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军魂》画册第四章

彭文祥

<p>  第四章 我们的芳华与大理同美</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洱海之滨,三塔寺内,曾驻扎过一支英雄的部队,他就是陆军第11军高炮团。这支部队从1970年4月成立至1985年9月撤编,虽然只有短短15年,却参加过援老抗美对空作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和老山、者阴山“两山”作战。而今,11军高炮团早已不复成在,但他的名字永远载入共和国参战部队的史册!</span></p><p><br></p><p><br></p> <h3>苍山瑞雪</h3> <h3>洱海祥云</h3> <h3>三塔雄姿</h3> <h3>   时间回溯到公元1972年12月。这一月,11军高炮营圆满完成援老抗美对空作战任务后回到大理三塔寺,开始了正常的军营生活,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同时,部队还开展了大生产和支农扶贫两项大的工作。各连队轮换到盈江农场、军化工厂、邓川葡萄梨园、丽江巨甸生产基地劳动;参与地方政府的支农扶贫工作,派出工作队进驻村社,帮助农民抡种抡收、发展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h3> <h3>高炮营派出支农扶贫的银桥工作组</h3> <h3>  1975年1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根据毛泽东“军队要整顿” 、“要准备打仗”的指示,提出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方案》,一方面确定三年内军队总定额减少160万人,另一方面增大战斗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编制。由此,军高炮营作为战斗部队扩建,陆军第11军高炮团应运而生</h3> <h3>美丽大理</h3> <h3>1973年军部大门</h3> <h3>1973年三塔寺大门</h3> <h3><br></h3><div> 1976年4月1日,陆军第11军高炮团在大理三塔寺正式成立,代号为35103部队。高炮团下属1营为57炮营,从参加过援老抗美的32师高炮营、工程兵5支队和31师抽调建制连队组成1、2、3连,军高炮营4连为1营高机连;2营为37炮营,由原军直高炮营1、2、3连分别改为4、5、6连组成。团部和指挥连、汽车连等从军机关、军师直属队抽调干部、战士组建。部队集结完毕,在三塔寺上操场宣读命令:团长单志卿、政委张为民、副团长兼参谋长陈景贤、副团长韩云发、郝以成,副政委董振生、李合松,政治处主任杨世业……</div> <h3>队列训练</h3> <h3>高炮团派出人员参加军慰问团,到龙陵潞西慰问抗震救灾部队。图为慰问团途中野餐。</h3> <h3>  1976年,对于中国来说,真可谓“天崩地裂,惊心动魄”。这一年,我国曾发生“三大地震”,即云南龙陵、潞西地震,四川松番、平武地震和唐山大地震;去世“三大伟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11军高炮团刚刚成立,唐山籍战士不仅家中亲人遇难,个别回去探亲的战士也永远离开了部队。毛主席的去世更使全团官兵悲痛万分。</h3> <h3>守卫毛主席</h3> <h3>沉痛悼念(团政委张为民致掉词)</h3> <h3>高炮团战士经过大理古城到军部参加追掉会</h3> <h3>11军追掉会</h3> <h3>  这一年,全团官兵化悲痛为力量,在三塔寺军营里,按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要求,认真开展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鉴于部队武器装备、车辆增多,思想、技术参差不齐,尤其是驾驶人员缺乏的情况,全团掀起练兵热潮,对新装备的57炮营进行突击训练,对驾驶人员进行集中整训等。通过两年多的大练兵,部队已达到“一声令下,拉得出,走得动,联得上,打得准” 的备战要求。在1977年和1978年路南县实弹射击中,各连队打拖靶均取得显著成绩。</h3><div><br></div> <h3>实弹射击</h3> <h3>演习归来</h3> <h3>培训结业</h3> <h3>  1977年为了纪念建军50周年,高炮团一边进行大比武,一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团里成立宣传队,举办美术培训班,开展全团歌咏比赛、蓝球比赛、墙报比赛等,部队文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1978年,军宣传队下派几个文艺女兵到高炮团辅导连队开展文艺活动,军蓝球队也调来运动员到高炮团,使全团文化生活更加活跃。</h3><div><br></div> <h3>文艺宣传</h3> <h3>军宣传队史湘红等到高炮团辅导文艺活动</h3> <h3><font color="#010101">军蓝球队余春林等调到高炮团打蓝球</font></h3> <h3>战士绘画</h3> <h3>油画写生</h3> <h3>  1979年1月,就在部队掀起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和文化活动热潮的时候,越南出兵柬埔寨,并进一步排挤华侨、挑起中越边境事端。高炮团奉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炮等兄弟部队调来部分老兵。元旦刚过,全团进入一级战备,官兵们换齐装备用品,学习战场越语,写好遗书,作好战前一切准备。经过5天的摩托化行进,全团于1979年除夕之夜开进中越边境金坪县境内,迅速占领阵地。</h3> <h3>无人机准备</h3> <h3>装运炮弹</h3> <h3><font color="#010101">开进边关</font></h3> <h3>占领阵地</h3> <h3>阵地上的连长</h3> <h3>  1979年2月17日自卫反击战打响。历时53天,11军在境外作战22天,向越南推进34公里,攻占敌巴沙山口等主要阵地60余处,占领区域约500平方公里,并攻占了封土县城。军高炮团主要任务是负责军指挥所防空安全。作战期间,军高炮团4次转移阵地,其中高机连负责军前线指挥所防空任务,随前指直抵境外封土县城。高炮团不但胜利完成防空任务,还配合步兵摧毁敌暗堡,派出汽车连运送边防部队参战人员和伤亡员,到敌封土县城拉战利品等,为全军取得胜利功不可没。作战期间,全团干部战士头戴钢盔,脚打绑腿,睡吊床,吃压缩饼干,没有人脱过衣服,也没有洗脸、洗澡、漱口条件。</h3> <h3>运送伤员</h3> <h3>守卫大桥</h3> <h3>吊床入睡</h3> <h3>运送边防团</h3> <h3>  战斗结束后,部队凯旋个旧市,受到数万市民隆重欢迎。高炮团齐装满员,在云锡马拉各矿区休整。在此受到中央慰问团慰问,受到军里的表扬并授予安全团的光荣称号,全团有100多人立功授奖。</h3><div><br></div> <h3>胜利归来</h3> <h3>立功受奖</h3> <h3>与中央慰问团合影留念</h3> <h3>纪念章和部分纪念品</h3> <h3>  1979年5月,高炮团回到大理三塔寺。此时,部队精简的三批转业干部和先后从四川宜宾、广西南宁、河北唐山、河南鹤壁等地入伍的老兵也陆续离开部队。1977年以后从四川、山东、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入伍的战士,经过战争考验验后,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热爱大理。他们与后来入伍的战士一起,无数次从三塔寺出发:上苍山灭火、去洱海救人,参与大理防震救灾、支农抢险,投身大理古城建设,帮助扩建三月街赛马场,还有更多的助民劳动,爱民活动等。当然,部队战备训练始终没有松懈。</h3> <h3>执行任务</h3> <h3>党代会合影</h3> <h3>研究作战方案</h3> <h3>西昌打靶</h3> <h3>野外就餐</h3> <h3>  1984年4月,11军奉命开赴老山、者阴山轮战。高炮团再次从三塔寺出征,保卫前线指挥部空中安全。轮战期间,11军倾全军之力出重兵收复老山、者阴山,开展大小战斗共计60余次,一举攻占了者阴山地区越军要点,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者阴山地区。完成战任务后,又奉命向老山开进,与第14军换防老山防御作战。自1984年8月4日至12月9日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陆军第1军止,历时126天.11军毙伤敌l698名,摧毁备战工事与掩蔽部235个,堑壕989米,胜利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作战期间,高炮战士蹲驻山头,吃水用水非常困难,几个月不洗衣服不洗脸,不刮胡子不剃头。俨然就是蹲在猫耳洞里的“山顶洞人”。</h3> <h3>挺进边寨</h3> <h3>准备炮弹</h3> <h3>坚守阵地</h3> <h3>官兵一起(二营长刘连国与指挥班)</h3> <h3>猫儿洞中</h3> <h3>部队回撤</h3> <h3>  “两山”作战回来后, 11军广大官兵眼含热泪,举行了雄壮的“滇西部队五一大阅兵”,向滇西人民告别,向大理白族自治洲各民族人民告别……1985年9月,军委一声令下,11军合并到14集团军,高炮团正式撤销,部分人员合并到高炮旅,大部分干部战士转业复员。从此,大理三塔寺成了高炮团官兵永远的思念。</h3> <h3>最后的告别</h3> <h3>最后的团领导与去高炮旅同志告别留影</h3> <h3>  《热血军魂》编委会</h3><h3><br></h3><h3>顾 问: 何洪江 刘智浚</h3><h3>编委主任: 李云先</h3><h3>主 编: 彭文祥</h3><h3>副 主 编: 马林书 李世奎</h3><h3>编 委: 零景远 刘连国 曹明科&nbsp;</h3><h3> 张明高 赵维君</h3><h3>责任编辑: 杜兴华</h3><h3>美术编辑: 段含昭</h3><h3> &nbsp;</h3><div><br></div><div> </div><div> 本篇文字资料: 李世奎、刘连国等。</div><div> 本篇图片资料: 吕义梁,万一琪、彭文祥、李永刚、陈树勋(部分来自网络)</div><div><br></div><div> </div> <h3>  作者简介: 彭文祥,1968年3月高中毕业后从宜宾市四中入伍,历任昆明军区补充营二连战士、文书,11军高炮营指挥排侦察班长,11军教导大队书记,高炮团宣传(文化)干事等。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被下派到汽车连任指导员,战斗结束后转业从事新闻工作,退休前为宜宾日报社高级记者。现为宜宾市群众文艺协会副会长,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