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念,我的父亲

张翠美文

<h3>  </h3><h3>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里,每每想到他已经不在了,心都会纠结抽痛。还是幻想能看到他在我归家的路口等我,接过我的行囊,轻柔地问“饿了没?”</h3><h3> 可是,这样的场景从2001年那个夏天开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h3> 有时和家人提到父亲,都会不由自主说“爸爸要是还在的话,该有多享福!”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一穷二白让他操碎了心,现在几个条件都好了,有能力让他不再操劳、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负疚会伴随我一辈子。<div>  他离世之前,我们兄妹三人虽然都成了家,但都不好过。他最喜欢也最放不下的就是作为老幺的我,虽然我读书最多,却也是最不听话的一个。不但没有光耀门楣,反而连回家盘缠都羞涩。他最后的一个电话打给我是问我好久回去,我回答他的是没钱买车票。</div><div> 写到这里,有些写不下去了,禁不住悲泪横流,不能自已。至今我也不能原谅自己竟然那么没出息,让我敬爱的父亲带着遗憾而去……</div> <h3>  他的身体一直都是很健康的,身板挺拔、说话流畅、走路带风,一个那么能干的人,竟然不说一句就突然走了!</h3><h3> 十六年了,世上那个最爱我的人,那个让我骄傲、自豪的爸爸竟然在十六年前就走了……</h3>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军医,也是生活最困难年代的一位国家干部。十三岁才开始上学,上学就读三年级的他成绩总是满分。才高小文化的他,写得一手流畅的好字,在部队能即兴赋诗一首。在单位,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县乡上下,口碑相传,名号响亮。后因看不惯那特殊年代的争斗而回家务农,八十年代单位多次催他回去,他总是那句“农村自由!被人管来管去不自在”而拒绝回去。现在想来,我多多少少也被他灌输了这些观念,不想被束缚,不想过按部就班的生活,就想自由自在的东游西荡。<div>  他一辈子乐善好施,在饥寒交迫、食不饱腹那些岁月里,他不但没让全家挨饿,也没让我们那个老院子的家族挨饿。被他帮助和照顾过的更是不计其数。</div><div> 父亲生来胆大不怕事,总好打不平。周围乡邻有什么打架纠纷的事,他都会跑去劝解调解。至于那些来算命行骗的,总会被我父亲教育一番。那些心怀叵测的不法之徒一听我父亲的名字便生心怀畏惧,不敢造次。</div><div>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事:有天又有一个算命的来了,自诩神算子,吹得天花乱坠的。父亲当时刚从单位回来,衣服穿得很整洁,和一般农民区别很大。他就叫算命先生给他算一卦,算命先生把他面相一看,浓眉大眼、英气逼人,天生的富贵命啊,连说好八子。周围看热闹的都赞叹,确实算得很准。我父亲什么也没说,回家换了一身破烂的脏衣服,脸上也弄得很脏,又去找他算。算命的把他上下一打量,嘴一撇:你没啥子算头,一个讨口子命,走开些。我父亲一听,火气顿起:我开头来算,你说我是富贵命,换了衣服来算,你说我是讨口命,不是再穿烂些来,你就把我算化了?!那算命先生一看阵势不对,立马溜了。</div><div> 这样的段子在父亲身上太多太多,在我小时候,他总会把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和一些见闻讲给我们听,所以记住了很多。</div>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口才非常好,也会讲很多故事。他白天下地劳动,晚饭后就在我们那个上下两层的四合院里的地坝中间给大家讲故事。院子里老老少少围坐一起,父亲坐在那乌黑发亮的八仙桌旁边,像那说书的一样绘声绘色地讲得眉飞色舞,大人听入了迷,我们小孩听得入了梦乡。也正是父亲的故事,让我从小就知晓了我们整个家族的脉络,爷爷辈的经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至今清晰明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他教我们要做一个好人,要走正道,活人要有骨气。他也教会我许多实用的知识,比如拨算盘、心算、写字,他教我记月大月小就是“七前单大,七后双大,七大,八大”,这个被我后来用在对学生的教课中,很有效。还教我中医知识,分辨咳嗽的口诀“日咳心中火,夜咳肺中寒”等。还教我背诵我们家族的辈分排行,我现在仍然记得很牢,估计现在能背到的没几人了。</font></h3> <h3>  父亲喜欢看书,我家那时什么《水浒传》、《林海雪原》、《迎春花》、《第二次握手》、《红岩》等书籍很多,我也跟到翻,慢慢的就会看懂一些,把里面的故事情节记得很清楚,有一次父亲又给大家讲书中的故事时,我攀着他的膀子,小声地给他纠正了一个小情节。记得父亲很吃惊地问我怎么知道的神情,我若无其事地答早就看过了。那时我才小学二年级,看那《第二次握手》已经三遍了。受父亲的影响,我也一直喜欢看书,家里看完了,就去找邻居、找同学、找老师借来看,看多了,小学写作文的时候写得特别好,一提笔,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几大篇就出来了。不像现在,半天想不出一个合适的措辞来。不知我的女儿是不是受我的影响,从小也爱看书,还喜欢买书。当然她读书我也没操心过,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不知道她的课本长啥样了,但她凭自己的自律性,小学到研究生基本一路顺畅。</h3><h3> 说这么多的目的,孩子爱不爱学习,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好习惯会有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真不敢想象大大小小都捧手机的时代,孩子还能如何静下心来读一本书?</h3> 父亲很有经济头脑,在田间劳动,他会让土地多出庄稼;在农闲,他会挣一些其他报酬。一改革开放,他就教哥哥一起做生意。我们家是我们那里第一家个体户,是第一家修新房子,是第一家有自行车,是第一家有商店……我也是班上第一个穿黄胶鞋、第一个穿敌卡衣服、也是第一个戴手表的小孩,当然学习也是第一的,总之周围尽都是羡慕的眼光。至今能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块手表是上海牌,价格60块!<div>  回忆起来是温馨的,想起现实却又因为遗憾而心痛。且不说父亲把我背在背上,架在在脖子上到处去看电影、走亲戚的温暖,也不说父亲为给我增加营养而斛干一潭水捉鲫鱼给我熬汤喝的慈爱,也不说读书归家时他等在路口那执着高大的身影,也不说当我受了委屈他抱我入怀宽慰我的呵护……</div><div> 父亲,他就是我的大山,就是我的依靠。是他给了我温暖的童年、荣耀的少年。是他给了我坚强的性格、朴实的人格。</div><div> 可是,我却辜负了他,在他人生最后的一瞬,没让他放下牵挂。父亲,若您天堂有灵,您现在该放心了。</div><div> </div><div> (因为没有保存父亲的照片,就在手机屏幕里找了这几张颇显阴冷的,因为父亲不在了,心底便缺了阳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