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丽的西藏,那令人无比向往的地方,将大自然的无限美丽向世人尽情展示着;那屹立在世界之巅的神奇之地向世人上演梦幻般的美景。让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数不胜数的寺院和气势非凡的布达拉宫烙印在我宁静而安定的心中。</h3> <h3>布达拉宫美丽夜景令人难忘。</h3> <h3>棕尾虹雉,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h3> <h3>棕尾虹雉(雄鸟) ,拍摄于西藏山南卡久寺。</h3> <h3>棕尾虹雉</h3> <h3>棕尾虹雉 (雌鸟)</h3> <h3>赤斑羚,中国珍稀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拍摄于西藏卡久寺。</h3> <h3>血雉 - 西藏亚种,濒危物种,为国家二级重要保护动物。</h3> <h3>血雉 亚种</h3> <h3>藏雪鸡,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等级。</h3><h3> 拍摄于雄色寺。</h3> <h3>藏雪鸡</h3> <h3>西藏雄色寺观鸟</h3><div> 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曲水县束妻山的雄色寺,是西藏最大的红教尼姑寺。由于藏传佛教所蕴涵的生态观念,使束妻山附近的自然环境得到完好的保护,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的鸟类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从1995年以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年轻的鸟类学者卢欣博士,每年都会来到这里,进行鸟类生态和行为研究,至今已是第7年了…。</div> <h3>藏马鸡-</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有时也上到林线上林缘疏林灌丛中活动,冬季有时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活动。</h3><h3>濒危物种藏马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拍摄于拉萨雄色</h3> <h3>高原山鹑</h3> <h3>2017年 6月 4号, 早上由阿勒泰出发前往小东沟约30多公里,我们乘座小张的越野车到达这里(2400海抜),由于山上的雪还没溶化,越野车无法前行了,大家只好背上拍照设备、干粮和水,由聪明能干帅哥小张带路 步行上山,路程约五、六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山顶(2700海抜多)我们分头去找岩雷鸟,找啊找…,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拍到了…!</h3> <h3>爬雪山</h3> <h3>过早地</h3> <h3>找到了目标---岩雷鸟</h3> <h3>岩雷鸟(雄) ,栖息于高山针叶林、雪线以下的矮桦灌丛、小半灌木荒漠草原、亚高山草甸,以及具有零散砾石的高山草甸,也可生活在2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是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以及森林草原地带生活的鸟类,栖息地类型除了北极冻原带、冻原灌丛森林、多岩石的草甸地带以外,还栖息在高山针叶林、高山和亚高山草甸等高山地带。</h3> <h3>岩雷鸟(雄) 珍稀鸟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h3> <h3>岩雷鸟(雌)</h3> <h3>蓑羽鹤,大型涉禽,体长68~92厘米,是鹤类中个体最小者。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草甸沼泽、芦苇沼泽、苇塘、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种生境中,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栖地高度最高可达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h3> <h3>蓑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拍摄于新疆。</h3> <h3>大鸨 ,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h3> <h3>大鸨,拍摄于新疆 阿勒泰。</h3> <h3>波斑鸨 ,珍稀鸟类,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拍摄于阿勒泰。</h3> <h3> 黑啄木鸟 拍摄 布尔津</h3> <h3>黑啄木鸟</h3> <h3>黄喉蜂虎,拍摄于新疆 克拉玛依</h3> <h3> 角鸊鷉, 已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3> <h3>角鸊鷉 拍摄于新疆 福海</h3> <h3>黑颈鸊鷉</h3> <h3>白头硬尾鸭</h3><div> 新疆乌鲁木齐市的郊区有一个小的湖泊,当地 人称为白湖。有一种叫白头硬尾鸭的鸟儿每年不远万里来此繁殖。很多人对于白头硬尾鸭感到陌生,但它另一个身份就广为人知了——白头硬尾鸭就是大名鼎鼎的 唐老鸭 的原型。</div><div> </div><div> 2017-5-26 拍摄于新疆 乌鲁木齐</div> <h3>白头硬尾鸭 极为珍稀,全球数量仅有7000~13100只。在世界范围内,白头硬尾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俄罗斯、土耳其、伊朗、蒙古等国,起初中国境内并没有其分布。对于中国而言,白头硬尾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br></h3> <h3>白头硬尾鸭 珍稀物种,拍摄于新疆乌鲁木齐。</h3> <h3>内蒙古 根河</h3> <h3>根河 秋色</h3> <h3>乌林鸮 ,为分布在北半球非常大型的猫头鹰。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中国国家二级保护 动物。 </h3><h3> 2017-9-29-拍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h3><div> </div> <h3>为罕见的留鸟,分布于800~1800m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栖息在以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主的混交林,有时也到沟谷阔叶杂木林中活动。性机警,飞翔迅速无声,昼伏夜出。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飞翔迅速而无声,常停息在高大乔木顶端,等待和观察猎物。</h3> <h3>敖鲁古雅使鹿部落</h3> <h3>训鹿<br></h3><h3>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过去一直以在大兴安岭深山放牧驯鹿和打猎为主要经济来源,敖鲁古雅使鹿部落以游猎而闻名。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成了猎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了当地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h3> <h3>普通鳾</h3> <h3>长耳毛松鼠</h3><h3> 拍摄于根河</h3> <h3>内蒙古 额尔古纳</h3> <h3>夕阳无限美 只是近黄昏</h3> <h3>和北京朋友合影留念</h3> <h3>老玩童,零下28度还在雪地里快乐玩雪!</h3> <h3>雪鸮(雄鸟),雪鸮别名白夜猫头鹰,属于鸱鸮科, 雪鸮是一种大型猛禽,属于鸱鸮科。雪鸮是一种稀有的白色猫头鹰,也有人称呼它“雪鹰”,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区。 雪鸮多见于北极圈内,但它们也居无定所,这完全由食物的数量来决定。它习惯了北极的寒冷天气,所以,它也被称为“北极猫头鹰”或“白色大猫头鹰”。雪鸮的叫声多种多样,当遇到威胁或骚扰时,会发出一种奇怪的敲击声。</h3> <h3>雪鸮,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h3> <h3>雪鸮(雌),雌鸟和雄鸟相似,通体亦为白色,但头部有褐色斑点,背有暗色横斑,腰具成对褐色斑点,胸腹和两胁亦具暗色横斑。</h3> <h3>雪鸮(雌鸟),雪鸮因全身几乎为雪白色而得名,而且它们多为昼行性鸟类,因此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猫头鹰,而随着《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和电影的流行,其中可爱的雪鸮形象也使这种鸟类受到世界上更多人的喜爱。</h3> <h3>猛鴞(Surnia ulula)</h3><div>猛鸮在见于欧洲北部、俄罗斯、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北部鸥浦、呼玛、乌伊岭、吉林漫江、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博克图、乌尔其汗、兴安以及新疆西部和天山。</div><div>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div><div> 2017-11-24-拍摄于内蒙古海拉尔</div> <h3>猛鸮,是中型鸟类,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具鹰样的尾,脸部图案深褐色与白色纵横。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