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编辑:芦红宝 管军祥 照片提供:王兴中</h3> <h1> 甘南州畜牧学校前身是尕海畜牧学校,1959年6月由甘肃省农牧厅批准,甘南州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的,校址设在洮江县(今碌曲县)尕海草原,故名"尕海畜牧学校"。<br /> 建校初期,学校建有一个牲畜存栏数(马、牛、羊)达8529头(匹、只)的实习牧场。从1959年至1962年的四年里,先后招收畜牧、兽医专业四个班级,各族青年学生129名,毕业两个班级37名学生,分配到全州各县牧区基层单位,直接为牧业生产服务。学校当时获全省、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并参加了全省、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br /> 1962年9月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州政府决定撤销学校。1966年,甘南州委决定恢复畜牧学校,校址设在夏河县桑科,同年筹资修建。1970年西北民院撤销,该院畜牧系教授、讲师32人,连同实验仪器设备全部下放该校,州革委会命名成立了"甘南州桑科畜牧兽医专科学校"。1971年1月开始招生,兽医专业:学制一年,不包分配,"社来社去"。至1974年9月共招收四期,计171人,毕业168人。1975年10月,经省委、省编委批准,学校正式纳入国家计划,改名为"甘南州畜牧兽医学校"。设兽医专业,学制两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招生,仍实行"社来社去"。学校规模为300人,教职工30人,其中党政干部7人,党员6人,教师15人。1980年7月,省委书记宋平、副省长李屹阳等省上领导来校视察后,与州委、州政府研究决定,将学校从桑科迁往合作。同年12月州委组字(1980)136号文件批复,将桑科畜牧兽医专科学校更名为甘南畜牧学校,按县级管理(副县级单位),内设校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br /> 1981年8月学校从桑科搬迁到合作,1987年9月甘肃省省长贾志杰、省委副书记卢克俭、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王道义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1992年甘南州畜牧局州牧字(92)016号文件决定将甘南州草原站实验地39亩移交学校,作为学生实验实习用地。1993年3月甘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州编字(1993)09号文件通知,甘南州畜牧学校升格为正县级单位,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及工、青、妇和学生会等群众组织。1999年10月学校开始与甘肃省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合办成人大专及本科教育至今已毕业851人。2000年以后,学校并轨,毕业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受此影响学校生源出现萎缩。2004年10月甘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甘南州畜牧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州委发2004〈036〉号)。2005年11月初,州上领导和合作师专领导在合作民族师专现场办公会上就学校并入合作民族师专的意向达成共识。2006年3月学校起草了《关于甘南州畜牧学校并入合作民族师专的论证报告》,2006年4月合作民族师专向州政府上报了《关于将甘南州畜牧学校并入合作民族师专的请示》(合师字〈2006〉25号),由于种种原因合并工作至此搁置。2006年5月州政府州政知字(2006)15号《关于成立甘南州农牧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的批复》,决定在学校成立"甘南州农牧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学校工作重点开始转向针对基层畜牧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的技术培训。2011年起州委州政府整合州属4所中专,新建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校舍1.4万㎡,在建校舍3.2万㎡。同时,逐年扩大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规模,深入推进"2+2+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甘南州畜牧学校与省内高职院校实现了联合办学,州委州政府与广州工商学院等3所职业院校签订的对口支援框架性协议逐步实施。<br /> 不可否认,几十年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州内外各行各业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一大部分已走上领导岗位,为甘南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以办"特色学校",培养"特长学生"为目标,以"德育为首,智技并重,学会生存,全面发展"为理念,实行成功教育、创业教育、励志教育。对学生实行半封闭军事化管理,抱着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严治校,形成了学校"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教风,所以甘南人民称之为"黄埔军校"。</h1><h1> 昨天牧校成就了你们,今天你们就成了牧校的光辉历史,明日的你们不忘初心,继续秉承昨日无奋斗不青春的精神,未来牧校不在了,但是牧校精神依旧在,她只是换了个形式长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