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直酝酿着去一趟邻国日本看看,也是扫扫盲,没去过。二来有时间了,有点小钱,让歪果仁也伺候伺候咱。十一月底是个好时光,掐着深秋红枫的最后一点红,乘着秋高气爽温度宜人,我们开始了东瀛日本六日游。</h3> <h3>从上海到名古屋,二个小时就到了,下塌的宾馆就在机场旁。</h3> <h3>推着行李走几步就到了。</h3> <h3>从性质上讲,这个宾馆其实就是我们下乡时讲的"大车店",专门供过路人歇脚的,外表看上去倒还可以。</h3> <h3>从小就过群居生活,有沫事大家分了吃,也是习惯,也是途中的节目。</h3> <h3>运气不错,每人一间。房间可称弹丸之地,却一应俱全,但凡旅馆有的,它都有。</h3> <h3>俗称日本的宾馆,从床到门一步跨到称三星,二步跨到是四星,三步跨到是五星。这样,我们住的应该就是3星级宾馆了。</h3> <h3>当晚,考察了周围的环境。找了家餐馆,赵老师领着我们象模象样的翻起了菜单。</h3> <h3>好在吃的动作,全世界统一。双方一阵舞舞咋咋,彼此一拍即合,下单成功!</h3> <h3>喔唷,灵咯!看上去清爽,吃起来蛮香,人均1200日币,折人民币70元样子,还可以么!</h3> <h3>与倪兄的第一张合影</h3> <h3>这辆白色大巴将自始自终跟随着我们。司机是个日本老人,看上与我们相差无几,后来听说是将近六十岁。接下来的几天,所有的行李都经由他的双手,搬上搬下,一人作业。在车门的三级扶梯上,他铺上了一块白色毛巾,也是向大家传递了酷爱清洁的信息。</h3> <h3>这是日本人的牌坊,置于寺庙神宫的最前方,有引领的作用。我们来到了大阪平安神宫。</h3> <h3>日本的佛教是从我国引入的,自隋唐开始渐入高峰。其建筑风格虽经演络,但本质上还是遵循了我们的流派。</h3> <h3>寺院前的一间厢房里,摆满了各色纸扇,多是手绘仕女图。个个胖乎乎的,印证并传承了我国隋唐流行作派。</h3> <h3>来参观的日本老人较多,站在高处者手臂上戴着安全员袖标,手持相机象是在记录着什么。</h3> <h3>白条挂满了树稍,这是干吗?原来日本人与我们一样,喜欢求签者不少,求到上签欢天喜地带回去,求到下签挂在这里,寺庙自会显灵负责帮你消灾,还真是个不错后办法。</h3> <h3>日本文字多由汉字组成,足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巨大。包括我们的成语,让这个小孩贴地钻入,意即"五体投地"。</h3> <h3>然后从那头爬了出来,又可理解为将来"出人头地"。</h3> <h3>出寺庙后拐弯上街到了艺妓街,这些精致的花街茶室鳞次栉比,充满着浓浓的地方风味。</h3> <h3>看到红枫了,此时枫已到尾季,所以红的有点剔透。虽然盛旺不再,但也煞是好看!</h3> <h3>湛蓝的天空显示空气很好</h3> <h3>在花街的末端拍个照,留下足迹。</h3> <h3>毛估估日本人用汉字的量,差不多三分天下有其一了。所以他们很重视对汉字流行的研究。</h3> <h3>晚秋的植物把奈良公园装扮的十分妖绕。</h3> <h3>当然我们也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h3> <h3>巨石垒墙,也是景观。</h3> <h3>后面这拣楼,是二次大战美军占领时的指挥部。</h3> <h3>一位日本摄影爱好者把我们领到了这处胜景</h3> <h3>将落未落的叶子呈现出非常特殊的赭红色,暗示着最后的挽歌。</h3> <h3>精神抖擞的姐妹们</h3> <h3>到处都饱含着中国元素,青铜器上铸有的大都是隋唐风貌的人物。</h3> <h3>也在参观的日本学生和老师</h3> <h3>不用翻译,大概也能看出点意思。</h3> <h3>铁安象似在发口令,小鹿开始翩翩起舞。</h3> <h3>温顺的小鹿</h3> <h3>悠哉悠哉</h3> <h3>荡发荡发</h3> <h3>人与动物在一个园子里和谐相处</h3> <h3>当晚我们下榻在富士山脚下的这家宾馆,最佳!包括住宿就餐和服务的质量,均为一流。</h3> <h3>准备去享受温泉浴</h3> <h3>清晨起来,挨着宾馆周边溜达一下,四周静悄悄的…</h3> <h3>厚厚的落叶铺满了一地</h3> <h3>偶遇一个老人,安静的端坐,作思考状。</h3> <h3>早餐后,向富士山进发。非常幸运,天气极好,我们一气干到了五合目,也即汽车能到的极限,登山大本营。</h3> <h3>富士山,日本第一名山,高3776米。是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活火山。按每升高200米降一度的计算,终年积雪的概率是比较大了。</h3> <h3>第一眼,有点亢奋,但五分钟后就饱和了。那就开始照相吧!</h3> <h3>山上的风,嗷嗷的叫唤着。也许是与山下的温差关系,其实温度也就在零度稍底点,感觉却是刺骨的冷。</h3> <h3>远眺群山环抱,也就那么一点意思。</h3> <h3>半山腰的堰塞湖风景倒还可以</h3> <h3>哇!还是远眺好看矣。下山的途中我抢到了几张有点意境的镜头。</h3> <h3>我知道了,富士山,更多的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意义。就风景而言,当然也是一种风格,但与我国的名川大山,那是无法比较的。</h3> <h3>这是东京的明治神宫</h3> <h3>恰逢传统婚礼仪式</h3> <h3>新娘的这种着装大概类似我们古代的仕女装</h3> <h3>星期天休息,日本人也是举家来游。</h3> <h3>拖一个,抱一个,呵呵,姿势也都差不多矣!</h3> <h3>银座是东京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地位犹如我们的南京路,但模式更似淮海路。其环境和氛围更显高端典雅。</h3> <h3>老爷们的任务就是逛逛荡荡,拍几张照。</h3> <h3>购物是旅游的最重要环节。即:吃住行游购,五个字。拣有用的性价比高的买,群里有几个老具的大姐,此行大获全胜!</h3> <h3>晚上夜游东京,缩小版的自由女神像,矗立在东京湾。</h3> <h3>论夜景的规模和颜值,与我们外滩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但它毕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出品。</h3> <h3>二百多米的电视塔,曾经是第一高。如今早已退休,早先的东京城地标建筑。</h3> <h3>登塔鸟瞰东京的城区,来自上海的我们,感觉一般般。</h3> <h3>跟随导游逛了所谓最夜生活的新宿,确实觉的有点光怪陆离,这里的喧嚣与白天的寂静形成强烈的反差。</h3> <h3>据说这是日本人,对白天压抑紧张工作节奏的一种放纵,以求得某种平衡。</h3> <h3>我们只能浅尝即止,看看而已。</h3> <h3>日本文字贼有乙思,无料即免费,无料案内即免费咨询的意思。</h3> <h3>回到宾馆已经很晚,醒来已是黎明时分。哇,我们置身于一大片民居之中。</h3> <h3>一式的二三层楼房,抗震的概念已经深深的植于这块土壤之中。</h3> <h3>浅草堂看来是个很有名的寺庙,周边老大一片均以此冠名。塔楼与寺庙,也均系中国式样。</h3> <h3>四面布局类似我们的古镇,小店铺也是栉比鳞次。</h3> <h3>人群密密麻麻。</h3> <h3>请香、烧香与我们一个意思,虔诚的信徒们在默默地祈愿祈福。所不同的是,少了些许喧哗和烟雾缭绕。</h3> <h3>绿化环境相当好</h3> <h3>二个年青的老外在拍摄咅萨,佛教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的认同。</h3> <h3>感谢铁安也记录了我曾经的足迹。</h3> <h3>精致的小桥流水</h3> <h3>鱼翔浅底</h3> <h3>路过一所小学,穿裙子的孩子们席地而坐,深秋的温度已经很低了。</h3> <h3>虽然骑车人不多,但到处都设有自行车专用道路。还有类似的停车装置。基本是免费或收费低廉。</h3> <h3>旅行团安排吃了一顿烧烤</h3> <h3>大块朵颐,痛快!</h3> <h3>天道酬勤,六天的好天气为我们此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 <h3>记得刚改革开放时,马路上到处可见一队队日本旅游者,前面打个小旗依次出入于我们的各个景点。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如法炮制,让日本人殷情的伺候我们,也是快哉!</h3> <h3>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轮到我们扬眉吐气了。</h3> <h3>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代。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把人家的优点学过来,超过去,这是一种自信和必然。此次日本游,收获满满,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是一次超值的快乐之行。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