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叶秀林

高天流云(云中)

<h3>  叶秀林先生1927年12月5日出生于辽宁丹东,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返回原籍福州。1951年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助教,1952年调至北京大学化学系,1985年-1998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知名有机化学家,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专长有机立体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曾任《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快报》等六种学术刊物的编委。<br></h3><div> 初识叶老师是在87年的初春,那时我们84级化学系的学生刚刚选了专业,我如愿进了有机专业,可能因为自己刚刚入党,春风得意,我那时很是活泼开朗,系里指定我为我们级的专业召集人,叶老师教我们《立体化学》,为了考研购买教材的事情,和叶老师有了些接触。有一次我们在校园里一起去系里办事,叶老师问我:“高红,你那么小,应该管我叫爷爷吧?”我笑笑说,“没有,我爸爸比您小不了几岁。”“哦,那就不叫爷爷了吧。”但是从那时起,我从心里尊重叶老师,把他当作我的父亲。<br></div><div> 从我大四进实验室以来,导师每天上午10点要去实验室,和所带研究生、本科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验细节上经常手把手地教我做实验。有一次,他看我用锉刀切割玻璃管,我像锯木头一样用锉刀来回锯,看见刻痕了,两手使劲掰,也掰不断,即使断了也茬口不齐,以前扎破手是常有的。老师教我锉刀只往一个方向锉,保持一个刻痕,刻痕上沾点水,轻轻一掰,玻璃管就齐齐断裂,容易极了,履试不爽。<br></div><div> 又有一次,我做苯和丁二酸酐的缩合反应,用氯化铝做催化剂,氯化铝极易水解,反应无法进行,产品的产率几乎为零。叶老师又亲自做示范,锥形瓶里放上氯化铝,用一个夹子夹住锥形瓶,在煤气灯上反复灼烧,一直到氯化铝熔融,冒白烟,然后成为晶莹的无色透明液体,趁热塞紧橡皮塞,自然冷却,氯化铝就处理好了。再去做苯和丁二酸酐的缩合反应,产品的产率几乎是100%。整个反应过程如在看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一样,老师的娴熟的技艺和渊博的知识,让我感受到有机合成的魅力。后来老师又亲自教我查英文文献,遇到德法俄文献还用蝇头小楷逐字逐句地帮我翻译。<br></div><div> 在为我修改毕业论文时,叶老师说,你的文章里有一种孩子气的活泼清新的语言,我不忍完全改变这种特点,有时我会保留你的语言风格。后来论文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我决定毕业就考叶老师的研究生,老师也同意接受我。谁知考研我政治差了3分,我又在化学系工作两年才上了研究生。本科毕业前,叶老师在我的纪念册上题字:<br></div><div> 高山矗立方显高<br></div><div> 红星放光才叫红<br></div><div> 在化学系工作的两年里,由于别人的原因,化学反应爆炸把我炸伤了脸部和颈部,叶老师买了大把香蕉,去我宿舍看我,给了孤寂无助的我莫大的安慰。<br></div><div> 在上研究生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我研究生班有十几名男生,他们先上了叶老师的立体化学专业课,感受到叶老师严谨的治学和幽默独特的个人魅力,选择导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选叶老师,凭专业条件,他们肯定比我更有优势,但是叶老师逐个做思想工作,说两年前就答应了我是他的研究生,人要讲信用,他反复强调其他导师的科研方向和各自优势,我终于还是叶老师的研究生。叶老师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br></div><div> 从台湾来的林崇熙师兄,在美国拿到硕博学位后,来到北京大学作叶老师的博士后,并且留校任教。林博士颇受中国尊师重教传统文化的熏陶,每年组织我们师兄弟们给叶老师过生日,我在送老师的生日贺卡上代表师兄弟们给老师题字:<br></div><div> 木秀于林喜看桃李满天下<br></div><div> 枝繁叶茂笑迎硕果压枝头<br></div><div> 叶老师从65岁在博导的岗位上退下来,又花六年时间对其专著《立体化学》进行批阅增删,到99年又重新出版,期间可谓呕心沥血。<br></div><div> 师兄弟里面,我与叶老师距离最近,走动也多,课堂上叶老师常常会声音洪亮,他说这样可以使大家听得清楚。叶老师构象图画得又快又好,他能把复杂的理论有机化学讲得生动形象,让大家不由得因为这门课而喜欢这位老师。他还经常在讲课之余讲一些切中时弊的东西。<br></div> <h3>  北大百年校庆1998年我与叶老师和师母戴阿姨在一起</h3> <h3>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告诉我他的父亲是海军,他虽然出生福建,小时候却在上海上学,他的上海话会让老上海以为他是地道的上海人,老师和师母还请我吃过上海本帮菜。他说起北京话来又极像老北京,老师极具语言天赋。我们在一起,会聊起平面几何,又聊过下象棋,在我人生低谷,最是苦闷彷徨之时,叶老师给了我最大的帮助,甚至还给我介绍过男朋友。有天我俩一起看完一个关于二次大战历史回顾的电视节目,叶老师对我说:“高红,你说我怎么会学了化学呢?其实我从小是很喜欢地理和历史的。”说罢,我们两人哈哈大笑。叶老师常常告诉我,做人要说真话,不得已时就不说话,但绝不能说假话。</h3><div> 叶老师从80岁以来,由于脑血栓而长期卧床,开始还能看看电视,后来就几乎不能讲话了。师母戴阿姨将叶老师全部的工具书转赠给了我。</div><div> 2015年5月11日,叶秀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凌晨0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div> <h3> 叶老师是我的恩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当我们不谈化学时,我们是一对忘年交的朋友,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老师的告别仪式上,我送老师一副挽联,以寄托我无尽的思念。</h3><div> 木秀于林辛勤苦耕耘喜看桃李满天下</div><div> 叶落归根构型巧翻转化作泥土育英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