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陪伴2017</h3><h3><br /></h3><h3>好快,转眼已经和2017say goodbay了。<br /></h3><h3>每年写年终总结好像都有了一种祭祀般的仪式感,到了岁末年初的固定时刻,用虔诚的文字向神灵焚香膜拜,将一年的努力和遗憾华丽谢幕,任思绪载歌载舞祈祷来年岁月无惊、家人安康。</h3><h3>2017这一年,关注和投入的东西太多,而面对心灵、书写情感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看来年纪越大、心中挂碍越多,就越不容易伤春悲秋了!打开QQ日志,2017就写了一篇不怎么走心的游记和一些絮絮叨叨的说说,并且随着微信的广泛普及,互加的好友已经完全涵盖到整本手机通讯录了,微信朋友圈更多的是成了转发鸡汤、投票点赞、发放广告的公共区域,偶尔翻看无趣至极,所以微信也极少发东西了,随之翻看的也就少了。然而写的少了,如今回忆就显得单薄了,不禁对一路认真走过的日子懵生些许愧疚感,所以默默告诉自己,2018需要更自由、更丰富、更加勤奋一些!</h3><h3>前天姥姥91岁大寿,因恰逢元旦小假期,儿孙辈儿的亲戚来了很多,但是姥姥同辈的兄弟姐们就只来了小舅姥爷一人,虽然大家族欢聚一堂,席上大家推杯换盏、欢笑盈门、祝福声不断,但我看得出来姥姥没有很开心,前年石家庄的姨姥姥患癌病逝,今年辛集的姨姥姥突发急症也走了,姥姥兄弟姐妹七人,如今还剩三个,越是团聚的时候越是深刻故人陆续凋零的无奈和孤独。膝下儿孙辈的人再多,有时也比不过在生命的起点一路陪伴而来的至亲至爱,那种陪伴不必朝夕相处、日日相伴,即使关山迢递、云树遥隔,只要你还在,哪怕只是惦记也足以聊慰心安!</h3><h3>对于我来说,上有老已是古稀之老,下有小也是问题最多的叛逆青春期,在我看来,两者皆是最敏感的年纪。上个月,和树爹请了几天假去三亚看望公婆,前后五天的时间里,有两天的时间是陪着公婆去301医院检查身体,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敏感,一些小小的异常和不适也会引起他们寝食难安的焦虑,当然检查结果出来了,他们也就放心了。有很多事明知道结果,但也要不遗余力去验证一下,就是为了落个心安,并且我们都需要这份心安。</h3><h3>树的年纪,想摆脱父母的管束但却没能力完全脱离,敏感、任性、自以为是,道理比谁懂得都多,但却不情愿遵着道理做事,父母的教诲已经是他眼中避之不及的多余,说多了会让他心烦,说少了又恐他不会在意,分寸的拿捏常常让我陷入无措的境地。树爹说:"放心,交给我,男孩子的世界你不懂!"。那一刻,我想到了《亲爱的安德烈》里龙应台的一句话"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远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好吧,这一年我退出了孩子的思想教育,虽然树爹的顺从诱导式教育在很多方面我并不认同,但我尽可能做到闭上嘴、不指责。</h3><h3>2017年,和树爹结婚已经19年,据说婚姻已经在似水流年中沉浸成饱满圆润的琥珀,想来应是修得了一身优雅细腻的外表、一份安静祥和的内心,心虚的照了照镜子,叹自己好像还差些火候!琥珀在光阴的流转中生成了华美的永恒,且还留着亿万年前初始的松香,想想年近不惑的我们,在过尽千帆后倒也未惧流年相摧,在最深的烟火尘世里,是否还留有昨日的一往情深呢?再照照镜子,身体不错,容颜尚佳,我们还正芳华,必须滴!</h3><h3>2017,去过的地方不少,那些走过的城市、看过的风景里都有家人陪伴的印记,任旅途山遥路远、或夜宿异域他乡,亲人的陪伴可以过滤所有的风尘,更对那些追逐的远方充满了温热的向往。树爹对树说:"等爸妈退休了,我们就去世界各地旅行!",我斜眼看着树爹轻蔑道:"到那时,我可能早已经游遍世界各地了!"。</h3><h3>2018依然与世无争,愿岁月静好、愿亲友安康!</h3><h3><br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