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美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你的影子无所不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人的心事像一颗尘埃,</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落在过去,飘向未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掉进眼里就流出泪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往事已然随风,</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记忆未曾尘封。</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h3><b>1、你在,这儿温暖如初</b></h3><h3><b>2、散落在外婆家的记忆</b></h3><h3><b>3、想起,小食光</b></h3><h3><b>4、生日的故事</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你在,这儿温暖如初🌻</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门掩柴扉春色爬,</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 雨映院墙石榴塌。 </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年年思亲吐新芽, </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岁岁空寻梦故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远远地走过一条斑驳的水泥长廊,就看见了掩映在红砖青瓦下的一道铁门。推开门,门里就是你的王国,我的乐园,那就是我们的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葡萄架下,蜂蝶环绕,一会儿咬咬这个耳朵,一会儿咬咬那个耳朵,窃窃私语地品评着葡萄的香甜。我仿佛又看见,当年那个站在葡萄架下,目光追随“嗡嗡”声的我。当时的我总会深深地吸一口气,闭上眼,贪婪地吮吸着空气中迷漫四溢的甜腻。而蜜蜂所到之处就是我的朵颐之所,香香的软软的颗粒都填充了我馋馋的闺阁时光。</font></h3> <h3>  也不知父亲从哪儿弄来了一棵石榴树,就栽种在院子的左墙根下,头两年是不会结果子的,每到五月,一树红彤彤的花儿也着实艳丽了一阵,星星点点的红错落在满满当当的绿中,红的似火,绿的如蕉。可是于我,那种触及味蕾的香甜要比冲击视觉的欣赏来的更实在些。毕竟,当年的我还不谙世事,不解风情也是很可以原谅的。当树上开始挂果时,我和妹妹心里的雀跃和期盼就长成了草,密密麻麻了。</h3><div> “啪”,石榴落地摔成了几瓣。青色的果皮中隐隐透出了成熟的红色,果粒洒落了一地。阳光下,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像浩瀚宇宙中的星星。我和妹妹争抢着,塞进嘴里,甜甜的,酸酸的。那滋味,我一直都记得。</div> <h3>  石榴树下是用砖搭建的鸡棚,鸡棚顶上是垒放整齐的蜂窝煤。再往前就是一条小水沟,水沟正对着屋檐,做雨水滴漏的去处。在水沟和鸡棚中间的空地上,还栽种了一棵栀子花,这可是父亲的宝贝哦。花开时,白色的,花瓣中间是黄色的。非常地清香,晚风吹来,香气袭人。不过,我家的还夹杂着鸡屎臭,有点独特,呵呵!</h3><div> 院落的右边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在墙根脚下,父亲栽了一排的雏菊,不开花的时节,绿油油的;花开时,黄的,白的,红的,争奇斗艳。间或伸展出几片长长的兰花草,那是母亲不知从谁手里要来的,装点在这些雏菊中,倒也和谐得很。</div><div><br></div> <h3>  屋檐下,是一长条用水泥和砖搭砌的花盆架,这是刚搬来这儿原来就有的。父亲和母亲在上面摆放了好几盆各种各样的花,而且隔段时间又会增添不同的品种。我记得有月季花,兰花,太阳花,牵牛花,仙人掌,仙人球,万年青……那时候的人家,都有花花草草,相互之间也交流交流,你送我一株,我还你一棵。隔着院墙,你也可以闻到别人院子里的花香,偶尔枝桠伸过来,花开别院,也是另一番风景和意趣。</h3><div> 除了花草,小动物也是我们的一员。除了鸡棚里的鸡,我们还养过猫,狗,兔子,鸽子,当然不是同时哦。情重的人最好不要养小动物,不然总有要伤心的时候,的确。我最记得我们家那只猫,特灵性,特乖巧。我和妹妹都很喜欢它,它也识人,总在我们这儿撒娇,怕父亲,因为父亲偶尔会打它,驱赶它。我们经常给它好吃的,还允许它上我们的床。父亲有时不让它进房间,我和妹妹总是偷偷地掩虚着门,给它方便。后来,我怀宝宝了,不可以接触猫啊,狗啊的,父亲就开始赶走它,一次一次地赶,一次一次地回。我们都不忍,也没办法。后来,它终于走了,几天都没有消息。结果在马路边上,发现它,已经死了。我们都难过了好一阵,渐渐也淡忘了。</div> <h3>  多少回,我们散坐在院中,唠着家常,吃着果品,仰望着星空,畅想以后的日子。有过欢笑,有过责骂,有过委屈,有过幸福……花儿草儿是我们的观众,猫儿狗儿是我们的朋友。 </h3><div> 不大的院子,装载了满满的岁月。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我的稚嫩,青涩,芳华片段;我的为人妻,为人母,……这里就是我上半场人生的影片回放地。是父亲装点了这里的所有,父亲的人生就在这里,这里就是他的王国。有他在,这里温暖如春。</div><div> </div> <h3>  那一年,你在千里之外的闽中,这个日子你该会是欣喜的;这一年,你在思忆深藏的心里,这个日子你定会是祝福的。</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院落花开复花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旧颜春去还秋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梦里魂牵缠欢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醒来泪洒落沾巾。</div><div> 一院的花架,一院的时光,你的王国,你可要回来看看?有你在,温暖才会如初。</div><div>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12.27</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散落在外婆家的记忆 👒</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阳光在地板上走得很随意,</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斑驳的岁月已剥落下墙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旧的屋檐被枝藤裹挟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廊里摇摆的躺椅静置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爬满了慈爱的印记,祥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诉说着尘世间最简单的幸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没有禅意的开始,亦无须禅意的结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时间在寂寞中踏过,平淡了霜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眼角的涟漪透出五月的荷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她,就是外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那,就是外婆的家。</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 </h3><div> 妈妈是外婆的长女,所以我就是外婆的长孙了。因为是长孙,所以我比弟弟妹妹们经历了更多在外婆家的以前的时光。</div><div> 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婆家搬过好几次家。由于自己年岁小,记得不是很清楚,加之都是那种相似的建筑和房屋布局,我只记得我读初中时候的外婆家。</div><div> 沿着深长的石子小路,拐过几户人家,来到一个很高的石头大门槛,跨进后是一个大大的院子,里面座落了至少两幢房屋,如果你以为就是两户人家的话,那你就错了。外婆家在其中一个里面。刚跨过了石头大门槛,又有一道木头大门槛,里面另有天地。就是那种客家人特有的风格,中间是天井,沿着天井两侧进入正厅,正厅后侧或旁侧是房间。左侧是另一户人家,右侧才是外婆家。</div><div> 灰暗的屋檐,灰暗的天井,灰暗的房间,这是我童年里外婆家的画面。</div> <h3>  可我的心是快乐的。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是要拿出好吃的来招待我们,虽然境况不是很好,也是倾其所有。还有一点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外婆家没有重男轻女的氛围,外公外婆不像别的老人,并不嫌弃我们是女孩。</h3><div> 只有在外婆家,童年的我才是放肆的,张扬的,任性的,自由的;享受着外婆的慈爱,平和,睿智,淡然,现在才体味出外婆在艰辛的生活里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那简单的幸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 </h3><div> 相对于外婆的质朴,外公则是个多才多艺又平和的老人。外公是喜欢我们的,记得曾经听妈妈说起过,在我和妹妹还很小的时候,每每在相互嬉戏打闹的时光里,外公说我们是一对可爱的鸽子。</div><div> 外公是个喜欢看书的人,记忆里他总是端坐在藤椅上,拿着一枚放大镜,低着头一字一行地看书,神情认真严谨。他尤其喜欢看一些历史典故,野史类的书籍,据说由于他太喜欢《太平天国》里某个人,竟把自己的名字也给改了,以前是不叫这个名的。</div><div> 外公是个手艺人,他以前应该算是副食品加工厂的技师,现在应该称为糕点师。有一年,外公外婆在我们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厂里的食堂面食组还请他去做顾问指导呢。面包,月饼,还有桃酥类的饼干等等,都是在外公的指点下做的。</div><div> 在外公外婆来我们家住的这段日子里,是我和妹妹小时候最快乐惬意的时光之一。平日里,由于爸爸很严厉,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我们两姐妹身上。自从外公外婆来了,我们宽松了许多,有时候偶尔犯个错或偷个懒,都有外公外婆替我们挡挡。</div><div> 外公是个勤快的老人,而且非常有耐心。在我们家住的这段日子里,把我们家屋檐下那堆劈好的散柴,用铁丝箍成了一筒一筒,码放得整整齐齐。每天做一点,不紧不慢地,用铁锤敲直铁丝,然后再用钳子钳紧。</div> <h3>  不过,外公也有一些不好的嗜好。他喜欢喝浓茶,抽旱烟,还喜欢喝酒。</h3><div> 每天清晨,总要用开水泡上一大茶缸浓浓的茶,缸子内壁都结满了厚厚的茶垢。有时候,我口渴了,端起喝一口,“哇”,好苦啊!最喜欢看外公鼓捣烟袋了。那时候,外公抽的是水烟袋,他自己买来烟叶晒好,用刀切成细细的烟丝,每次要抽时,就捻一小撮放在烟袋上,点上一支香,一边吸一边烧,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有时候不小心呛一口,咳得急赤白脸的。</div><div> 要说最让我爸妈操心的就是外公喝酒的问题了。平时吃饭时咪两口就算了,外公竟然会背着爸妈在外面“偷”酒喝。由于外公年纪大了,加上身体有哪里不好吧,医生建议尽量少喝酒。可是对于外公来说,这可是个难办的事。他经常都趁我爸妈去上班时,一个人到厂门口的小卖店打个二两酒,也不要什么下酒菜,就坐在店里端着酒碗悠哉悠哉地喝,过瘾后就独自回家。可是外公竟不知,早有知情者告诉了我爸妈,说他什么时候又去哪哪喝酒了。小时候的我觉得此时的外公真是可爱极了,像个馋嘴的孩子偷吃后被抓了个现行,满脸的尴尬,还要被女儿女婿说道。</div><div> 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日子真幸福啊!有时候听着外公讲故事,有时候任性地和外公犟嘴,当时感觉父亲也没那么可怕了,透着慈爱的氤氲。</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h3><div> 外婆有七个孩子,我妈妈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四个弟弟。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随处可见。而于我来说,有这么多舅舅和姨妈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一路成长一路欢笑一路瞎掺和,嘻嘻……</div><div> 除了大舅和大姨(因为那时实在是太小了),其他的舅舅和姨妈的婚事以及生活琐事,我或多或少都沾了边,谁叫我是外婆长女的长女呢!</div> <h3>  大舅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但身体有残疾,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不过脾气可能挺倔强的,而且还遗传了外公好酒的习惯,没事也喜欢喝二两。印象里,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条宽阔的马路旁,有一个小小的自行车修理摊,大舅蹲在一辆倒立的自行车边,左手扶着车轮,右手转动着踏脚板,正在检查修理着。这个时候的大舅,神情是专注的,目光是炯炯的。小时候每次路过这儿,我都会停下来和大舅聊两句,而大舅也会停下手中的活,从不多的收入里拿出几块钱,去旁边的小吃店里给我买两块烧鱼子吃。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味的零嘴,不懂事的我只要嘴馋了就去找大舅。</h3><div> 小姨结婚时,我正好赶上了。贪玩的我还缠着新娘子的小姨一起“嫁”过去了呢,在小姨父家(当时觉得他们家简直是地主家,屋子宽敞,还有田地)玩了几天。夹在他们两人中间,老缠着小姨,小姨父一定烦死我了吧!那时候觉得小姨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新娘,而当兵退伍的小姨父也是帅气极了。</div> <h3>  二舅是外婆的孩子里最有出息的,一定也是外公外婆心里的骄傲吧!而我从小就被爸妈唠叨着要向二舅学习,以二舅为榜样,那时的我是既敬重他又有点烦着呢。讨厌大人的说教,讨厌大人拿别人作比较,是每个孩子心里的梗吧。</h3><div> 刚参加工作的二舅由于远离父母,所以每到周末经常来我们家呆呆。我反正是高兴的,只要家里有人来,我就觉得轻松。记得二舅那时偶尔会问问我的学习情况,还送过我一本关于错别字的书,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个书籍类的礼物。日子久了,虽然书页已经泛黄了,我也已经用不上了,但那本书在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二舅也时不时地会带他的大学同学们来玩,听着他们在客厅里意气风发地高谈阔论,看着他们指点江山,畅想人生的模样,我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了!</div><div> 三舅四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了,从小就淘气,而四舅比我大不了几岁。我是一路听着外公外婆和妈妈责备操心他们长大的。贪玩逃课的惯常致使他们辍学得早,步入社会的艰辛一定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太多的印记。</div><div> 从小我就享受着外婆家的关爱和宠溺,我就像那自由的小鱼儿徜徉在宽广一域的海洋,在弟弟妹妹们尚未与这个世界谋面之前,我是独享一份的。随着舅舅姨妈们的长大,步入生活,步入婚姻,步入为人父母的行列后,也随着我自己的人生开花结果,这份独享的专利慢慢淡了,散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h3><div> 外婆是典型的中国式妇女,她有着旧时代妇女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贤惠、慈祥、淡然、平和,也有着新时代女性的一些优点:不保守,不墨守成规,能够很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为人谦和,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有着大智慧。对待生活从不抱怨,总是坦然接受生活给的任何艰难和馈赠。总是以赞美的口吻和别人交谈,不给别人增加太多的麻烦。</div><div> 记得我结婚时,因为彩礼啊嫁妆等琐事,两亲家闹得不愉快,掰扯不清,弄得我们做儿女的夹在中间很是为难。外婆对爸妈说,差不多就算了,有些东西婚后给也行,又不是不给,实在是没条件啊,只要人好就行了!因为这番话,我老公到现在都还念着外婆的好呢,说外婆是个明事理的老人,打心眼里觉得外婆亲近。</div> <h3>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一直住在我们心底,却消失在生活里。我常常在想,我该用哪种旋律的文字去记录他们的印迹,让岁月读懂他们的一颦一笑,让永恒留取他们的一言一行?想起前几日热映的电影《记忆大师》,新科技让人们可以任意取出自己的部分记忆,或删除或复制,留下美好,去除痛苦。而我,只有用这样的方式书写积淀已久的回忆,分类归档,装订成册,给记忆贴上标签,放在时光的保险柜里封存。</h3><div> 选一个清凉的夜晚,</div><div> 目送远行的外婆,</div><div> 从此我们的呼唤,</div><div> 只有月亮能够听见。</div><div> 因为爱,</div><div> 折映出外婆生命的丰盈,</div><div> 因为爱,</div><div> 用回忆记载曾经的感动。</div><div> 漆黑的夜晚,</div><div> 月光是外婆温暖的眼神,</div><div> 在回望着她的儿女,子孙,</div><div> 因为这些,</div><div> 就是她的幸福,</div><div> 夜夜如此……</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05.04</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想起,小食光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岁的快乐是清蒸,吃的是新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岁的快乐是小炒,吃的是生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0岁的快乐就已经是红烧了,吃的是回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至于以后,便是五味杂陈、历久弥香的佛跳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许亿《旧时光的味道》</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作为孩子,最大的快乐之一莫过于吃的乐趣,除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之外,各种零嘴,水果,便是童年时光里盛满故事的回忆了。我的童年在八十年代,物质生活才刚刚丰富,在我们这种国企单位里,比之农村要好一点,除了吃饭,还是能够吃到一些小点心啊,小零食的。关键啊,是个孩子,ta就会有嘴馋的时候,我也不例外。所以,关于“吃”,记忆里我还是有一些小插曲或是糗事的,分享给大家乐呵乐呵,也算是找找童年生活里的那个小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3><h3> 我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别人送了一些冬瓜条来。我以前没见过这种东西,也从来没有吃过,想到有零食可以过过嘴瘾,心里还是按捺不住地兴奋了一下下。等到客人走了后,在父母的默许下,急不可耐地拿了一块塞进嘴里,正准备大快朵颐之时 ,却忙不迭地吐了个干净。那种感觉就像咬了一块肥猪肉,腻得慌,浑身打拧。从此,再没碰过此物,就连五仁月饼也不吃了。更为可笑的是,孩子气的我竟然趁父母不注意,抓起一大把冬瓜条偷偷揣进衣兜里,跑出去全部扔在了垃圾堆里,唯此方才解气。😉</h3><h3> 可见,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直接,爱憎分明,不喜欢的绝不留有余地。哈哈哈,此处容我大笑一下。</h3> <h3>  有一首民谣好像是这样说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可见,馋是孩子的天性。只是,我想腊八之前的孩子们可怎么办呢?而小时候的我,说来可笑,却是这样解馋的。</h3><h3> 八十年代的国企,虽然工资不高,可福利还是不错的,经常发一些副食品,比如面条,粉干,尤其是白砂糖,每个职工每次5斤的标准。所以,那时候的我们,糖是管够吃的:端午节的蘸粽子,夏天的绿豆汤、凉粉。就这样,作为孩子的我们还是觉得不过瘾。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招,用一个小搪瓷碗装上几勺白糖,放在烧红的煤火炉上,一手扶着碗,一手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着逐渐熔化的糖。白色也慢慢变成了金色,等到白糖全部熔化后就将搪瓷碗搁置一旁,静待糖块冷却后就可美美地享用了。那时的我,每每放学后,趁父亲母亲还未下班前,也依样熬制着这样的糖块。在制作的过程里,臆想着甜甜的味道,感受着人生的重要阶段——童趣。</h3><h3> 熬糖块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但下面我所说的关于“盐”的故事,你们一定没有过,也不相信会这么做。没错,就是盐,没错,那就是我,把盐当零嘴吃的我。</h3><h3> 有一段时间,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也不知怎么了,特别馋,嘴里老想吃东西,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塞住嘴。午饭后在家里晃荡着找东西吃,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吃的。这时,我来到了厨房,看见了灶台上的盐罐子,竟鬼使神差地抓了一把盐放进了上衣口袋里,然后去上课了。下午是数学课,开始我还好好地听着课呢,不知怎地将手插进了衣兜里,触碰到了那把盐。不安分就开始了,当数学金老师转身写黑板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捏了几粒盐猛地塞进了嘴巴里,味蕾被咸咸的刺激着,冲击着大脑。我又下意识地重复了几次这样的动作,原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谁知道金老师已尽收眼底。当金老师走过来,翻开我的衣兜时,发现除了一点盐却没有任何东西外,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她默不作声地回到讲台,既没嚷嚷也没责罚,继续讲她的课。而我,小脸早已羞得通红了。或许,金老师在想,这孩子该是馋成了什么样,才会把盐当做零食来吃呢,也不嫌齁得慌。以至于,日后的我看见盐,就想起了金老师,更想起了那个午后满脸羞红的小女孩,揣着一兜盐在教室里上课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二</h3><h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那个年代生活不富裕,最常见的就是碱水粽了,煮熟了,用白砂糖蘸着吃,“咯吱咯吱”地咬在嘴里,也是蛮有滋味的。而母亲除了准备碱水粽外,也会备一些花生,蜜枣的馅料,改善改善我们的嘴巴。</h3><h3> 这是一个关于“蜜枣”的故事。有一年的端午,母亲提前半个多月就买好了蜜枣,偷偷地藏在家里的五斗橱里,准备端午节包粽子用。由于那时的生活水平不宽裕,父亲母亲的工资有限,一些紧俏的不常吃的零嘴基本不买,偶尔买了些,也是先藏起来,适当的时候进行等额分配制。所以,我和妹妹闲时总会东翻翻西找找,看看有没有零食被我们扫荡出来以解馋。</h3><h3> 这一次就很幸运,蜜枣被我们搜到了。我们俩那叫一个高兴,为了不被发现,我们一次只偷偷拿几颗,打开后的包装还按之前的折痕原样包回,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少了。就这样,每天一点每天一点,直到一颗不剩,我们足足快乐了一周,最后把包装纸也给扔了。等到了端午的前一天,母亲准备包粽子了,想起了蜜枣,就在五斗橱里找寻,肯定是没有喽。她还喃喃自语说到,奇怪了,怎么不见了。问我和妹妹,我们矢口否认,只说不知道有蜜枣。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直到现在说起这事给母亲听,我们都笑作一团,快乐无比。</h3> <h3>  年轻时候的母亲其实挺会创新的,也喜欢自己动手去学着做一些新花样,比如毛衣,比如裙子,比如食物。</h3><h3> 有一次心血来潮要做千层饼。我们自然是高兴的了,因为又有的吃了。准备工作就绪,母亲将面团做成一层一层又一层,真如千层的样子,看起来的确不错。模样儿做出来了,最后一道工序,入锅蒸熟后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妹妹等待着,母亲也等待着。终于出锅了,端出来一看,啊噢,千层饼👉变成了👉发糕!开始的层次感竟然黏连在了一块。紧接着笑声快要掀翻了整个厨房,我,妹妹,父亲,还有主角,母亲都捧腹大笑,一时停不下来。</h3><h3> 多少年以后,父亲偶尔也因此打趣一下母亲,而这个“事故”也一直被我们翻拣出来晾晒,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小故事。</h3> <h3>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说得是过年前,家家户户忙碌的情景。这一年,母亲准备自己做多味花生,纳入年货计划中。</h3><h3> 母亲将花生米拌好调料,然后裹上面粉,不停地用勺子拌匀,让每一粒花生米都厚厚地包裹上面粉,且一定要保持花生米清爽相互间不黏连,然后入油锅炸熟直至酥脆。那一刻,整排的房子都飘溢着浓郁的香味。我和妹妹就守在灶台旁,刚出第一锅就捻起一粒塞进嘴巴,根本顾不得什么烫啊,什么上火啊,先解了馋再说。母亲问,好吃吗?我们忙点头,超好吃的,香极了。本来这样就很圆满了,谁知道母亲还觉得不太满意,咸辣是有了,就是不够甜。她又将炸好的花生裹上一层糖,再次入锅炸制。多味花生炸好后,母亲晾凉后将其装入洋油罐里,等待过年装盘招待来客。</h3><h3> 当重新打开时,母亲和我们都傻眼了。哈哈哈,原本粒粒分明的多味花生全部结成一坨一坨的了,必须用手使劲地拔扯才能拿出一些板块状的花生来。我们都分析说,定是母亲后来加了糖才导致这样,闷在罐里糖化开了就粘在一起。除了样子丑了点,你还别说,过了糖的多味花生的确是更好吃了,只是每次吃时,我们都要费一番功夫,把它拔下来。每到这时,我们都笑个不停,仿佛吃了癫疯散。</h3> <h3> 米豆腐,是家乡的一道小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做的。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在锅里边煮边搅进行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食用时加入不同的佐料末与汤汁蒸煮或凉拌。</h3><h3> 母亲有一年也尝试了一次,自己做米豆腐。不过结果有些啼笑皆非,😂尴尬了。那年年下特别冷,我的脚趾头长了冻疮,一暖和就特别地痒。那天母亲在厨房将磨好的米浆倒入锅中边煮边搅拌,而我则用脚盆打了凉水,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凉脚,也就我才想出在大冬天里用凉水来止痒的主意。我记得当时正在放琼瑶剧《婉君》,正当我沉浸在婉君的故事里悲悲戚戚时,母亲在厨房大声地叫唤我,要我赶紧过来帮忙。我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才将眼球从剧情里拔出来时,母亲已经发火了。等我光着一只脚丫子赶到厨房一看,母亲正端着热锅,锅底正滴答的漏着未成形的米豆腐呢。原来是母亲用力过猛,在搅的过程中将锅给砸了个洞,而米豆腐漏了一地。挫败感顿生的母亲向下班回家的父亲告了状,说我只顾着看电视,不帮忙做家务活。那晚,简直糟透了。父亲临时去买锅,米豆腐肯定没吃上,而我又遭受了池鱼之殃。</h3><h3> 现在茶余饭后谈起此事,想起那个场景,我们都忍俊不禁:无辜的我光着一只脚丫子,一瘸一拐地望着双手提着烂锅的母亲,我的思绪还停留在婉君身上,而母亲絮絮叨叨的数落却从我耳畔飘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父母是双职工,我是老大,所以很早就学会了做饭。一到寒暑假,父母在上班的日子里,我就是主厨,而妹妹永远都是打下手的。</h3><h3> 我记得第一次蒸鸡蛋羹时,我就出了小差错。我将鸡蛋打在碗里,划烂,放盐放水后就放入锅里蒸。等蒸好后,端出来总觉得哪儿不对劲。父亲看了看说,你放油了吗?我心想,还要放油啊,我不知道哦。父亲看我不语,忙说不要紧,这样也可以吃。他笑着说,不放油还没关系,你小姨第一次蒸鸡蛋羹都没放水呢。真的假的,不放水的是鸡蛋羹吗?😁</h3><h3> 我不知道父亲说的是否真的,也或许是为了安慰我,让我保持住烧菜的积极性,才有这一说。不管怎样,我都感激他的激励,让我自信满满。至于“鸡蛋羹不放水”的这一梗,我是再也不会忘了。</h3> <h3>  父亲很会做面食,小时候,早餐上的花卷、馒头、包子,还有平时吃的饺子、馄饨、面疙瘩都是出自父亲之手,我们只是在一旁帮帮忙而已。</h3><h3> 说起馄饨,我就不爱吃父亲的做法,本来是很好吃的东西,可是父亲喜欢在馄饨馅料里放很多的葱花去,他说这样吃起来香。我们都反对父亲这样做,由于我和妹妹都不吃葱,建议只在汤里放葱花就好了,馅里就不要放了,可是反对无效。呜呜呜😭,每次吃都难过得要死,还不准不吃,也不可以倒掉。所以,那个时候,逢到父亲要包馄饨时,就是我们的“厄运”来了。</h3><h3> 不过,父亲做的面疙瘩倒是相当不错。每次我们都能吃两大碗。父亲把面疙瘩调好,在锅里下好汤汁,汤调得浓浓的辣辣的,再把面疙瘩放入锅里煮。</h3><h3> 许是父亲在面食上太能干了,我们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我到现在在面食上还是不得要领,啥都不会,要吃了,只能去外面买。</h3><h3> 怀念父亲在的那些日子,怀念父亲做的饺子,面疙瘩,……🍜</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年少时的我,有一段离开父母的日子。初中时,我被送回家乡的中学念书,寄住在大伯家里。</h3><h3> 大伯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长得很好的桔子树,每到金秋时节,就结满了桔子,又大又多,看着它逐渐由青变黄,心里都有点按捺不住地想吃。有一天晚上,我借着出外上厕所,绕到桔子树旁,(由于桔子树正对着堂姐房间的窗户,侧面又是大伯房间的窗户)低垂着身子,心里咚咚咚地跳个不停,摘了最外面的一个桔子揣进衣兜,然后蹑手蹑脚地回到厨房门,再穿过客厅回到自己房间,插上房门,享用这个香甜的桔子。一边是心脏狂奔乱跳,一边是美味充斥脑间。想来如我这般乖巧的姑娘在美食面前也顾不得形象了。吃了这一次后,就再也没摘了,还是害怕被大伯家发现的。这也算是我的吃货生涯里的一次冒险经历了。</h3><h3> 还有一次是和堂妹一起合作。在大伯家隔壁有一户人家,架子搭在我们围墙上,摊铺着正晒着红薯干呢,已经蒸过几次了,只等着晒好后就大功告成了。由于围墙很高,我和堂妹商量着一个人托着另一个人去偷偷拿下来。一次抓一大把,然后两人分着吃,刚蒸好的又软又甜,还没晒得那么干巴,那滋味别提多美了。多拿了几次后,被隔壁的发现了,隔着院墙就在骂人了。我和堂妹吐了吐舌头,相视一笑。后来伯母知道了,也骂了我们。隔壁家的没再放过来晒,我们也就此罢手了。</h3><h3> 离开父母的日子虽有些忧伤,却幸好有吃吃吃带来的快乐。</h3><h3><br></h3> <h3>  由于离家在外,父母给了我一些零花钱以备不时之需。对于一个兜里有钱的小馋虫来说,不买零食简直是不可能的。</h3><h3> 那时,在大伯家几百米远处有一家敬老院,敬老院的对面有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每次我都在晚饭后,夜幕不太亮时,循着昏暗的灯光,借着外出走走的理由去杂货店里买那种散称的兰花豆。兰花豆是个极好解馋的食物,又不贵,而且份量又多,既过嘴瘾又抵肚饱。最适合我这种类型了。因此,不知有多少个晚上,我独坐在屋里一边看着书,一边正大快朵颐地填充着我的味蕾。一个人的时光,这该是最惬意的片刻了。</h3> <h3>  梁实秋有一本书叫做《雅舍谈吃》,还有江苏文艺出版社有一本小集子《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说的都是与吃、与饮食有关的文化和故事。今我也把我的故事写下来,记录生活意趣,与故事里的人再次重逢,再次言欢。</h3><h3> 唯美食与爱能让漂泊落地生根,让孤独有了安慰和治愈,让失落的心灵得到救赎。</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唯美食与爱能让快乐穿越时空,让亲情愈加稳固和温暖,让孩子的童真得到释放。<br></h3><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食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间仿佛电影里的长镜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限悠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有一切都安安静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呈现特别的质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切都映照于内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而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像清晨寂静的薄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润湿身边的小草、泥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散发诱人的气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置于一个小姑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长的留言簿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芬芳余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7.10.10</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生日的故事 🎂</b></h3><h3><br></h3><h3> 翻看日历,只剩下孤零零的两三页纸在墙上晃悠,一年又过去了。无论快乐与否,艰难与否,孤独与否,辉煌与否,都已是车轮碾过的轱辘痕,只在自己的心底存档,告诉世界你来过,告诉生活你在呢。</h3><div> 今天,我想说说关于生日的故事。在希腊文化里,希腊人相信人人都有一个精灵保护。精灵在人出生时已在旁侍候,并且看顾他的一生。这个精灵跟某个神有神秘的关系,而精灵所看顾的人正是在这个神的生辰出生的。因此,生日是与生命同行的一枚印鉴,一份私藏的念想,一段人生中避不开的情缘。</div> <h3>  童年时候,生日是一碗简单的长寿面,静置的荷包蛋上飘着浓香的热气。在七八十年代的记忆里,吃一碗生日面就是最幸福的时刻,脑海中回想着舌尖吮吸蛋黄的感觉,味蕾上立刻弹跳出鲜溢的嫩滑。</h3><div> 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流行起生日蛋糕。那时候的生日蛋糕简单的很,没有缤纷的水果,没有创意的花色,没有细腻的口感,仅有的就是圆圆的蛋糕上抹满了一层白白的奶油。即使这样,我们也是吃得津津有味,盯着分蛋糕的份额,仔细计算着哪块面积更大一些,奶油更多一些。当挑选来的那块各自有了归属后,我和妹妹小心翼翼地细细品味自己的,慢慢地感受奶油滑过喉咙的瞬间,美妙极了。而今,现在的你我,逢到要吃蛋糕时,能推则推,不能也要挑一块最最小的,意思一下就好了。</div> <h3>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的生日,自己的,父母的,子女的,朋友的,同学的,师长的,……所以,生日是一种成长,一种感恩,一种鼓励,一种情愫,一种缘份。</h3><div> 还记得,我读高四时。为了给母亲一份惊喜,也为了显示自己已经成长了,懂事了,我和妹妹决定在母亲的生日上送上一份礼物。想法很好,可是钱从哪里来呢?要知道我们是没有零花钱的,只有每周父母给的餐费。恰植刚过中秋节,家里的月饼还剩不少,我就每天央求母亲多给几块月饼带去学校,母亲一直以为是我馋,却不知道我那段时间都将月饼当饭吃,一块就抵一餐的饭钱。就这样,将餐费零零星星地积攒起来,间或也谎称要买文具什么的,终于在母亲生日这天,我和妹妹凑够了钱买了一件针织开衫作为礼物送给母亲。</div><div> 不记得母亲收到礼物的样子了,只记得自己着实亢奋了好几天,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那份骄傲陪伴了我整个夏天。</div> <h3>  长大了,生日就像一张通行证,引领我们走向青春的路途,不再需要父母的注目。有几次参加了同学的生日后,我也向父母提出要过一次没有大人在场的生日,就邀请几个要好的同学,朋友参加。这一年临近我的生日,父母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我高兴地立刻着手拟定同学名单,并发出邀请。那天晚上,父母为了给我腾地方,吃过晚饭就去同事家里玩了。我迫不及待地收拾好客厅,静待同学的到来。</h3><div> 那一晚,是青春恣意的祭奠,是稚嫩脸颊上的那抹绯红,是向往独立的渴望和探索,更是收到的礼物——音乐盒中那个飘洒雪花的小屋外的纯净世界。</div> <h3>  告别了童年,告别了青春,生日的痕迹日渐消散。生活的琐事,工作的繁杂,人际的平衡,都需要我们每天面对。那份热情,那份激昂,总会削减。</h3><div> 我所在的财务部门有两个办公室,一大一小。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在小办公室负责日常的报账业务。由于人少,相对单纯,我们仨相处得还算不错。巧的是我们都是同一个月份的,只是日子有先后,他们俩挨得近一些,我则更后。有一年的当月,我提议我们仨一起过生日,日子就选定在中间,他们俩都无异议,满口附和。蛋糕拎回来时,引得别的科室的同事争相过来看,羡慕得很。分蛋糕了,对面科室的大姐过来说,我也是这个月的生日耶。哈哈哈,还有什么好说的,一起来吃呗!</div><div> 多年以后,我们仨各奔东西,偶尔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互相提及,也是感触颇深的。你看,办公室友情也是很温馨的嘛。</div> <h3>  生日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条形码。每个人都是一个圆点,只有最核心的人才越靠近,越靠近的人才会记得你,记得你的喜好,记得你的脾性,记得你的生日。</h3><div> 曾经我的一个密友对我说,说她的农历生日和家婆的是同一天,很不是滋味。自从嫁过去后,这么多年了,每每家婆过生日时,一大家子祝贺的,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次,捎带着对她提及一句半句的。所以,她从不过农历生日,自行屏蔽了。我只能对她说,因为你不在那些人的核心圈里,离得远了自然不可能有你什么事。你的核心人物应该是你的先生,只要他做到了该做的,那你就无话可说。</div><div> 人的一生无论是年龄还是事业,都是一条抛物线,两头是谷底,中间是谷峰,而你自己的生日却是一条相反的抛物线,两头是谷峰,中间是谷底。越是鼎盛时期,越无暇于自己的生日,而生日最欢畅的往往是孩子和老人,一头是急于成长的证明,一头是天伦之乐的温煦。</div> <h3>  无论怎样,生日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当点燃蜡烛,默然许愿后,让我们共同唱响生日快乐的歌曲,祝福每一个身边的朋友一生快乐,你的精灵之神会永远守护着你。</h3><div> ——生日快乐!🎂</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12.2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