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童年时光渐行渐远,已成为一种纯真的记忆。记录这些散碎的童年趣事,其中的一字一句亲切感人,一情一景依稀可见,每一次触碰都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原来回忆是这么美好的事情,但愿这些记忆能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慢慢老去...... </font></h3><h3> ——题记<br></h3> <h3><b>童年的趣事</b> </h3><h5> ——姜沿</h5><h3> </h3><h3>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也是我心中的小秘密。</h3><h3>⑴、二年级以前,我妈妈带我在大街走,我觉得后边有人用小石子打我,我一回头他就躲起来了,实际上我看见他了,我没说是因为怕我妈说他,因为我妈是他的阿姨。</h3><h3>我不说他还以为我一直不知道呢,这个淘气的小孩就是袁伟明,其实我早就知道是你了,就爱欺负小女孩。今天回忆起来多么有意思,我们那么大时多好啊。</h3><h3>⑵、我在学校写字很不好,毕业时张世伟和李秉文每人给我写了一篇16开的小楷,因为我们班男女生不说话,也没当面说声谢谢,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谢他们。</h3><h3>张士伟抄写的是毛主席诗词,李秉文抄写的是毛主席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虽没说声谢谢,但我确视若珍宝,爱不释手,一直把他们夹在书中怕折坏了。</h3><h3>进厂后在技术科工作,有一天我们科长周天晖聊起写字,他可是文大前哈军工毕业的,不论钢笔字还是毛笔字,全厂不论党办秘书还是厂办秘书没人能比。那天闲时我拿出张、李俩同学的字让他看,告诉他那是在学校写的,他大大的夸奖了他们俩,由其是对李秉文的字,周科长特别欣赏,说有发展。我告诉他这是贺杰的丈夫写的,周师傅秸更是连连称赞写得好。</h3><h3>这都是我那个时代的秘密。</h3><h3>我也谢谢李秉文,虽然晚了些,对不起了。</h3> <h3><b>点评:</b></h3><h5><br></h5><h3><b>王珠江:</b>姜沿回忆的小故事,现在听起来挺感动也挺有趣的。小时候的事还清晰的记着,可见姜沿的记忆力超好!在幼儿园时袁伟明就淘气,像个孩子头,后来上学在班上也是有着号召力、影响力的人物。小时候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让人留恋,难忘!</h3><h3>提到秉文和张士伟写给姜沿的字贴,可想而知姜沿当年的字的确是需要提高啊。但出于传统封建意识,男女生不说话,只能是给于无声的帮助,也算是没白同学一场 。姜沿在工厂给同志们“显摆”,也证明我们同学有才的人大有人在,值得骄傲!</h3><h3>为姜沿的小故事点赞!说的有趣又真实,这是美好的回忆,希望你多写写这样的故事,让同学们共同分享!</h3><h3><br></h3><h3><b>魏淑凤:</b>姜沿回忆小时候的故事,给我们带回到儿童时代!为姜沿点赞!</h3> <h3><b>点评:</b></h3><h3><b><br></b></h3><h3><b>袁伟明:</b>刚从外面回来,打开手机看微信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感到格外亲切。<br></h3><h3>同学群建立以后,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沟通情况,交流感情的平台。同学们在群里谈笑风声,无话不说,回首往事,展望末来,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给同学群增加了乐趣,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尤其是姜沿同学入群后,更为群中生活增加了活力,丰富了内容。使我们看到了幼儿园丶小学丶中学爱好文艺、活泼幼稚、多才多艺的你。愿你放下包袱,调整好心态,合理运动,科学膳食,身体健康。我在幼儿园,中小学比较淘气,如有不当的地方,请你和同学们谅解。</h3><h3><br></h3><h3><b>姜沿:</b>袁伟明你文章写得好,聪明,有很多很多的心计。珠江说你是孩子头,不认都不行。小时的事,多有意思啊,谁让你道歉了,我只是想起了觉得特亲切。因为几十年不见面,和珠江一聊起来就觉得特有趣,见面再道歉。</h3><h3><br></h3><h3><b>王珠江:</b>是呀,袁伟明这一道歉显得多外道啊!这是小时候小男孩最常见的小错误,就因为这样,我们才觉得好玩儿可爱和不舍!不过既然道歉就要真诚,下次姜沿回清原时一定要做回东,正式做一个道歉,我坐陪。</h3> <h3><b>校园里的故事</b></h3><h5> ——姜沿</h5><h3><br></h3><h3>回忆学校的美好时光,还要继续。还有一个更重要、更难忘的一段时光,就是从中学回小学。虽只是三年的学习生活,但因为我们都长大了,记忆也越来越清析。没想到有微群,让这些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同学,又每天在一起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五花八门,好不痛快!</h3><h3>我记忆很深的是李绍华,聪明过人,上课特别爱发言,文章写得好,数学一样的好,走路都挺直了腰板,因为学习出色,一副盛气凌人的劲。</h3><h3>在学校刘经伦和韩中海他们俩总在一起,有一次上课了他们俩后进来的,我就在下边说象“爷爷领个孙子”没有恶意,只觉得好笑。刘经伦也不长个,象个小孩。记得入群那天,刘经伦和李绍华,李经,杜惠鹏,袁伟明,珠江,贺杰,仲妮他们是写得文章欢迎我,有的是说的,我好感动!分别这么多年了,同学们还没忘记我,心里暖暖的。和李经,李绍华见过几次面,和刘经伦一次也没见过,但他非常热情。因为我当时真的落伍了,什么也不会,没法表达。</h3><h3>所以平时在群里,我还把他当成在学校里那个长不大的,象小姑娘似的。珠江把照片发给我,因为他旁边站的是李经,我才恍然大悟!比李经只差一点点,而且帅帅的,很年轻!</h3><h3>我和祁英,仲妮就更别说了,有缘!一见如故,在学校里就有永远聊不完的话。</h3><h3>再见面在群里因为话题太多,我们更是没完没了,还有珠江我们一聊起来同学间的事情说不尽道不完的。</h3><h3>后认识的同学里印象深的还有李经,他总和李绍华在一起,一个盛气凌人,李经更是傲气冲天。我们班同学学习好的很多,但李经和他们还不一样,不光学习出类拔萃,长得帅气,潇洒,发言时声音很好听,走路的样子很特别,后脚跟不沾地,很瘦!很酷!毕业后见他,因为事业有成,工作出色,觉得同学中数他牛!</h3> <h3>进群后我原有的印象全变了。</h3><div>看李绍华每天不厌其烦,任劳任怨的为大家服务。李经认认真真的给大家点赞,态度极好,不一样真的都不一样了。还有杜惠鹏,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他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我只以为他理科特好,进群一看他写的文章才知道文科了不起的好。我很佩服他和珠江给同学们点评的文章,写得真好。杜惠鹏小时候不横不说话,很吓人!看现在变了一个人似的,给同学们点评细心的让人感动!珠江当初嫁给他真够有勇气的,是珠江有远见,杜惠鹏真是暖男,对同学有情,对珠江无微不至的体贴,真是好男人!</div><div>我小时和现在对我们班的男生的印象</div><div>杜惠鹏小时如张飞,老了如赵云。</div><div>李绍华小时如林冲,老了象黄忠。</div><div>袁伟明小时象吴用,老了和徐庶一样。</div><div>刘经伦小时不知道,老了是鲁肃。</div><div>赵景刚是关羽。</div><div>李经小时象周瑜,老了象诸葛亮。</div><div>在群里会云每天很认真的学习,给同学们点赞,使人深受感动!金花每天发给大家很多知识,让大家学习。玉莲和革风一口一个艳子,叫得我心里暖暖的。我说了这么多都是我们小班的事,我们这个群很特殊,象我和贺杰八三是一班的,虽然时间短,可我们一起进厂十多年。象我俩这种情况的群里有很多,祁英入群那天,王运武说是他的同学。</div><div>我们同学群真是扯不断,理还乱,象相声卖布头里说的那样,能登又能踹,筋拉又筋拽。扯不清的同学情!亲如一家的手足情!</div> <h3><b>点评:</b></h3><h3><b><br></b></h3><h3><b>杜会朋:</b>姜沿的回忆文章写的很好!对同学的印象和特点描写的很生动,语言也很诙谐,让人看了忍俊不止。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姜沿是个有心人,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对学生时期的记忆深刻,对校园生活的留恋和情感跃然纸上……是啊,学生时代是美好的!回忆起来是十分愉快的!感觉是非常幸福的!谢谢姜沿的文章给我们代来了愉快!给文章点赞!<br></h3><h3><b><br></b></h3><h3><b>王珠江:</b>姜沿的回忆说的挺有趣,把当年在学校时每个同学的特点说的很形象,这也勾起了对昔日的回忆!一想到这些仿佛自己又年轻了!经过几十年的生活磨练,每个人都有了大的变化。为人处事、性格、爱好都不同从前,从姜沿用三国里的人物来形容现在的我们,可以看出各位的变化,这也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为姜沿的小故事点赞!姜沿的记忆力真好,佩服!</h3><h3><br></h3><h3><b>谭兴民:</b></h3><h3>群里热闹真非凡,</h3><h3>各位才艺大展现。<br></h3><h3>儿时童趣忘不掉,</h3><h3>耳顺之年尤记全。</h3><h3><br></h3><h3><b>刘经伦:</b>姜沿的回忆录很有意思,几十年前的事一点没忘,把魏淑凤每个同学的特点形容的活灵活现,结合三国演义,就更显得生动有趣。我那时候个子矮长的小,站排前面第一。还真没记得啥时候和韩中海在一起了,韩中海当时是班里的最高的,和他在一起当然就给我显没了。至于像三国里的谁还真没想过。爱像谁像谁,像谁都是英雄。</h3><h3>姜沿虽然进群较晚,但却是群里最活跃的人,每天都到群里报道,诗歌郎诵写文章样样都行。有才精神可嘉,真是好样的!给你点赞!</h3> <b>点评:</b><h3><b><br></b></h3><h3><b>刘中妮:</b>刚细看过姜沿的学生时代回忆和归纳,同学们的感言评语,写的太好了,情真意切,非常感动也非常开心。<br></h3><h3>姜沿说的太对了,绍华走路笔直,李经走路脚掌先着地,经伦和平安差不多,说话声音不大爱笑。慧鹏说话冲,男子汉味十足!大海个最高,没啥脾气,挺好!要说女同学,珠江,姜艳,玉凤,革风,金花,丽云,书香等同学常在一块儿玩。尤其姜艳,书香我们常在一起唱歌。记得珠江,金花,祁英的性格非常好!从没看见她们生过气。非常向往学生时代,让我们再重过一回多好!</h3><h3>姜艳说李经学生时候像周瑜,现在像诸葛亮,那周瑜当年也是聪明绝顶, 后来诸葛亮设计三气周瑜,周瑜死后,诸葛亮去吊孝哭的感天动地!两位都是了不起的军事家!</h3><h3>为姜艳点赞!为同学们点赞!</h3><h3><b><br></b></h3><h3><b>王珠江:</b>刘仲妮说的好,感言让我感动!小时的事啥时说起来都觉得新鲜有趣,今后有时间多聊聊,一提都是开心的事!仲妮记忆力也好,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的事都记的清楚,让我们分享到往日的趣事,谢谢你的回忆!<br></h3><h3><br></h3><h3><b>刘中妮:</b>珠江,那些看起来不起眼儿的小事儿,回忆起来感觉都那么好。珠江,每当想起小时候的事,就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h3><h3><br></h3><h3><b>姜沿:</b>中妮,珠江等咱们见面再聊同学时的美好生活,仲妮今天又想起那么多有意思的事,谢谢仲妮,我们班同学在校男女生还真都不说话,但现在群里天天聊天,这是在学校里做梦也想不到的。</h3><h3><br></h3><h3><b>七律·赞同学情</b></h3><h3>李绍华</h3><h3><br></h3><h3>姜沿撰文忆当年,芳华初绽在眼前。</h3><h3>诙谐幽默注笔下,情真意切自心田。</h3><h3>同窗谊深心中留,学友情长絲永连。</h3><h3>沧海桑田时光逝,唯情永存天地间。</h3> <h3><b>怀念我们的老师(一)</b></h3><h5> ——姜沿</h5><h3><br></h3><h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们同学群里有很多人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出色!</h3><div>但不能忘这里也有老师的一份功劳!没有老师的启蒙!没有老师的辛勤培育!也没有大家今天的辉煌!</div><h3>我们八一班语文老师王玉昆,数学老师张德文,工农业基础知识老师罗纯禄,政治老师邱万金,自然老师黄肃志。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好老师!我们忘不了他们!</h3><h3>我很爱上王老师的语文课,听他的课时,课堂上雅雀无声。别看老师平时不敢讲话,语文课上老师的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吸引着大家。</h3><h3>那个年代没有正规的教课书,但老师们没忘记他们的责任。讲起课来很认真,很负责。</h3><h3>我很喜欢王老师讲毛主席诗词,记笔记时很怕漏掉一个字。我还能记得王老师讲《泌园春,长沙》看王老师讲课的样子,我也很激动。讲历史背景,讲出了毛主席的伟大气魄,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h3><h3>多么想老师的课堂,多么想听老师一字一句的讲解,那是一种多么美的感受,现在回想起老师讲课的样子多亲切啊!</h3><h3>还能记得王老师刚教我们的第一个春节,初二那天我、姜青、珠江、张丽敏、宁秀珍。宁提议给老师拜年去,我们都同意,就是不知老师家在哪住。宁说大概地方知道,我们几个就一起来到西边教堂附近。我们就顺着胡同一个院一个院皈喊,终于把王老师和文佳老师喊出来了,那时的老师看同学们能来看他们真是喜出望外。说是来拜年,一个个都很拘束,也没一个给老师问好的,老师让我们坐,我们就呆呆的傻站着。我一下看见墙上挂着王老师和文佳老师的照片,惊讶的差点叫出声,赶紧让她们几个看。文老师年轻时太漂亮了,好羡慕我们王老师。</h3><h3>这时院子里来了一大帮人,都是老师的学生,我认识其中两人,高三的张华和王庆斌,看人家进屋一字排开,恭恭敬敬给老师敬礼!看见人家大学生多有礼貌,因他们都在乡下,老师问寒问暖。我们都不好意思,趁他们不注意都跑了。</h3><h3>数学张老师别看嘴笨,讲起课来很流利,也很风趣。有一次他給我们讲因式分解和例题,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天上数学课就考上一堂的公式。叫一位男生起来回答问题,那位男生没有回答上来。只看老师脸憋通红,左手比划完右手比划,嘴里才说出“熊瞎子掰包米,掰一棒扔一棒。”这虽然是个小笑话,老师的形容多恰当,要是总学一点丢一点可不行。</h3><h3>张老师虽平时说话很少,但人很好,很负责。记得我临进厂的前几天,他送我几本数学书,千叮咛万嘱咐得说“自己有空多看书,一定会有用的。”老师看那样的时代心中多着急,就是不敢说。我们的老师都很好,谢谢他们了,那时候小什么也不懂,不知道老师的真正含义。</h3> <h3><b>怀念我们的老师(二)</b></h3><h5> ——姜沿</h5><h3><br></h3><h3>那是个不正常的年代,物理和化学合在一起叫《工农业基础知识》,第一章:农家肥小灰,化学方程式记不住了。我们只学了一点杠杆、压力、压强、浮力、并联和窜联,做实验接过电灯。就学了这点浮浅的,可怜的基础知识。</h3><div>在那样的年代,但我们班同学学习风气很正,同学们热爱和渴望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很多,你追我赶争上进。要是生逢好的年代,很多人都能如愿以偿。</div><div>我爱我的学校!</div><div>我爱我的班级!</div><div>我爱我的老师!</div><div>我爱我的同学!</div><div>我很喜欢上董德大老师的课,他虽严肃但我一点也不怕他。他外表吓人其实很和蔼,我一直对他的感觉像父亲一样的尊重。他虽然急了在大家面前撕了我的卷纸,眼睛瞪得大大的说我时的样子,我现在想起就象昨天。<br></div><div>记得我们早上去上自习,我天天带故事书看,不小心让董老师发现了都没收了,他没说我,到中午我去他家进门就问他,董老师你看完没,没想到他乐了。老师很少开心的笑,就叫我小陶气,拿出钱让我给他买麻花,张老师没在家。他告诉我,你考中学之前先别看故事书了,别耽误考试,明天带来给我看。我的书都是我父亲在公安局借的很有意思,后来我就给董老师带书看。</div><div>快考中学了,董老师让我和珠江、王毓杰还有宁秀珍去他家考考我们。那时董老师休病假在家,去他家给我们一人出了五道题,有一道题做不了就问张老师,张老师一看就当我们的面说他出错了,他俩就打起来了,董老师把张老师洗的衣服都扬了,满厨房地下都是水。那时小没人劝架,我第一个推开窗子,踩着写字台跳窗户跑了。<br></div><div>考中学第一天早上,进门前董老师把我拉出来告诉我别早交卷,别总马马虎虎的,好好检查。我和姜青一个考场,姜青,不是瞎说,你也知道,那几道题对于我们这样的同学来说小事一桩。只要前边两道码字题别错了,后三道我记得清清楚楚,一道容积,一道追极,最后一道是量井深。做完了,怎么检查都觉得没错想交卷往外一看,董老师在门外站着呢。我就要上厕所,陈玉珊老师监堂,她陪我去厕所,逛一趟回来姜青交卷我就交了。出来董老师没让咱们回家都回班里了,当时给咱们对的题对吧,下课董老师问我对没,我说:一点都没错。给我检查的都烦了,他乐了。</div><div>咱们小学时,不知什么原因让董贵唐老师代过课,他的模样有意思,走路一扭一扭的象女的,看见他我就想笑。他嫌我和关可丽爱讲话,把我俩挺大个子放在第一排正中间他眼皮底下,我和关这回上课更没完没了的聊。有一天他进来,我和关把桌子拽的太近了没站起来,老师一脚把我俩桌子踹了。说关可丽:你爸爸给我当老师,我对你父亲毕恭毕敬,今天我给你当老师了,你就这么对我。我和关也不是特意的,就是觉的好笑,就没完没了。你说我俩那么老高从没在第一坐待过,老师眼皮底下真不得劲。后来他一看在哪都一样聊又给调开了,还行,过不太长时间他就走了,给我和关乐坏了。<br></div><div>小时不懂事,对老师都应尊重才对。</div><div>我们有今天,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更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们象一朵朵鲜花一样,得有园丁来浇灌。<br></div><div>我们更忘不了启蒙老师魏老师,她象妈妈一样的好。我小时候很淘气,老师从来都是很耐心的,就象商量的口吻和我说,现在想起来很亲切。<br></div> <h3><b>怀念我们的老师(三)</b></h3><h5> ——姜沿</h5><h3><br></h3><h3>我们班三年以前男生和女生下课在一起跳绳、打口袋、踢毽、捉迷藏。一下课我们象一群小鸟一样满校乱飞,想起来多美好啊!我们班毓杰和宁秀珍他俩懂事,从小就象大姑娘,稳稳当当。不向我们,关可丽、姜青、王珠江、张丽敏,下课疯了一样和男同学捉迷藏。珠江和张丽敏很快就能让男生捉住,我们班袁伟明最能跑。小时男女生体力差不多,但我们跑不过袁伟明。有一次就剩我和姜青还有关可丽,实在没地方跑了,我们就躲女厕所了,他就不敢进来。袁伟明心眼最多,他走了,我们三傻子不敢出来,上课都晚了。儿时的回忆是那么美好!幸福!</h3><h3>还记得我们班在学校文艺演出都是最好的!<br></h3><div>珠江:能记得跳碟子舞。海军舞选出来参加县里演出。我们跳海军舞的服装很漂亮很齐,多可惜要是现在能照张照片,留着纪念。</div><div>海军舞的歌词记不全了,比如舰快如风,鱼雷快艇来去无踪。想不起来了,调还能哼哼,不知珠江能想起来吗?</div><h3>我们班淘气的学生有的是。杜惠鹏是后来的但很淘。<br></h3><div>毕可常上课下地,上老师半拉打嘎。老师不让中午去大河洗澡,管仁智洗完澡回来不会说话了。我们看见老师得敬礼,有一次,那是一年级也不是不尊敬老师,我刚出校门看见王久福老师,我一下子就钻进珠江家小道里。看他没发现我,我大声喊了一句:王久福大眼睛。第二天上音乐课他用眼睛值看我。我突然明白了,他能听出我的声音。</div><div>学校的幸福时光回忆起来多么美好,我们都老了,忘不掉的师生情!忘不掉的同学情!</div><div>玉莲早上好!<br></div><div>你还能记得我们班蓝球队早上五点去学校练球吗?</div><div>女生有你、我、徐忠艳、宁秀珍、姜青……。因为我们班男生蓝球打得好,所以方国宏每天早晨训练女同学要求的很严格,我能记得比赛都是我们班赢。二班我只能记住有李学敏,李学敏球打的不错。玉莲那时比赛的样子我现在都能想起来,很猛。</div><div>那时每次比赛,虽然我们班男女生平时不说话,到比赛时去给我们女生助威可起劲了,真是集体的荣誉大如天!</div><div>我们女生打球不如男生。一到比赛平时训练打位子什么都忘了,撕在一团很热闹,学校里的生活真美好!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div><div>今天在同学群里,给我们班小学毕业没考上中学的各位同学鸣一声不平。<br></div><div>事情是这样的,临毕业还有近三个月,因董老师为五里庙着火的受伤者输血,五百cc,因此学校给我们班派来了工友小尹子给我们带课,他说话都不是很利索,从此就把我们好端端的一个班坑了。本不应该是那样的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没考上中学,在此为那些学习好淘气的同学喊声冤了!</div><div>我能清楚的记得考试的语文题是,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不知同学们还有兴趣来一篇老了的,现代版的没人批分的给毛主席的一封信!</div> <h3><b>点评:</b></h3><div><br></div><h3><b>李经:</b>姜沿同学的六六年毕业前之回忆很好,很感人。六八年回“反修学校"后,一、四班合为"八一班",因为当年小升初时,六一班的升学比例全县最高(仅两三人未考上),我也常常听到老四班的同学讲起他们那段辛酸的不辛经历。</h3><h3>班主任董老师有才,年青有为。</h3><h3>临毕业前,让工友小尹子当"老师"上讲台,赶鸭子上架,无辜的,这不是玩闹的。应该说,这一切悲剧产生最主要根源,是那年的早春三月。人民日报"评清宫秘史"和随后的"海瑞罢官"发表了,中央"五·一六"通知也公布了。教育界惶惶不安,人心慌乱。做为重点小学的我们已受冲击,况且已出现"内乱"(六一如此)。<br></h3><h3>我们班主任刘秀英老师被诬“资本家”的女儿,穿“布拉吉”的资产阶级大小姐。正谈恋爱的她气愤的将裙子撕碎扔到地上用脚踩(但刘老师在程魁元老师的劝导下仍坚持上课)。<br></h3><h3>我记得刘秀英老师最后一课上完离开教室时,回头看看同学,双眼含着泪水。但她下午仍请她的恋人,我们的自然老师程魁元手拿两张纸来班里,在黑板上写满了她的考试押题,让同学们作好。<br></h3><h3>社会乱了,学校的学生能好好学吗!<br></h3> <h3><b>点评:</b></h3><h3><br></h3><h3><b>王珠江:</b>谢谢姜沿的回忆,让我们分享了那段美好的学生时代。</h3><h3><br></h3><h3><b>姜沿:</b>珠江,想起学校的美好生活,心里甜甜的。想起老师的教诲,想起大家在一起学习,下课跳舞,各种各样的活动,心里都非常激动。好怀念学校的美好生活!我们班的老师好!我们班的同学好!我们班的同学们团结!</h3><h3><br></h3><h3><b>李桂华:</b>姜沿,真佩服你惊人的记忆。通过你几次对校园生活的回忆文章,深感你对学校生活的无比眷恋,对恩师的崇敬和怀念,对同窗学友的深厚情感。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到四、五十年前的中、小学时代,重温那段天真烂漫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沉浸在甜美幸福快乐的回忆之中。谢谢你!</h3><h3><br></h3><h3><b>刘中妮:</b>难忘的学生时代,难忘的师生情谊,再次为姜艳的忆文点赞!</h3><h3>提起王玉昆老师,多年的语文老教师,知识渊博,很有名气,当年堪称学究文豪。非常喜欢上王老师的课,声音温柔,面带笑容,每一节语文课就像讲故事一样,还没听够,下课的铃声就响了……非常怀念!老师的面容就在眼前晃!愿老师们永远健康幸福!!</h3> <h3><b>家 乡 南 河</b></h3><h5> ——姚伟 </h5><h3><br></h3><h3>我的家乡是座“山水小城”,这里四季分明、风景秀丽。小城南边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早年间这里的人叫它“南河”或“河套”,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浑河”。据有关史料记载,先前也曾称之为“小辽水”。</h3><h3>南河横跨小城,河床宽超百米,河水时而舒缓、时而湍急。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大河尤如一条巨龙,弯弯曲曲、源远流长,由东向西顺流而下。它虽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但总有淑女般的婀娜多姿,被人青睐,让人不舍。川流不息的河水润泽着这片土地,造福着家乡人民,可谓功德无量,是实实在在的“母亲河”。</h3><h3>南河属于浑河水系,位于浑河上游,浑河在县域境内有大小十余条支流,流程约九十公里,并可灌溉田地五千多公顷。浑河还是省内大伙房水库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县近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植被茂密、水草丰盛。家乡南河就是浑河的缩影。</h3> <h3>有人说,高山孕育了河川,河川滋养了高山。家乡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动静的山水创造了和谐和发展。可以说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我心中都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南河就是一块记录板,它记载着家乡社会的发展变化,记载了我少年时期的许多故事。</h3><h3>听老人讲建国初期的南河很不规范,两岸没有围坝,河水顺其流淌,河套里到处长着柳茅蒿草,每到雨季时常发生洪灾,那时河上没有桥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靠小城南修筑了一条大坝,这样南河才有了较为规范的河道。而后又修了一座跨河大桥,因为当时是“大跃进”年代,起名叫“跃进桥”。也就是今天的“长岭桥”。</h3><h3>南河周边,多年来一直风调雨顺。春季稻田里一阵阵蛙鸣,好似奏响了美好四季的开始;炎炎夏日一片片绿色,显示了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秋日一波波金色的稻浪,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h3><h3>站在南河桥上极目远眺,家乡群山环抱,小城依山傍水,这如同一个“聚宝盆”,周边山间的南长岭、北大岭、金凤岭,那蜿蜒的山路如同“聚宝盆”放射的光芒,有人说这是“福运之地”。</h3> <h3>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同小伙伴一起去河里游玩,特别赶上星期天和暑假,几乎每天都“泡”在河里。那时河水清清、碧波涟漪,两岸柳树成荫,河里不时有小鱼小虾畅游浅底,美丽的河套风光总是让人流连忘返。</h3><h3>小时候孩子们在河里的最好游戏就是捉鱼和野浴。河鱼大的很少,一般长都在十公分左右,主要是白漂鱼、鲫鱼、鲶鱼、川丁鱼和泥鳅之类。河里的野鱼一般都藏在南北两岸的深水区,北面在防洪用的石笼子下面;南边就是土坝围起的柳树趟子里,这里是捉鱼最理想的地方。一般捉鱼我们都是先憋一口气潜入水底,然后就是一阵乱摸,这样反反复复,摸到鱼我们就用柳条串子串起来。有时我们还用拉网捕鱼,小伙伴分成两组,一伙在下游张开拉网堵鱼,一伙在上游往下哄鱼,运气好时就多捕几条,有时还能捕到一斤左右的大鱼,差的时候只好空手而归。</h3><h3>捕鱼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河套的卵石、再挖一些带着蒿草的泥砣把靠河边的石笼子围起来,这样石笼子水里的鱼就如瓮中之鳖,而后再用一些白石灰呛鱼,鱼接触到白石灰就会昏迷漂到水面。对于习惯沉底的大一点的鲶鱼,我们还得用手去捉。那时河套还有一处水深鱼多的“朝鲜大坝”,不少孩子在那里都捉过大鱼。</h3> <h3>到河里野浴也是我们非常高兴的事,夏季孩子们都穿着裤衩下河洗澡,上岸时再脱下晾干,这时只有光着身子,有时还躺在沙滩上。因为都是小孩子,野外也不知害羞,岸上有女人路过我们还发出怪叫。那时人们普遍生活条件较差,很少有人去浴池洗澡,夏天能到大河里野浴,有些自我陶醉,觉得非常爽快。</h3><h3>小伙伴要到河里游泳,一般都是在河水较深的“跃进桥”桥洞下面下水,顺流而下约百米。赶上南河涨水,尽管水急浑浊,一些水性好的孩子还会在南北两岸顺流横渡。有时也会出现险情。</h3><h3>早些年人们没有现代的洗衣工具,夏秋两季都喜欢到南河去洗衣物。这里有清清的河水,光滑的洗衣石板,还有天然的沙滩晾场,那时妇女去河套洗衣物总是三五成群。河水的哗哗流淌、棒槌有节奏的击打衣物、妇女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河套一道靓丽的风景。</h3> <h3>冬季里的南河似乎有些凄凉。在辽东冰封的大地上寒风呼啸,河水变成了涓涓细流,河里断断续续结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冰面,河水只有在冰下流过,表面看形成了许多断流。有些大一点的冰面就形成了天然冰场。那时冰上娱乐项目并不比现在少,孩子们有蹬脚滑的、支冰车的、打陀螺的;还有一些青少年在冰上速滑。家乡的冬季参与冰上运动的人较多,当时省里的冰上速滑队多半是家乡人,还有一批国家级的一流选手。<br></h3><h3>少年时的冬季好象比现在寒冷,满山遍野白雪皑皑。走路脚踩在雪地上总有“嘎吱嘎吱”的响声。每到这时小伙伴经常结伴拉着爬犁顺着大河的冰面去山里割柴。在回来的路上,有时累了就躺在冰面上休息。直到今日每每谈起这些往事,我总是津津乐道。</h3><h3>那些年每到腊月,桥南小镇的市场人流涌动异常火爆。尽管那时物资匮乏,但人们喜迎春节的气氛却十分高涨,各种山货的土特产品、春联、灯笼到处可见,市场一片喜气洋洋。也许是当今物资极大丰富的原因,当年的市场景象如今却不多见了。</h3> <h3>岁月悠悠,南河已是今非昔比。如今两岸筑起了近十公里长、五米多高的景观石坝,南岸还架起了一段木制长廊。南河石桥已由过去的一座增加到五座,桥上安装了各式彩灯。为了蓄水和美化城市,河中还建起了四道橡胶坝,往日清澈透明的河水现在已是深不见底,一片湛蓝。在这如江似湖的水面上不时还有小小游船在自由摆动,坝上公园风景如画。再看岸边高楼幢立倒映水中,夜晚彩灯齐放,火树银花,岸上岸下相互辉映,好一派山城风光。这风光吸引了更多的游人,每当清晨和傍晚,很多人都聚集在这里休闲健身,民间演奏乐队也是这里的一大亮点,今天的人们更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精神生活。</h3> <h3>家乡是美丽富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对家乡的真实写照。如今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由改革开放前的二亿多斤翻了近十倍。山区的多种经营发展更是锦上添花。这里有丰富的矿产;有万亩药园,是辽东的重要中草药产地。名贵物产山参、林蛙的养殖基地到处可见;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和绿色食品山野菜也是这里的一大特产。借助山水资源,家乡的旅游产业得到空前发展。以红河谷漂流和筐子沟风景区为代表的国家三A级、四A级旅游风景区就有三处。红河谷附近蓬莱山庄尤如天境。我曾看过北京的香山红叶,但它却无法与家乡筐子沟的枫叶媲美。家乡到处是田园风光,避暑胜地,昼夜温差大。国家林科院在东北最大的研究实验基地就在有着原始森林的家乡长沙村。广茂的森林造就了天然氧吧,这里被称作“北方巴马”。</h3> <h3>在水资源价值日益突显的今天,浑河的价值不言而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至理名言。它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造福未来,不能竭泽而渔、坐吃山空。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山水小城,这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子孙后代的福祉。</h3><h3>深秋的小城,天高云淡,微风习习。我漫步在南河岸边,心潮涌动,思绪万千。我目睹了南河几十年的变迁,目睹了家乡的巨变,我庆幸赶上了中华盛世,看到了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共同高歌祖国的日益强大,赞美家乡的青山绿水。我深深地爱着神州这广袤的土地,深深地爱着家乡小城的南河。</h3><h3> 作于二O一七年岁末</h3> <h3><b>点评:</b></h3><h3> </h3><h3><b>王珠江:</b>读了姚伟的《家乡南河》写的棒!用他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流畅的表述,将清原南河的发源、地形地貌,以及产生的种种贡献说的非常全面到位,同时也描述了儿时到河玩耍的趣事和种种回忆,写的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玩童的时代,也见证了“河”的变迁。河灌溉了两岸的庄稼,滋养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养育了一代一代清原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 ,我们家乡人世世代代都依恋着她!姚伟的文章细腻舒缓,看了像一股清流温暖心间,倾注了对家乡的情感,对旧时的怀念,也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发展变化!我深被文章吸引,也为母亲河而骄傲!为姚伟的美文点大赞!<br></h3><h3><br></h3><h3><b>袁伟明:</b>刚回来看见姚伟巜家乡南河》的文章,写的很好,姚文从家乡的一条小河,引发到对整个小河,家乡的怀念,从南大河的变化看到故乡的变化,写景入木三分,写情感人心肺。文字流畅,可见笔者的文字功底。希望姚伟能继续发挥才能,将家乡的山山水水变迁写出来,把家乡的美,家乡的赞展现给大家。给姚文点赞!</h3><h3><b><br></b></h3><h3><b>贺杰:</b>为姚伟《家乡南河》撰文点赞!这是篇佳作,他以细腻的文笔,朴实的情感,亲切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家乡的南河。让我们更热爱家乡,对南河的沙石及两岸的一草一木的喜欢和眷恋!四季小城,青山绿水,美丽壮观,为家乡母亲河自豪!<br></h3> <h3><b>点评:</b></h3><h3><br></h3><h3><b>刘经伦:</b>记得我们小时候尤其是男孩子,一般只有两大去处,一个是上山,一个是下河。上山需要时间长比较累,下河离家近,夏天有鱼有水,冬天有冰有雪。所以,放学了或放假,大河既姚伟所说的南河,就是度过我们十几岁童年时光的最多最好的去处。</h3><h3>姚伟的《家乡南河》之所以把小时候的事写的细腻生动,那说明姚伟写的是亲身经历,那时候他肯定也是没少到大河抓鱼洗澡或滑冰玩雪。</h3><h3>姚伟的文章还写了“南河”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南河的重要经济价值。读了姚伟的佳作,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生动的家乡画卷!给人一种澎博向上,有无限发展前景的感觉。</h3><h3>佩服姚伟的文学才华,在手机上打出这么长的文章,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定累的不轻吧?谢谢姚伟!希望继续努力,再出好作品。</h3><h3><b><br></b></h3><h3><b>刘中妮:</b>我爱恋家乡的南大河!看了姚伟描绘家乡一文,让我们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珠江、经伦、姜艳、贺杰等同学的感慨和回忆,让我们更加思念儿时的点点滴滴!更加眷恋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h3> <h3><b>点评:</b></h3><h3><br></h3><h3><b>李经:</b>上午我在外,刚刚喜读姚伟的《家乡南河》,此文写的太好了,大赞!文中关于南大河(现名英莪河,古称小辽水)里的鱼类之多,我看过《清原林业志》,其有详细的介绍与描述。那时南河水大、水里的鱼种类太多太大了。晚上闲着时我再补充一点点,以飨群友吧!<br></h3><h3><b><br></b></h3><h3><b>姚伟:</b>我写《家乡南河》,引发了学们的联想,这是共鸣,是“南河”一文的最好补充,让我深受感动。此前李经同学曾经讲过,家乡是山水小城,小镇早年规划应该有特点,街道、房屋设计要有“风情小镇”的特征。这话有道理,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实现。今天家乡借助山水之源的生态环境发展“大旅游”产业,前景可观。未来小城会更加美丽!用云清同学的话讲,“山水小城宜居、宜游”。为宣传美丽家园做一点事,也是种骄傲和自豪!</h3> <h3><b>幼时的记忆</b></h3><h5> ——姜沿</h5><h3><br></h3><h3>看姚伟的南大河的文章有感!</h3><h3>小时最盼望暑假的时候,那是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每天穿着大短裤和背心整天在大河玩,在河边挖一个个坑,再把水引到坑里。去河里拿盆就能抓很多小鱼,把一个个坑里都抓满了鱼。就下河洗澡,</h3><h3>水不大时就去桥洞下面玩,我和关可丽一玩起来别提多开心了。</h3><h3>那时虽没有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但我们在大自然中玩的尽情,无忧无虑,用手捏着鼻子钻水里看谁憋气时间长。人多时就打水仗,水花四溅,你追我赶喊啊叫啊别提多开心了。现在一想起那时多好玩啊,一个假期一眨眼就过完了。</h3><h3>刚开学没玩够,心收不回来,还惦记着去大河。就等中午吃完饭再去洗澡,但老师归定不准去,让中午睡午觉。我们还偷偷去,以为老师也不会发现,后来看回来的男生,老师在他们腿上一划就知道是不是去洗澡了。就再也不敢去了,因为瞒不住老师,就安心好好上课吧,那时多幸福啊。又想学习,又想开心玩。有时快开学了天天赶作业,我不是最好的学生,因为假期作业总是玩完再写,有一次实在是补不完了。开学的第一天我都不敢去上学,无精打采去学校。第一堂课交假期作业,魏老师收到我那,我急中生智,悄悄地和老师说一声,我没做完作业,这是我一生当中记得最清楚的事,告诉老师,我以后不在玩了!</h3><h3>这是十岁前的回忆,多美啊,多幸福啊!以后还是先玩后补作业,要开学时那忙的都想哭。一点都没脸,这是我妈说我的,还有一句:挺大个姑娘天天不象人样。<br></h3> <h3><b>聊点知心的嗑</b></h3><h3><b><br></b></h3><h3><b>刘中妮:</b>姜艳儿时的回忆,太熟悉了。我爱清原的南大河,和你一样,每当暑假到来,最开心的地方就是南大河。拿着盆拿着瓶,还拿点手绢袜子什么的,到了地方先把这些洗干净晒在沙滩上,这时候我们就开始玩抓鱼。小鱼都在河里面石头底下藏着,我们拿着盆脚一蹬石头鱼就进到盆里面,别提多高兴了。最后,我们都恋恋不舍的,把洗的东西收拾好,放在盆里,拿着鱼瓶,依然是兴高采烈、满载收获的欢笑着往家走。<br></h3><h3><br></h3><h3><b>姜沿:</b>谢谢仲妮!你还行能想着干活!还拿着铲子挖沟,打水仗真来劲!</h3><h3><br></h3><h3><b>刘中妮:</b>你说的这些,咱们最喜欢玩了,每当想起这些,我们又都变小了是吧?</h3><h3><b><br></b></h3><h3><b>姜沿:</b>那时河里鱼真多!你形容的真好,掀开石头,用脚往盆里轰鱼。<br></h3><h3><br></h3><h3><b>刘中妮:</b>小时候的这些事,一辈子都忘不了,动作相当熟练。到现在也喜欢水,去年儿子领我们去承德避暑山庄,我都没玩儿够。</h3><h3><br></h3><h3><b>姜沿:</b>老小孩,怎么也是小时玩得好!</h3><h3><b> </b></h3><h3><b>刘中妮:</b>当年去南大湖,水特别大,我们还照了不少相。现在不知改造的啥样儿了。一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事多开心!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br></h3><h3><br></h3><h3><b>姜沿:</b>我们班也去过南大湖。男生钓鱼把鱼竿往女生头上甩,都摘不下来。</h3><h3><br></h3><h3><b>刘中妮:</b>多淘气,一个个的。</h3><h3><b><br></b></h3><h3><b>姜沿:</b>南大湖的瀑布很好看,水很深。<br></h3><h3><br></h3><h3><b>刘中妮:</b>很有气势!当你站到它面前,有一种神秘感,流水的声音非常大。</h3><h3><br></h3><h3><b>姜沿:</b>一下去就没影,现在一定很漂亮了,以后一定去看一看。</h3><h3><br></h3><h3><b>刘中妮:</b>对!一定去看看,漫山遍野多走走,我挺喜欢也挺怀念原始的状态。</h3><h3>咱俩中午休息一会儿吧。</h3><h3><br></h3><h3><b>姜沿:</b>在那大山里唱歌的感觉和歌厅不一样。好了觉包,睡吧。</h3><h3><br></h3><h3><b>刘中妮:</b>你一提起唱歌儿在旷野里面那个感觉我又精神了。<br></h3><h3><br></h3><h3><b>王珠江:</b>姜沿、中妮的回忆太清晰了,就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提起来就有好多小时候的有趣的事,特别是南大河,只要是在清原长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体验。永远忘不了!谢谢姜沿,中妮将我带回到幸福美好的少儿时代。<br></h3> <p class="ql-block"><b>摄影/李楠</b></p><p class="ql-block"><b>编辑/李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