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吟唱苏东坡的</h3><div>“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iv><div>“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iv><div>“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iv><div>......总之从苏轼的诗词中,总能找到应景应情的诗句。</div><div>还有:</div><div>夜雨对床、</div><div>河东狮吼、</div><div>不合时宜、</div><div>胸有成竹、</div><div>出人头地、</div><div>取之不尽、</div><div>水落石出、</div><div>昨日黄花、</div><div>坚韧不拔、</div><div>海屋筹添、</div><div>芳留玉带、</div><div>琴操参宗、</div><div>山抹微云、</div><div>沧海一粟、</div><div>安步当车、</div><div>逢场作戏、</div><div>冰肌玉骨</div><div>雪泥鸿爪、</div><div>天涯何处无芳草、</div><div>……浓缩了苏东坡六十五年风雨命运的历练。</div><h3> 有人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些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他是一个全能性的文化巨人,中国的文化史上的一个超人,无论是散文、诗、词,还是书法、绘画,样样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h3> <h3>现代作家林语堂查了很多史料,对苏东坡的相貌是这么描述的:“魁伟,生而颅骨高,下巴颏儿和脸大小极为相配,不但英俊挺拔,而且结实健壮。”</h3><div>这模样是不错,但苏东坡闻名的不是因为颜值,而是因为才华。苏东坡有无数狂热的粉丝,包括皇帝在内,宋史《苏轼传》上写道:“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div><div>苏东坡的幽默伴随他的一生,人们喜欢人的幽默与豁达,不自觉的被他吸引,进而成为他的朋友,在当时的文艺圈,苏东坡交友甚广,在他的朋友圈里,不仅有他的知己和弟子,甚至他的政敌也成为他的朋友。</div><div>刘贡父晚年生病,眉毛脱落 鼻梁塌陷,苏东坡仍不忘开玩笑说道,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div><div>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div><div>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div><h3>苏东坡43岁的时候,因为小人诬告,苏东坡陷入“乌台诗案”,差点丢命。在被钦差捉拿进京时,家里人一片哭声,苏东坡居然还有心情给大家讲故事,并在故事中杜撰了一首诗,苏夫人听了,破涕为笑,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h3> <h3>“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他是个始终率性真实活着的人,他着迷于物质享受,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但初心在,物质又怎么能够将他束缚?缺了物质,缺了高官厚禄,他照样活得很快乐。<br></h3><div>苏东坡是个著名的美食家,能够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经典的佳肴,比如在黄州,猪肉极贱,“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告诉人一个方子: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这就是著名的“东坡肉”。</div><h3>苏东坡还有一个做鱼的秘笈:先选一条鲫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趁热端到桌上吃。他甚至专门为和尚朋友准备了一道素汤,浓郁醇厚,叫“东坡汤”。</h3> <h3>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名之曰“苏公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h3> <h3>苏东坡18岁的时候,娶了15岁的王弗,这是一个贤内助,遗憾的是,王弗在26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他把妻子的灵柩千里迢迢送回四川老家,然后在祖坟所在的山上,种了三千棵松树,此后他离开老家,从此再未回去。</h3><div>在王弗去世十周年的时候,苏东坡在梦中遇到亡妻,他想起了老家,那一片松林中的孤独的坟茔。他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千百年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div><div>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div><div>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div><div>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div><div>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div><div>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div><h3>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h3> <h3>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双双走上仕途后,兄弟俩聚少离多,彼此珍惜相聚的日子,有一次弟弟曾在大雪中送哥哥几十里,直到黄河边。</h3><div>“乌台诗案”中,哥哥罹祸,弟弟上书,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同遭惩治。哥哥出狱时,弟弟去迎接,用手特捂其嘴,以示三缄其口。在给弟弟的一首诗中,苏轼这么写道:“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div><div>因为思念弟弟,苏东坡写出了公认的最好的中秋词,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末几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兄弟之情。</div><div>苏东坡在常州病重期间,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兄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后来弟弟给哥哥的墓志铭上这么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div><h3>兄弟俩都没有叶落归根。弟弟将哥哥葬于河南嵩岳余脉莲花山前,此后每睹兄长遗墨,都欷歔落泪。他不忍哥哥独眠他乡,便嘱其妻子待自己死后,也葬此地与兄作伴。苏东坡走后11年,苏辙病逝,终于与哥哥长眠一起,再不分离。</h3> 苏东坡仕途坎坷,他入朝做官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朝廷分裂为支持、反对两派,互相激烈攻击,宋朝祸害甚广的党争开始。苏东坡反对王安石,被迫离京,辗转多地为官,虽然政绩显著,却被政敌构陷,将这位著名文人打入大狱,欲判死罪,。被营救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职务卑微,他甚至不得不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在这里叫起的。<h3>司马光已经上台执政,“旧党”上台,他看好苏东坡,苏轼还是没能控制自己上疏反对司马光,理由很简单:新法不能完全废除。不能一棒子打死。在王安石执政时期,苏轼当过多年的地方官,他亲自带领老百姓去实施新法,真切地看到了新法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如果全部废掉,对老百姓不利。可想而知,苏东坡又因为反对“旧党”又遭到贬黜。</h3> <h3>苏东坡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他不向邪恶低头,又能在一次次困境中找到人生乐趣。随遇而安,带着豁达,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勇敢诚实的面对自己,那么,面对人生这场旅行,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又何处不是故乡。正如他的一首词《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