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凯国际幼儿园双语BC组12月主题墙评比活动

Fiona

<h3>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quot;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特别幼儿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进行,是一种有组织、有指导的环境教育。所以课室和周围环境的墙面布置,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quot;环境&quot;,可以体现出环境真是隐形课程,是潜在的老师,因此在本学期主题墙面布置也是我这学期的工作热点。苏霍姆林斯基说:&quot;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quot;</h3> <h3>  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幼儿园的校园文化的体现。走进一所好的幼儿园,人们会被里面浓浓的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所感染。所以说,幼儿园墙面布置,绝不光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对班上的主题墙面布置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装饰、美化课室的作用,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等,是对幼儿施以教育的有效途径。</h3><h3><br /></h3> <h3>那么在新的教学形式的今天要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发挥孩子与环境互动作用,充分发展孩子所想、所知、所做,成为引发和支持他们活动的平台?在我们的主题开展中如何创设和创新我们的环境,充分挖掘主题环境的教育功能,谋求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呢?怎样让墙面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呢?</h3> <h3>事先我明确自己的宗旨是:挖掘、强化墙面的教育审美功能,提升环境创设的品位。变固定、一成不变的主题墙面随幼儿的学习、活动需要而变化,更好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使墙面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h3> <h3>一、挖掘预设课程的内容来创设主题墙饰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h3> <h3>  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因此,从课程设计的总体观念到具体方案的实施,环境一直是瑞吉欧教育者所重视的因素。根据我园的主题式课程(整合课程)模式,我们将主墙面的装饰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体。这些内容分块布置在主题墙上,幼儿可以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主题的深入探究。</h3> <h3>二、追随孩子的兴趣需要来创设主题墙饰</h3><h3><br /></h3> <h3>  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考虑怎样的环境可以引起孩子持久的注意和兴趣点,因为孩子的眼睛喜爱感兴趣的物体上,在以往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是我们老师动脑多,孩子动脑少,这样创设出来的环境多是从我们的兴趣和愿望出发的,在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现有的水平就没有了,所以总结以往的经验在创设环境前我们首先要关注孩子三方面:</h3><h3><br /></h3> <h3>首先关注幼儿的持久的注意和兴趣点:然后准确把握主题进程,及时捕捉生活中生成有价值的信息,为墙饰创设、环境构建,提供有效的素材。根据关注幼儿的持久的注意和兴趣点,在无意与有心之间生成主题教育活动。这一过程是师幼共同探索、互相作用的过程。当教师关注幼儿的持久的注意和兴趣点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与环境、同伴、老师、家长的互动和对话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h3> <h3>  例如:在了一次随机讨论:"这几天我们国家有什么重大新闻吗?"许多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交流的相关新闻,而有的孩子却知之甚少,这时我马上捕捉到这个信息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孩子的持久的注意和兴趣,就开展小小广播员的活动,主要通过引导孩子收集报纸新闻图片,将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看到新奇的事物带回来和同伴分享,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关心社会新闻,让孩子拓宽视野。随之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值日的幼儿。在接下来的阶段,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剪报、下载资料,于是我就把它们一一展示在主题墙上,幼儿看着自己的资料,都很骄傲,积极地交流,此时,幼儿已经从单独的布置墙面到开始兴趣溢洋的关注了解各种的事物,墙饰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持久的注意和兴趣溢洋的学习空间。</h3><h3><br /></h3> <h3>其次关注孩子对动手操作的兴趣: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很多会偏向是我们老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这样一来孩子们自身参与的少,对环境的理解和兴趣也不会很高,在一次又一次的园本教研,使我本人领悟创设的环境是应该把权利还给幼儿充分给孩子自主权,同时也给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和兴趣,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为了让幼儿真正与环境互动起来就要孩子多动手,让孩子们把他们的创造性用小手大胆的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动手操作兴趣浓厚,同时也在动脑思考,当他们智慧的结晶展现在环境中时,他们会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h3> <h3>虽然幼儿作品显得是那么稚嫩,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今后幼儿参与我班的环境创设奠定了基础。</h3><h3>再其次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物的环境只有通过人才才能发挥作用,而我们和幼儿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关系和幼儿能感知到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有益经验。纲要中也明确提出&quot;幼儿同伴群体与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态度和管理工作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quot;所以教师作为孩子朝夕相伴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重要。</h3> <h3>  还有就是组织孩子之间开展自己的评价和相互的评价内容涉及学习、纪录、仪容仪表,并通过今次的评比活动可以使到幼儿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以达到幼儿发自内心的反思、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h3><h3><br /></h3> <h3>三、充分挖掘主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h3> <h3>  主题墙饰创设之后,我通常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经常看看说说,充分发挥主题墙饰的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地发展。如每个主题将要结束时,把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小结一下,帮助幼儿梳理有效经验。</h3> <h3>  总之,墙饰在参与活动的互动中,发挥了最大的功用,多功能墙饰的创设,给幼儿开辟了一个新的游戏、活动和学习的天地。在这里,幼儿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想像插上了翅膀,他们的才能得到了肯定,他们的成果得到了展示,他们的审美得到了提高。在墙饰创设过程中,教师从策划者和制作者转变为启发者和帮助者,从被墙饰左右的被动者转变为引导幼儿创设墙饰的主动者。教师不再为创设精美的墙饰而苦恼,不再为找各种墙饰的资料而大伤脑筋,而是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组织幼儿、如何引导幼儿上。教师成了环境育人的主人,成了墙饰探索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最终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