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年伊始和朋友们踏上海南漫步之旅。第一站是距海口五十公里的福山小镇,寻找向往已久的咖啡园品尝著名的福山咖啡。</h3> <h3> 海南最早种植咖啡是在民国初期,岛内归侨先后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带回咖啡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70年代初,"福山"品牌 创始人徐秀义在海南北部的澄迈县福山镇创办福山咖啡种植园及加工厂,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业。开始大规模种植福山咖啡。</h3> <h3>咖啡花纯白似乳,淡淡清香幽雅宜人。</h3> <h3>咖啡豆生的青翠碧绿,熟的似珊瑚串珠。成熟的咖啡豆是甜的,不过咖啡籽没有味道😊</h3><h3><br /></h3> <h3>从种植园出来,沿着标识一路寻找,扑面而来的咖啡香味带我们走进蓝山湖边的咖啡店,满院子海口牌照的汽车表明这是当地人光顾的地方。</h3> <h3>30年代的海南华侨将种咖啡种植引进来,也将喝咖啡的方式方法带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将咖啡文化与本土文化巧妙的融合。百姓不仅认识了咖啡,还把咖啡纳入生活习惯。街边茶店有老爸茶也有咖啡。农民和渔民穿着人字拖,摇着扇子端着粗瓷大茶杯喝咖啡,成为海南独有的文化现象。不管是繁华闹市,还是僻静乡村,几乎都有咖啡散发着不同的香气,温暖着人们同样渴望幸福的心情。</h3> <h3>这里的咖啡不是蒸馏式、不是滤泡式、也不是虹吸式冲泡方式,而是独特的煮泡法。水烧开后把咖啡倒进去,不停的搅拌约半分钟,然后迅速离火,用双层过滤网直接过滤到壶里,再倒进杯子里。一杯咖啡就完成了。</h3><h3><br /></h3> <h3>美丽的蓝山湖,古朴的咖啡桌和藤椅。</h3> <h3> 我平常喜欢深度烘焙的的"Espresso"系列。海南兴隆咖啡就是深烘的炭烧咖啡,香味浓郁醇厚,回味悠长。 而福山咖啡是中烘咖啡,气味芬芳,酸度清新活波,醇度相对淡薄。</h3><h3> 无论哪种咖啡,都是一份心情、一份平静和安宁。就如和朋友在一起。</h3> <h3>怀着满足的心情,带上一包福山咖啡,一路芬芳继续前行。</h3> <h3> 西行来到著名的地瓜之乡桥头镇</h3><h3> 澄迈县北部的桥头镇,被喻为海南的"富硒之乡"。这里种植的沙土地瓜甜度高、口感好而且富含硒元素。据说是澄迈人长寿的秘诀之一。</h3> <h3>地瓜图案是房屋装饰</h3> <h3>热情的地瓜小贩</h3> <h3>地瓜栈道</h3><h3>广袤的地瓜种植基地也是海南风情之一。</h3> <h3>四季轮回栽种的地瓜苗</h3> <h3>刚从地里挖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完成糖化过程,地瓜不太甜</h3> <h3>继续西行,沿途找寻红色记忆。参拜当年解放海南岛战役遗迹。</h3><h3>海南岛登陆战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结束,历时56天。此战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摧毁敌陆海空"立体防御"的战例,也是我军大规模登岛的成功战例。此战我军以伤亡4500余人的代价成功解放海南岛,歼灭岛上守军3.3万余人,击毁敌机2架,击沉敌舰船1艘、击伤5艘,缴获各种火炮118门。</h3><h3> 但是由于人民解放军缺乏海、空力量配合,无力切断国民党军海上逃路,因此岛上敌军大部登舰逃跑,甚为可惜。</h3> <h3>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这是解放海南岛登陆地之一。</h3><h3>当年40军的渡海加强团,从玉包港这一带登陆,包括这段陡峭的海岸线,此后展开了长达3天的激烈血战。当时这些悬崖海岸地带国民党驻兵少,为了减少伤亡便于突袭,解放军徒手攀岩强行上岸,一些战士在攀爬过程中失足掉下悬崖。国民党军队在这里筑起碉堡,易守难攻,两军交战惨烈。一千多名战士血染沙场。</h3> <h3>烈士英名千古</h3> <h3>登陆作战历史照片</h3> <h3>解放海南美亭决战纪念碑</h3><h3>1950年4月,40军与43军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与国民党军队在美亭展开了海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决战,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达8万多人,战场局势变幻诡谲,包围与反包围轮番上演,你争我夺,犬牙交错,战况惨烈。这场战役的胜利为我军解放海南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史称"美亭决战"。</h3> <h3>当地老百姓建造的革命烈士墓</h3> <h3>临高角解放纪念碑</h3><h3>解放海南大军在前两批四次7000多人成功潜渡海南后,于4月16日19时开始实施总攻,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主力大规模向海南岛进发。4月17日凌晨3点钟,我军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大举登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破了海峡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夺险隘,成功地摧毁了薛岳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即"伯陵防线",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战斗中,四十军880多人英勇牺牲,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以身殉职,长眠于临高这片热土。</h3><h3><br /></h3> <h3>两座解放海南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一座是四十军海南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另一座是四十三军海南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h3><h3>纪念碑碑身呈船形,正面是昂首的船头,两侧面为飘动的旗帜。</h3><h3>碑座和旗面三层迭进,意为勇士们三次强行登陆。烈士的英名镌刻在旗帜上,意为鲜血染红了旗帜。</h3><h3>整个碑体由七块碑石构成,朝向大陆,意为烈士遥望家乡,船载魂兮归来。</h3> <h3>曾经被烈士鲜血染红的海滩</h3> <h3>临高角百年灯塔</h3><h3>临高灯塔位于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航标。灯塔由法国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经几代航标人精心养护,灯塔原貌保持完好。塔高20.6米,宽1.88米,塔顶设有灯器,射程18海里。百余年来,临高角灯塔一直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的重要助航标志,曾为海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h3><h3>1997年,临高角百年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名册,是著名的国际航标。</h3><h3><br /></h3> <h3>西行路上的古村落美郎村</h3><h3> 古村落是岁月的缩影,亦是文化的源头和根基。美郎村是有700多年历史的村落。走在美郎村,不仅为秀美风光而流连,为风俗淳朴而感动,更为随处可感受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而感慨万千。</h3> <h3>两座古朴灵秀的美郎双塔,又称美郎姐妹塔。火山石材质,仿木结构,造型协调美观,雕刻精巧细致。塔影倒映水中,身后古榕茂盛。一座石桥跨越水面,直通塔底。历经七百余载风霜,双塔依旧耸立巍峨。</h3><h3> </h3> <h3>石雕工艺精湛,造型美观,是海南古代石雕工艺代表作之一。</h3> <h3>美郎村地属熔岩台地,基性玄武岩,为火山爆发喷出岩浆所形成。村民就地取材,按经济能力、个人喜好修建房舍。就有了无拘无束,神韵各异,风格独特的火山岩建筑。石屋石墙、石道石巷、阡陌纵横,与周围的火山岩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人文风光。</h3><h3><br /></h3><h3><br /></h3> <h3>村头的神兽已有700岁高龄</h3> <h3>驿道和排水沟</h3> <h3>700年前的古井至今依旧甘甜</h3> <h3>三阶古井几百年来被村民们精心呵护,依然在使用。</h3> <h3>院前门后,石桌、石凳、石臼……就地取材雕石为器。</h3> <h3>那些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或事,似乎都凝注在任凭雨打风吹的建筑中。</h3> <h3>就连大公鸡都沾染了海南人的悠闲散淡,充满了灵气。</h3> <h3>村外的橡胶林。</h3> <h3>橡胶籽是孩子们的玩具</h3> <h3>孩子们吃的是啥?</h3> <h3>原来是我们小时候也吃过的"天天"</h3> <h3>海南人存放木材和柴火的方式令人想起洪常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