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村镇小语名师工作室“小学高年级‘列提纲 促表达’习作指导研究”课例研究报告

婉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秋天是收获的季节</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山丁子收获了一树的鲜红</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谷穗收获了沉甸甸的金黄</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龙葵收获了圆润发亮的黑珍珠</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而我们则收获了课例研究的硕果</i></b></h3><h3><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i></b></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 </b><b> 董村镇小语名师工作室"</b><b>小学高年级‘列提纲 促表达’习作指导研</b><b>究",历经两个多月的精心打磨、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在12月底完美收官。现在为大家呈现课题组艰辛而幸福的蜕变过程。</b></span></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题记</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研究背景</b></h1><h3>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向来是重中之重,也是最让老师感觉无从下手的教学任务。写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写文章时感觉没什么可写。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小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日渐丰富,学生应该有更多的东西可写,可是为什么会掉入没东西可写的怪圈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小学生之所以感觉没什么可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方法。老师固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但是学生若不能掌握必要的方法,在写作中就会出现主次不分、主题不明、顺序混乱等问题。更有甚者,学生为了应付作文,会选择抄袭。身为老师,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对于一些写作方法能够很快的领悟和运用。为使学生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好的写作方法必不可少。在写作前,先列提纲能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明确文章主题,合理安排详略;能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以,我认为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列提纲,并根据提纲写作文是非常有必要的。 &nbsp;</h3><h3><br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理论意义</b></h1><h3> 在《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对于习作教学也给出了详细的解读。其中"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非常实用于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h3><h3> 表达方式,是由"表达"和"方式"两个词语组成。其中"表达"是动词,意思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h3><h3> 对于小学习作来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文章的写作方法非常重要。作文提纲是写作文时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在列提纲的过程中,学生能确定自己心中所想,学会常见的写作方法,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列提纲还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又讨论了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习作能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例研究团队及分工</b></h1><h3>研究主题:小学高年级"列提纲 促表达"习作指导研究</h3><h3>研究课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h3><h3>研究团队:长葛市董村镇小语名师工作室</h3><h3>课例负责人:吕小绘(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h3><h3>作课教师:姚鹏远</h3><h3>课例参与人:姚鹏远(负责授课、撰写总结报告)</h3><h3> 刘松芳(负责制作课件)</h3><h3> 秦笑蝶(负责撰写美篇)</h3><h3> 韩理想(负责摄像)</h3><h3> 刘行、马丽可(负责整理资料及研讨活动的记录)</h3><h3> 研究方式:一人同课</h3><h3><br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例研究步骤</b></h1><h3> 1.研究第一阶段:2017年10月9日—2017年10月31日 </h3><h3> 这一阶段完成课例研究的主题确立,积累资料,研究课程。通过召开课例成员会议,确立主题,选择课例,制订研究方案,学习教研室主办的课例研究交流学习会,为课例研究顺利开展做好必要准备。</h3> <h3> 2.研究第二阶段:<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1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span></h3><h3> 这一阶段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主要围绕主题,进行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复上复评等活动。课例成员在11月16日进行集体备课,在11月23日进行课堂观察及评课,在11月29日进行复备复上及第二次评课。在整个过程中各位成员,各抒己见,发现并解决了很多问题,并对每次活动做了详实记录,及时写出了活动反思及改进方法,活动开展十分顺利。</h3> <h3> 3.研究第三阶段:<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7年12月1日—2017年12月22日</span></h3><h3> 将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课例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结题报告。</h3> <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例研究过程</b></h1> <h1><b>第一阶段:<br /></b><b>2017年10月9日—2017年10月31日</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b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确立主题——思想碰撞出精彩</b></h1><h3> 写作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主要的学习任务。通过写作,锻炼独立思考能力,表达想法更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之所以不会写作文,是因为缺少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所以,研究初期我将主题定为"理解运用困难克服模板写叙事类文章"的研究,然后大家就我提出的主题进行了探讨。课例组成员纷纷表示,我所定的主题太过拗口,不够简练,不够通俗;并且针对性也不强,没有点出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请代老师作指导。最后,由代老师结合我们的建议和实际情况,将研究主题定为"小学高年级列提纲,促表达习作指导研究"。从中我们体会到了集思广益的力量,主题的确立其实是思想碰撞出的精彩,在这一阶段,我们深刻明白了群策群力的重要性。</h3><h3><br /></h3><h1><b> 二、集体备课——以人为镜知不足</b></h1><h3> 11月 16日,考叔小学,我们进行了团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大家仔细揣摩我给出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对每个板块都进行细致的探讨。然后,在大家的建议下,我将作文课从一节改为了两节。第一节课讲作文,第二节课展示学生所写内容。由于,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并不算多,而我也是第一次把作文课作为研究主题,所以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不过,此次备课,大家发言都很踊跃,为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以人为镜知不足,我会吸取成员们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次教学设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工作室成员提出课堂中的困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1月16日备课记录</h3> <h1><b>第二阶段:<br /></b><b>2017年1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b></h1><h1><b> 三、课堂观察——入水方知水深浅</b></h1><h3> 11月23日,董村镇考叔小学五二班,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作课结束后,我对课堂效果的呈现比较满意,第一节课时间把握比较精准,并且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我讲解的内容。只是,在第二节的作文展示课上,我觉得自己干涉学生过多,没有让学生完全表达出对展示作品的看法。在评课过程中,课例组老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秦笑蝶老师明确指出作品展示环节需重新设计;马丽可老师认为课堂内容过新,一节课讲不透;刘松芳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韩理想老师认为展示学生作品时,要学生多说,教师补充;刘行老师认为老师讲解过多,学生发言过少,应该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吕小绘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正所谓入水方知水深浅,课堂是检验教学设计最好的方式。此次授课我受益匪浅,我会采纳成员们对我提出的建议,积极修改教学设计,重新设计课堂上呈现的内容,争取下次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效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次评课记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次教学设计</h3> <h1><b>  四、复备复上——探索真知靠实践</b></h1><h3> 11月29日,董村镇口王小学,我听取了成员们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然后,在吕小绘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口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进行了复备复上。这次上课,虽然时间把握方面不如上次上课精准,但是我讲得更细致,并且对作文展示环节也进行了完善。上完课后,大家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刘行老师纠正了几个读音上的错误,并强调了板书的重要性。马丽可老师指出有一个同学所举事例不恰当。此次上课主要是纠正细节上的问题,但仍当我受益匪浅。确实,探索真知要靠实践,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一定会注重理论和实践想结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次评课记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三次教学设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课例研究活动情况记录</h3> <h1><b>第三阶段:<br /></b><b>2017年12月1日2017年12月22日<br /></b><b> 五、沉淀反思——路漫漫且行且思</b></h1><h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课例研究历时两个多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集思广益的力量,并明白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真是收获颇丰。在小语教研路上,我们不过刚刚起步,前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们团队成员会互帮互助,一起提高,不断成长,砥砺前行。</h3><h3> <br /></h3><h1><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附录</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三次教学设计及修改意见汇总表</b></h1></b></h1> <h1>  <b>(二)主讲教师的反思和收获</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习作·生活中的启示》</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次课堂观察后的反思和收获</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姚鹏远</b></h3><h3> 《习作·生活中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写的作文之一。此次习作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心中所想,明白事例体现出的道理。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并在写作时用上这些方法。从而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的"内容无序、中心模糊、思路混乱"等问题。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教授写作方法上。</h3><h3> 写作有法,但无定法。我始终认为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写作方法后,能理清自己的思绪,从而清楚写出心中所想。此为小学生写作的第一阶段。当小学生处于写作第一阶段时,才可能抛开固有的写作方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写文章。但是,据我长时间观察,农村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达到小学生写作的第一阶段。于是我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了一节以传授写作方法为主的写作课。</h3><h3> 两节课结束,我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对时间的把握也比较精准,课堂呈现的效果令我满意。但是,此次上课,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课上我讲述过多,与学生互动较少,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始终秉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思考、讨论、答问。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我所讲的内容。</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二次复备复上后的反思和收获</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姚鹏远</b></h3><h3> 相较于上节课而言,我最大程度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集体讨论、举手答问、学生朗读这些环节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学生参与度很高。我也切实感觉到了"放手"后的快乐。其实,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教师确实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去想、去悟。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发挥自己独立自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h3><h3> 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比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画自己的手掌时,比较费时费力,导致课堂纪律有些乱;我应该事先找到更好画手掌的方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h3><h3> 此次课堂观察结束后,我沉思良久。我觉得教授学生写作方法这种授课方式虽然必要,但是应该还有更好的授课方式。我已初步有了想法,在接下来的写作教学中,我不会再拘泥于只教写作方法,我会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运用课外活动、课堂观察、个人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我会继续为语文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h3><h3> </h3><h1> <b> (三)课例组成员反思及收获</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欲要探究竟 处处需细心</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例研究总结与反思</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吕小绘 刘行</b></h3><h3> 历时两个多月的课例研究终于落下帷幕,我们仍意犹未尽。因为在此过程中,我们感受良多,收获颇丰。</h3><h3> 整个活动过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成员们对待研究、仔细斟酌的态度。在确立主题时,工作室成员们都能从细处着手,说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时,成员们踊跃发言,为作课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作课人姚鹏远是一位十分细心的教师,第一次上课时,他对时间把握十分精准,授课过程张弛有度,授课方式变化极多。两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不觉得劳累,都觉得听他的课能有所得。第一次评课,老师们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详细为姚老师讲述了改进的措施。使得姚老师在第二次上课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进步。第二次上课,作课人姚老师更加仔细,他注重把握细节,力争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态度难能可贵。</h3><h3> 只是,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不断进步的教师。我认为习作课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点上,我觉得此次授课还有所欠缺。而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我觉得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视频教学、观察图片等。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想说的事例,在课前先写下来,我觉得课上的评价和修改就会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h3><h3> 以上,是我的对本次课例研究的总结和反思。我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此次能活动顺利开展,在于课例组成员群策群力,能从细微处找差异,能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次课例研究结束了,但是教学的研究仍在继续,我与所有课例组成员会继续努力,永不停止研究的脚步。</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生活中的启示》观课反思</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秦笑蝶</b></h3><h3> 我从确定主题,到课堂观察以及基于实践的复备复上,我都参与其中。确实,课例研究给平日的工作又增加了许多忙碌,让我感想很多,收获很多。</h3><h3> 这次的课例我们准备的是半命题习作教学,这让我们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兴奋不已,很期待这次的研究,因为都想从姚老师那里好好去取经,从活动确定的那时起,刘行老师就带领大家做了明确的分工,过程拍照,录小视频,分班教学,议课到美篇制作,大家都各司其职,确保了每次活动的顺利进行。</h3><h3> 第一次的课堂呈现在考叔小学进行,姚老师的自信娴熟,有理有法的习作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突然领悟到:原来习作课也可以这么美的上,学生也可以这么乐意的接受。基于课堂实践教学,让我们对习作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课后我们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习作表现以及时间的把控,把内容做了稍微的调整,从教学目标的完成,到最后学生作品的呈现,都详细的做了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堂课的完成让每个人都颠覆了以往对习作教学的认识,你一言,我一语,看着大家兴奋的笑脸,觉得虽然准备过程很辛苦,但是也都不虚此行。</h3><h3> 经过反复的讨论,大家决定第二次的课堂展示在口王小学进行,第二次的实践教学让我们的课例研究愈加清晰了,学生们的现场创作也让我们惊叹不已。每次不同的课堂生长都让我们在场的每位老师都成长不少。</h3><h3> 通过这次习作教学的课例研究,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习作教学的不足,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时效性,同时也认识到只有上课了,扎扎实实的做了,参与其中了,才会不断的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经过反思,研究,改进,课堂上问题层层的出现,不断的得到解决,学生不断的成长,提高。才算是真的研究,真正的教学相长。</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课后的反思与收获</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松芳</b></h3><h3>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一部分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不愿写作文,提起作文就犯愁,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也是大多数语文老师的教学盲区,作文分在考试中分数还挺高,所以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教师如何指导好作文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董村小语工作室全体老师进行了一次作文指导课课例研究。</h3><h3> 本次作文课例研究的主角是年青的姚鹏远老师,在短短的时间里,姚老师一连上了两次习作指导课,每次都是两节课连上真是费尽了心思。教学设计改了又改,课件也跟着反复修改,熬了几个通宵。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学生课堂的反响,整体效果还不错。我也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的方法,真是今日听君一节课,胜于自己摸索十节课。真心的感受到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到沙滩上。</h3><h3> 在本节习作指导课的设计上,姚老师费尽了心思,针对学生写作文时思路不清、内容混乱,详略不当设计了独特的左手作文法列提纲,利用困难克服写作模版,可谓是别出心裁,让平时的写作老大难都写出了不错的文章, 姚老师在讲课时,让学生结合例文理解了倒叙式开头,利用困难克服写作模版,明理式结尾,然后生动的讲述了左手作文法列提纲让学生有章可循,整节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很浓,很轻松的完成了作文任务,并能够开心的互相点评。</h3><h3> 听完姚老师的作文课我感觉自己很惭愧,这么多年真是愧对学生了,作文课有点儿太落后了,总是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怎么不想办法教教他们呢?课下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发现学生觉得作文难写的主要原因在于没什么可写的。其实,我们生活中,值得写的内容很多。诸如风雨雷电、花鸟虫鱼、山河湖川……都可入文,更不要说我们日常所经历的、亲眼所见的和亲耳所闻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了。为什么学生还喊没什么可写的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因为不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概括地说就是不具备搜集素材、选择素材的能力。我想,这需要教师的培养。而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恰恰忽略了这个环节。只知道布置而不知道培养,导致有部分学生老师一布置作文,就去找百度。</h3><h3> 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一定多向姚老师请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作文。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习作指导课《_______的启示》听后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丽可</b></h3><h3> 听了姚鹏远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的启示》,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扎实有效,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能围绕"把事情说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的教学目标来开展。经过两次磨课听课,我受益匪浅。</h3><h3> 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初次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清晰地把所选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达出来,然而,有些学生从事例得到的启示较为牵强,所以引导学生如何从事例引出启示也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姚老师在教学时,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写成了范文,并运用左手作文法剖析了此文,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了文章的布局,让学生了解此次作文的框架。随后,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平凡的小事,透过事情的表面现象,把启示说明白,并能按照左手作文法的步骤列下提纲。</h3><h3> 通过此次课题活动,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根据课标要求,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 的启示》的布局,会列提纲促表达,但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把事例描写细致也是教学重点,但毕竟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该如何兼顾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实际情况,还有待老师们深思!</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课例研究反思与收获</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韩理想</b></h3><h3> 从课例研究的筹划到结题,历时几个月的时间。对于初次参与课例研究的我来说,可谓是受益匪浅。</h3><h3>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小语组的各位成员们在刘主席的带领下讨论课例研究主题时的那种热情。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最终确立了"列提纲、促表达习作指导研究"这一主题。这次课例研究对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因为这是关于写作的一次研究。虽然教语文已有四五年的时间了,也经常接触到作文,但具体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并且写出优秀的作文的确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经过这几次的磨课、试讲、听课、讨论,尤其是在主讲人鹏远老师的启发下,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教学上的不足,鹏远老师的这种倒叙式开头、左手作文法列提纲、明理式结尾等写作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为学生在写作上提供了一个模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从这几次的课堂效果就能明显体现出来。</h3><h3> 能够参与这次课例研究,实属荣幸。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像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一定会多多学习并且吸收借鉴,并且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多向优秀的有好的教学方法的老师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做一个学习型教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角西峰夕照中,</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断云东岭雨蒙蒙。</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林枫欲老柿将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秋在万山深处红。</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后记</b></h1><h3> 每一次深入开展课例研究,都让我们受益颇丰。我们成长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们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各项教研的活动成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平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接下来我们必定接受更多、更高的挑战,为我们的教研事业努力探索,用实践去拥抱董村小语更加灿烂的教研春天!</h3>

学生

课例

教学

课堂

习作

老师

研究

作文

写作

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