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旧时王谢堂前燕 </div><div> ——从意公府说起</div><div> 近年来,随着《雍正王朝》、《甄嬛传》等清宫戏的持续热播,老百姓对于“老爱”家那些事儿的关注热情一直是有增无减。</div><div> 近读民国时期林传甲总纂的《京师街巷记》,“水磨胡同记”项下有云:“贡院之西,有水磨胡同者。明时有商人于此设水磨以磨麦而售之,后因以为名焉。巷之西首路北有一府,曰‘意公府’,前清之公爵也。”</div><div> “前清之公爵”何许人也?“意公府”又在何处呢?好奇心驱使在水磨胡同居住过多年的我沿着这两条线索一探究竟!</div> <h3> 一、天下第一家</h3><div> 在大清朝那会儿,哪些人才有资格取得爵位呢?我猜您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号称“天下第一家”的满清皇室爱新觉罗氏。这对,但又不全对。因为自打入关之前皇太极时期就依嫡旁亲疏将皇室分为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组成的“宗室”(俗称“黄带子”)和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的“觉罗”(俗称“红带子”)两部分。随后,康熙及之后的历代皇帝给他们的直系子孙确立了“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増、祺、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共26字的“钦定字辈”,皇位继承人必须从这些人当中产生。从此,宗室又被分成了近支和远支。</div><div> 清代的爵位制度分为宗室、蒙古、功臣世爵三种。</div><div> 先说说宗室爵位吧!它共分为十四等。分别是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分一二三等)、辅国将军(分一二三等)、奉国将军(分一二三等)、奉恩将军。其中公以上皆为超品。镇国将军至奉恩将军视武职一至四品礼遇。当然这是针对男性的封爵。女性宗室如公主、郡主等另成系统,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div><div> 并不是所有的宗室都能取得爵位。首先你可以因功而封。清初入关之时以睿亲王多尔衮为代表的八位功勋卓著的“铁帽子王”即属此类。所谓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代代相传之意。当然,皇帝直系子孙年满15岁者即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封爵,这叫恩封,是近支宗室独有的特权。有爵位的宗室去逝后,由其一子继承爵位,其谓袭封。袭封一般要世袭递降,但降到一定爵位就不再递降了。如亲王降至奉恩镇国公、郡王降至奉恩辅国公等。最后是考封,男性宗室至二十岁,通过骑马、步箭、翻译三项考试,合格者授予一定的爵位。</div><div> 没有取得任何爵位的宗室被称作“闲散宗室”。这一群体本无品级顶戴。乾隆帝认为其毕竟“谱列银潢,名登《玉牒》(《玉牒》即皇室族谱。自顺治十八年(1661)起每十年续修一次,至清亡后的1921年,共纂修28次。宗室入黄册,觉罗入红册。男女分记。存者朱书,殁者墨书。满汉双文。)”,于是钦赐其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但并无实职。</div> <h3>玉牒</h3> <h3> 当然,在大清朝宗室爵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低爵位的可以因功升迁至高爵位。反之,得罪了皇上或办坏了差事,被降爵、削爵、除籍甚至幽禁、赐死的也不在少数。著名的如顺治时期的睿亲王多尔衮党以及与雍正争夺皇位失败的八王爷胤禩党等等。</h3><div> 其后是对蒙古各部落贵族封爵。满蒙联姻为清朝基本国策,所以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div><div> 最后一种是功臣世爵。它是授予上述两种之外的有功之臣,也包含觉罗。爵位由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等组成。自公及轻车都尉又各有三等。广为人知的如和珅授封一等公;曾国藩授封一等侯;李鸿章授封一等伯等等。 </div><div> 蒙古王公和功臣世爵伯以上的,亦为超品。</div><div> </div><div> 说完爵位,再来看看住所。《大清会典》载:“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住所,则称王府。王府不仅品级高,而且建筑规模大。王府中的正房称为殿,殿顶覆盖绿琉璃瓦,亲王府的殿中还设有屏风和宝座。府比起王府来规模就小多了,不仅不能用琉璃瓦覆盖屋顶,而且正房只能称堂屋。除此之外,在房屋间数、油饰彩画、台基高低、压脊和门钉多少,王府和府也都有规定,不能逾制。</div><div>除此之外,即便位列三公,亦或官至一品者,住所也不可称“府”,只能称“第”;而普通人家则称“宅”。正因如此,就算是龙恩浩荡、权倾一时的和珅和大人位于什刹海的住所也只能称“和第”。直至恭亲王奕訢搬进之后,才改称“恭王府”。有关住所的等级规制《大清会典》中有明确规定,感兴趣的可找来一读。</div><div> 二、天潢贵胄</div><div> 由此可以初步推断住在水磨胡同的这位“前清公爵”必是一位腰系黄带子的天潢贵胄。查阅《玉牒》,从中找到了确切的答案。</div><div> “意公”者,大清奉恩辅国公爱新觉罗·意普是也。意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后裔。其家族谱系为:阿巴泰(顺治元年进饶馀郡王)——岳乐(顺治八年袭爵,改号安郡王;十四年进亲王,康熙二十九年追降郡王)——玛尔浑(康熙二十九年袭安郡王)——华玘(康熙四十九年袭安郡王)——锡贵(雍正元年以岳乐罪,不准袭爵)——奇昆(乾隆四十三年,以阿巴泰、岳乐功,命袭辅国公)——崇积(乾隆四十七年袭辅国公,嘉庆九年获罪革退)——布兰泰(崇积堂兄,嘉庆十年袭辅国公)——恒明(道光元年袭辅国公)——裕恪(咸丰十一年袭辅国公)——意普(同治十二年袭辅国公)。</div><div><br></div> <h3> 阿巴泰(1589年—1646年)为清太祖第七子,勇猛善战。初授台吉,崇德元年(1636年)封饶余贝勒,顺治元年(1644年)进饶馀郡王。入关后镇守山东。1646年卒,终年58岁。饶馀郡王府在朝阳门内外交部街路北。阿巴泰卒后,这里改为其三子博洛的端重亲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念睿亲王多尔衮开疆拓土有功,恢复了其家族的爵位。其时南池子大街东侧的老睿亲王府已改建为缎匹库和普度寺。饶馀郡王府便又成为新睿亲王府直至民国时期。1929年在新睿亲王府原址建立了京师私立大同中学(我的母校北京市二十四中学的前身)。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此就学时,王府神殿作为唯一遗存已被改做学校库房,亦不知如今尚存否?</h3> <h3> 三、百战定天下</h3><div> 阿巴泰的爵位由其第四子岳乐承袭。岳乐(1625-1689)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上,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全力支持顺治帝的一系列改革。顺治末年以亲王至尊主持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拥立玄烨继承皇位。掌理工部、宗人府事务,大胆启用汉人,缓解与汉族士人的矛盾;停止圈地,使百姓能正常从事生产活动。军事上,顺治三年(1646年),他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作战英勇,率部击斩大西王张献忠,因战功受封贝勒。八年袭郡王爵。十年授宣威大将军,驻军归化城,进讨喀尔喀部叛乱首领,德胜班师。十四年晋封和硕安亲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岳乐被重新启用,封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桂。他运筹帷幄,次年平定江西,后主持湖南军务,为平定三藩立下汗马功劳。返京时,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南二十里迎接,并赐御制诗曰:“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对其褒奖有加。给予极高评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蒙古准噶尔部构衅兴兵,岳乐再次出兵塞外,次年病死军中,清廷赐祭建碑,追谥号“和”。《清史稿》誉其“百战定天下”。有记载论其还颇具文采,工诗、画,写锺馗亦佳。</div><div>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被人攻讦其掌宗人府时处事不当,被取消谥号、降爵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嫁给了玄烨第八子胤禩,她支持其夫争夺皇位。雍正帝登基后实行报复,下诏指责岳乐“谄附辅政大臣,每触忤皇考”,安郡王爵不准承袭。</div><div> 安郡王府位于东城区台基厂头条东口路北,王府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正门5间,大殿7间、有丹墀,后殿5间,寝殿7间。雍正元年将安郡王削爵,王府改建为昭忠祠。《乾隆京城全图》上绘有昭忠祠,祠与王府格局相同,只是添建了碑亭和祭祀设施等。清末昭忠祠被拆除,成为奥国军营,王府遗迹也告消失。对照历史地图,王府大致在今国家商务部办公楼一带。</div> <h3>清末北京东交民巷列国使馆、兵营分布图</h3> <h3> 乾隆时期,曹雪芹的好友、已然没落的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敦敏曾写过一首《登观音阁吊安亲王故园》,可谓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云:</h3><div> 落木响萧飕,遥登古佛楼。</div><div> 白云樵子径,黄叶废园秋。</div><div> 台榭啼乌恨,邱林落日愁。</div><div> 临风吊遗迹,竹外梵声幽。</div> <h3> 四、森森意公府</h3><div> 玛尔浑是岳乐十五子,生母为辅政大臣索尼之女。凭借母亲家族的势力玛尔浑得以袭郡王爵。他曾掌宗人府事务,后充纂修《玉牒》总裁官。《清史稿》评其“好学能文章,又辑宗室王公诗为《宸萼集》,一时知名士多从之游。”看来还颇有些其父之遗风。玛尔浑的后人则多属平庸之辈,事迹不彰。至清同治十二年辅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意普手上。</div><div> 意普(1868年至1929年)是岳乐一支最后一位袭爵者。论辈分,他与末代皇帝溥仪平辈。然而这位辅国公也没能像他的先祖那样名垂史册。史籍上有关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不过还是被我捕捉到一些鸿爪雪泥。</div><div>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为激励已经没落的八旗子弟重新焕发尚武精神,培养一支以王公为主的军官队伍,建立一支完全忠于清廷的军队。光绪帝采纳大臣意见,下诏设立陆军贵胄学堂,上谕:“自来习戎振武,实为强国之基。方今军制日新,尤应讲求实学。兹据奏称,建立贵胄学堂,令王公大臣各遣子弟投考入学,亲习士武,洵属振兴武备之资。”</div><div> 次年五月,陆军贵胄学堂在北京平安大街张自忠路东口路北的和亲王府原址正式开办,学制三年。“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被任命为“贵胄学堂总办”。醇亲王载沣、恭亲王溥伟领衔的三十四人宗室贵胄作为“听讲王公世爵”入堂听讲,辅国公意普也位在其列。(“陆军贵胄学堂学员衔名单”附于文后)</div> <h3>冯国璋像</h3> <h3>(陆军贵胄学堂王公贵族学生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民国时期成为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三·一八惨案”就在此发生。1937年成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我读大学时曾在其后身的府学胡同21号住过一段时间。府学胡同西口路北有著名的“文丞相祠”,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诗篇我是背过的,心中也充满对他的敬仰。但一想到以其一介文弱之躯抗拒蒙古大军的铁骑,心中总会泛起一丝丝的凄凉。我进出一般就近走胡同的东口,南侧昔日王府坚固、青黑的后墙之内伸展出参天古树繁茂的枝叶,像一把大伞将大半个胡同遮盖起来,独自默默彳亍在悠长、寂静的古巷之中,不由得会在头脑中闪出辛弃疾的那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font></h3> <h3>和亲王府大门</h3> <h3>府内清末民初的西式建筑。</h3> <p class="ql-block"> 陆军学堂“听过讲”的意普并没能像他的先祖那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的最后一份皇差是清皇室派驻东陵的守护大臣。1928年孙殿英盗掘东陵事件后,意普受到惊吓,于次年在愤恨郁郁中死去。想必他仰卧于“意公府”的病榻之上,遥想先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现如今却落得个被挖掘盗墓的结局,一定会死不瞑目吧!</p><p class="ql-block"> 有关“意公府”的资料,现在能找到的是中国第一档案馆保存的一份咸丰五年(1855年)意普的祖父恒明上报清内务府的呈文。文中载明“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正蓝旗奉恩辅国公恒明门上为呈报事。.....查本公府处所坐落东单牌楼水磨胡同内,共房65间。”从台基厂头条的安郡王府迁出至恒明之前的历代辅国公是否居住于此已无从考证。这份呈文也没有给出它更加具体的位置信息。不过,依据《京师街巷记》中“巷之西首路北”的描述,我推想它应该就是水磨胡同路北从西向东数第三个院落吧!至于门牌时间太久,记不太清楚了。小时候我曾不止一次进到院里玩耍。院子很大,显得也有些落败,是否保留了它当年的规制亦不得而知,但从气派的广亮大门、方砖墁地以及参天的古树,尤其是精美的垂花门等依稀可见它往日的富贵堂皇。而今这里早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往昔的一切皆已成为过去。</p> <h3> 一个王朝的更迭,一个家族的兴衰必有其各种深层次的内因、外因。但无疑都与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堕落是分不开的。入关后,清代统治者对于宗室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仅一位亲王的年俸就高达银1万两,禄米5千石(清代1石=146斤,吴慧著《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这还不算享有各类肥沃的庄园土地。</h3><div> “比如庄亲王家有55万亩地,除了这个还有规定的俸银俸粮等等,55万亩养的却只有全府上下大约55人。举个例子,现在北京西二旗西三旗所在的那几个村,历史上一年的作物收成就是供一个王府一双靴子的钱。钱太多又花不出去,就会想方法折腾”——清史专家冯其利如是说。</div><div> 但这也只是朝廷每年给予宗室的冰山一角。这一特殊群体在朝廷提供的“暖房”里滋润的繁衍生长。据《玉牒》统计:顺治十八年时皇室在世人口男女合计为1696人(含宗室419人、觉罗1277人);到1922年统计1915年时的这一数字为49652人(含宗室29292人、觉罗20360人),254年间增加了近30倍。</div><div> 就连嘉庆、道光时期的宗室昭梿都说:“近日宗室蕃衍,入仕者少,饱食终日,毫无所事,又食指繁多,每患贫窭,好为不法之事,累见奏牍”(《啸亭续录》)</div><div> 在前边提到的“陆军贵胄学堂学员衔名单”中我还惊奇的发现号称“民国四公子”之一的红豆馆主溥侗的名字亦赫然在列。这位一生醉迷戏剧,曾与梅兰芳合演过《奇双会》的“侗五爷”被誉为“票界大王”。戏曲家罗瘿公评价其:“色色精到,音乐之外,词翰、绘事、赏鉴,无不精能。兼盖有唐庄宗、李后主之长.....”期望这等王公子弟学习军事以振大清之军事,结果可想而知。至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时,距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大清王朝不过两年的光景。</div><div> 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中写到:“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div><div>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残酷,却又是如此的真实。想想有时真的令人唏嘘不已!</div><div> </div><div>附录:“陆军贵胄学堂学员衔名单”</div><div>恭亲王溥伟,年27岁,镶蓝旗载皆佐领下人;</div><div>醇亲王载沣,年24岁,镶白旗常瑞佐领下人;</div><div>博多勒噶台亲王阿穆尔灵圭,年20岁;</div><div>顺承郡王纳勒赫,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div>多罗贝勒载洵,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多罗贝勒载涛,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div>乾清门行走、固山贝子棍布扎布;</div><div>奉恩镇国公溥堃,年23岁,镶白旗常瑞佐领下人;</div><div>奉恩镇国公溥佶,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div>奉恩镇国公毓璋,年18岁,正蓝旗溥益佐领下人;</div><div>奉恩镇国公全荣,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奉恩辅国公溥钊,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div>奉恩辅国公载灿之承继子、奉恩辅国公溥葵,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奉恩辅国公惠普,年38岁,正蓝旗溥益佐领下人;</div><div>不入八分辅国公溥纲,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不入八分辅国公溥绪,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乾清门行走、驻京喀尔衔头等台吉旗诚武;</div><div>乾清门行走、前引大臣、固伦额驸品级世袭一等诚嘉毅勇公麟光,镶黄旗满州</div><div>三等承恩公爵兴安,年29岁,正黄旗满州文溥佐领下人;</div><div>镇国将军、巡警部左侍郎毓朗,年43岁,正蓝旗溥益佐领下人;</div><div>镇国将军载勃,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镇国将军乐泰,镶蓝旗松海佐领下人;</div><div>镇国将军安龄,镶红旗春满佐领下人;</div><div>镇国将军溥侗,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头品顶戴应封宗室载搜,年19岁,镶蓝旗载皆佐领下人;</div><div>辅国将军溥荃,镶红旗定寿佐领下人;</div><div>委散秩大臣、副都统溥俾,多罗贝勒载源之侄;</div><div>花翎二品衔大常寺少卿、世袭男爵兼骑都尉加一云骑尉良揆,年24岁,正白旗满州锡龄佐领下人;</div><div>三等男爵锟钰,年20岁,正黄旗满州讷钦定泰佐领下人;</div><div>刑部郎中、郡中额驸德恒,年25岁,镶黄旗满州嵩佐领下人;</div><div>奉恩将军、二等侍卫庆恕,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div>奉恩将军兴瑞,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div>奉恩将军松瑞,镶红旗彦亮佐领下人;</div><div>奉恩将军、主事朴厚,正红旗庆恕佐领下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