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学校简介</h3><div> 我校创建于1965年,前身为柳州机车车辆厂子弟小学,2004由柳州市柳南区收编,更名为“柳州市革新路第一小学”。目前学校占地约15810平方米,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8806米,运动场地面积8079平方米。</div> <h3>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1466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约占80%,少数民族学生有800多人,涵盖了汉、壮、苗、瑶等12各民族,约占全校总人数的60 %。</h3> <h3>二、学校办学特色
</h3><div>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学校许多孩子从小留守在农村,在他们身上既没有对民族传统习俗的认识和体验,又因为学习基础差和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等造成的自卑、孤僻。为此,我校从2011年开始以“让孩子做有根的人”——民族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将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通过“环境熏陶”、“活动体验”、“课堂渗透”、“课题提升”四条途径来来创建我校民俗特色。</div> <h3>(一)环境熏陶</h3><div>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构建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让每一面墙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两幅长达31米的巨型民族知识宣传画,“七彩民族乐园”学生绘画作品墙,利用大小不一废弃的轮胎设计制作“铜鼓”墙,民族风情水车,民族彩绘树以及“校园风筝工作室”,“民族宣传体验工作室”等等让同学们从中深刻的感受到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民族知识宣传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学生作品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利用废弃的轮胎设计制作的“铜鼓”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民族风情水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族宣传体验工作室)</h3> <h3>(二)活动体验</h3><div> 通过丰富的活动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一是以“体验节庆文化,培育民族情感”为主线,开展系列中华传统佳节活动:如元宵节,做花灯、猜灯谜;清明节,做艾粑粑、忆先辈;端午节,包粽子、看龙舟;重阳节,登高、敬老等等,另一个是在学校常规活动中融入民族元素,形成系列特色鲜明的学校节庆活动。春季的民族趣味运动会;夏季的民族艺术节;秋季的民族文化节;冬季的民族美食节。此外,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邀请三江农民画传承人吴述更老师到校教授学生创作农民画,学校也利用美术课渗透农民画的教学,社团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创作农民画。</div> <h3> 每学期还组织开展农民画创作亲子活动,让全校师生、家长真正的感受到了农民画这种民间艺术的魅力。</h3> <h3>(三)课堂渗透</h3><div>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将民族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班会课,老师通过赛诗会、民族英雄故事会、民族知识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美术课,教师用绘画、剪纸等形式教授学生侗族的鼓楼、风雨桥、打油茶,苗族的芦笙舞场面,音乐课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体育课把踩板鞋、踢毽子、跳竹竿舞、打陀螺、抛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课堂更生动,更有特色,孩子们在学习到知识,形式技能的同时切身体验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div> <h3>(四)科研提升
</h3><div>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层次,努力寻求专家引领,学校确立了“柳州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科研课题,并申报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教育部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深化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此课题于2015年通过专家组验收,评为A等课题顺利结题,学校被评为全国“百佳示范学校”。</div> <h3>三、取得的成效
</h3><div> 随着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我们惊喜的发现:我们的孩子变了,他们变得快乐了,自信了,不少孩子由于来自农村和私立学校,他们自卑,孤僻,通过活动的开展,他们展示了才华,发现自己知道了不少城市同学不知道的民族习俗,会不少城里孩子不会的生活能力。</div> <h3> 我们的家长变了,变得更关心学校的发展,更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中了,他们教孩子包粽子、做艾粑粑,与孩子一起做花灯,做美食……感谢学校让他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了,家校沟通更顺畅了,目标更一致了。</h3> <h3> 社会认可度变了,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相关单位主动要求合作开展活动,2014年6月学校趣味运动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柳州市、柳南区领导及兄弟学校校长共计40多人参与观摩,开幕式上共280人参与壮瑶苗侗四个民族舞蹈及体育项目表演赢得在场嘉宾的赞叹。2015年6月学校共160名学生参与了柳州市非物质遗产日活动的展示,2016年4月,柳州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民宗委组建的“民族团结进步百场大宣讲”的百姓宣讲团走进我校,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精彩宣讲。学校还多次接待兄弟市县的民族局领导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参观学习,多次得到柳州市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较好的发挥了示范点的辐射和引领作用。</h3> <h3> 此外,学校在柳南区文体局的领导下,开展了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着民俗活动、课堂渗透等方面,继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体验。</h3> <h3>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学校老师集体编写了低、中、高年段的民族校本课程。学校被授予自治区级游泳项目体育传统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学校、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自治区民委民族团结进校园示范点、柳州市(风筝)科技工作室实验校、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农民画项目传承基地、柳南区足球实验学校、柳南区民俗办学特色学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