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陶醉在美丽动人的颐和园(图文原创)

钟志华

<h3>元旦来到颐和园,围着昆明湖漫游,昔日的皇家行宫御苑,今天的百姓游园场所。</h3><h3>这里处处是风景。昆明湖银装素裹,万寿山古树参天,苏州河商贾熙攘,知鱼桥红鲫结伴冬游,勤政殿前各种肤色驻注,十七孔桥佛光照耀,佛香阁好奇目光在不停观赏......世事沧桑人间巨变,中国早已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王朝,成为了富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吸引了全球的瞩目。</h3><h3>新年新气象,希望新年胜旧年,一年更比一年好。</h3><h3><br /></h3> <h3>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名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更名清漪园,咸丰十年(公元l860年)与圆明园同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更至今名。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根据袁世凯与清廷签定的《优待清室条件》,颐和园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1914年,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私产该园首次售票开放供游人游览。</h3> <h3>颐和园园区主要由北部的万寿山和南部的昆明湖组成,总占地近300公顷其中水面占3/4。该园因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1998年12月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h3><h3><br /></h3> <h3>万寿山元代叫瓮山因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神宗朱栩钧乳母圣夫人罗氏出资在瓮山南坡的中央因地制宜兴建圆静寺。乾隆十六年适逢皇太后钮枯禄氏六十整寿,一向标榜"孝治天下"的弘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同年3月13日发布上谕改瓮山名为万寿山。山上的佛香阁为全园的最高处,内供有铜铸佛像昔为朔望喇嘛捧经之所。</h3> <h3>昆明湖元代叫瓮山泊,俗称七里泊或大泊湖,明代改称西湖。其水源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因后来水系工程的需要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加疏浚,并于乾隆十五年弘历在易名万寿山的同一份上谕中正式宣布易西湖之名为昆明湖至今。湖上点缀着园中著名的景点十七孔桥和玉带桥。</h3> <h3>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h3> <h3>苏州街又称&quot;买卖街&quot;。苏州街是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quot;营业&quot;。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h3> <h3>后山的后湖位于颐和园最北部,湖水枯竭,纷纷扬扬的落叶飘洒在结冰的湖面上,被透过林层的阳光点缀得绚丽多彩。</h3> <h3>在冬日和煦的阳光下,昔日的行宫已成为游人小憩的最佳选择。</h3> <h3>目睹这等待春天的莲池,油然想起了&quot;莲的心事&quot;这首网络流行曲: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h3> <h3>谁能看懂莲的心事?慢慢风干变成唐诗宋词。</h3> <h3>后湖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古树参天。</h3> <h3>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感受静谧安详,遥想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h3> <h3>一只灰黑色的小松鼠,可爱的在老树上无拘无束地上串下跳抖着机灵,打消了这里的宁静……</h3> <h3>紫气东来城关。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东麓。重檐城楼,砖雕城堞。始建于乾隆年间,南侧城额"紫气东来",取老子出关典故;北侧城额"赤城霞起",用晋孙绰《天台山赋》名句。城关既是点景之处,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据点。</h3> <h3>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曾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h3> <h3>古时艳丽华贵的琉璃瓦为皇家建筑所用,以黄色最为高贵,这里却采用了绿色琉璃瓦。</h3> <h3>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h3> <h3>在知鱼桥可以贴近水面赏鱼。寒冬里的红鲤鱼簇拥着,难带它们也知道"抱团取暖"的道理?看它们在冰层下步履蹒跚犹如太空漫步的样子,非常有趣。冰层覆盖着这些成群结队的红鲫鱼,场面非常红红火火,美的如此晶莹剔透还真是罕见。</h3> <h3>涵远堂是谐趣园的正殿,是慈禧来谐趣园钓鱼、游玩休息的地方。殿内原辟作古物陈列室,现成为北京市文联书画创作基地。以前不对外开放,因殿内装修木雕及其精美雅致,在颐和园内属上乘之作。</h3><h3>"涵远堂"&nbsp;门前有一幅对联&quot;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quot;,可惜没拍上。注意,匾牌"绘画馆"三字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母弟溥杰的书法作品。</h3> <h3>馆内陈列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布书法。</h3> <h3>馆内陈列品:一幅照片。据工作人员介绍,是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陪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在故宫文物医院观赏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h3> <h3>馆内陈列品:慈禧画像。</h3><h3>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咸丰帝的妃嫔,凭美丽智慧得宠,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nbsp;</h3> <h3>"谐趣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这么大的御苑,真的有点累了,休息休息。<br /></h3> <h3>仁寿殿(乾隆清漪园时期称"勤政殿",意为不忘勤理政务),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南侧的铜龙铜凤。</h3><h3>我国古代历来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慈禧掌权后,便将龙凤位置颠倒,"凤在上,龙在下",以显示她的权威。</h3> <h3>殿前两米多高的鼎式铜香炉。这种鼎式香炉是皇家建筑的特征之一,体现皇权,象征威严。每遇大朝,炉内点燃檀香和藏香,青烟缭绕,香气袭人。靠北面两尊,靠南面两尊。</h3> <h3>仁寿殿。建于1750年,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h3> <h3>每逢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南湖岛上拍摄"光影进桥洞"的摄友络绎不绝。今天,最佳拍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左右,摄影爱好者早已排起了长龙,架好了长枪短炮。</h3> <h3>十七孔桥上放风筝。瞧这姿势和装备——专业!</h3> <h3>风筝在蓝天上翱翔。</h3> <h3>颐和园南湖岛未开放的涵虚门。 "涵虚门"匾额上</h3><h3>钤印为光绪御笔之宝。</h3> <h3>水榭亭台前那棵老树挂满了不愿离去的片片枯叶,被寒风凛冽过后呈现出最流行的蔗糖色,美不胜收。</h3> <h3>南湖岛花园里的皇家御用陶瓷台凳,已属于保护文物了。</h3> <h3>走着走着就到了南门。颐和园高墙上露出着涂了金粉的宫墙一角,在太阳余晖下熠熠发光,彰显着曾经的高贵。</h3> <h3>日落西山,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渐渐离去。夕阳下的颐和园也渐渐恢复了平静,等待着春回大地,艳丽芳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