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镇院墙村教育扶贫工作简报

廖涛

<h3> “扶贫先扶智,治贫必治愚”。从12月16日开始,我镇全体教师全员出动,走村串户,深入到辖区每户贫困学生家中进行周末大走访活动。家访教师们冒着凌冽的寒风深入村组探究致贫原因,详细询问贫困农户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克服当前困难,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广泛宣传“两免一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以及“营养午餐”等教育民生工程与惠民政策,确保教育民生工程与惠民政策深入人心。<br> 学校要求此次大走访活动中,所有教师务必以“全”、“清”、“准”(建档立卡贫困生全部囊括;摸底要清;认定、资助要准)为原则,建立帮扶专档。严格实行“一生一袋、袋随生走、跟踪帮扶;一生一册、痕迹管理、全程记录”的管理办法,以构建政策宣传、资金落实、过程监管和档案建设的工作体系为载体,“四架齐驱”控辍保学、学生资助、结对帮扶、驻村扶贫有序推进。从而确保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间断、可持续性的开展,助推向阳镇教育脱贫工作提质增效。<br>  </h3> <h3> 院墙村位于渚河南岸,由原金盆村和院墙村合并而成,距集镇中心20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575户2043人,贫困户人口基数大,居住分散,脱贫任务十分艰巨。<br>  本次我们小组由向阳镇中心学校校长焦开安挂帅,初步划分出来的贫困学生29名,涉及贫困家庭23户。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我和李德姣老师两位过渚河吊桥,走金盆梁进入路线,另一路由焦校长带领三位老师走红椿老街过河进入院墙地界,按工作进展情况决定会合地点。</h3> <h3> 我们的第一户是龚忠飞家,这一家有两个初中学生,父亲之前在内蒙古打工的时候受伤,肩部留下残疾,当天不在家。而且龚忠飞的外公因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面山临崖,因此也跟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母亲一个人在外打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爷爷,这样,导致他家贫困的主要原因很快就弄清了:没有劳动力、农业收入很少,家庭人口众多,需要瞻养两位老人,生活全靠务工维持。<br> 两个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成绩并不好。因此,我们的工作有两个要点,一是按照教育扶贫工作的要求,宣传相关政策,建立基础资料,分析家庭现状,制订具体的帮扶措施; 二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帮扶,让他明白唯有他能通过努力走出大山,首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然后才能真正解决全家人的生存问题,才是整个家庭的唯一出路。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他们一家人的心里都像是开了一扇窗,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在课堂上观察龚忠飞的表现,发现他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br><br>  很多时候,扶贫是不需要通过发钱才能实现的,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全力投入,想要学好是很容易的,但是常常因为家庭的限制和所处之地,导致这些学生和家庭不能深刻体会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扶贫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br></h3> <h3>  龚忠飞的外公现在明白了,以前上学需要交学费、书费和杂费,住宿生还要交住宿费,他的女儿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没能接受更多的教育,现在的外甥能有这样好的条件,就更应该踏实地团结全家人,为家庭命运的改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br></h3> <h3>  走访工作最怕的事情是“不在家”,这一家是贾正苗家,我们坐了半个小时的摩托车,却发现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里,其他人都不在。<br></h3> <h3>  路面结了冰,虽然有阳光,但是山顶的气温还是很低的。<br></h3> <h3>  另外一路的工作由焦校长和单老师、丁老师、蒲老师一起展开。他们的详细情况我不了解,就发一些照片吧。</h3> <h3>  学生徐国倩家。</h3> <h3>大山深处,我们所在这一面山全是院墙村的地界。今天的效率很低,除了山高路远之外,还因为面临这样的处境,很多家庭为了照顾学生上学,选择了在向阳租房居住。<br></h3> <h3>回到学校已经天黑了,但是本组老师们没有休息,继续整理采集到的资料。<br></h3> <h3>  后续工作,要完成家庭扶志、学生帮扶,真正让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真正让学生摆脱受家庭的限制和影响走向更好的明天!<br /><br />文字:廖涛 &nbsp;</h3><h3><h3>图片:焦开安、单红艳、蒲以银、李德姣、廖涛、丁虹</h3><br />2017年12月26日<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