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书法作品总汇

戴奇林

<h3>  回顾2017年,我打发时间主要是学习摄影和练习书法。美篇小编希望大家对2017年作个小结,咱就积极响应,从2017年在美篇和微信中分享的书法作品中选部分编成这个美篇。</h3><h3> 我年轻时曾有一段时间迷上书法,记得读大学时曾获湖南省高校书法大赛一等奖。后因文学创作需大量的时间,只好忍痛割爱。退休后开始图简单,只在水写布上用水写着好玩。在几位书友的鼓励下,从2017年起,终于下决心把大餐桌变成书法桌,购置笔墨纸字帖,开始恢复用墨在纸上练习书法。</h3><h3> 现在练习书法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网上能搜索到各种各样的书法字帖,下载到平板电脑或手机上,临帖非常方便。于是,我就从临帖开始,附带搞点小创作。在美篇上分享之后得到小编的认可。其中《汉字之美之四》、《汉字之美:拓本书法的魅力》、《唐伯虎书法之美》被推荐为精华。</h3> <h3>一看到赵孟頫行书《昔寻李愿诗卷》,立即就有临写的冲动。希望通过自己的临写,能再现古人的书法之美。这种汉字之美,是其他文字书写所没有的。</h3> <h3>赵孟頫的行书越看越耐看,人家那是几十年书写积累的功夫。现代为什么难成伟大的书法家?你计算一下现代人毛笔的书写量就知道了,古代哪个当大官的书法不好?不好他就当不了官。那时一个人所有在文化方面的成就都离不开书法。所以,现代人学习书法,愉悦一下自己吧,你根本就没古人那么大的动力。学古人书法可以,要超古人书法,其他的先别说,你先达到古人的毛笔书写量再说。在现代社会,那是不可能的事。</h3> <h3>选的这张纸不能按原排版临,还不能全部写完,留下遗憾下次来弥补吧。但是,在临写中,加深了对本帖的理解。</h3> <h3>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的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h3><h3><br /></h3><h3> 赵孟頫晚年书法力作《昔寻李愿诗卷》纸本,行书,纵30cm,横9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作是赵孟頫书写的唐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古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诗,此诗帖笔法丰富,变化多端。初起较为严谨,楷中带行,写到后来行中见草,笔力苍劲厚重,点划、使转交待分明。值得反复欣赏。</h3><h3>释文</h3><h3>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h3><h3>是时新晴天井溢, 谁把长剑倚太行。</h3><h3>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h3><h3>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h3><h3>马头溪深不可厉,借车载过水入箱。</h3><h3>平沙绿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h3><h3>穷探极览颇恣横,物外日月本不忙。</h3><h3>归来辛苦欲谁为,坐令再往之计堕眇芒。</h3><h3>闭门长安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h3><h3>旁无壮士遣属和,远忆卢老诗颠狂。</h3><h3>开缄忽睹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h3><h3>又知李侯竟不顾,方冬独入崔嵬藏。</h3><h3>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h3><h3>家请官供不报答,何异雀鼠偷太仓。</h3><h3>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弹劾还耕桑。</h3> <h3>第一次见到明代江南大才子唐寅的《唐六如平康巷陌帖》,非常喜欢,立即临写两遍。</h3><h3>号称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绘画、书法、诗词方面才华横溢。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唐伯虎风流风光一生,令人羡慕之极。可真实的唐伯虎却在贫困中度过一生。</h3> <h3>唐伯虎并非出生大户人家,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但唐寅自幼聪明过人,读书学画进步很快。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但在唐寅25岁时其父母、妹妹、妻子、孩子相继死亡,家道中落。在朋友祝允明的规劝下认真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信心满满入京应战会试,却在路上认识一人徐经,被卷入弘治十二年科举案,本来可以稳中进士的唐伯虎被牵连入狱。从此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在生活上轻狂、好酒色。唐寅以卖画为生,因为家口众,有时书画生意不好,竟至断炊。在书画销售无路,生存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唐寅悲伤地发出了&quot;笔砚生活苦食艰&quot;的哀叹。虽然生活给其重压,却难盖其出众才气,终成一代名画家。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h3> <h3>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诗册》。一边欣赏唐伯虎的书法作品,一边感叹他的戏剧人生。生前伦落到为换银子糊口为人画低俗的春宫画,死后却在影视剧中风流潇洒过一生。</h3> <h3>《唐六如平康巷陌帖》释文:</h3><h3> 平康巷陌倦游人,零落桃(花)病酒身。短梦风烟千里蝶,多情弦索一床尘。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空描满额颦。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送余春。造物何曾苦忌名,升平端合弃无能。交游零落绨袍冷,风雪欺凌瓦罐冰。二顷难谋田负郭,一餐随分欲依僧。十年消尽英雄气,弹剑呜鸣泪满膺。</h3> <h3>第一眼看到于景頫先生集王羲之字编成的这个《桃花源记》帖,非常喜欢。特地选一安静时间,临写一遍。照例做成拓本样,并分段拍照。既用美篇分享,又作资料保存吧。</h3> <h3>用美篇分享书法非常方便,象这种字不大的作品,点一下作品,既可放大,可仔细观察哪个字哪一笔没临到位。</h3> <h3>用软件将临写作品制作成反色也非常容易,初看还有点字帖的味道。可提高练习书法的兴趣。</h3> <h3>汉字书写,从单字看有笔画流𣈱、结构造形、粗细浓淡之美,从整体看,有排版布局、风格情感之美。用王羲之的字来编桃花源记,风格上是非常适合的。</h3> <h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已经成为书法艺术最经典的标准。要整体临写《兰亭集序》,复现兰亭之美难度也是很大的,这次尝试整体临摹冯承素摹本,为今后临摹积累了经验。拍了整体和分四段的照片,作资料保存吧。</h3><h3>整体临摹有一个整体规划问题,根据纸张决定字写多大。还要尽量把原稿中味道临下来,当然难度很大。</h3> <h3>中华民族创造了古老的汉字,汉字之美,源远流长。传统书法之美,当然是白纸黑字。于是,就有了"墨处见笔力,白处见功夫"的说法,在书法创作中,布白是一特殊本领。对那些传世之作,人们把它刻于石碑上,再拓下来订成拓本,让远在天边的人也有学习的机会。这种拓本是黑底白字的,在仔细欣赏各种碑帖时,我发现碑刻拓本那种黑底白字,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黑色的背景中,我们更容易集中精力去欣赏书法作品。以前的拓本都是在碑刻中拓出来的,非常不容易。现在有电脑软件,把书法作品制作成黑底白字的拓本书法已非常容易。今天试将近一段时间的习作制作成黑底白字,居然觉得比原稿耐看多了。</h3><h3> 这是第一次临王義之的《兰亭集序》,难度还是很大。</h3> <h3>第一次临米芾的《蜀素贴》,非常喜欢。上海著名女书法家周慧珺就是从中获得真传,创造了独特的周慧珺书法。但那是人家一辈子的追求结果。那种手上出神入化的功夫,不是三五年能做到的。</h3> <h3>这是临赵孟頫书写的《洛神赋》。</h3> <h3>临赵孟頫书写的千字文局部。</h3> <h3>临赵孟頫书写的心经局部。</h3> <h3>在现代书法家中,最喜欢启功大师的作品,看到启功先生的作品就临写一遍。当然,有人劝我要临古人的书法帖,不要临现代书法家的作品。我呵呵一笑:有生之年能写出一点启功书法的味道,我就心满意足了。下面这些是临启功大师的作品,我当然知道,喜欢是一回事,要写出启体书法的味道是另一回事。</h3> <h3> 汉字书法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完美统一。就书写内容而言,与书法最配的就是中国的古典诗词,那种韵味妙不可言。而用书法写新诗或白话文,完全不对味。</h3><h3>汉字之美:江清月近人。今天书写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当然,稍有书法常识就知道这是学启功大师的作品。先是喜欢孟浩然这首诗,再是特别喜欢大师的这幅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与唐诗宋词真是绝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h3><h3> 孟浩然一生求官不应,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忧愁。在一江边,孟浩然立于船头,舟客夜泊、秋江暮景、异乡新愁、低树远天、近人清月这些景象让他四处漂泊的心,既新鲜又感淡淡忧愁。这首诗成为他的代表作,也许孟浩然真的不适合做官,却真真切切是一位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当时他的生活是清苦的,留给后人的诗意却是那样美好和永恒。</h3> <h3>这首诗当然是唐诗中的经典,可到底是白云生处还是白云深处?有朋友问:我们以前学的都是白云深处,到底哪个对?其实,作为平时欣赏或书写,白云深处和白云生处都没错。但小学生课本上现在是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那考试一定要写白云生处有人家,否则老师会扣分哦。古诗中很多字是不同的,因为古时靠口口相传和手工传抄,多种版本存在。故古诗集中会注明:一为深处。</h3> <h3>汉字之美:秋词。入秋渐凉,都说秋天的风景体现在树叶的飘落上。</h3><h3> 常德在唐朝称为朗州,被视为远离京都的偏远小城。大诗人刘禹锡因得罪皇上,被从朝廷贬为朗州司马。在很多人眼里,刘禹锡此去如秋天落叶,心里一定是拔凉拔凉的。</h3><h3>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情怀,看到草黄叶落,悲意便流露笔端,悲秋的诗无数。可刘禹锡是志在高远的人,心有诗和远方,越过飘落的树叶,他看到的是晴空诗意高飞的白鹤。刘禹锡在朗州写出天下独一无二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千百年来给多少失意的人鼓起勇气,让多少落泊的人豁然开朗。一些人进入中年亦如进入秋天,常叹人到中年万事休。建议读几遍《秋词》,你可能会看到新的风景。</h3><h3> 刘禹锡在常德看到了美妙的湖区生活,写下不朽诗作《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国的读书人,谁又没有读过这些诗呢?可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些诗是在常德写的啊。</h3><h3> 刘禹锡在常德住了十年,写下200多首诗。在他人生的低谷,朗州的人民接纳了他,朗州的风景激励了他,朗州的风情丰富了他。他不放弃,后任苏州刺史。因韦应物、白居易都任过苏州剌史,故刘禹锡写下"苏州剌史例能诗"的名句。也正是这句诗,让后面苏州的一把手平添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现在早已不是以诗取仕的时代,可是刘禹锡这句诗老百姓却是记在心头了。</h3><h3> 今天常德又逢秋高气爽,晴空鹤舞,我特别书写刘禹锡的《秋词》。你在读了刘禹锡的故事之后,再读一读这首《秋词》,心情是不是也豁然开朗。再看我写的这幅书法作品,是不是觉得比第一眼又顺眼一点了呢?</h3> <h3>汉字之美: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这首临江仙知名度太高,街上随便找一路人,皆能唱几句。可是,知道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的却不多。杨慎一夜之间从给皇帝的讲史官沦为遭两次廷杖、发配边疆的阶下囚,头戴枷锁,一路千里悲愤前行,心中愁苦可想而知。当他在长江边上歇脚时,看两白发渔樵煮鱼饮酒,谈笑风生,顿时释怀。请解押军士拿来纸笔,戴枷写下这首留传千古的临江仙。怀揣这首大气磅礴的词,他真的找到自己的诗与远方。在云南一边远小镇,他完成了诗人学者的修炼,成为大师。你读了这段故事,再来轻轻的吟诵一遍这首临江仙,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在你的情绪仍沉浸在这悲愤与壮烈之中,赶紧顺便看一眼我写的毛笔字,是不是会觉得一些缺陷和不足变得少些了呢?那我写这段话的目的就达到了。</h3><h3><br /></h3> <h3>汉字之美:红笺小字。一页红笺小字,寓情于景,淡景浓愁,青山长在,绿水东流。鸿雁在云鱼在水,只是人面不知何处,此情难寄,怎不惆怅万端。诗意书写,希望能让这分千年诗意惆怅更加美丽而婉转。</h3> <h3>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按传统格式装裱的书法作品适合挂在中式风格装修的房间里。但现在大量的家庭选择欧式或现代风格装修,挂的是美术学院学生批量生产的油画,之所以买这种画,主要是觉得这种装裱与家里的装修风格相配。而一个著名书法家送给他的传统装裱的书法作品虽身价不菲,可他找不到一个挂的地方。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应该与现代时尚的装裱艺术结合,走进更多的平民百姓家,而不只是适合挂在展厅。</h3><h3> 我尝试书写少字书法,并按可进行现代风格装裱的格式书写,希望这样的书法作品能挂进现代装修的家庭。</h3><h3><br /></h3> <h3>书法:戴奇林</h3><h3>文字:戴奇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