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与大屋——老崇叔改革开放前后的那些事(下)

邓永平

<h3>2012年和村一景(可看大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四、洗脚上田</b></h3><h3> 七八十年代老崇叔呆在和村是好知味的,住的是上厅下堂两横屋,标准的客家有钱人的象征,旧社会时地主级待遇,舒服!开拖拉机虽赚不了大钱,猪肉鱼肉是有的,过日子绰绰有余。但人总得有点别的追求,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如果真无悔,该有多无趣呀。</h3><h3> 改革的春风慢慢吹到了偏僻的乡村。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首先在家勤劳致富的梅岳伯,靠种杨梅、柚子实现第一个万元户;外出的天然老板,用蛇皮袋装钱转屋卡建大屋;小宝在郑州发迹后,在坑子里每家每户发10块钱(当时已经很厉害了);海豹航海学校毕业,海上运输发大财,一年工作几个月,收入高,生活直接奔小康,为读书人争光;友良在福建有成就,叫亲戚去厦门旅游了;富臣老板在广州五山请公华公做总经理,五金、志芳做高管开起商场;南和叔在黄埔办装修公司,开始去跑马场豪赌了;国城跟香港老板去北京搞装修每天工钱30元,加夜班2小时15元,每月的收入可是天文数字,而当时碧江老师在双溪中学工资最高也就每月64元,和村学生哥偶像永和哥87年大学毕业在广州每月也只是160元;紧跟着开放哥、国邻哥、锦标哥、锦胜哥等先后称雄,百花齐放。</h3><h3><br></h3> <h3>  邓小平说“无论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样无论苦干,巧干,赚到钱就会受到村民的肯定。同时他们也把泊来品带进村,楼背生凤的生房哥的珠江牌双卡录音机,建兴的金彪哥的三洋机响彻全村,振奋人心;月清姐、冬花姐、红莲姑、士花姐、建蓉姐等新女性穿上了漂亮的裙子,随风飘扬很是写人;富臣老板的卡基布换成西装,结起了领带,解放鞋变成皮鞋,并且在鞋底还装上马蹄铁鞋掌,在背头岭石子路行走,发出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号角!这是方向!每年村里都能听到外面精彩的故事,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好像外面遍地黄金一样。</h3> <h3>和村首富:富臣老板与月清姐</h3> <h3>和村五朵金花</h3> <h3>  这时老崇叔再也坐不住了,落后就要挨打!在40岁时告别拖拉机,放弃家里优越生活,洗脚上田。老崇叔开始出征了,红梅红棉变成第一代留守儿童(从心理、生理角度来说,人需要肌肤之爱,留守儿童没有或少享受父母的爱,容易出现早恋,所以红梅健慧,红棉中原在中学拍拖就再也正常不过了)。</h3> <h3>留守儿童红梅(左2)红棉(左3)</h3> <h3>故事从此开启,人生被彻底改变。玉芳叔姆跟着老崇叔在外打拼了二十多年,从深圳香蕉树下到华师大西门的铁屋子,再到华南理工大学门口的天天美食园,最后与小宝、国邻、维丰四位老板合伙开华海大酒店,苦尽甘来,脱胎换骨,融入了大都市,享受着广州、深圳、佛山三大城市的美好生活,这叫华丽转身。</h3> <h3>天天美食店(摄)</h3> <h3>  只是没想到,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几十年的人生目标已实现,儿女成家立业,自己做一枚咸鸭蛋——咸(闲)得要命,富得流油。早早提前进入大康生活,但取得的成就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那种苦与累讲唔春车,也不想讲。悠闲在大都市,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并不是慢生活,而是消极地活着。老人想想,好像这并不是外出赚钱的初衷。</h3><h3> 幸福的养成,就是智慧的养成。并不是你过了什么样的生活,就一定幸福。而是你是否懂得每天留一点时间,慢下来,触摸幸福。对于发迹后的老崇叔而言,养养鸡,种种菜,钓钓鱼,喝点小酒,打点小牌才是诗与远方!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五、身心安处才是故乡</b></h3><h3> 早知这样一直呆在和村好了,走得太远,有时会忘记出发的意义。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是笼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对的;但把人关在宠子就没人生了,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再不改变,还有未来的苟且。</h3><h3> 老家的屋子,有天有地,才是真正的家。</h3><h3> 二十多年没有在和村过个年,讲起来心酸,每年一到春运期间,看着人家拎着大包小包往车站赶,都有失落感。想想以前大年三十晚邓氏后代在明德堂做丁,正月初四全村拜宫王这盛大的节日,更不是滋味!节日本身没有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点,但是节日让全村人在同一时间举行同样的仪式,做同样的祝福,从各自不同的事务中抽身出来,感觉彼此是一体的,这种同一性的认同感有点久违了。有几次听到猪哥建岷唱《九月九的酒》这首歌时,感同身受,好像说出心声一样。 </h3><h3><br></h3> <h3>正月初四拜公王(八十年代陶古前)</h3> <h3>正月初四拜公王(松柏下)</h3> <h3>正月初四拜公王(松柏下)</h3> <h3><br></h3> <h3>  但是和村的老屋由于多年没人居住,屋梁生虫,天井出青苔,根本不能再住人。并且近来和村也变化大,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屋变成落后的典型!十九大修改《党章》,在奋斗目标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后面增加“美丽”,乡村振兴计划开始实施,可想而知明天的中国就是一幅画!转屋卡盖大屋变成老崇叔新的中国梦!前几年去欧洲、日本旅游,开阔了视野,坚信农村将成为中国未来美好生活的家园,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h3><h3> 但,玉芳叔姆的观点完全与老崇叔对立,她爸自航公曾是县税务局长,怎么说她也是官二代,有见识的,她甚至发狠话说有了新屋也不回去住,完全不理解他的心情。她不知道,和村的人和事、和村的山山水水已完全融入老崇叔的骨子里!夜晚睡觉经常重复的梦境,老地方一如从前,从不改变,正如一句歌词“共聚亦没老地方”一样,离开和村简直没有人生乐趣。十九大报告说得多确切,现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呀,有了老伴老本还要有老巢老友才有意思!记得李鸿章讲过,享清福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 ,便是山中宰相。这一下老崇叔为做“山中宰相”而变得孤独无助。你不需要很厉害才能开始,但你需要开始才会很厉害!万事起头难,必须搏斗,才能征服。最后请出正兴叔公、金山哥、永和哥、建堆老板、初阳镇长、分别从不同渠道、多维度空间游说下,在家庭董事会议上才勉强通过,博得玉芳叔姆点了下头。这难道不是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这是伟大的斗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做人的思想工作,难呀!</h3> <h3>老屋(近)</h3> <h3>老屋(远)</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六、讲究的入伙仪式</b></h3><h3> 既然大屋落成就要举行入伙仪式,要宴请亲朋好友布告天下。大屋是一生的心愿,永远的归宿,是件大事,要认真对待!足够的诚意,争取表现,让玉芳叔姆认识到回乡建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是完全正确、英明的决策。更何况以前忙于做生意,五个小孩嫁娶以及做爷爷、做外公都没有摆过酒宴,一切从简,欠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这是扬眉吐气的时刻,这是见证历史的时刻!</h3><h3> 老崇叔受电影《建军大业》的启发,朱德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后,能顺利走上井岗山会师,关键是在茂芝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为了做好建屋整个收尾工作,老崇叔向朱德学习,向老红军学习,不在和村,专门去茂芝开了三次会议讨论研究布署,诸如时辰吉日、请多少人客、厨师、服务员、台凳摆设、席长、菜式、酒水饮料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特别是海鲜要当天从汕头港直接运到,务必保证龙虾生生猛猛、活奔乱跳到最佳状态。农村办喜事不比大城市,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干,这也是全村人对他在广州开饮食店的一次大检阅!按他说的,朱德开一次会议就顺利会师了,他开三次会议就铁板钉钉的事,一点瑕疵都没有了。</h3><h3><br></h3> <h3>茂芝会议纪念馆</h3> <h3>  摆酒仪式前一天,在广州深圳佛山工作的子女们除了外甥孙女留学德国外都纷纷开车赶了回来,汉京还带来了其岳父岳母以及两位妻舅,相当于女家主力部队全部出动,太给力了!这点也不明白,二十多年前小蔡嫁给汉京时,按农村规矩,女家要派子婆叔姆来男家查家门,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要严格把关的,认真了解家庭有多少人口、多少房间、大门的朝向、自留地有多少、担水的井有多远,柴草还有多少、牛栏、猪栏的位置,养的鸡鸭有多少只等等逐一摸清,结果他们没有这样做,二十多年了也未曾踏入过和村。这是难得的一次补查家门!</h3><h3> 老亲家本人也懂一点风水知识,还带来了真家伙——罗盘,很严肃说第二天一早再好好研究。这一点老崇叔有些不舒服,感觉对他有否定的小意思,他为了建新屋,抛头颅,洒热血,起早摸黑,从动工至今足一年时间,冇半点偷工减料,难道不是为子孙后代么,光请风水先生就花了一大笔钱,这次从大东镇请来的先生,据说很多大官都请他做师爷,和村蛇蛇都说他功夫不错。在放大门门石做法事时,杀雄鸡追煞很是落力,出了一身大汗,声音也洪亮辽利,当时现场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今后建猪栏还要请他呢。</h3><h3> 当晚老崇叔按预备会议的精神设宴八席,拿出和村村酒——金英子酒,先闹热一下。也不知是老崇叔设计的和村菜式好,还是陪酒的人员水平高,反正大家喝得开心,特别是汉京那两位妻舅,四处敬酒,没多久就脸红耳赤了。</h3> <h3>大屋入伙全家合影</h3> <h3>新屋</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故乡风水独好 </b></h3><h3> 晚上八点酒足饭饱后大家散了场,惠东的客人也准备去和村郊区坑子里德和居休息。但那位细舅坚持自己开车,我们劝告无效,他说才丙这么点酒算什么,热身而已,数风流人物还看天日。</h3><h3> 老崇叔刚送完客人还未入屋,突然听到下面“咣咣”一声,在寂静的夜晚特别响,大事不妙!老崇叔紧跑两步赶了下来,还在屋里喝茶的初阳书记(当时是村书记,现在是副镇长)也一齐跑出来,通过昏暗的灯光,只见一辆小车半个车身悬在空中,两个左轮在打转,唉!是惠东阿舅开的车!喝多了酒把农村小路当康庄大道!差点把车跌落左边水沟里去,大家箭步冲上去,七手八脚把车门打开,快快把车里人拉出来,又把发动机熄了火,以防小车一晃动翻了下去,好危险!老人家都在车里呀,万一小车摔了下去不可想象!第二天的喜宴可怎么办?</h3><h3></h3><h3><br></h3> <h3>出事路段(现加了围栏)</h3> <h3>  在这非常时期,没有应急预案,搬救兵才是上策!我迅速打了三个电话,一是打给我二哥永宏,他正与泉河、建安、精彩等在和村街津津有味打紧“复机”,他们一听到也不计较输赢第一批赶到;二是打给友国,他跟我一起从佛山回来准备明天喝酒的,今晚肯定在预热,他一接电话果然满屋的人,友良、友善、友雄、友坤、红平都在,果断放下酒杯冲了过来;在街上看店的自力老板、永生老板,在家卡拉0k的广茂哥、建岷,在大队值班的村干部城安、开现,带着孙子悠晃的怀玉哥,坐在门口喝茶吹牛皮的长生、永国、国盛、胜英、长安,打紧扑克的振峰、育民,看紧中央台连续剧《父亲的身份》的建茂哥等各类斗八群人员一看这么多车往门头岗驶来,不由分说都奔过来了。和村人打斗八,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各个时期的伟大飞跃,焕发出强大生机,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把古代传统睛耕雨读传承转化成睛耕雨食!不仅仅停留在吃出味道吃出开心,更是在“百年亲戚,千年子叔”上下功夫,危险之处显身手,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h3> <h3>斗八群</h3> <h3>打斗八</h3> <h3>睛耕雨读</h3> <h3>正如公华叔公说:"人呀,吾食吾亲";三是打给在交警中队工作的老同学杨耀东,他是专业人员,处理事故的专家,询问一下是否派拖车来处理,听了我的描述后,他笑着批评我说:“今后多回和村住,思想跟不上形势了!” </h3> <h3>杨耀东(左2)与高中同学在南海</h3> <h3>  我打完三个电话,转头一看,已经黑压压一大片人,也不知来了多少人,其实也只用几分钟时间,比考核优秀旅游城市的出警速度都快!他们叽叽喳喳、七嘴八舌谈论着什么。</h3><h3> 就在这关键时刻,初阳书记站在沟里大声发话了:“高大的跳下来,架好木棍,矮细的在上面,用绳子把两个右轮绑好,听我指挥!”奇怪!好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高大的”还是“矮细的”,一下子人群有条不紊分出2拔,有人跳到沟里去,有人拿绳子了。 接着听到初阳书记喊道:“一、二、三,起”,在沟里“高大的”用木棍把车左边慢慢抬起来,“矮细的”看到被抬起的两个左车轮与右轮平衡时,说时迟,那时快,绳子快速向右拉,还没看清他们是如何用力的,整部车已向右移动回到了马路上,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虚惊了一场!老崇叔周密的计划,实在想不出还有这一辙。后来我问我二哥,现场的木棍、麻绳从哪来的?他说和村柚子多,收获季节大货车在山上走,都是黄泥路,经常会翻侧,需要出动大量人力帮忙,木棍与绳子是常用工具,这时我才明白交警耀东讲的话有道理。</h3><h3> 惠东的阿公阿婆已七十多岁了,平时根本不走远门,这次为了满女儿的千秋伟业,不辞千里来到和村,这下吓得心肝跌落下格,魂不守舍,站在现场看到身边发生的一切,和村人专门做戏演练给他们观看似的,很是感动!口中不断念叨:“好人呀好人呀!”叫汉京快快请子叔去吃宵夜,哪知村民们像海水退潮一样很快消失了,好像没发生过什么。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夜晚恢复了平静,远远又传来广茂哥在唱《涛声依旧》的歌声。</h3><h3>  一切的偶然不过是戴着面具的必然。</h3><h3> 阿公说,明天不用再看风水了,和村的名安得好,国安享太平,“和”村万事兴!最大的风水是人,是人心,风水养人,人养风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h3><h3> 阅尽天下归来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此刻,此地,此身。(整篇完)</h3><h3> (纯属讲澎古,有问题找群主山哥)</h3><h3> </h3> <h3>2016年和村一景(可看大图)</h3> <h3>往期好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