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迹第叁部《飞来山上千寻塔》第1个中国100处古塔

王野

<h3><b><font color="#ed2308">作者辽宁葫芦岛人,热爱中国古建和佛教文化,尤其喜爱中国的古塔、石窟和长城,热爱历史,尤其热衷中国的佛教历史和明史。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脚步丈量中国的山川和河流,用照片记录中国的风景和文化,足迹已遍布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感受历史沧桑变幻的同时,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的文化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font></b><br></h3> <h3><b>2002.04北大博雅塔001</b></h3><h3>1924年始建,位于未明湖东南的小丘上,原是校园的供水水塔,塔为仿辽密檐式,八角十三级,高37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北京市保。未名湖燕园建筑为<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475】。</font></h3> <h3><b>2012.10.28&2017.12.14</b><b style="color: inherit;">北京云居寺北塔002</b></h3><h3>始建于唐辽,高30.4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矗立在四座唐代小石塔正中间,<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66】。</font></h3> <h3><b>2012.10.28&2017.12.14北京云居寺三公塔003</b></h3><h3>清代覆钵式砖塔,分别为清代溟波、圆通、了尘三位主持的墓塔,三塔坐西朝东,结构相同。</h3> <h3><b>2012.10.28&2017.12.14北京云居寺开山琬公塔004</b></h3><h3>云居寺的开山法师静琬法师的佛塔,建于辽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高约6米。</h3> <h3><b>2012.11.17北京凤凰岭飞来石塔005</b></h3><h3>飞来石塔,又名灌浆石塔,是凤凰岭景区位置最高的景点,海拔748米。塔高2.95米,为7层六角形小塔。原塔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7年),现在的石塔为1998年重建。</h3> <h3><b>2013.03.06北京妙峰山白塔006</b></h3><h3>妙峰山白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娘娘庙前平台上,民国廿三年建,石质覆钵式塔高6.9米,周身精美雕刻。塔基刻有海水、江崖、祥云、金刚等图案,华盖饰有透雕流苏、华镘、铃铎。</h3> <h3><b>2013.05.18嵩山少林寺塔林007</b></h3><h3>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font color="#ed2308">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4-89】。</font></h3> <h3><b>2013.09.18盘山天成寺塔008</b></h3><h3>始建于唐,重建于辽天庆年间,明崇祯年间重修,高22.63米,内藏舍利3万余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3.09.18蓟县盘山定光佛塔009</b></h3><h3>定光佛舍利塔位于天津市蓟县盘山挂月峰之颠,海拔864米,始建于唐代,辽、明两代重修,高13米,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h3> <b>2013.11.13&2019.06.13&2020.08.30&2023.10.22北京银山塔林010</b><br>始建于辽金,现存墓塔七座,其中金代密檐式砖塔五座,元代喇嘛塔二座,单塔体量之大为国内塔林少见,且风格统一,阵容齐整。<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53】。</font> <h3><b>2013.12.28五台山佛林寺双白塔011</b></h3><h3>佛林寺原名涌泉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其中一支直抵长城岭西侧涌泉寺,清军守将望风而逃,人民群众奋起抵抗,义和团的爱国大旗高高飘扬在了五台山。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在台麓寺签订了议和条约。从此,涌泉寺一蹶不振,成了一片废墟,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援下,新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殿堂齐全的佛林寺。</h3> <h3><b>2013.12.28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012</b></h3><h3>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高75.3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是五台山的主要标志,<font color="#ed2308">1982年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2-26】。</font></h3> <h3><b>2013.12.28五台山白头庵佛塔013</b></h3><h3>白头庵始建于宋,明清朝重修,坐落于台怀镇以南十公里处的清水河东岸。</h3> <h3><b>2013.12.28五台山黛螺顶佛塔014</b></h3><h3>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h3> <h3><b>2014.05.02河北易县荆轲塔015</b></h3><h3>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建于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高26米,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324】。</font></h3> <h3><b>2014.10.13西安大雁塔016</b></h3><h3>又名大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通高64.517米,<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63】。</font></h3> <h3><b>2014.10.16北京妙应寺白塔017</b></h3><h3>妙应寺,俗称白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白塔始建于元代,高50.9米,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74】。</font></h3> <h3><b>2014.10.16北京万松老人塔018</b></h3><h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始建于元代,高16米,北京砖塔胡同名字的由来,1986年文物部门在维修时,发现外层塔里竟然还有一座砖塔,这座被包在里面的塔,就是元代时建的塔,而包在外面的塔身,则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06】。</font></h3> <b>2014.10.17&2019.12.15&2019.12.17&2020.02.02&2023.03.19&2023.03.21&2023.03.22&2023.03.23&2023.03.25&2023.03.27&2023.03.29&2023.04.02北京燃灯佛舍利塔019</b><br>始建于南北朝北周宇文时期,辽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5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雕凿佛像415尊。<font color="#ed2308">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810】。</font> <h3><b>2014.10.25&2020.08.29北京十方诸佛宝塔020</b></h3><h3>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俗称延寿寺塔,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坐北朝南,高25.18米,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4.11.01辽宁绥中妙峰寺双塔021</b></h3><h3>妙峰寺双塔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境内,长城脚下,永安堡乡,建于辽乾统年间,大塔高约24米,八角九级,小塔高约10米,六角五级,<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936】。</font></h3> <h3><b>2014.11.18北京天宁寺塔022</b></h3><h3>天宁寺塔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考证,天宁寺塔的建造年代为辽代大康九年(公元1083年)。塔高57.8米,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50】。</font></h3> <h3><b>2014.11.18北京恬淡守一真人塔023</b></h3><h3>又名白云观罗公塔,坐落在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塔院内,建于清雍正三年,道教塔中的精品,高约10米,<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199】。</font></h3> <h3><b>2014.11.25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024</b></h3><h3>建于清乾隆十三年,是中国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全部用汉白玉石建造。通高34.7米,金刚宝座塔的塔座內,建有孙中山先生衣冠塚。<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03】。</font></h3> <h3><b>2015.02.07&2020.10.03&2021.10.03&2023.02.12锦州广济寺辽塔025</b></h3><h3>建于辽清宁三年,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原高63米,现高57米,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锦州古城的标志,<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82】。</font></h3> <h3><b>2015.03.28抚宁板厂峪明塔026</b></h3><h3>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义院口乡,塔建于明万历年间,高15米,六面七级实心,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03.30辽阳白塔027</b></h3><h3>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建于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年),高70.4米,东北第一高塔,<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52】。</font></h3> <h3><b>2015.03.31&2021.09.25&2021.11.14&2021.11.28&2021.12.01&2021.12.02&2021.12.03&2021.12.05&2021.12.07&2021.12.08&2021.12.09&2021.12.10&2021.12.13&2021.12.15&2021.12.19&2021.12.23&2021.12.26&2021.12.29&2021.12.31&2023.02.07葫芦岛安昌岘金塔028</b></h3><h3>原称大金国舍利塔,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建于金天德四年,八角实心密檐式,高18米,塔下有碑刻一座,字迹清晰,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03.31葫芦岛沙锅屯石塔029</b></h3><h3>又称沙锅屯泰和女真塔,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锅屯村,建于金泰和六年,全用当地褐色花岗岩雕筑,共用十八块石材雕刻接砌而成,高4.6米,<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38】。</font></h3> <h3><b>2015.04.07北京慈寿寺明塔030</b></h3><h3>慈寿寺塔高约50米,坐落在北京海淀区八里庄,又名永安万寿塔、八里庄塔、玲珑宝塔,仿天宁寺塔而建,建于明万历四年。万历皇帝登基时年仅十岁,内外政事均由李太后执掌。李太后平生好佛,在她主政期间,命人在京城内外兴建修缮了许多佛寺,慈寿寺即为其中之一。<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711】。</font></h3> <h3><b>2015.04.20熊岳望儿塔031</b></h3><h3>望儿山砖塔,坐落在营口熊岳镇东3.5公里的望儿山顶,明末清初藏式塔,使用青砖砌造,高约11米,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04.28&2021.10.16义县广胜寺辽塔032</b></h3><h3>广胜寺塔,也称嘉福寺塔,位于锦州市义县城内西南隅。建于辽乾统七年,高42.5米,<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928】。</font></h3> <h3><b>2015.05.07辽宁瑞中斜塔033</b></h3><h3>座落在葫芦岛市绥中县城西南27公里的前卫镇,石筑塔基,砖砌塔身,实心三级呈八角形。塔身有砖刻图案,佛龛中的佛像、顶盖、飞天已无存。塔身向东北倾斜12度,建于辽代,高约10米,葫芦岛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05.10&2021.10.03锦州佑国寺明塔034</b></h3><h3>原名永徽塔,位于锦州市古塔区佑国寺内。始建于唐,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高约10米,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06.18河北昌黎源影寺金塔035</b></h3><h3>源影寺塔,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城西北隅,建于金代,高约40米,塔身共一层,上面有用青砖雕刻的"天宫楼阁"。<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15】。</font></h3> <h3><b>2015.06.30北京潭柘塔林036</b></h3><h3>潭柘寺塔林,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寺庙,上下塔院共存金至清代77座塔,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塔林,<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195】。</font></h3> <h3><b>2015.07.16北京昊天塔037</b></h3><h3>又称多宝佛塔,始建于隋,辽重建,高约36米,北京地区唯一的阁楼式塔,在古代宋辽交战时,此塔曾起瞭望敌情的军事作用,<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03】。</font></h3> <h3><b>2015.07.21北京迦陵舍利塔038</b></h3><h3>又称大觉寺塔,位于北京海淀区大觉寺,乾隆十二年建,是清代雍正年间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高12米,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寺是<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303】。</font></h3> <h3><b>2015.07.23北京万佛堂花塔039</b></h3><h3>万佛堂花塔,又称陀里花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建于辽咸雍六年,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塔坐北朝南,高24米,<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00】。</font></h3> <h3><b>2015.07.23北京龄公舍利塔040</b></h3><h3>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万佛堂村,八角七级砖结构密檐塔,建于金元交际时代,<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00】。</font></h3> <h3><b>2015.07.23北京崇国寺元塔041</b></h3><h3>崇国寺塔,称十方塔,位于石景山区八宝山西侧,始建于元,覆钵式砖塔,高约9米,塔铭"崇国寺十方"后还有三字,已漫漶不清。</h3> <h3><b>2015.07.24镇岗塔042</b></h3><h3>镇岗塔,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高约18米,创建于金代,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镇岗塔是北京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04】。</font></h3> <h3><b>2015.07.24桂峰香公寿塔043</b></h3><h3>峰香公寿塔,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桂峰和尚的寿塔,北京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07.27北京灵光寺招仙塔塔基044</b></h3><h3>招仙塔塔基遗址,位于石景山八大处灵光寺内。始建于辽咸雍七年,即1701年,是辽丞相耶律仁先的母亲,辽燕国太夫人郑氏所造,原塔八棱十三层,周围有铁灯龛16座,每一块塔砖上都有精美的佛像,所以又俗称画像千佛塔。塔身主体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中被毁,1901年,在塔基瓦砾中,发现了佛牙舍利的石函和佛牙舍利。 </h3> <h3><b>2015.07.27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045</b></h3><h3>灵光寺舍利塔,全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位于石景山八大处灵光寺北院,供奉释迦牟尼灵牙舍利。此塔为原招仙塔的复建,辽代招仙塔在1900年为八国联军炸毁。1957年,中国佛教协会为永久供奉一颗具有一千五六百年历史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在院中新建一座佛牙舍利塔。塔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使灵光寺成为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h3> <h3><b>2015.07.27八大处灵光寺墓塔046</b></h3><h3>清代晚期喇嘛塔,位于八大处灵光寺地藏殿前,碑上有塔铭:"示寂香界堂上第九化传贤首正宗第二十八世上月下潭周公老和尚觉灵"。塔侧还有和硕豫亲王题字碑石。</h3> <h3><b>2015.08.15云冈石窟第一窟石塔047</b></h3><h3>云冈石窟第一窟为石鼓窟,第一窟中心两层方形塔柱,下层四面各雕一佛,为四方佛;上层四面佛像两侧雕胁持菩萨,塔柱顶处以二龙相交缠绕的须弥山與窟顶相连。<font color="#010101">云冈石窟为</font><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4】。</font></h3> <h3><b>2015.08.15云冈石窟第二窟石塔048</b></h3><h3>云冈石窟第二窟为寒泉洞,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门拱的仿木建筑构件,上层四角镂刻八角柱。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font color="#010101">云冈石窟为</font><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4】。</font></h3> <h3><b>2015.08.15云冈石窟第二十一窟石塔049</b></h3><h3>云冈石窟前20窟为皇家工程,比较浩大,21-45窟为民间工程。<font color="#010101">云冈石窟为</font><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34】。</font></h3> <h3><b>2015.09.09蓟县白塔050</b></h3><h3>白塔在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300米,始建于辽代青宁四年,塔高30.6米,平面为八角形,基石用花岗条石和青砖垒砌,由斗栱、栏杆、蓬花组成。仿木结构制作,与独乐寺相近似。<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15】。</font></h3> <h3><b>2015.09.14北京戒台寺塔院051</b></h3><h3>戒台寺松塔院,也称南塔院,是戒台寺僧人的墓地。塔林以知幻大和尚的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为中心,原有五十座左右,后因年久失修,存十数座。当代修复了数十座。<font color="#ed2308">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4-94】。</font></h3> <h3><b>2015.10.19&2021.09.18辽宁兴城白塔峪塔052</b></h3><h3>白塔峪塔,俗称玲珑塔,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白塔满族乡九龙山下。塔系辽代佛教圣地觉华岛海云寺的建筑。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3米。塔身八角各嵌有石刻倚柱,上刻八大灵塔塔名。<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924】。</font></h3> <h3><b>2015.11.05盖州铁塔山铁塔053</b></h3><h3>铁塔山铁塔,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东五华里铁塔山上。此塔建于明末,因色青如铁,故称"铁塔"。因塔,山又叫铁塔山,塔为石质建筑,实心八角密檐式,通高10.1米。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11.12&2021.10.09</b><b style="color: inherit;">北镇崇兴寺双塔054</b></h3><h3>崇兴寺双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城东北隅,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双塔。创建于辽代,后经元、明、清代重修。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51】。</font></h3> <h3><b>2015.11.19河北定州开元寺塔055</b></h3><h3>定州塔,也称开元寺塔,又称嘹敌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城内,建于北宋初年,原名开元寺塔,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以定州塔。此塔高83.7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高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G1-70】。</font></h3> <h3><b>2015.11.20河北丰润天宫寺塔056</b></h3><h3>天宫寺塔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该塔为密檐砖塔,通高24米,共13层,八角实心,保存辽代建筑特色。造型优美,雕刻精细。1976年遭地震破坏,1987年重修。<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323】。</font></h3> <h3><b>2015.12.03沈阳南塔广慈寺塔057</b></h3><h3>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四座喇嘛塔,分别坐落于沈阳旧城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称东塔、西塔、南塔、北塔。 沈阳四塔皆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起工,顺治二年(1645年)告竣,与塔同时建造四座寺庙。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12.03辽宁开原崇寿寺塔058</b></h3><h3>崇寿寺塔,又名崇寿禅寺塔。位于开原老城西南隅,砖质结构,高45.82米,十三级,实心八面体。每面塑有佛像,且各面佛像各不相同,由南、西南依次而顺为:昆卢尊佛、无忧德佛、阿弥陀佛、须弥相佛、云自在佛、庄严王佛、功德王佛、定幢光佛等八尊。始建于唐,明代重建。<font color="#ed2308">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8-0262】。</font></h3> <h3><b>2015.12.10复州永丰塔059</b></h3><h3>永丰塔,大连地区最早古塔,位于大连市瓦房店市复州城,始建于唐,改建于辽,高22米,为辽塔中较为矮小者,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5.12.20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060</b></h3><h3>天宁寺凌霄塔,原名慧光塔,俗称木塔,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始建于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99年),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也称木塔。塔原高60米,现高40米,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39】。</font></h3> <h3><b>2015.12.20河北正定开元寺须弥塔061</b></h3><h3>正定开元寺须弥塔,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开元寺内。塔始建于唐代,举高39.5米,为九级密檐式砖塔。<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05】。</font></h3> <h3><b>2015.12.20河北正定临济寺澄灵塔062</b></h3><h3>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临济寺内。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是为收藏临济寺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修建的,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大修。现塔保持着金代大修后的外观形式。澄灵塔高30.47米,平面为八角形,是一座砖砌的密檐式实心塔。临济寺澄灵塔是比较典型的金代塔建筑物,塔身的砖雕图案十分丰富。<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08】。</font></h3> <h3><b>2015.12.20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063</b></h3><h3>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高40.5米,坐落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城的广惠寺内。据文献记载,塔始建于唐宋太平兴国年间,金大定年间及明清两朝多次重修。这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塔。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壮观秀逸。<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73】。</font></h3> <h3><b>2015.12.25涿州永安寺塔064</b></h3><h3>永安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城东10公里刁窝乡,此塔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原为十三级,现存八级,残高19.1米。<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723】。</font></h3> <h3><b>2015.12.25涿州云居寺塔065</b></h3><h3>涿州双塔之北塔,六级,高55.69米,始建于辽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18】。</font></h3> <h3><b>2015.12.25涿州智度寺塔066</b></h3><h3>涿州双塔之南塔,五级,通高44米,始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双塔均为舍利塔,二塔相距260米。<font color="#ed2308">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5-218】。</font></h3> <h3><b>2015.12.27香山琉璃万寿塔067</b></h3><h3>召庙琉璃塔,也称香山琉璃塔,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召庙之南的后山上,昭庙为藏式佛教建筑,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接待西藏班禅来京,仿西藏札布伦布喇嘛庙建造的,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琉璃牌坊、白台、红台、石碑和琉璃塔。塔为八面七层,高30米左右。</h3> <h3><b>2015.12.28颐和园须弥灵境双塔068</b></h3><h3>须弥灵境石塔,位于颐和园万寿山的北面,座落在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藏式佛教寺院—须弥灵境塔门前,为汉白玉石雕双塔。</h3> <h3><b>2015.12.28颐和园四大部洲白塔069</b></h3><h3>四梵塔,也称四大部洲塔,共四座,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后。四座宝塔建于乾隆时期,分别代表佛之"四智",白色塔地灵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h3> <h3><b>2015.12.28颐和园四大部洲黑塔070</b></h3><h3>黑色塔吉祥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h3> <h3><b>2015.12.28颐和园四大部洲红塔071</b></h3><h3>红色塔天洁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h3> <h3><b>2015.12.28颐和园四大部洲绿塔072</b></h3><h3>绿色塔皆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h3> <h3><b>2015.12.28颐和园多宝琉璃塔073</b></h3><h3>多宝琉璃塔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h3> <h3><b>2016.01.07义县八塔子074</b></h3><h3>八座辽代建筑的砖塔分别立酷似飞腾的龙形山上的八个凸起的山峰上。据考证,八塔子建筑年代和奉国寺建造年代一致,是辽圣宗帝为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而建,是中国唯一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的塔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均在3.45至1.91米之间不等。八塔建筑造型有所创新为塔建特有形式,样式新颖多变,有正方形、五角形、八角形与十面形等,座座形体朴素,挺拔秀丽,浑厚大方。一号塔塔铭为"净饭王宫生处塔",二号塔塔铭"菩提树下成佛塔",三号塔塔铭"鹿野苑中塔",四号塔塔铭"给孤园中名称塔",五号塔铭为"曲女城边宝积塔",六号塔塔铭"耆堵崛山般若塔",七号塔塔铭"庵罗卫林维摩塔",八号塔为"婆罗林中圆寂塔"。</h3> <h3><b>2016.01.14济南历城四门塔075</b></h3><h3>四门塔是为供奉隋文帝敕赐齐州神通寺的舍利而建的舍利塔,建于大业七年(611年),至今1400年,塔建于5.5亿年前的寒武系页岩之上,塔内是东魏武定二年石刻的四尊佛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亭阁式单层方形石塔,<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62】。</font></h3> <h3><b>2016.01.14济南历城小宋塔076</b></h3><h3>小宋塔,位于四门塔的北面。小宋塔系北宋比丘福林于绍圣三年(1096年),为亡父母所筑之墓塔。塔原为七级,今仅存三级,残高4.71米。</h3> <h3><b>2016.01.14济南历城龙虎塔077</b></h3><h3>虎塔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白虎山西麓神通寺"祖师林"南面,与四门塔隔谷相望,因塔门雕有龙虎而得名。始建年代无考,据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塔身建于唐,塔顶补建于宋,高10.8米,龙虎塔造型优美,刻工精细,显示盛唐造型雕刻艺术之精华,为我国稀有古建筑。<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48】。</font></h3> <h3><b>2016.01.14历城神通寺塔林078</b></h3><h3>神通寺塔林,为全国六大塔林之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向,又称祖师林,现存宋、元、明各代高僧墓塔46座,墓碑15甬。为研究历代古塔和神通寺历史提供丰富素材。</h3> <h3><b>2016.01.14济南千佛崖摩崖石塔079</b></h3><h3>千佛崖位于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向的白虎山山腰。石塔位于千佛崖南段,建于唐初,方形单层,塔内雕有一座佛像,塔在外观上与四门塔相像且保存完好。千佛崖摩崖是<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48】。</font></h3> <h3><b>2016.01.14济南历城送衣塔080</b></h3><h3>送衣塔,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神通寺与涌泉庵之间。塔身造型古朴,有唐代风格。相传,明代有位女子,其父因冷淡仕途,辞官来神通寺做了和尚,法号"兴公"。该女担心父亲生活不能自理,便随父而来。按寺内教规,男女不能同处,她便入涌泉庵削发为尼,法号明喜。随后建该塔,把为父亲洗好的衣服按约定时间送往塔内,父亲再将衣服拿走。于是,人们便将这石塔称"送衣塔"。</h3> <h3><b>2016.01.21义县万佛堂文峰塔081</b></h3><h3>万佛堂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西的福山上,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的附属文物。塔为圆柱形小塔,形制上实际是覆钵式塔的变形,是明成化十年(1474年)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骠骑将军王锴为其母吴氏祝寿而建。万佛堂石窟为<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45】。</font></h3> <h3><b>2016.01.21义县青塔禅寺塔082</b></h3><h3>青塔寺塔,位于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高14.6米,寺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5年)重建。塔始建年代未详。</h3> <h3><b>2016.01.23&2021.10.03锦州班吉塔083</b></h3><h3>班吉塔,半截塔的谐音,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凌海班吉塔镇,高11.25米,塔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纪年明确,为辽宁地区仅见的华塔。<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925】。</font></h3> <h3><b>2016.01.26&2021.09.18辽宁兴城磨石沟塔084</b></h3><h3>磨石沟塔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古城西北二十五华里红崖子乡。塔的建造年代未详,入第七批国保时定义为辽塔,八角空心密檐式,此塔构造既雄伟又精致,形式少见,特别是有异形文字的碑偈,可做研究辽宁省民族地方史及少数民族文字等方面的参考。<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931】。</font></h3> <h3><b>2016.01.31&2021.10.24朝阳凤凰山海沧墓塔085</b></h3><h3>海沧法师墓塔,位于朝阳市凤凰山,原有两座砖塔,现仅存其一,墓主为清初华严寺主持海沧法师。砖塔为覆钵式,砖石结构,高2.7米。其塔座、塔身、刹顶三部分都较完整。</h3> <h3><b>2016.01.31&2021.10.24朝阳凤凰山云接寺塔086</b></h3><h3>云接寺塔,在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云接寺内,因山上、山下均有寺塔,此塔又称为中寺塔、摩云塔。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辽代,为方形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37米,是辽代佛塔艺术的精品杰作。<font color="#ed2308">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6-497】。</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2016.01.31&2016.07.07&2021.09.11</b></font><b>&2023.02.27</b><b style="color: rgb(1, 1, 1);">朝阳南塔087</b></h3><h3><font color="#010101">朝阳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南侧,与北塔通称朝阳双塔。 塔建于辽大康二年(1076年),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塔高45米,修复后塔高56米。</font><font color="#ed2308">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8-0261】。</font></h3> <h3><b>2016.01.31&2016.07.07&2021.09.11&2023.02.27朝阳北塔088</b></h3><h3>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端。北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是北魏文成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图"。"思燕佛图"为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 隋文帝仁寿年间在其台基上重建成密檐式砖塔。现存的砖塔始建于唐代,辽代两度维修。形成了现今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其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历史,十分罕见,是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称为"塞外第一宝塔"。北塔为砖筑方型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现高42.6米。<font color="#ed2308">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3-140】。</font></h3> <h3><b>2016.02.02沈阳东塔永光寺塔089</b></h3><h3>沈阳四塔形制相同,均为白色圆肚实心砖筑喇嘛塔,高24米,资料称塔占地各为225平方米,基台为方形折角须弥座。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6.02.02沈阳北塔法轮寺塔090</b></h3><h3>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清初修筑四塔并四寺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四隅,护国佑民,社稷永存。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6.02.02&2021.10.02沈阳无垢净光塔091</b></h3><h3>塔高33米,建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因佛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舍利塔位于沈阳市西北,雄伟壮丽,历史久远。<font color="#ed2308">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7-0935】。</font></h3> <h3><b>2016.02.02沈阳西塔延寿寺塔092</b></h3><h3>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西塔于1968年被拆除,其余三塔皆存。1984年维修恢复三塔原貌,辟为景观。1998年夏,沈阳市政府投资4000万元,对西塔进行复建。1998年7月动工,历时六十九天竣工。结束沈阳三十年来"西塔无塔"的历史。沈阳四塔中的北、南、东三塔,均于1985年列入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列入辽宁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6.02.08铁岭龙首山秀峰塔093</b></h3><h3>秀峰塔,原名秀峰寺塔,位于铁岭市龙首山,塔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为密檐式九级八角实心砖石结构,塔高16.4米。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塔已坍塌日甚,在辽东总兵李成梁授意下再次重修。清末民初,塔已严重剥蚀,民国初年由民间集资再次修整。文革中,塔上佛像及文字全部被砸。</h3> <h3><b>2016.02.08铁岭龙尾山驻跸塔094</b></h3><h3>驻跸塔,原名为灵应寺塔,位于铁岭市银州区龙尾山,龙尾山清时被称为驻跸山,塔亦名驻跸塔。八角九级密檐式,塔身为青砖垒造,2000年落架大修发现明代文物,确定塔建造年代最晚不晚于明景泰年(1450年)。</h3> <h3><b>2016.02.08铁岭圆通寺白塔095</b></h3><h3>圆通寺白塔,位于铁岭市银州区古城中心,始建于辽代,明代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夫人出资予以修缮,高32米,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b>2016.05.10山西应县释迦塔096</b></h3><h3>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71】。</font></h3> <h3><b>2016.05.10雁门关雁塔097</b></h3><h3>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塔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9年重建,2010年补建。雁楼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式,四周设有回廊,楼内空畅,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供兵丁巡查,瞭望,现为雁门关古建筑博馆。 </h3> <h3><b>2016.05.11山西偏关县文笔凌霄塔098</b></h3><h3>凌霄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是一座七层砖石结构八角雁塔。崇祯八年(1635年)加高四层,共十一层,上书"文笔凌霄"字样。塔高35米。</h3> <h3><b>2016.05.14承德双塔山双塔099</b></h3><h3>双塔山双塔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区西南30里处双塔山上。传说建于1300多年以前,是契丹人在双塔峰顶建造的两座古塔。双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无人上去过,峰顶砖塔何人、何时、何故所建,不得而知,一直是个谜。</h3> <h3><b>2016.05.14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100</b></h3><h3>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竣工,其建筑与布局是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五塔门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的前部中轴线上,"普陀宗乘"就是"布达拉"的汉语意译,因此也称作小布达拉宫。<font color="#010101">普陀宗乘之庙为</font><font color="#ed2308">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1-117】。</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