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旧址

注考培训

<h3>乌兰夫等老前辈革命战斗过的地方。</h3> <h3><br></h3> <h3><b>历 史 背 景</b>&nbsp;&nbsp;1936年2月12日,德王在日本关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东军参谋田中隆吉和驻德王府的日本特务机百灵庙抗日 关长浦的操纵下,成立了伪"蒙古军总司令部"。4月24日,德王顺从关东军的旨意,在锡盟乌珠穆沁右旗召开所谓"第一次蒙百灵庙抗日纪念碑外观1 古大会",决定成立"蒙古军政府",通过了建立"蒙古国"的一系列决议案。 在德王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时刻,"蒙政会"保安处科长云继先、朱实夫与"蒙政会"进步官员保安队、教官纪贞甫、云蔚等进行磋商,决定带领保安队官兵于2月22日举行军事暴动,反对德王投日。暴动成功后,将起义部队千余人分为4个中队,在翌日凌晨撤出百灵庙,开赴大青山以南土默川。</h3> <h3><b>事 件 简 介</b>&nbsp; 1936年2月21日,在乌兰夫等共产党人的策动下,达尔罕草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暴动。1996年以来,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先后被列为"包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红色旅游基地"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平均前来参观和接受教育的旗内外人士达2万多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br>1989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女儿山上修建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同年10月,纪念碑建成。碑高25.8米,由碑体和抗日武装暴动骑兵群雕组成,碑体上部两面用蒙汉文竖刻 "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 " ,下面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纪念碑用大理石构筑的方行塔基上是粗线条的抗日战士浮雕"群英图",战马上是一名战士高举战刀,飒爽英姿,碑的主体是直立的长方体柱,两面是分别用蒙汉文字书写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br>2005年,投资460万元对纪念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br></h3> <h3><b>祥 细 介 绍</b>&nbsp; 1936年2月21日,达尔罕草原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暴动。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1000余人,在蒙政会科长云继先带领下宣布脱离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领导的蒙政会,参加抗日行列。这场暴动打响了内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其意义是深远的。它不仅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推迟了侵略者的西进日程,也表明了蒙古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br>1934年4月,以德王为代表的反动民族上层在百灵庙成立"蒙政会",组建了蒙古地方保安队,至1935年秋,保安队员发展到1000余人。其间,蓝衣社特务为了侦察蒙政会的内情,组织了"内蒙旅行团",来百灵庙一带活动;国民党政府多次派员来百灵庙与德王讨价还价;日本间谍中岛万藏等也时常活动于百灵庙地区;绥北重镇百灵庙一时成为各方争夺之地。为了揭露日军侵略阴谋,团结争取这支保安队,促其早日反正,中共西蒙工委派共产党员朱实夫、云清、赵诚等人打入保安队,做地下宣传策反工作。乌兰夫、奎璧、李森等也曾先后赴百灵庙了解情况,传递信息,商讨对策。<br>1935年秋冬之际,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传到百灵庙。云清、赵诚等共产党员,以及云蔚等党外骨干分子,两次在百灵庙的东山坡召开秘密会议,商议能否迅速发动暴动,组建"红军响应队"以及排除德王势力,使蒙政会成为抗日的机构等事宜。I936年1月下旬,云继先、朱实夫等回土默特向乌兰夫报告情况,商讨对策。二人同时会见了傅作义将军。傅作义听完他们举行军事暴动的计划后,当场表示全力支持,并确定了暴动时间。<br>按照暴动计划,将在1936年2月22日23时30分开始进行。但到21日,云蔚发现敌人动态异常,随即与云继先、朱实夫商议,决定提前24小时举行暴动。2月21日夜10时整,云继先指挥暴动的官兵,分6路人马开始行动。一路去警戒德王的袍子队,以保障军事暴动能够顺利进行;一路去南营盘拉出新兵大队并占据暴动队伍下山的通道;一路去攻打蒙政会稽查处和看守所;一路去夺取德王设在大庙的军械库;一路去强占并捣毁蒙政会的电台,切断百灵庙蒙政会与苏尼特右旗德王府的联系;一路到蒙政会机关说服动员文职官员们支持和参加暴动队伍。22日凌晨2时,暴动队伍完成了各项任务后,在百灵庙南营盘集合,由云、朱等人率领暴动队伍冒着严寒,踏着大雪,向武川方向进发。当暴动队伍行至达尔罕旗黑沙图时,遭到蒙政会派来的汽车及骑兵的追袭。云继先命令先头部队继续前进,后卫部队就地散开,占据道路两旁的有利地形,阻击追兵。队伍刚散开就接了火,激战近6个小时,德王的追兵终因人少,伤亡惨重,不得不仓惶退回。<br>击退袍子队和保商团后,暴动队伍继续南行。下午2时左右,安全到达距百灵庙50余公里处的岔岔村和二分子村驻扎下来休息。随后傅作义的35军驻武川的孙兰峰421团派汽车接应来到前山,分驻在萨拉齐县的水涧沟村和归绥县的三两村。接着以绥远省政府的命令宣布,将百灵庙暴动部队改编为绥境蒙旗保安总队,任命云继先为少将总队长,朱实夫为上校副总队长。<br>百灵庙军事暴动后,德王一直图谋把云继先这支队伍再拉回百灵庙,派人秘密与潜伏在蒙旗保安总队的亲信章文锦取得联系,密令他策划哗变。章文锦接到密令后寻机枪杀了云继先,部队陷入混乱之中。一部分官兵跟着章文锦向后山逃跑,投奔德王去了。一部分土默川的士兵辨不清事实真相,害伯上当受骗,在纷乱中离队回了老家。乌兰夫得知消息后马上电告傅作义。傅作义闻讯大怒,让乌兰夫稳定留下的官兵,同时立刻派35军出动一个团的机械化队伍,前去追击章文锦带去的部队。部队在达茂旗的乌兰忽洞乡一带追上了哗变的队伍,将其大部分消灭在山沟里,只有章文锦带着七、八个人突出包围圈,逃回了百灵庙德王那里。之后,乌兰夫协助傅作义将军重建蒙古族抗日部队--蒙旗保安总队。云清、赵诚等党员重返该队工作,乌兰夫也参加到这支部队中,不久,蒙旗保安总队被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中共党员白海风任旅长,移防包头附近。这支部队几经磨难,逐步扩大,而始终由百灵庙暴动的志士们构成它的骨干。<br>1937年10月,日伪军进犯归绥,国民党驻军不战而撤,唯有蒙旗独立旅从驻地固阳驰骋到归绥南郊,与日军、伪蒙军激战一昼夜,予敌以重创。1938年5月,扩建为新三师,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br>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24日,达茂旗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此次公布的抗战纪念设施,内蒙古自治区共有4处,包头市仅有达茂旗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2014年9月3日,民政部遴选了部分抗战纪念设施录入名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3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被选入。<br>1989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纪念1936年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缅怀抗日暴动爱国官兵的历史功绩,决定在达茂联合旗百灵庙东南的女儿山上修建"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同年10月,纪念碑建成。<br>2005年,投资460万元,对纪念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目前,完成了纪念碑周围的绿化、亮化、水系、道路建设工程,使纪念碑更加雄伟、庄重。<br>1996年以来,这里先后被列为"包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红色旅游基地"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h3> <h3>广福寺</h3> <h3>百灵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庙宇由5座大殿、9顶佛塔和36处藏式结构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各处殿塔雕梁画栋、廊柱林立,墙壁上彩绘着佛经里的人物故事,造型生动,构图细腻。清康熙皇帝御赐"广福寺"牌匾悬挂于大佛殿正门上方。</h3> <h3>据记载,庙内香火最盛时喇嘛达1200多名。百灵庙自建设以来,一直是达尔罕草原 商旅云集和物资的集散地,素有草原码头之称。是内蒙古北部政治、经济、佛教喇嘛活动的中心,也是漠南通往漠北、新疆等的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2月和同年11月,先后爆发的百灵庙武装抗日暴动和百灵庙战役,曾经震撼中外。百灵庙城周共有9个隘口,俗称为九龙口。出西口1公里处的山顶,有康熙营盘遗址,是清代康熙皇帝于1694年率军亲征噶尔丹叛军路经此地的驻跸之所,至今尚有石砌旱井和兵寨残垣可供游人盘桓。1963年以后,百灵庙已辟为旅游胜地,国内外游客除参观朴雄伟的寺庙及古迹外,夏季还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br>百灵庙始建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庙宇由5座大殿、9座佛塔和30处藏式结构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约8 000多平方米。清康熙皇帝御赐"广福寺"牌匾悬挂于大佛殿正门上方,其中有些殿堂近似内地宫殿里的大殿结构。外观白壁尖顶金色,内部雕梁画栋,图案新颖,造型优美;还有一些建筑物则是以藏式平顶白墙建筑。在这些建筑中,苏古沁大殿(大雄宝殿)是该寺最大的,它是三座连串逐级降低的建筑,每座殿顶置有象征佛法的塔形"甘迪尔"和东西两侧有日月相照的赤铜"甘迪尔"。在大草原上,差不多数十里外可以看到它的光辉和巨大。苏古沁大殿南面是却日殿(经堂),这里是学习显教学的经殿;却日殿东南隅是朱德布殿 (密宗殿),为喇嘛们诵经超度冤魂的殿堂,堂顶置有黑色石块为镇压物;苏古沁殿东邻是洞科尔殿(时轮殿),为学习时轮、数学部的经堂;苏古沁大殿西侧为学习医学的"门巴殿",东侧为研究天文的"吉如海殿";苏古沁大殿西侧还有九世班禅的府邸。九世班禅于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4~1936年)间曾驻跸在这里。除此之外,在百灵庙诸建筑中,有两座宛如双峰叠玉、对峙并立的双塔。双塔后面还有十余座小白塔。初建时庙内人数很少,到达尔罕贝勒詹达固密(1708~1728年在位)时,曾向清廷请求从外旗移入了一部分喇嘛,另外还收留了一部分云游僧侣。到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时,百灵庙的喇嘛人数达到最高峰,共约1500多人。据蒙古著名佛教史家达摩陀罗写的《白莲花念珠》记载,到十九世纪末时,全庙仍有700多个僧侣。<br></h3> <h3><p><b>寺名的由来(正 统 的 由 来 ):</b>百灵庙,汉名"广福寺",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所在地百灵庙镇。百灵庙是蒙古语贝勒因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由原清喀尔喀右翼旗和茂明安札萨克旗合并而成的。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后来蒙古人习惯称"贝勒因庙"(贝勒:清代封爵,位在亲王、郡王下,"因"为助词,相当于汉语的"的"),汉人又讹"贝勒因"为"白林",一度曾写作"白林庙"。后蒙古上层人士认为"白林"二字意义不吉祥,改取汉文"百灵"二字。从此蒙古人所称的"贝勒因庙",遂用汉字定型化为"百灵庙"。该庙因建于巴吐哈拉嘎地方,所以蒙古人亦俗称它为"巴吐哈拉嘎庙"。</p></h3> <h3>墙壁宽度,下大上小。</h3> <h3>朱红柱子。</h3> <h3>耳房</h3> <h3>大殿</h3> <h3>碑文</h3> <h3>石雕</h3> <h3>石狮子</h3> <h3><font color="#010101">主门口</font></h3> <h3>是不是第一次见到寺院门口有国旗,</h3> <h3><p><b>历 史渊 源</b>&nbsp; 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四十五年,清廷赐名为广福寺。</p><p>寺为喀尔喀右翼旗(通称达尔罕旗)贝勒所建,俗称贝勒庙;1913年焚毁,1924-1927年间重修,现尚存部分庙宇。大殿内分为经堂和佛殿,歇山式顶;两侧配房为硬山式建筑。庙前尚存有覆钵式塔2座。今附近已发展成为新兴草原城镇<br></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