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桥与“金光穿洞”

建生

<h3><b>  文字/制作:建生</b></h3><h3><b> 照片:建生 (注:航拍图、平面图及示意图源自网络,其余照片为实地拍摄)</b></h3><h3><b><br /></b></h3><h3><b> 在北京西部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占地面积300余公顷,其中水面约占75%。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b></h3> <h3><b>  颐和园是模仿杭州西湖山水并加入中国宫廷建筑元素而修建的大型皇家御苑。万寿山和依山而建的建筑群、昆明湖及沿岸自然、人文景观在西山远景的衬托下,展现出独有的壮美景色和魅力。</b></h3> <h3><b>颐和园平面布局简图。</b></h3> <h3><b>  在昆明湖靠近东岸处有一个小岛-南湖岛,一座长长的联拱石桥飞跨于南湖岛与东岸之间,将南湖岛与东岸连接在一起。石桥因有十七个桥孔而被称作十七孔桥,本篇要叙述的主题正是这座奇特的十七孔桥。</b></h3> <h3><b>  十七孔桥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桥长150米,高7米,全部采用石材。位于中央的桥孔洞最大,左右两侧孔洞依桥势逐次减小。从桥两端第一个孔洞开始,数到中间孔洞都是9,像征着吉利。</b></h3> <h3><b>  十七孔桥桥面中部宽6.56米,两侧是汉白玉石栏,544个形态各异的小石狮立于石栏柱上,尽管历经风雨表面已有部分风化剥落,但仍栩栩如生。</b></h3> <h3><b>  十七孔桥东北侧卧有一尊铜牛,为镇水铜牛。牛背上篆刻乾隆题词《金牛铭》。镇水铜牛与十七孔桥及远近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风景画卷,是颐和园三大标志性景观之一,另两处是佛香阁建筑群和画舫。</b></h3><h3><b>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清宫秘史》,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以铜牛为前景十七孔桥为背景的黑白映画,对那个凝重、简洁、大气的画面留下了深刻印象。</b></h3> <h3><b>  十七孔桥东接廓如亭,西连南湖岛,湖、岛、桥、亭互相关联,形成绝佳搭配。</b></h3> <h3><b>位于十七孔桥东端的廓如亭。</b></h3> <h3><b>  廓如亭始建于1752年,平面呈八方形,亭内由42根柱子支撑。</b></h3> <h3><b>  廓如亭与十七孔桥、昆明湖水及湖对岸佛香阁、西山玉泉塔互相映衬,构成秀丽、壮美的皇家园林景观。</b></h3> <h3><b>桥西端连接南湖岛。</b></h3> <h3><b>  南湖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月波楼、云香阁、涵虚堂以及码头等。据记载当年慈禧经水路到颐和园,船入园后要先到南湖岛,入龙王庙焚香祈求龙王保佑平安后,再换船前往玉澜堂。</b></h3><h3><b> 南湖岛非本篇主题,不一一展开介绍。</b></h3> <h3><b>  话说每年冬至前后,太阳落山前的日照光线与十七孔桥桥身接近垂直,此时阳光会穿过十七个桥孔,形成金光穿洞的奇妙景观。</b></h3> <h3><b>  金光穿洞示意图。从图中可见,夏至前后太阳落日前光照与十七孔桥基本平行,而冬至前后两者接近垂直,此时部分阳光可穿桥孔而过,形成金光穿洞。</b></h3><h3><b> 由于太阳光照角度随地球公转而变化,所以穿过桥孔的光通量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冬至前后共约两个月时间内都会有部分光照穿过桥孔,到冬至这一天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大约一个月后减小到零,这是由落日角度变化而造成的。</b></h3> <h3><b>  对于金光穿洞现象的形成,长期以来民间一直存在争议,是桥的设计者特意设计还是天体运转下的自然巧合?似乎各有道理,而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的说法。因为如果设计者以实现金光穿洞为主要目标,完全可以略微改变桥身角度,使冬至时落日与桥身垂直,这样就可获得更为明显的穿洞效果,然而设计者并没有这样做。设计者还是依据湖东堤岸非正南正北走势这一现实,选择了尽可能缩短桥身的方案。</b></h3><h3><b>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设计,实用、安全、美观和经济是设计者追求的主要目标。其实任何一座大致东西走向的桥在冬至前后都会出现落日前阳光与桥身形成最大夹角,并出现光照穿过桥洞的现象,只是出现在皇家御苑内规模宏大的十七孔桥上,就给人们留下太多的遐想空间。根据南湖岛与湖东岸的相对位置,十七孔桥选择两者间最短间距大致沿东西走向设计是恰当的,如果迎合冬至落日与桥身垂直就只能调整桥身走向的角度,这将加大桥的长度,抬高造价。显然设计者没有刻意追求落日阳光穿洞这一目标,至少是没有把金光穿洞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去追求,十七孔桥金光穿洞应该只是附加效应或者是巧合现象。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结论究竟如何可以进一步讨论,继续深入考证。</b></h3><h3><b>金光穿洞原理图</b></h3> <h3><b>  每年冬至前后,大量游人慕名前来十七孔桥观看金光穿洞。由于光照与桥体并非完全垂直,而是略偏向西侧,光线只能照射到桥孔内东侧孔壁,照不到西侧孔壁,所以观看金光穿洞的最佳位置是桥西端北侧与南湖岛衔接邻近处。每天太阳落山前一个小时,在这里想找到一个观看位置是需要付出一定体力的。</b></h3> <h3><b>从不同角度观看金光穿洞。</b></h3> <h3><b>  湖面结冰后,穿洞光在冰面上形成一道道投影。</b></h3> <h3><b>  从桥的另一端-东北端观看,由于所看到的桥孔内西侧孔壁并不直接受阳光照射,观赏效果稍逊。</b></h3> <h3><b>湖面结冰以后要漂亮一些。</b></h3> <h3><b>十七孔桥向光侧-南侧。</b></h3> <h3><b>余晖穿洞</b></h3> <h3><b>西堤唱晚</b></h3> <h3><b>落日余晖下的廓如亭</b></h3> <h3><b>桥体向光侧日落以后。</b></h3> <h3><b>桥体背光侧日落后-金光谢幕。</b></h3> <h3><b>  冬天的落日总是很快,一旦日落,天色渐暗,气温下降,游人陆续散去,十七孔桥逐渐恢复宁静。</b></h3> <h3><b>傍晚静谧的南湖。</b></h3> <h3><b>  进入冬至节气后,昆明湖天然冰场开放,北京冬季冰场开放时间通常只有一个月左右,兴奋的孩子们一直要玩到天黑才肯作罢。</b></h3> <h3><b>摄友们也不会轻易放过黄昏景色。</b></h3> <h3><b>西山傍晚</b></h3> <h3><b>一轮明月升起</b></h3> <h3><b>  每逢节日夜晚,佛香阁投影灯开启,夜幕中的佛香阁显的更加神秘、凝重。</b></h3> <h3><b>夜幕下的西堤</b></h3> <h3><b>  节日夜晚,十七孔桥装饰灯开启,为夜中的昆明湖增添一道靓丽景观。</b></h3> <h3><b>夏日里的十七孔桥、南湖岛及湖光山色。</b></h3> <h3><b>冬雪后远眺十七孔桥及南湖岛。</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