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岁末年尾云南行2——泸沽湖</h3> <h3> A: 远看近看泸沽湖</h3><h3>关于泸沽湖的由来,当地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古老、神奇的传说:格姆女神是一个聪慧美丽的姑娘,她有自己的私生活,她不仅与周围的许多男山神有“阿夏”(情侣)关系,而且与远方的男山神也有交往。有一次,一个远方的男山神来和她相会,但她正与附近一个男山神幽会,远方来的山神急忙调转马头,马嘶鸣三声,格姆女神听到马的嘶叫声,便立即追赶远方男神,而远方男神走远了,只见山下踩出一个很大的马啼印,女神赶到马蹄印边,天已启明,就站在马蹄印边动情地哭泣,泪水哭满了马蹄印,变成现在的泸沽湖。远方的男神听到哭声,回头一望,万分留恋地撒了几颗珍珠和花种在马蹄洼的泪水里,于是变成了湖中的小岛。花种漂到边上,发芽生长,葱郁茂盛,年年开出杜鹃等数十种鲜花。</h3><h3><br></h3> <h3> 其实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其面积约58余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约45米。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湖水清亮透明,波光潋滟,未受任何污染,最大能见度12米,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游浮在湖中,水天一色。</h3><h3> 远处的山峰为格姆女神山,海拔3800米,雄伟壮观,倚天耸立,酷似一头狮子静卧于泸沽湖北面。格姆山是当地摩梭人顶礼膜拜的女神山。</h3> <h3>大落水村陆地顶部延伸至湖心,视野最为开阔,是泸沽湖最大和最早开发的摩梭村落,也是泸沽湖旅游和交通中心。大落水村湖岸线很长,出门就是湖,临湖客栈离湖基本都在10米以内,这里旅店客栈较多好选择,房间大多有观景阳台。可惜我没去,远远的观望也是一种美。</h3> <h3>烟波浩渺</h3> <h3>在金色的阳光下,小船徐徐入港,红嘴鸥不停的在头顶上下翻飞,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她是这湾湖的主人,擦肩而过的是路人。</h3> <h3>喜欢这份宁静</h3><h3>做一颗不老的石头</h3><h3>静静的守候在泸沽湖畔</h3><h3>远望女神</h3><h3><br></h3> <h3>B:泸沽湖的树</h3><h3>有人说,在泸沽湖的旁边,凡是生长出来的树,皆是成双成对的情人树。</h3><h3>一双一对,生长在泸沽湖旁,如亲密伴侣,如胶似漆。</h3><h3>又曾听说,有个美丽的传说,发生在泸沽湖边。</h3><h3>有个女孩,曾在这痴等了10年。</h3><h3>有个男孩从此地离开后,便再也没有回来。</h3><h3>那个女孩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便坐在泸沽湖旁等待,明眸闪烁,期望得没有边际的远方,翘首盼望他的归期。</h3><h3>那个男孩,自此后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音讯。</h3><h3>过了适婚年龄的女孩依然痴心期盼。不理会任何流言绯语。</h3><h3>不管流言说男孩已在他乡娶妻生子,还是绯语言他已经客死他乡。</h3><h3>她依旧不改初衷,每天坐在湖边等待。</h3><h3>她每等一天,就在长绳上打个结。</h3><h3>每天女孩会在打结前先数着绳上的结。</h3><h3>10,100,1000,2000,3000……</h3><h3>绳子不够长,便再接一段绳子,一段一段的接……</h3><h3>整整10年的时间过去了,女孩的那条绳子上接了一段又一段,打了密密麻麻的结。</h3><h3>男孩还是杳无音信。</h3><h3>那天,女孩没有出现在湖边。</h3><h3>自此后,女孩再也没有出现过在湖边。</h3><h3>但每个走过那的人,都记得有个女孩,曾在这痴痴坐了10年只为等待她的心上人。</h3><h3>10年前,男孩走前,与女孩说过,如果他10年还没回来,那他一定不在人世了,不要再等待了。</h3><h3>10年后,女孩确信,男孩真的已经不在了。</h3><h3>自己,不再需要等待。</h3><h3>那打个结的绳子,环着湖,埋了好长一环。</h3><h3>在埋绳子的那湖边环线上,长出了情人树</h3><h3>称其情人树,是那树总是两棵一长,相互依偎。</h3> <h3>我想这每棵树下都有一颗祈福的心愿吧</h3> <h3>白桦林间一泓透明的心</h3> <h3>红叶与猪槽船</h3> <h3>来时的路上可远眺玉龙雪山</h3> <h3>C:泸沽湖的船</h3><h3>泸沽湖的猪槽船是一大特色,当你来到泸沽湖,便会发现这来自远古的小舟,如叶般飘荡在湖面上或草海中,穿来梭去。说起猪槽船,摩梭人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泸沽湖不是湖,而是一块"汝地",即低洼的盆地。那里有着九个村寨,周围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粮丰物盛。西面狮子山脚下偏北的山岩下,有一个"谢报库"意为涌泉之洞。终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从这里流出。有个放牧的哑巴每天带着午餐用的粑粑,在这里放牧。渴了就在这股泉水里喝上几口。有一天.洞里不出水了他很奇怪。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鱼堵在洞口。于是,哑巴抽出腰刀割下一块鱼肉烧着吃了。第二天.鱼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复原了。从此,哑巴不再从家里带食物,每天以鱼肉做午饭。时间一长,家里人见哑巴不带食物出门,仍然长得红光满面,不禁感到奇怪。问哑巴,哑巴却说不出来,便尾随他看个究竟。一见洞口那条大鱼,贪婪的人们便想抢回家中享用。于是赶去了九架十八头牛,架上抬杆,用九根绳子设法套住鱼,拼命往外拉,鱼被拖了出来,但灾难随之发生了。大水从洞口汹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没了所有人畜,整个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谢纳咪"即泸沽湖。唯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见大水滚滚而来,危急时刻她迅速跳进了猪槽.逃脱了灾难.得以幸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而智慧的妇女.一直沿用这种猪槽状的独木舟。</h3> <h3><br></h3> <h3>猪槽船即独木舟。摩梭语称:"日故"。由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因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而得其名。泸沽湖与世隔绝。湖中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摩梭人独特的"猪槽船"。最先记载"猪槽船"的文献是清代道光《盐源县志》"夷民挎巨木中空,桦短以济,曰:猪槽船"。</h3><h3></h3><h3><br></h3> <h3>站在高山之上俯瞰金沙江,一个美字怎么了的</h3> <h3>D:泸沽湖的鸟</h3><h3>这里是候鸟的天堂</h3> <h3>仔细看草垛上,一只鹰。</h3><h3>鹰,滇西的图腾</h3><h3>【云南】李智红</h3><h3> </h3><h3>寒铁样的大鸟,</h3><h3>雷霆般的猛禽……</h3><h3> </h3><h3>当一只鹰从滇西那一大片高插云天的山峰,抑或那一条条深不可测的峡谷,猎猎起飞,滇西的天空,便显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空旷和高远。</h3><h3> </h3><h3>鹰凌空飞翔的时候,整个滇西高原那一大片黑压压的群山,便全都挺举起了冷峻的头颅。</h3><h3> </h3><h3>鹰,这凛冽的黑色闪电,这飞翔着的血性寒铁……</h3><h3> </h3><h3>当它矫健而刚毅的翅膀,奋力地拍打着滇西的天空那些白如静玉,轻若丝绸的云朵,所有滇西人的胸膛里,也会随之呼呼生风。</h3><h3> </h3><h3>在滇西,只有鹰才能够最先窥视到我们的生命中那些最软弱的部分。</h3><h3> </h3><h3>在滇西,鹰是一种境界,一种信念,一种灵魂的符号,一种生命的激昂……</h3><h3> </h3><h3>因为鹰的飞翔,滇西大高原才始终保持了一种辽阔的苍茫。</h3><h3> </h3><h3>因为鹰的俯冲,滇西大峡谷才永远沉浸于一种深邃的神秘。</h3><h3> </h3><h3>鹰,永远飞翔在我们滇西人恒久而神圣的仰望里,甚至飞翔得比我们的仰望更远更高。</h3><h3> </h3><h3>水深,再深也深不过鹰的胸襟。</h3><h3>山高,再高也高不过鹰的翅膀。</h3><h3>鹰的降落与飞翔,同样让我们心旷神怡,荡气回肠。</h3><h3> </h3><h3>在滇西,我们永远也难以逼近一只真正的鹰。对于真正的鹰,我们只能够永远满怀着敬畏的心情,远远地把它凝视。</h3> <h3>E:摩梭族 和走婚桥</h3><h3> 走婚桥位于泸沽湖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座桥。桥下由于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当地人称其为“草海”。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对女子倾心,则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在这里,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往着赴约的“阿注”们。现在的走婚桥有两座,其中一座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桥,部分木头已经腐烂或毁坏,散落在草海中,遂弃用。与老桥紧邻着的还有一座新桥,她造型优美,桥长300余米,亦由木头建造而成,桥面离水面约80厘米,两侧有木头制成的栏杆</h3> <h3>天下第一鹊桥”</h3><h3></h3><h3>走婚桥的具体建造时间已不可考,但关于她的修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对相爱的男女分别住在草海两岸,一到晚上,男子就划着猪槽船(注:一种独木舟,是摩梭人特有的交通工具)到对岸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约会。第二天天亮后,又划着猪槽船返回家中。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男子从未间断过。看着爱人每天辛苦地划船往返于草海两岸,女子十分心疼,便萌生了在草海上搭建一座桥的想法。两人商定后,便开始在草海上修建一座木桥,后人称之为“走婚桥”。走婚桥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庄,为男女们提供了约会的通道,被誉为“天下第一鹊桥”。 如今的走婚桥有两座,其中一座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桥,部分木头已经腐烂或毁坏,散落在草海中,遂弃用。与老桥紧邻着的还有一座新桥,她造型优美,桥长300余米,亦由木头建造而成,桥面离水面约80厘米,两侧有木头制成的栏杆。相传,相恋的男女一起走过长长的走婚桥,爱情就会天长地久。因此,走婚桥上经常有成对的青年男女牵手漫步,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浪漫。</h3> <h3>古老的“走婚”习俗</h3><h3></h3><h3>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对女子倾心,则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在这里,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往着赴约的“阿注”们。“阿注”不能从正门进入“阿夏”的房间,而要爬窗进入。由于女子家中成年姐妹较多,前来约会的“阿注”也多。因此,“阿注”和“阿夏”之间有约定见面的暗号,只有对上了暗号,“阿夏”才会让“阿注”进入自己的闺房。此时,须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让其他人不要打扰。“阿注”必须于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离开花楼,这时可选择从正门出去。如果呆到天亮或女方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孩子归母亲家的祖母、母亲、舅舅和姐姐们抚养,生父会在孩子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人类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世界上还存在着保持原始状态的民族,但是“走婚”习俗却是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所独有的。“阿夏”、“阿注”的走婚制度为何能够经历时代变迁,仍存在于摩梭人中间,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h3> <h3>F:泸沽湖的岛</h3><h3> 里格半岛位于泸沽湖的北侧,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与陆地接壤的一条小路,只有2米宽,走完小路就是一个白色的转山包,当地居民会从转山包的左侧进岛,然后会从转山包的右侧出岛,这样走就相当于绕着转山包转了一圈。岛上除了有当地居民几百年的古老住所,另外还分布着几家景色很棒的临湖客栈,一个村民自用的小码头就在这2米多宽的接壤道路旁边。早晨的里格半岛很神秘,被晨雾所围绕,从岛外看起来若隐若现,宛如仙境。</h3> <h3></h3><h3><br></h3> <h3></h3><h3><br></h3>格姆的眼泪-——尼塞岛 <h3>里务比岛和媳娃娥岛</h3><h3> 泸沽湖里务比岛位于泸沽湖的中南部,与吐布半岛将泸沽湖一分为二,西北与蛇岛相望。从落水村到该岛大约半小时。岛屿的一侧为石笋,成为天然的码头,一条蜿蜒的小道直接通往岛屿的顶部,道路旁边有许多杜鹃花以及野樱桃树。花丛的尽头为藏传佛教寺院里务比寺,岛顶有一白塔,里务比岛与谢瓦俄岛,里格岛并称为泸沽湖蓬莱三岛。</h3><h3> 媳娃娥岛,又称"土司岛"、"奈络普",纳西语称"恒瓦古"。离湖岸二千多米,位于西北半湖的中央,远看海中岛屿疑是海市蜃楼。早在明朝时期,丽江土司木生白或木增(公元1587-1646年)统治永宁区域时,里务比岛、媳娃娥岛上就有人居住。媳娃娥岛在历史上是具有军事价值的一个岛屿。因为它在湖的中心,在步枪的射程以外,它高100英尺(30.48米),周围筑有围墙和有炮眼的瞭望塔,可防卫来犯盗匪的袭击。美国学者洛克也曾旅居于此,并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书中赞为"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这个岛重修了洛克故居,偶尔还被称作"洛克岛"。</h3> <h3>《里格的灯火初上》</h3><h3>里格的灯火初上</h3><h3>阑珊如昨 歌舞重唱</h3><h3>晚风粉墨登场 倾巢而出</h3><h3>无非是 兴风作浪</h3><h3>结果</h3><h3>都在沙滩上</h3><h3><br></h3><h3>日故</h3><h3>一半在水里沉默</h3><h3>一半在风中搏浪</h3><h3> 一如寻常 一如过往</h3><h3>摩梭孩子的目光</h3><h3>好奇而倔强</h3><h3>来年又是少年强</h3><h3><br></h3><h3>手持豆浆</h3><h3>淡看红欧翻云戏浪</h3><h3>安坐太师椅</h3><h3>听涛声依旧 任白云苍狗</h3><h3>潺潺的念想</h3><h3>散落一池碎月光</h3><h3>但愿人长久</h3><h3>但愿更久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