼城城墙均高"二丈有奇",城"周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城南北各有一门。为"明巡抚杨嗣昌建"。今两座翼城皆毁,仅存残址。1644年4月,李自成率十万兵马在山海关与吴三桂激战,曾猛功北翼城北门,即照片位置。</h3> <h3><b>2015.10.29北水关034</b></h3><h3>山海关境内十关从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滥水关,寺儿峪关,九门口关。因此,山海关不是一座孤立的关城,而是一个庞大的古代军事建筑群,而北水关是连接山海关关城和角山的要塞。经历明末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战争,今半存,整体面貌仍在。</h3> <h3><b>2015.10.29山海关035</b></h3><h3>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隋开皇三年(583年),筑渝关关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102】。</font></h3> <h3><b>2015.11.05盖州卫城036</b></h3><h3>辽宁盖州钟鼓楼是一座体现明代传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位于盖州市中心偏南,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钟鼓楼上,东西为钟鼓亭,中间为观音阁,阁后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钟鼓楼周围是盖州古城的繁华区域,现尚存较多的明清民居。</h3> <h3><b>2015.11.05熊岳堡城037</b></h3><h3>熊岳城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原址为辽代的卢州城,金废卢州,改属盖州,明代在此城基础上建砖城,开南北二门。明称熊岳堡,今称熊岳城。</h3> <h3><b>2015.11.12&2021.10.09</b><b style="color: inherit;">广宁城鼓楼038</b></h3><h3>广宁城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广宁城即北镇城,始建于辽代(显州),金元时置广宁府,明置广宁卫,为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镇,设总兵戍守,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带兵驻扎于此。<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499】。</font></h3> <h3><b>2015.11.19定州城039</b></h3><h3>河北省定州城门为明代建筑。明洪武年间,定州督都平安,为防御外族入侵修筑,城墙周长13公里,开东、西、南、北四门,主城门内外分别建有瓮城、月城。主城门内建筑气势恢宏,城高12米,城楼高8米。明万历年知州沈廷英重修四座城门时,给四座城楼题匾名,南门为"迎泰",东门为"观海",北门为"展辰",西门为"望恒"。东西北门城楼毁于战火,文革中城墙夷为平地,现仅存南城门即照片中的迎泰门。</h3> <h3><b>2015.11.19北京明城墙遗址040</b></h3><h3>历史上北京明城墙全长24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07】。</font></h3> <h3><b>2015.11.19宛平城041</b></h3><h3>宛平城在北京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开建,历三年而成,原为军营,后渐迁商肆民居,明清时称拱北城、拱极城。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演习,并进而挑起事端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就此爆发。<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24】。</font></h3> <h3><b>2015.11.26鞍山驿堡042</b></h3><h3>鞍山驿堡,亦称"鞍山城",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是目前鞍山城区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明代古城。鞍山驿堡是明辽东长城的附属建筑,属"等腰梯形"城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鞍山驿堡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设,1578年(万历六年)重修,改筑为砖城,初为传递所。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要地,清末兴办铁路之后,驿站遂失去作用,渐成山村。</h3> <h3><b>2015.12.03咸州古城043</b></h3><h3>咸州古城是一座拥有1000余年历史、我国北方最大的一座的古城,位于今辽宁省开原市一带。古时一直是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几度成为国都,周长为6.5公里。是我国辽、金、元、明、清各朝设置最北的府级行政机,有"北方第一城"、 "北方第一驿"之称。</h3> <h3><b>2015.12.10复州迎恩门044</b></h3><h3>辽宁复州古城原系夯土所筑的土城,俗名土围子,始建于辽代,到明永乐四年(1406年),保定侯蔡真奉命来复州将辽时所筑的土城改建成石城。迎恩门原为古城南大门,复建后现为复州永丰寺的外大门。</h3> <h3><b>2015.12.10复州卫城墙遗址045</b></h3><h3>复州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复州城历史渊源,年代久远,自西汉(公元前107年)至1925年一直是州府县治所在地,"复州"源于辽太祖神册四年(919年),契丹灭渤海国,移民辽南,设扶州,后演作复州。1925年前,乡为州、卫、县治所。复州古城始建为土城,明代改建为石城,后改砌砖城,后尚存城墙一段。</h3> <h3><b>2015.12.15锦州城址堡046</b></h3><h3>锦州城址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最初为辽代城址,据《辽史·地理志》载:辽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设临海军节度使以镇守之,约建于926年,即辽天显元年。从辽道宗时所建的广济寺塔来看当时锦州城郭不会很小。在金、元两代,锦州出现了一定的城市规模明代,锦州城有了明显的扩大。明代在锦州城内设有广宁中、左两屯卫,其后为广宁中、左、右三屯卫治所。清代又多次重修。</h3> <h3><b>2015.12.18巩华城047</b></h3><h3>巩华城,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内。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随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之处。正统元年(1436年)行宫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1537年)世宗驻沙河,礼部尚书严嵩奏请建城及修建行宫,驻兵防卫。嘉靖十七年动工修建,十九年完工,御赐名"巩华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城高10米。</h3> <h3><b>2015.12.19固关048</b></h3><h3>固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境内,是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小八达岭"。据罗先生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虽然现存遗迹多为明代建筑,但从始建年算起,它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国内少见。</h3> <h3><b>2015.12.19娘子关049</b></h3><h3>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h3> <h3><b>2015.12.20正定城050</b></h3><h3>正定古城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集中体现了公元5世纪至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 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正定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50】。</font></h3> <h3><b>2015.12.22张家湾城051</b></h3><h3>张家湾城,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是一座建于明朝的古城。"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并入<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810】。</font></h3> <h3><b>2015.12.25涿州城墙遗址052</b></h3><h3>涿州又名天下第一州,涿州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区范阳路以北、北关华阳公园以南、城西北街东侧。现存城墙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涿州知州李勋重修。在城墙夯土及暴露的灰坑遗迹中有大量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陶鬲足、陶釜口沿、鬲柄等器物残片。</h3> <h3><b>2016.01.16鹞子峪堡053</b></h3><h3>鹞子峪位于北京怀柔二道关村,鹞子峪堡是沿边墙的城堡,"即先筑长城,之后在其沿线形成驻兵守卫的堡",城堡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方城池,城墙全部用方石块码砌而成,南城墙长102米,北城墙长91米,东西城墙均长75米。因该地区曾有一种猛禽——鹞鹰,俗称"鹞子",故名"鹞子峪"。</h3> <h3><b>2016.05.02城子峪堡054</b></h3><h3>城子峪堡是明代长城驻屯之所,后来逐渐发展成村落,位于河北抚宁县驻操营东北。据城子峪长城碑刻记载:修筑城子峪长城的明代将士,是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从浙江金华、义乌招来的南方兵所筑。现居住在此地的村民大都还是修筑该长城将士的后代。</h3> <h3><b>2016.05.09斋堂城055</b></h3><h3>斋堂城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是东通京师、西达河北省至蒙古高原的大道,明万历后期建城于此,扼守古道通途。城呈方形,长宽各1里。城原有东西二门,现东门城台尚存,额题"廓清"。<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6.05.10旧广武城056</b></h3><h3>旧广武古城,在山西山阴县城南40公里,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年)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473】。</font></h3> <h3><b>2016.05.10新广武城057</b></h3><h3>广武城是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雁门关北3公里处,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于明万历三年,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这种城堡平时屯种,战时出征,在和平时期还兼有易市、榷场的经济职能,但它的军事职能始终是主要的。<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473】。</font></h3> <h3><b>2016.05.10雁门关058</b></h3><h3>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6.05.11边靖楼059</b></h3><h3>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县城内,建于明代洪武7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增台重建。楼上悬挂有"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等三块额牌匾。楼身高26米,楼顶为歇山式。<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35】。</font></h3> <h3><b>2016.05.11老牛湾堡060</b></h3><h3>老牛湾堡是明长城山西在山西境内的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堡建于明崇祯九年,过去是一座精美壮观的堡城,曾建有兵营房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如今仅存堡城轮廓。城墙是夯土建筑,外包长条石块,高约七米。</h3> <h3><b>2016.05.11偏头关061</b></h3><h3>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h3> <b>2016.06.17沙洲城遗址062</b><div>位于敦煌市七里镇白马塔村内。面积约81万平方米,城平面略呈方形,边长90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南墙残存长408米,基宽11米,残高3米。西南面有一烽燧,高16米,顶部边长3米,后代屡有维修。城内曾出土有石磨、铁犁。对研究敦煌唐代史有一定价值。<br></div> <h3><b>2016.06.19嘉峪关关城063</b></h3><h3>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103】。</font></h3> <h3><b>2016.06.22大同镇城064</b></h3><h3>大同镇是明代九边军镇之一,治所在今大同市。辖八卫、七所、五百八十三堡,为京师之西北屏障。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来的。</h3> <h3><b>2016.06.22大同和阳门065</b></h3><h3>大同的主城门有和阳、永泰、清远、武定四座,和阳门是大同城的东城门。大同的城墙高约14米,最宽处约有16.6米左右,城楼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顶。</h3> <font color="#333333"><b>2016.06.22北魏平城遗址066</b></font><div>平城遗址,是北魏前期都城,分宫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分布于山西省大同市区北部的火车站一带,其中宫城位于大同市区北部的操场城街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太和十八年(494年),鲜卑拓跋氏在平城建都96年,历经六帝七世,人口达百万。平城遗址北依方山,外靠长城,城,郭城周16千米,宫城内外建有天文殿、天华殿、紫极殿、东宫、西宫、万寿宫等宫殿楼台大型建筑60多座,发现了北魏粮窖遗址、北魏夯土台基遗址、北魏明堂遗址等遗迹 。北魏明堂遗址(平城遗址组成部分之一)的发掘,对北魏平城布局及中国古代礼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215】。</font><br></div> <h3><b>2016.07.24&2016.12.28故宫角楼067</b></h3><h3>故宫角楼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100】。</font></h3> <h3><b>2016.09.08聊城清远门068</b></h3><h3>东昌古城即聊城古城,统称为山东聊城古城。东昌古城被世界最宽,面积最大的护城河东昌湖所环绕。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清远门为西门。</h3> <h3><b>2016.09.08聊城光岳楼069</b></h3><h3>光岳楼,亦称"余木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通高33米,由墩台和4层主楼组成,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65】。</font></h3> <h3><b>2016.09.29姑嫂城070</b></h3><h3>姑嫂城位于辽宁省弓长岭区安平乡姑嫂村,据有关资料记载该城始建于唐,再修于明朝万历年初,是明代辽东边墙辽阳段上重要的军事构筑物。</h3> <h3><b>2016.09.29东京城天佑门071</b></h3><h3>辽阳东京城位于辽阳市区东,始建于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该城面呈"菱形",东西长大约896米,南北宽大约886米,现仅存"天佑门"及断断续续的夯土墙心。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东京城设留守章京,设兵驻防。康熙二十年(1681年)城守军移驻金州,该城逐渐倾圮。虽然东京城仅有四年的都城历史,但在这短短的四年中,努尔哈赤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改革。<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101】。</font></h3> <h3><b>2016.10.15洛阳鼓楼072</b></h3><h3>位于洛阳老城东大街,始建于明代,历代经过数次修缮,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为洛阳老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h3> <h3><b>2016.10.15洛阳丽景门073</b></h3><h3>丽景门是河南省洛阳古城的西大门。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京门,北曰宣辉门。20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同时丽景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长期以来是百官及万民祭祀神的地方。</h3> <h3><b>2016.10.18开封大梁门074</b></h3><h3>开封古城的西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北宋时又称"阊阖门"。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其城门楼后屡经战乱和风雨水患,残败破落,终遭拆除,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开封城墙是<font color="#ed2308">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4-175】。</font></h3> <h3><b>2016.10.19永年广府城075</b></h3><h3>永年广府城,也称永年城 、广府古城 、广府城 、太极城、水中城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45华里,有2600多年的历史。现存城墙为明代时重修,高12 米、宽8 米,城内面积 1.5 平方公里。这里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是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于一体的名城。<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343】。</font></h3> <h3><b>2016.10.19永年西门瓮城076</b></h3><h3>永年西门又称保和门,门券内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的纪年石匾一方,墙体保存完好。<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343】。</font></h3> <h3><b>2016.11.03忻州拱辰门077</b></h3><h3>山西忻州北城门楼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楼身座落在12米高的城墙之上,城楼高三层,十七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三滴水,歇山顶。檐下高悬“晋北锁钥”门匾。</h3> <h3><b>2016.11.03忻州景贤门078</b></h3><h3>山西忻州南门为"景贤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城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角飞檐,楼梯三层,构思精巧,楼内无柱,拇指台阶,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h3> <h3><b>2016.11.03宁武关079</b></h3><h3>宁武关取广宁、神武尾字而,得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明长城外三关之一(另两关为偏头关、雁门关),处于三关中路,又是明长城九边重镇山西镇的治所。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修缮。</h3> <h3><b>2016.11.03阳方口关080</b></h3><h3>阳方口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阳方口镇古时为交通重地,故历朝历代均建有军队驻守该关口。宋时因杨家将驻防于此关口,所以简称杨防口,后来简化为阳方口。阳方口堡城,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抚陈讲所筑,万历四年 (1576年)增修。</h3> <h3><b>2016.11.03朔州城墙081</b></h3><h3>朔州古城垣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北齐天保年间迁朔州治于马邑,并在秦汉故城废址上重新筑城,朔州之名自此始。城为正方形,每面边长2000米左右。</h3> <h3><b>2016.11.04太原小北门082</b></h3><h3>是太原市目前仅存古城墙遗址,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古称拱极门,是古并州(太原旧称)八城门之一。</h3> <h3><b>2016.12.17正阳门083</b></h3><h3>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 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63】。</font></h3> <h3><b>2016.12.17东便门角楼084</b></h3><h3>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增强北京城 的防卫,保障北京城的安全,修筑了包围南郊一面的外城,在外城的最东端修建了东便门。现存的东便门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通高29米,四面开箭窗144个。角楼内立金柱20根,整座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07】。</font></h3> <h3><b>2016.12.18德胜门箭楼085</b></h3><h3>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京城北垣西侧,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明正统四年建成德胜门城楼、瓮城、箭楼及闸楼等,用"以德取胜"之意,称"德胜门"。<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300】。</font></h3> <h3><b>2016.12.19山西太谷鼓楼086</b></h3><h3>太谷鼓楼位于太谷县旧城十字街中心,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年),楼为二层三重檐楼阁式木构建筑,高20米。建于方形的砖券台基上,台基高8米,开十字交叉四个门洞,可通县城东西南北。楼身二层,面宽、进深皆三间,每层四面辟门,楼外围以明廊。鼓楼建筑古朴大方,设计构造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是晋汾地区鼓楼建筑中的代表作品。鼓楼是太谷的象征,有凤眼之称。</h3> <h3><b>2016.12.20临汾鼓楼087</b></h3><h3>临汾平阳鼓楼,位于临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为我国最高的鼓楼。鼓楼始建于北魏,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年铸2500余公斤大铁钟一口。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徐向前率部包围了临汾城,在城内顽守的阎军,将修复仅15年的鼓楼强行拆毁。1984年临汾市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按明代风格重新修复了鼓楼,并恢复了明代对鼓楼的称谓—大中楼。</h3> <h3><b>2016.12.24独山城088</b></h3><h3>独山城位于河北保定涞源县水堡镇,位于长城主线上,建于明万历三年,现只有城北的砖砌拱门尚存,门洞上嵌有石匾一块,上书独山城三字。<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6.12.25倒马关089</b></h3><h3>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倒马关是著名的长城内三关(北京居庸关、河北紫荆关、倒马关)之一 。<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6.12.25狼牙口关090</b></h3><h3>狼牙口是明长城真保镇关隘,位于山西省灵丘县龙须台村和河北省涞源县狼牙口村交界处,因建在海拔1700余米的狼牙山口而得名,关口门洞内外各嵌一方石匾,外侧匾阴刻横书"狼牙口",没有年号,内侧刻"狼牙险道",匾头题有"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匮尾属"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42】。</font></h3> <h3><b>2016.12.28天安门091</b></h3><h3>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0】。</font></h3> <h3><b>2017.01.22杭州凤山水门092</b></h3><h3>凤山水城门是杭州市区唯一的一座保存600多年的古城门,凤山门为古代杭城的南大门,有水陆两门,水门建于1359年,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810】。</font></h3> <h3><b>2017.01.29苏州阊门093</b></h3><h3>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位于城西北。"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h3> <h3><b>2017.01.30南京玄武门094</b></h3><h3>玄武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开辟于1908年,原名丰润门,位于神策门和解放门、太平门之间,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1928年,国民政府将丰润门易名玄武门。<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59】。</font></h3> <h3><b>2017.08.01蒲州古城095</b></h3><h3>蒲州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境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它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称蒲坂,早在部落联盟时期,蒲坂一带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古蒲州昔日的辉煌。古蒲州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1868年)。<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11】。</font></h3> <h3><b>2017.08.01永济蒲州鼓楼096</b></h3><h3>鼓楼遗址为明代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山西运城永济历史悠久,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后改为泰州、蒲州,一直是河东(运城古称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11】。</font></h3> <h3><b>2017.08.01西安永宁门097</b></h3><h3>永宁门是西安明城墙的正南门,建于隋代初,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永宁门屡遭战火,屡毁屡建,见证了西安城的变迁。<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104】。</font></h3> <h3><b>2017.08.01西安钟楼098</b></h3><h3>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font color="#ed2308">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4-161】。</font></h3> <h3><b>2017.08.01西安安远门099</b></h3><h3>安远门,是西安城墙的正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现留有完整的箭楼一座。<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104】。</font></h3> <h3><b>2017.09.09曲阜明故城100</b></h3><h3>曲阜明故城位于山东省济宁曲阜市,以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为依托,孔庙建于公元前478年,后不断扩建,是占地327公顷的古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