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华夏文明古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古迹。其中不泛历代帝王,凭借他们的皇权,都建造过庞大的陵墓,现都成了考证历史的佐证,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极好的旅游胜地。<br>有着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在洪泽湖底浸泡了近300年。这座陵墓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对此,我充满了好奇!<br>2017年12月30日,我利用在淮安工作,元旦休假的时间来到明祖陵游玩。可是,由于天气阴冷,游人稀少,加上景区又在维修,没有十分尽兴。<br>明祖陵位于盱眙县洪泽湖西岸,距盱眙县城20公里左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br>明祖陵始建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建成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前后长达28年。明祖陵原来城墙3道、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官私宅千间,可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但明祖陵建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不断遭受水患。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一起被滔滔洪水呑没,沉入洪泽湖底。<br>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但木制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剩外围城墙以及后来发掘修复的石像。<br>经过不断地修复、重建,现明祖陵基本恢复原貌,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刚过景区大桥,呈现在眼前的是明史雕塑园,其32尊雕塑分列在路两边,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h1> <h1>明史雕塑园</h1> <h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br>左边16尊雕塑为明朝16帝,均为坐姿,体现九五至尊的浩大皇权;右边16尊雕塑为明朝各世的有功之臣,均为站姿,体现为皇权服务的奴卑心态。<br>按照登基的时间排序,分別是:</h1> <h1>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1328--1398)</h1> <h1>第一功臣:刘基(1311--1375)</h1> <h1>明朝第二帝:惠帝(建文帝)朱允炆(1377--?)</h1> <h1>开国功臣:徐达(1332--1385)</h1> <h1>明朝第三帝: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h1> <h1>赤胆忠心:方孝孺(1357--1402)</h1> <h1>明朝第四帝: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378--1425)</h1> <h1>文坛巨子:解缙(1368--1415)</h1> <h1>明朝第五帝:宣宗(促织皇帝)朱瞻基(1398--1435)</h1> <h1><font color="#010101">和平使者:郑和(1371--1433)</font></h1> <h1>明朝第六帝:英宗朱祁镇(1427--1464)</h1> <h1>救世宰相:于谦(1398--1457)</h1> <h1>明朝第七帝:代宗朱祁钰(1428--1457)</h1> <h1>旷世奇才:王守仁(1472--1529)</h1> <h1>明朝第八帝:宪宗朱见深(1447--1487)</h1> <h1>抗倭名将:俞大猷(1504--1580)</h1> <h1>明朝第九帝:孝宗朱佑樘(1470--1505)</h1> <h1>两袖清风:海瑞(1515--1587)</h1> <h1>明朝第十帝:武宗朱厚照(1491--1521)</h1> <h1>改革先驱:张居正(1525--1582)</h1> <h1>明朝十一帝:世宗(嘉靖帝)朱厚熜(1507--1566)</h1> <h1>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7)</h1> <h1>明朝十二帝:穆宗朱载垕(1537--1572)</h1> <h1>因言荻罪:李贽(1527--1602)</h1> <h1>明朝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53--1620)</h1> <h1>科学巨匠:徐光启(1562--1633)</h1> <h1>明朝十四帝:光宗(泰昌帝)朱常洛(1585--1620)</h1> <h1>守疆名将:袁崇焕(1584--1630)</h1> <h1>明朝十五帝:熹宗(天启帝)朱由校(1605--1627)</h1> <h1>抗清名臣:史可法(1602--1645)</h1> <h1>明朝十六帝:思宗(崇桢帝)朱由检(1610--1644)</h1> <h1>复台英雄:郑成功(1624--1662)</h1> <h1>维修中的陵园正门--南大门</h1> <h1>南大门背面</h1> <h1>位于南大门前广场右边的祖陵龙飞雕塑</h1> <h1>进入正门,迎面是富丽堂皇的九龙壁屏风,也是皇权之尊,华夏龙的传人的象征。</h1> <h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h1> <h1>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h1> <h1>九龙壁屏风右前方是陵墓前的大殿,气势宏伟,现成为文物陈列室,可惜正在维修,未能参观。天圆地方的洪武通宝大钱帀,象征着大明朝的鼎盛财力。</h1> <h1>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洪泽湖水中隔出,使明祖陵永绝水患,成为一处旅游胜地。</h1> <h1>这个廉政旅游实景课堂教学点一定是配合现代廉政教育而设立的。廉政文化长廊集中了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故事,是用来警示和震慑现代官吏的。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强了对党内腐败分子的惩治,打倒了一大批党内巨贪。我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重典治吏一定会胜过朱元璋。</h1> <h1>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节,朱元璋都要带领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祭祖。在明祖陵西南方向,还有一条长达20多华里的下马道,道两旁分布着70口水井,每逢大祭,帝王后妃、太子群臣并数千御林大军前来祭扫,红男绿女,旌旗遮日,盛况空前。<br>这是下马道通往陵园的一段。</h1> <h1>这是由下马道进入神道前的南红门,死者为大,游人从左右两侧小门通过。</h1> <h1>中国历代帝王陵前都有一条大道--神道。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那气势,宛如君王临朝时,文武排班一样。<br>祖陵神道全长300米,从南往北,沿途两侧依次对列着麒麟两对、雄狮六对、华表两对、马官两对、拉马侍者一对、天马一对、文臣三对、武将两对、近侍两对,一共21对形体硕大的石刻。<br>石刻是祖陵保存最完整的艺术精品,厚重简朴、精雕细琢,代表了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华瑰宝。<br>分別拍摄照片如下,遗憾的是天阴,没有阳光,拍摄效果不是很好。</h1> <h1>麒麟:神话传说中的”瑞兽”,它的出现预兆贤明圣主的降生和太平盛世的到来。祖陵麒麟高2.51米,长3.12米,宽0.82米,重约12.5吨。其体形高大,鳞甲叠压。胸、颈、臀部还雕有云气,不仅显示华贵,也寓意祖陵是神仙境地。</h1> <h1>雄狮:狮乃兽中之王,陵前设狮给人威严之感。祖陵雄狮高2.5米,长1.83米,宽0.8米,约重12.25吨,均为坐狮。其昂首吸腹,气势非凡,形成一种宏大威摄的氛围。其雕刻采用浅浮雕的手法,刀法娴熟精细,阳刚之美毕现。</h1> <h1><font color="#010101">华表:华表亦称望柱,本为起放棺椁所用后演绎象征崇高威仪。给人庄严之感。祖陵华表一对为仿唐饰面,高6.5米呈八棱状,直径0.85米,柱础均为覆盘状,雕有双层错位仰莲,柱身雕有如意、牡丹、菊花等花卉,柱头呈八棱石榴状。另一对为仿宋素面,高5.8米,八棱柱状,直径0.74米,其柱头呈列顶宝珠状并饰有火焰纹。</font></h1> <h1>马官:祖陵马官共两对,高2.91米,头戴皮弁,身着交叉叠领衣襟,耳轮特大,胡须飘逸至胸前,双手握鞭于胸,神态十分端恭。</h1> <h1>拉马侍:人马一体,侍者一手牵马,一手扶握腰间玉带,静候待命。祖陵拉马侍,侍者高2.9米,马高2.65米,基座0.35米,整体重约24吨。其雕刻精细逼真,纹饰精美绝伦,尤其是马鞍不仅雍容华贵,且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h1> <h1>天马:皇帝及帝后的坐骑,祖陵天马高2.65米,底座高0.35米,其腹档、胸刻满云纹,似汗空腾云,寓意深刻。尤其是天马佩鞍,带有明显的征战疆场、创立天下的意味,因而独具特点。</h1> <h1>侍从:侍从身高3.04米,重约5.83吨。身着官衫,脚蹬朝靴。两手抱掌叩于胸前既不拿鞭也不执笏,静静站立,随时听候差遗。</h1> <h1>金水桥:金水桥的蓝本,源自元皇城的周桥。祖陵金水桥跨越金水河上,并列三座单孔拱券式的石桥。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称”御路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行。左右两座为宾桥,称”品级桥”,供宗室王公及三品以上文武官员行走。桥的白石栏杆柱头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下衬祥云板,造形秀美,装饰华丽,看上去既开阔又规整。</h1> <h1>文臣:祖陵文臣高3.25米,重约8.75吨。其手握笏板叩于胸前,腰系玉带,衣下摆有云纹,朝服印有松鹤图案,两侧有珠带装饰,飘带有如意图文。体态安祥恭顺。</h1> <h1>武将:武将高3.42米,重约10.5吨,其身高体壮,头戴兜鍪,身着锁子山形甲,足蹬铁网靴,双手扶剑,怒目圆睁,显得威风凛凛。</h1> <h1>近侍:即太监。高2.9米,重约5.83吨。其一身宫装,袖手抱拳,恭敬肃立,一副等候君命的神态。</h1> <h1>这里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也叫享殿遗址。由于明祖陵在湖中浸泡近300年,当年木制建筑全部不存在了,只留下一些柱础。</h1> <h1>当年享殿的复原图</h1> <h1>柱础遗址共有28个柱础</h1> <h1>地宫前祭祖的香案,后面的小山丘下埋有墓穴,称为万岁山。</h1> <h1>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玄宫,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h1> <h1>明祖陵地宫入口,有九个拱门和甬道。大水塘下隐约露出的几个拱形门,那是墓穴,下面并排有六口棺木。当中是朱元璋的祖父母,两旁则是曾祖、高祖。六口棺材中装的都是蟒袍、玉带、凤冠霞帔,这是衣冠冢。</h1> <h1>据说大水塘通淮河,水抽不干,故盗墓者无处下手。</h1> <h1>古代帝王认为自己的身份高贵,死后必须要隆重安葬,陵寝也要与其高贵的身份相适应,所以丧制规定,皇帝不管年龄大小,即位一年后,就要开始营造陵墓。<br>现代考古学家开掘帝王的陵墓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作。同时,这些陵墓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旅游胜地。<br>但我想,时过境迁,现代人的宾葬还是要移风易俗,以火化为好,为后人节约土地和资源。这是我的一点感想。<br><br>这篇游记结束了,请朋友们阅读后进行批评指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