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千米,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诗人赞道:“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h3><div>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峻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div><div><br></div><h3> 冶父山山头有寺,名曰“伏虎寺”,山下有寺,名曰“实际禅寺”,城中“金刚寺”设为下院,皆由孝慈伏虎禅师创建。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相貌奇丑、双目失明的孩子,被父母遗弃,巧遇一只老虎路过,衔入洞中奶大,并刨出泉水,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长大后当了和尚,老虎和他形影不离。后来到了冶父山,建庙安身,传经修道。此事被唐昭宗皇帝李晔知晓,就敕封他为“孝慈伏虎禅师”,“伏虎寺”也因此得名。山上山下,也由此衍生了虎刨泉、系虎墩、伏虎禅师塔、报恩寺等多处古迹名胜。该寺最独特的佛教建筑是无量(樑)殿,该殿至顶没有横梁架构,而直接采用大石块垒成。寺内重要文物是青铜大锅,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寺内另有僧人墓塔四座,明、清碑刻16块。</h3><div><br></div><h3> </h3> <h3>绣溪公园位于庐江县境内,占地9.1公顷,其中绿地面积4.1公顷,水域面积3.4公顷,开发地1.6公顷。庐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庐江“汉舒,属庐江郡,隋开皇初年置庐江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滋育了大批英才,三国名将周瑜、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独领风骚,名垂青史。绣溪公园大片水域为现有水域。公园以天然风光为依托,岛屿相连,自然天成,湖中波光粼粼,荷莲飘香;岸边鸟鸣声声,绿柳成行。绣溪公园是—座寓史于景,情景交融,风光秀美的民众公园。公园内景观与文化交融。进入园内,正面相应的是蛟龙广场,暗合庐江的多位蛟龙英才。侧面是一座展现“丁汝昌丰功伟绩”的“威海卫战役”浮雕墙,忆当年清军将领丁汝昌的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h3><h3> 浮雕墙南侧的“聚贤馆”,馆内蔼气四逸,茶香满屋。北侧为怀音广场,借“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诗句来追忆三国英雄周瑜。金戈桥、戎马桥、顾曲桥分别取意了古代的战争写照和“曲有误,周郎顾”才华典故。三桥通向中心岛屿,岛屿上树木葱葱,桃红柳绿,景色迷人。南边的煮酒亭旁,古树梅香,暗合“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历史故事。</h3> <h3><br></h3><h3> 据冶父山志记载,伏虎禅师乃庐江黄屯人,因道行高洁,禅理圆融,声振朝野,唐昭宗闻其名赐号“孝慈伏虎禅师”,敕建无量殿于山顶,建冶父寺于南麓,开毗尼法坛,子第受戒八百余众。到了宋代,宋太祖赐额曰“实际禅师”,山上山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教群,成为江淮闻名的十方丛林,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h3><div><br></div><h3> 千余年来,冶父山寺宇几经兴废。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冶父山伏虎寺、实际禅寺列为省级重点寺院。1985年重修无量殿,1996年重建大雄宝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山头伏虎寺、山下实际寺题写匾额。</h3><div><br></div><h3> 1995年冶父山出了一尊肉身和尚,系冶父山伏虎寺曹洞正宗第四十四代住持妙山法师,圆寂四年肉身不化,成为江北第一肉身和尚。肉身和尚妙山法师真身现已装金供奉。</h3> <h3>始建于唐朝的庐江黄屯老街,至今已有1千多年历史。</h3> <h3>自然翘起的墙头上,几缕枯黄的蒿草,随风瑟瑟摇曳着。</h3> <h3>凉风中,茶馆、药店、铁匠铺……早已挂上了各家各户的幌子。透过通红的炉火,丁丁当当的打铁声,惊了满街生意人的如意梦。</h3> <h3>早起开门的两个伙计,相互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h3> <h3>门对门不过6尺远。系着围裙的女人,拄着拐棍的邻居,相遇在深深的巷子里,</h3> <h3>老街上的手艺人。说不定,他们中就有大师级的人物。如果机缘巧合,申报非遗都有可能。</h3> <h3>守着百年老店的传统,</h3> <h3>农历正月里,是老街人最闲的时候</h3> <h3>江南水乡人家,独具特色的灶间</h3> <h3>老街原是东西走向的半边街,不知何故,早些年灾祸连连,尤其是火患。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的一场大火,几乎将整个老街吞噬殆尽。后经一过路高人指点,老街人方知是街向的风水出了问题。从此,老街改变了走向,由东西向变为南北向。</h3> <h3>位于庐东南山区和水乡交接处的老街,周围群山环抱,山峦叠翠,竹木葱茏。独特的地理环境,促进了当地商业和手工业的异常发达。大老远的人们都知道:本钱轻,上黄屯。</h3> <h3>黄屯老街,俨然是古徽州的某一条街巷,是一本翻开的咿咿呀呀的古书。</h3> <h3>下茶馆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生活方式。那些土生土长的大爷二爷,早起之后,捧一把茶壶,讲究的端着紫砂壶,到馆子里叫上几个大饺子,边吃边谈,如“盘头剃头活捉,朱三饺子空壳,江家挂面麻索”之类的侩文,周围听讲的,常常会心一笑。笑话终归是笑话,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大饺子,黄屯大饺子皮薄馅真,脆酥爽口。爱喝两口的,怀中还揣着一只酒壶,就着大饺子,自斟自饮;遇到挑山货上街来的老主顾,还要叫上一两样下酒的小菜,如香菜、咸肫之类的,相互劝饮。</h3> <h3>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因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顶端染一点红而得名。<br></h3><h3>通常用面粉、蜂蜜、白糖、猪油,再加少许桂花、金桔、青红丝、豆粉等原料制成。成品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h3><h3>2009年,入选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h3><br></h3> <h3>黑白铁活手艺人,凭借着精湛技艺,在作坊,柜台,居住一体的老屋里,把普通的铁皮,打造成了一件一件的工艺品。</h3> <h3>生意清闲时,看看报纸,喝喝茶,散淡,逍遥,自在,享受。</h3> <h3>老街大多是商人和手艺人,尤其多的是加工竹器的手艺人。他们大都住在街边,打垫子、扳竹床,</h3> <h3>早市热热闹闹,街上的人,川流不息。</h3> <h3>古老的片片屋瓦,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h3><h3>新颖的遮阳棚,折射出老街也在前行。</h3> <h3>夫妻俩,早早地站在铺子里守市,张张笑脸赢人。</h3> <h3>黄屯大饺子皮薄馅真,脆酥爽口。</h3> <h3>与时俱进。魅力庐江网的年轻版主。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信息。</h3> <p>街头的剃头匠,依然恪守成规,一丝不苟的按师傅教授的套路,有条不紊的展示自己的手艺。有诗赞曰</p><p>来时蓬头垢面,</p><p>走时焕然一新。</p><p>都是祖传手艺,</p><p>绝顶头上功夫。</p> <h3>传统文化中,揉进了新元素。老屋对面,建起了二层小楼。</h3> <h3>长满青苔的青石板,目睹了庐江老街的沿革。</h3> <h3>金牛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始建于三国时代,原系东吴境地,属西汝南郡安城县,“赤壁之战”曹操攻打东吴曾在此屯兵建城,集镇西北今还存有古城墙遗址。《太平寰宇记》金牛山《图经》云:“昔有金牛从此山出,奔江,人逐之,故其处有渚,谓之,金牛渚”。《魏书·地形志》:“庐江郡接壤者为西汝南郡,领县二、首安城,下注有金牛山。”境内风景秀美,古迹繁多。</h3><div>金牛山</div><div>坐落金牛集镇东南,方圆一千余亩。山不高(海拔108米),但平地起峰,孤岭耸翠,钟灵毓秀,林木蓊郁,四季常青。相传因曾有“金牛”裂土面世而得名。今山顶百多平方米的石岩平台上,相传是“金牛”一跃腾空留下的牛蹄印仍保存完好,清晰可辨。</div> <h3>孙立人将军晚军一直心系金牛山老宅。1988年4月,孙将军旧部刘文美回乡探亲,带回孙将军故居照片,孙将军看后感慨万千,心情无比激动,可惜年事已高,未能如愿。</h3> <h3>孙立人故居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被当地政府辟为粮库,1958年移作校舍。上世纪七十年,金牛中学在原宅基础上又进行了规划改建。</h3> <h3>初建时有百余间房屋,解放后逐渐拆除,现为金牛镇中学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间,约250平方米,是孙立人24岁时结婚时住处,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为明显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h3> <h3>安徽汤池温泉(又称东汤池),古称“东坑泉”,汤池镇(属庐江县)因温泉而得名。此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始建庐江国时就曾有“坑泉”分东西之说。宋神宗时,王安石被贬舒州,途径此地,曾入池沐浴,留下千古绝唱:“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戴名世也曾来此濯足并作《温泉记》。三国周郎、小乔沐浴温泉,扶琴雅颂,并留有“曲有误,周郎顾”之佳传。</h3> <h3>汤池温泉堪称华东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63℃),水量大(日涌量达4000吨),化学成份稳定,且富含有十多种对人体保健有益的化学元素。境内旅游景点诱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h3> <h3>白山镇面积105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6平方公里,辖 23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 6.2万,耕地面积5.1万亩。</h3><h3>镇水陆交通便捷,省道盛(桥)同(大)公路穿境而过,东连庐巢路,西接合铜路,邻近沪蓉高速、合九铁路;市道庐纵旅游公路穿过白山镇中心,直抵巢湖。白山码头可停泊千吨船舶,经巢湖可通往长江等各大水域。</h3> <h3>白山镇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集镇边有海拔120多米高、象雄师高踞的白石山,与巢湖岸边的袁家山遥遥相对。 “白石冬雪”自明清时起就是庐江县有名的“八大景”之一</h3> <h3>山上古木参天,茂竹修长,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h3> <h3>白石天河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带依傍、护卫着白山大地。</h3> <h3>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钓鱼台等诱人景点,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h3> <h3>盛桥镇为原盛桥区公所所在地,其历史悠久,境内板桥的神墩有古人类遗址,东汉至三国时期遗留古迹较多,三国属魏地,设有土城,为魏文帝曹丕屯兵之处,明末张献忠围庐州,攻庐城曾率师驻此</h3> <h3>独特的湖岸线给旅游景点打造带来了先机,而环湖景观大道和一级省道巢庐路的改线,又给滨湖区打造带来了机遇</h3> <h3>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h3><h3>无论你是在安徽,还是天南海北;</h3><h3><br></h3> <h3>无论你已经登过巍峨的大山或是跨越重洋;</h3><h3>我知道,你的心中永远有</h3><h3>那么一个小村庄</h3> <h3>那是你的家乡!</h3><h3>不管在哪里,家乡是我们永远的根。</h3> <h3>无论在哪里,心里都想着家乡事,牵挂着家乡人</h3> <h3>庐江~我的第二故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