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故事会迎接2018

信新

<h3>新年伊始,码字总结,这是我迎接2018年最好的方式。</h3><div>用一本好绘本,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2017年尾,我终于突破自己,举办了一场故事会。</div><div>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我确实不会讲绘本故事。</div><div>如果没有画姐(佟画)的两次精读,我也不知如何把故事内涵传递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div><div>讲真,不接触专业领域,你永远只是看热闹。</div> <h3>第一次听到这个绘本的分享,是在单亲妈妈群里。那天晚上,画姐老师刚拿到书,就在群里给我们成年人即兴做了分享,我有幸成为全国第一批听众。听过之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h3><div>时隔一个月,绘本居然被选做大v店第7期故事会书目,并且在全国招募100名故事妈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填报申请了。因为之前申请多次故事妈妈都落空,所以这次也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谁曾料到,大惊喜从天而降,我竟然入选了!入选故事妈妈了!惊喜到连我自己都羨慕自己!更令我觉得傲娇的是,由女神亲自培训!我激动得——天啊!原来这是上天早有安排!过去的落选只为这一期的幸运!</div> <h3>《不!我不是小树枝》是一本帮助小朋友走进群体、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的情商培养绘本,也是给妈妈和老师的指导手册。</h3> <h3><font color="#010101">通过这个绘本故事,看虫子学校的新同学怎么交朋友,帮助害羞的小朋友融入新集体,学会接纳、包容和友爱,认识、肯定自己的不同!</font></h3> <h3>刚拿到书,我决定到班上讲一讲,试试这个故事是否受欢迎。</h3><h3>讲故事过程中,学生们都被精美的画面、无数的动物吸引住了。他们专注地听着,兴奋地观察每一页里的动物。</h3><h3>我们都不是读绘本长大的,班里的每个孩子,也不是读绘本长大的。</h3><div>我可以确定,他们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没有这本精美!他们听过的任何一个故事,都比不上这个印象深刻!</div> <h3>讲故事会过程中,让我觉得心疼的是:学生对情绪的描述有些说不上来,我想,这也是我们家庭养育的一种缺失: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培养。</h3> <h3>故事讲完了,几个孩子一拥而上,围在讲台旁边,脑袋凑到一起,继续入迷地把绘本从头到尾又仔细看了一遍。<br></h3><div>有个女生问同学:“你知道小海蒂为什么数一二三吗?”不知道,同伴回答。女生说:“因为她紧张害怕,我自己也是这样,紧张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数数。”女生很自然地表达自己,其他同学自顾看绘本找虫子,并没有和她继续讨论这个话题。</div><div>我在旁边听到了,心里一动:原来连小孩子的心里都藏着一个小海蒂啊!</div> 12月30日,故事会首场秀在我家拉开帷幕。<div>当我拿着绘本,指着封面,再抛出一个问题,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收了过来。</div> <h3>精美的配图,简单的文字,在我们很多人看来,简直太简单了!可是,没读过绘本的你,这样想是大错特错的。画姐说了:如果仅是读读文字,那你买绘本的钱,99%都白花了!</h3><h3>正确的绘本阅读,有三个顺序:看图说一个故事;读文字说一个故事;抛开文字再看图,重新编一个新故事。</h3><h3>一本绘本,不仅可以看,还可以玩,可以做许多延伸活动:可以改编,可以手工,可以戏剧,可以科普,可以烘培……</h3> <div>嗡嗡嗡,小虫子学校开学啦!小海蒂来到了新学校,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你看,所有虫子都在玩游戏,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你想和大家一起玩吗?如果你是小海蒂,你会怎么做?小茜是个大胆的女孩子,她说:“我会走过去跟他们说,我是小海蒂,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应兰说:“我不敢。”</div><div>对啊,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外向的孩子会很自然愉快地融入新环境。而内向的孩子需要慢慢来。我们大人不能因此而焦虑,胡乱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div>故事讲完,我问:你最喜欢什么角色?<div>“喜欢海蒂!”两个公主异口同声地回答。</div><div>为什么?</div><div>应兰说:“因为她很特别。”</div><div>好吧,回答简洁又哲学。我们谁不是与众不同的呢?能活出本真的、保持自我的,大概只有小小孩了。</div> <h3>好的绘本适合0-99岁的人看,这本绘本也一样。《不!我不是小树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成年人看的。如果你有用心去品味,你一定会看到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个小海蒂。那个曾经手足无措的自己、曾经紧张不安的自己、觉得自我很渺小的自己、那个在狂欢的人群中孤独的自己……</h3> <h3>来参加故事会的这个男孩,就像绘本中的小海蒂,不过他的妈妈似乎并不知道。</h3><h3>故事会刚开始,他安静的坐在边上。这个动作证明他内心已经愿意听故事了。</h3><h3>只不过,当我的第一个问题一抛出,几个孩子特别是公举们叽叽喳喳的时候,他有注意看图,但没有开口说话。</h3><h3>然后,我轻轻地、尽量用他感觉不被侵犯的语气对他说:“你看到了什么?”他没有回应我。我也没有想着让他难堪,我并不期待他真的马上回答我,我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我看见他了。他喜欢这样安静地听下去,都是可以的。我真的不需要他为了回答问题而让自己不舒服。</h3><h3>遗憾的是,他的妈妈在旁边着急了,恨不得孩子马上融入故事会的氛围中。妈妈的态度让孩子显得很不自在。到最后,孩子选择更加沉默了。因为妈妈当着孩子的面对我们解释:“孩子太胆小。”我想,妈妈说的这句话,他一定听过无数次。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真的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试问,有哪个孩子喜欢妈妈在别人面前总是这样评价自己呢?</h3><h3>正如老猫校长在导读里说的:<font color="#167efb">儿童到了新的环境,常常很害羞,习惯被动地等待被发现、被接纳。如果被忽略,就会局促、不安、难受。最糟糕的是,他们不善于感知、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一个像金珠老师一样的父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途,讲到虫子玩数字游戏这一页,我让他随便找一个数字,他伸手指出来了。我觉得,这很好了。孩子在用他的方式来参加我的故事会。我为什么要勉强他像小公举们一样活泼开朗呢?不需要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font></h3> <h3>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主动融入新环境。这样的期待,对孩子真的好吗?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欢迎小海蒂,值得我们每个成年人思考。</h3> <h3>我们来看绘本里的金珠老师。并没有像我们成人习惯做的那样,拉着她做介绍,而是用最适合小海蒂的方式接纳她。</h3><div>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喜欢站在大家面前被瞩目。并不是向大家介绍她,她就能交到朋友。金珠老师看到了海蒂一再隐藏自己的原因,金珠老师并没有说:孩子,别害羞!勇敢点!而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迎接了这个孩子。</div><div>这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学习的。</div> <h3>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本来的样子,强加了我们想要的孩子的样子。</h3> <h3>周其星老师告诉我们:要想让人看见自己,你要有一条大家为你编织的爱心围巾;要想一个人享受安静,你可以像一根小树枝。不要担心别人看不见,只要你主动从阴影里走出来,伸出你的手,散发你的温度,你就在大家的目光中。</h3> <h3>老猫校长也说了:通过这本绘本,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也像“小树枝”一样,不希望被新环境如此地对待,你就应该尽量避免以那样的方式对待初来乍到的新伙伴。我们应该做一个敏感他人感受、有温度的人。接纳、包容、友好……至少需要在行为和礼节上,表现出接纳和尊重。</h3> 画姐说:把故事会做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你真的可以用生命去影响生命。<div>如果你也喜欢,请来听我的故事会,一起来看见自己,发现自己。</div><div>如果我们没有遇到金珠老师,那我们就做自己的金珠老师吧。</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