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p><p class="ql-block">"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p><p class="ql-block">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p><p class="ql-block">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p><p class="ql-block">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p><p class="ql-block">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p> <h3>作者:陈启佑</h3>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蝴蝶》作者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嘉义农专、台湾教育学院。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筹备委员、中华自然文化学会理事等职。曾获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发明奖,中国时报叙事诗奖,中央日报新诗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竹》被选入国中国文课本,论文《美丽的"错误"》被选入教育部实用技能班国文课本,散文《吃桑叶的哲人》被选入康轩版国中国文课本。渡也老师十六岁开始创作,高中时代即与友人合办《拜灯》诗刊,并曾一度加入"创世纪"诗社。在创作态度上,主张"诗的内容不深奥,题材尽量广阔,关怀民生疾苦,剥析时代沧桑。"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走社会写实路线。散文则以小品为主,三十三岁前,老师走的是唯美路线,从《永远的蝴蝶》始,其作品内容"逐渐离开小我、软性、唯美的象牙塔",改变后的文章内容"勾勒人世、人性,冷讽热嘲,呈现忧郁沈痛。"在评论上,新诗和古典诗都是他研究的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远的蝴蝶》就像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幽幽道来,委婉动人。读罢此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场景:阴雨中,樱子如蝴蝶般轻轻飞了起来,又缓缓落到了街面上。雨是冰凉的,街面是湿冷的,蝴蝶的飘飞是凄美的,又是令人伤痛的。作品写了樱子在雨中穿过马路帮"我"寄信,不幸横遭车祸罹难,情节极其简单,却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p> <h3>诵读:馨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