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第一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郑州,大雪,学生停课,我带着我们3.0课程研发团队的三十多个伙伴读书。😁</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准备这场读书会时,一直在竭力回想辛巴老师的操作,还有施诗整理的文字资料帮了大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破冰环节,因为是来自不同单位各个层面的人员,所以让他们先以不出声交流的方式,按年龄排队。用了一分三十秒,有三个人出错。</font></h3> <h3>大家初步放松后,按报数分别进入四个组,每组八个人(因为要读的这章有八部分)。为了进一步暖场,利用名片策略交流: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最不喜欢的一类书/最想推荐给别人读的书/读书方面最欣赏的一个人或者一个节目。找到刚才排队时自己右手边的伙伴去交流。结果,有些就再也找不到了🤣</h3> <h3>每个人分配了任务:年龄最小的任组长,年龄最大的读导读部分,其余依次读1-7节。我们共读的是崔允漷、卢明编著的《教案的革命-基于标准的学历案》。之前一个月已经安排了大家自读。</h3> <h3>明确读书四个目标,这完全是借鉴辛巴老师的问题。</h3> <h3>读书的认真,不分年龄,无关性别👍</h3> <h3>静悄悄的十五分钟</h3> <h3>然后,分别到教室中的八个角,和自己读同样部分的伙伴交流。每人一分半钟。</h3> <h3>有共识的同质交流</h3> <h3>回到小组内,再进行异质交流。</h3> <h3>异质的交流更热烈。</h3> <h3>组内交流后,每人写下收获最大之处。</h3> <h3>写完组内汇总,准备拍照上传群内。</h3> <h3>各组读书收获。</h3> <h3>各组读书收获。</h3> <h3>各组读书收获。</h3> <h3>各组读书收获。</h3> <h3><font color="#010101">然后我以ORID 进行梳理总结:你印象最深的短语句子有哪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去后想立即做的是什么?每个问题尽可能让每组的人轮流来说,最后,根据大家意犹未尽的情况,我又临时生成了一个问题:目前你还有的困惑是什么?</font></h3> <h3>最后,我给大家点明:这场读书会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读书,而是共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没有权威,大家平等,互动交流,每一个人都深度参与。如今的教育变革形势,呼唤我们走向共创。</h3> <h3>结束后,大家在雪地中留影,爱读书的人就是有创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