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梁漱溟先生的名言。我妈总和我叨叨少喝酒,我始终记不住,但梁老的这句话,喝多了我也不会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旦推杯换盏的时候,野哥又来微信,一封信,一封梁漱溟写给张云石晴麓居士的信。他说:看看咋样?我回:写的真好,但内容丧母慰问,没法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近四十,睡觉就跟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妈个巴子,睡不着就不睡,点上根烟,翻翻这封百年旧物,看看到底尘封了多少往事?</p><p class="ql-block"><br></p> <h3>信封:</h3><h3>甘肃天水大城树兰林</h3><h3>张晴麓先生启</h3><h3>万寿山大有庄 梁</h3><h3><br /></h3> <h3>顷奉十二月十五号赐书,惊悉老伯母大人弃养,曷胜愕痛!人生母子最亲,矧在至性。如公哀毁可想。唯此中亦自有节,若任情不反,则过犹不及。尚望节哀顺变。益勤远业,斯孝之大者。至祷至祷!</h3><h3><br /></h3><h3>读示,知有意东来,甚为欢欣!清华研究院每夏招生,但来年是否循往例举行,恐不定耳?(因有人反对也)贵同乡司君秋沄现肄业。其中,公当与相识,一切考试入学程序,彼必能详。漱冥却不熟也。王静安先生曾数奉教言,近已绝口不谈哲学。公如欲考古,自应亲近此翁。否则,无从请益。章君行严,闲居天津日租界,所与游者,多为无聊旧宦,似暮气益深,无复希望矣,可胜叹息!悤覆,即请礼安!</h3><h3> </h3><h3> 梁漱冥顿首</h3><h3> 十六年一月五日</h3><h3><br /></h3><h3>郭维屏信已照转去,但不知其是否已出京? </h3><h3> </h3>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到了我的胡扯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颐和园的修建,梁漱溟的地址不会是万寿山大有庄,而是关帝庙穷八家。乾隆帝大笔一挥,穷变成了有,黎民百姓的穷乡僻壤建成了家喻户晓的皇家园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0多年前,还叫梁漱冥的梁漱溟给甘肃天水的张晴麓回了封信,他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刚收到20天前你写的信,伯母的离世让我颇感震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母子至亲相隔两界,这种哀伤我是深有体会的。但是,这就是自然规律,你也不要过于难过,节哀顺变吧!出去走走,增长见闻。或许这才算得上大孝!为你祈祷,阿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说打算来北京,老哥特别欣慰。清华研究院每年夏天开始招生,但明年是不是还像以往一样就说不定了,有些人说都什么世道了,研究国学有啥用?反对办下去。可是,我觉得你不妨先准备着,你的老乡司秋沄已经肄业回甘肃了。怎么考、考些啥、需要什么手续他都清楚,想必你们也熟悉,你问问他吧。对于这些琐碎的小事,我是真他妈的不知道。王国维先生在此任教,近期比较郁闷,关于哲学的课题已只字不提了。除非你打算学习考古专业,才能和他套上近乎。否则,是没有办法做他学生的。至于章士钊,住在天津日租界享清福呢。天天和一些遗老旧臣吹牛逼、侃大山,思想就像西边的太阳,快落山了,真特娘滴可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了,写到这吧,纸也没地儿了。祝你平安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漱冥 1927年1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郭维屏的信已经帮你转过去了,在不在北京就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7年的新年,距今91年。那时,没有微信,只能写信。那时,人和人之间的问候质朴而真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晴麓四十岁丧母,痛定思痛,决心东上深造。之前的清华学堂已更名清华学校,而清华学校的这块招牌仅仅在一年之后就变成了清华大学。清华学校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8月,以研究国学为主,每年一届,每届一年。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大导师坐镇,至1929年止,先后招收四届,毕业69人,英才辈出。可以说,这是清华大学最牛的时代,也是中国近代教育最牛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到这封信,想必张晴麓兴奋不已,多方打听司秋沄踪迹。然而,收到的消息是司秋沄毕业不久,即陨落天山。此刻的王国维郁郁寡欢,故国不堪回首,哲学思想饱受质疑,学术成果又被亲家罗振玉窃取,更操蛋的是兜里没钱。于是,五个月后的六月二日,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谢世。向往成为静安公弟子的张晴麓一步一坎,摔得鼻青脸肿,最终没能踏进清华校园。而被梁漱溟打入冷宫的章士钊,落日之后又旭日东升,用花不完剩下的散碎银两资助了位叫润之的年轻人赴苏留学。二十多年后十月一日,他受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亲耳聆听了还欠着他钱的润之同志向全世界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天成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1952年8月,梁漱溟向毛泽东主席提出去苏联作学术研究,未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以前的事,都能看明白。现在看以后的事,谁又能看清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