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过了清明,小伙伴们就有好玩的去处了。小姑娘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捉蝴蝶、捉蜻蜓,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蜻蜓飞来飞去地仿佛在逗她们玩儿,叫她们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不停地跑来跑去,让她们着迷,让她们开心,时时传来一阵阵儿嘻嘻哈哈地笑声。男孩子们干什么呢?我们男孩子则喜欢捉泥鳅黄鳝。<br></h3><div> 说起捉泥鳅黄鳝,还挺有意思的呢!这项活动似乎是十来岁孩子的专利。虽然它不但有趣儿,而且还能赚钱,但成年人是不会去干这活儿的。因为成年人既有自己更重要的农活儿,又没有小孩子这么旺盛的精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男孩子一但到了十七八岁,就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安家立业之中。而新长起来的又一批十来岁的孩子,又会自然而然地玩起了捉黄鳝。</div><div> </div> <h3> 我们捉黄鳝不是徒手去抓,而是借用一种竹子做成的工具——泥鳅簧来完成。泥鳅簧,顾名思义听起来像是捉泥鳅的工具。那是当然,泥鳅进去了同样也跑不了。只是泥鳅的数量很少,所以叫捉黄鳝。</h3><h3> 泥鳅簧长约一尺,形状大小恰似现在的雪碧饮料瓶。制作泥鳅簧,从砍伐竹子到破竹编制,都是自己亲手完成。这时候谁的心灵手巧,一看就知道。泥鳅簧编织得好不好,漂亮不漂亮,不单单是为了看上去好看不好看,而且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捕捉到更多的黄鳝。因为,太大了太粗糙了不但不美,而且占用空间,影响出行。小了,不但会影响黄鳝的进入,而且还限制了储存黄鳝的空间,也就影响了收成。这是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权衡利弊制作的。这就像战斗机携带导弹一样,导弹太大了,飞机带不了几枚,太小了又没有了杀伤力。反正,我编织的每一个泥鳅簧就跟制作工艺品一样,都是精心设计的,精心制作的。不但要让黄鳝顺利舒服的进入其中,而且要让它们进去了则不可能逃脱。——这似乎从小就看出来我后来应该做一名外科医生——呵呵,说远了呵。</h3><div><br></div> <h3> 编织泥鳅簧最关键的技术是在入口处,即“雪碧瓶子”底部做一个阀门——我们叫它“倒须”。“倒须”是在锥形的泥鳅簧入口通道的末端,特意留有有弹性的带尖的篾条。它既可以封闭入口的通道,又可以阻止黄鳝的逃脱。就是说只准进不准出,让黄鳝舒舒服服的进入。请君入瓮后那就由不得它了。——小小年纪就动如此心机,大的欺负小的,现在想起来真是有点对不住黄鳝了。不过,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输给教室里死读书长大的孩子吗?</h3><h3><br></h3> <h3>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去捉黄鳝,因为这项活动还有些辛苦,怕苦的孩子是完不成这项作业的。<br></h3><div> 还记得上高小那时候和文革的那些年,我与村里的小伙伴小明一块,放了学(文革后是干农活收了工)就去河边挖蚯蚓。每天挖蚯蚓约半斤左右,用蚯蚓做成捕捉黄鳝的饵料,方法是这样的:</div><div> 首先是将蚯蚓用镰刀背砸成肉酱——这个过程很残忍。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每天都要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砸得活蹦乱跳最终变成泥浆真是感慨,换了现在,无论如何是下不了手的。可那时候为了生存,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杀生。习惯了“一切为我所用”的、上帝给我们人类的权力,今天再一次对蚯蚓说声抱歉了。</div><div> 蚯蚓砸碎后加入切碎的韭菜茴香后继续一直到砸成泥浆为止。然后做成拇指大小的丸子,每个泥鳅簧里放一枚。等到天黑,就可以约好小伙伴出发了。</div><div><br></div> <h3> 将泥鳅簧安放在水田里也是有讲究的。首先要弄清哪里有黄鳝,并不是所有有水的田里就有黄鳝。一般都要对周围的水田有所了解,只有常年不干的冬水田才有黄鳝。而且,要排除被别人抢先捕捉了的可能。一般的规律是年年习惯上先捉自己房前屋后的,逐步将目标扩大到周边七八里地的地方。</h3><div> 放置泥鳅簧也有讲究,一般两个泥鳅簧之间的间距相隔七八米,将泥鳅簧横埋在稀泥里,在它的入口处刨出一个引鳝入簧的小沟沟儿,黄鳝闻着香味儿,顺着沟沟儿,摇头摆尾儿糊里糊涂就进入了我们给它们设下的牢笼里了!</div><div><br></div> <h3> 前面说过这项活动辛苦,怎么个辛苦呢?比如,每天晚上吃了晚饭,大人们该睡觉了,我们却该出发了。一般都得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家。而且,次日天不亮又得出发,在天明之前把它取回来。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呢?因为天明了就可能被当地人发现了。人家就会取走,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为了防止被别人取走,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比如,我将原来简单地在泥鳅簧上边插上一根麦苗做记号改为将麦苗插在泥鳅簧的某一边的自己知道的一个地方。那也不行,后来干脆将记号做在田边,水田里乍一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呵呵——这该是人生路上与坏人斗智斗勇的萌芽吧?——像是与日本鬼子作斗争一样,能不辛苦吗?</h3><div> 有的时候会走得很远,五六里、七八里是正常情况,那样,安完泥鳅簧后就不回家了。而是守在那里,等着天蒙蒙亮时取出来,好早点拿去卖给饭店里。记得有一回,由于天黑看不清,就在田头的野地里睡着了。早上醒来一看,才发现睡在坟地里。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不是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吗?那自然是更不怕死人了。</div><div> 如果那天去的与集市是同一个方向,就直接把黄鳝拿到市场上卖了才回家。每天早上回家将钱少则一两块,多则五六块交到妈妈手里,看到妈妈那开心的笑容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div><div> 那时候普通公务员每月工资27元,修铁路的民兵(早期的农民工)月工资12元至18元。那时候每月生活费6至8元。想想看,我12岁是不是就已经迈入高收入人群的行列了吗?不是吗?哈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