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4月20日 从瓦纳卡到皇后镇 </font> </h1><div><br></div><div> 依依不舍地离开瓦纳卡,向下一站皇后镇进发。行程130公里。</div> <h3> 和往日一样,路旁随时有美丽的湖光山色作伴,这是“千湖之国”走到哪里都如影随行的特色风景。</h3> <h3> 不过今天也有不同:两旁的牧场明显减少,果园渐渐多了起来。浓浓的果香飘进车内,连空气都透着清甜。这预示着新西兰有名的“水果之乡”克伦威尔快到了。</h3> <h3> 海拔仅两百多米的克伦威尔镇,竟然被人们称为新西兰的“高山小镇”,这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适宜水果种植。</h3> <h3><font color="#ed2308">(下:巨型水果雕塑是克伦威尔镇的标志)</font></h3> <h3> 放眼四望,小镇被连绵起伏的山峦包围着,一大片平地在中间铺展开来。于是远山近水各司其职,远山挡住大风肆虐,近水滋润平地沃土,“花木飘香、硕果累累”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br></h3> <h3> 走进镇前的水果店,里面顾客寥寥。各种水果明码标价、干净整齐地堆在那里。顾客爱买则买,如果不买,摊主走都懒得走上来。屋内听不到卖家么喝和买家还价的喧哗,稀稀疏疏的交易都在安静的慢节奏中进行。</h3><h3> 新西兰果农生意做得如此轻松洒脱,让人感到毫无生活压力,实在想不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h3> <h3> 不过对于我们而言,克伦威尔的更大诱惑来自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气息。</h3><h3> 这是一座虽地处南岛内陆的“交通门户”却格外安静的小镇,从山间流过来的卡瓦劳河和克卢萨河在此汇成了邓斯坦湖,于是南岛惯有的“湖光秋色”便以不动声色的姿态在镇旁展开。</h3> <h3><font color="#ed2308">(下:大多数时候的中餐都是事先在家备好后在路上吃。到处都有干净的桌子和自来水,甚至还有装好纸和洗手液的厕所,一切免费) </font></h3> <h3> “自然风光”的克伦威尔也是“历史人文”的克伦威尔。十九世纪,这里曾是淘金小镇,不断南下的淘金者在此聚集,人气渐旺,那时的热闹与喧哗可想而知。</h3><h3> 如今,小镇东南角保存了一片百多年前的近代房屋建筑;走出小镇,还能找到当年淘金矿工的村舍废墟,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段历史。</h3><h3> 斑驳的历史过痕,为克伦威尔打上了“历史古镇”的标签。随着淘金热的散去,小镇人口慢慢减少,人为的“狂潮”转为了大自然的“恬淡”。</h3> <h3> 离开水果之乡,重新踏上名符其实的“金色之路”。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资料显示,新西兰原本都是四季常青的植物,后来引进了秋日绽放绚丽色彩的落叶乔木类物种,才有了号称全球之冠的“新西兰金秋”,但它并非铺满全国,大多数集中在南岛中南部大约几百公里的奥塔哥地区,而我们今天正行驶在这一带的“圆心”部位。</h3> <h3> 汽车钻进长长的山谷,这里是因“金秋”而闻名于世的卡德罗纳“金色山谷”。四面八方、山上山下、远处近处都是一片片让人应接不暇的耀眼金黄。</h3> <h3> 起伏的山坡本来已被大片的黄色覆盖了,而排列在公路两旁或遍撒在山坡上的落叶乔木又穿上金黄或橙红的衣裳,共同装扮出世界级的绚丽秋色。<br></h3> <h3> 走出山谷回到平坦的地势时,眼前的“金色”渐渐转为了“彩色”。事前的功课提醒我们,只要看到不是金色而是彩色包围的小镇,箭镇就到了。虽然有所预知,当它突然出现在眼前时还是忍不住惊呼起来。箭镇虽小,浓妆艳抹的美颜足以让人留步。不到此地则已,到了此地却匆匆而过必将终生遗憾。</h3> <h3><font color="#ed2308">(下:箭镇河谷秋色,新西兰旅游名片之一)</font></h3> <h3></h3><h3> 好在这里离住地皇后镇只有20公里,我们要在那里住三天,因此今天的走马观花只当是打个前站,到了明后天再重返箭镇来驻足流连。(完)</h3> <h3><font color="#167efb">美篇号:1891714 欢迎浏览全部文章</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