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周年的纪念聚会

陇上石玉

<h3><b>  我们这个班级从1961年开始,初中到高中都是乙班,已有56年的历史。高中毕业时是六七届高二乙班,时间跨了半个多世纪。这极不平常的56年,让我们度过了饥肠咕咕的吃不饱、体验了社会发展的不平常,参与了由不得自己的上山下乡,经历了各自工作的摔打磨练,走过了生活坎坷的波波折折……。到了老年,盼来了国家空前的盛世繁华,拽着年龄的小尾巴,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时间的长河,让我们曾经的同窗之情,儿时的无猜友谊,更加郁郁葱葱,繁花似锦。这一切都来之不易,都仰仗着我们的班主任——马惠华老师。</b></h3><h3><b> 马老师五十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师大,抱着建设大西北的志向,自愿来到兰州。我们六一年走进附中,就当了我们的班主任,这一当就是七年(文革让我们在学校多呆了一年)。她教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教我们做人的原则道理,教我们顺时不骄不躁,背时不离不弃。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一生的幸事!这中间,她有几次机会可以调回山东老家——菏泽、调回爱人崔老师的家乡——云南昆明。由于舍不得离开我们,放不下自己的学生,她都放弃了。真的是献了青春献终生,还献出了子孙。可能有人说,哪处的青山不埋忠骨?可那个年代的西北,哪有青山啊,除了荒山秃岭,就是风沙黄土!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忠心耿耿,没有金子般的母亲慈心,谁能够在西北坚守岗位,奉献一生?!</b></h3><h3><b> 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记着她的恩情,愿意为她庆生,愿意围着她聚会。特别是这几年,老师身体不如以前,眼里的这群"大孩子",相继步入了七十岁的老龄,大家渴望有更多的见面机会。于是有热心的同学借"六七届"正好五十周年的由头,策划了2017年8月15日这一场大规模的聚会。除了在兰州聚会,还要出纪念册,回忆我们在校时的点点滴滴,再忆马老师的身体力行和楷模师范,以及永远忘不了的师生之情。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的,执笔成文的,不亦悦乎!</b></h3><h3><b> 我那天用相机快门记录了聚会时的情景,记录了大家相见时发自内心的喜悦,记录了一群老头老太满鬓白发的孩童模样,记录了老师见到这群大孩子热泪盈眶的感人场面。今天呈现给大家,四十多张呢,喜欢的就收藏。</b></h3><h3><b> 这里还要感谢孙瑞芳同学,是她的督促,我才学习了制作美篇,前面试着作了一个,结果不知道发到什么地方去了,照片也少。这次谨慎操作,生怕再发生意外,多放了几张照片,加了一点文字,方便大家阅览、收藏。</b></h3> <h3><b>我们的班主任马惠华老师,一生的恩师!</b></h3> <h3><b>这是马老师刚来兰州时的照片,多么年轻、俊秀。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大西北!</b></h3> <h3><b>一起插队的队友,曾经的一户人家。</b></h3> <h3><b>虽然已经华发两鬓,依然风采奕奕。</b></h3> <h3><b>看看你的电脑里存了些什么宝贝。</b></h3> <h3><b>为恩师放声歌唱</b></h3> <h3><b>祝福恩师健康长寿</b></h3> <h3><b>我也为恩师唱支歌</b></h3> <h3><b>满桌的佳肴美酒诱惑,抵不过同学情谊的浓浓烈烈。</b></h3> <h3><b>失联的"长城"同学,今天总算被找了回来!</b></h3> <h3><b>讲不完的趣事,诉不完的衷肠。</b></h3> <h3><b>并不擅长唱歌的尹同学,每次聚会都要为大家歌唱,都要为老师献歌。</b></h3> <h3><b>这是我们班的歌唱家,看他多么尽情。</b></h3> <h3><b>一曲一曲又一曲,今天的歌声特别嘹亮。</b></h3> <h3><b>当年一起走"长征",今天按那会儿的位置再留影。</b></h3> <h3><b>一起走过了千山万水,故去的好友在天堂安息。今天的位置,让夫人补上。</b></h3> <h3><b>活动的组织者,向大伙儿做报告呢。</b></h3> <h3><b>请恩师今天给我们再讲一讲。</b></h3> <h3><b>今日的聚会,来了四十八个同学,规模空前!</b></h3> <h3><b>初中的同学来张合影,可惜好几个同学这会儿都不在,也没有我。</b></h3> <h3><b>不行,我们都要和恩师在一起。</b></h3> <h3><b>几十年了,今天总算是见面了,来张合影吧。</b></h3> <h3><b>一样是几十年没有见面了,留影是必须的。</b></h3> <h3><b>帅哥靓妹啊!</b></h3> <h3><b>我要单独和恩师来一张</b></h3> <h3><b>虽然我(红衣)和你们三个没有同过窗,恩师将我们连在了一起。</b></h3> <h3><b>我俩也要一起和恩师合影</b></h3> <h3><b>红衣女子问道:恩师除外,你们还认识我吗?</b></h3> <h3><b>再合影</b></h3> <h3><b>讲什么呢,听得那么入神,笑得那么开心!</b></h3> <h3><b>我们几个初中的,也来一张。</b></h3> <h3><b>甭管初中高中,我们也来一张。</b></h3> <h3><b>那我们也来一张</b></h3> <h3><b>当着她的面,说那时候有关她的"悄悄"话,好开心。</b></h3> <h3><b>几十年失联的"长城",终于被找回,男儿相见,也是热泪盈眶!</b></h3> <h3><b>曾经的好朋友,一起向大家问你好!</b></h3> <h3><b>乐得弯了腰!</b></h3> <h3><b>大眼睛这会儿都眯成了一条缝!</b></h3> <h3><b>乐啊!</b></h3> <h3><b>和恩师握手,十指相和,舍不得放下啊!</b></h3> <h3><b>这注视的眼神,诠释了一切。</b></h3> <h3><b>大家的脸上都是满满的笑容</b></h3> <h3><b>恩师发话了:啊呀,"长城"总算回来了!——老师说话的口气,和当年一模一样,还是那时候的调调。</b></h3> <h3><b>不由自主手拉着手</b></h3> <h3><b>同学之情无以伦比!</b></h3> <h3><b>今天我们到的最早,先来一张吧。这里有我。</b></h3> <h3><b>最开心的笑容!</b></h3> <h3><b>这是我们的《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的封页。这幅画,是我们班的罗同学,按记忆中的附中模样画的,是当年学校大门口的实景,还有几排教室和高高挂着的"弹片"钟。今天的附中,教室、操场、宿舍……都已经非常的"高大上"了。可是那会儿的附中,永远像圣殿一样,深深印在了我们心底。现在此画,已经被学校作为历史记录的一页,收藏了。</b></h3> <h3><b>他是我们班的能人和热心人,是这次聚会和毕业五十周年念册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每次聚会,他都积极策划,实地勘察,细心组织,还负责接送老师,从头忙到尾。感谢了,幕后英雄,全班同学都从心底谢谢您!谢您辛苦、谢您周全、谢您每一次都给大家不一样的惊喜。也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再聚会!</b></h3> <h3><b>这几天作了一个聚会同学照片墙,有几个同学看了,觉得应该放到美篇中,拗不过了,那就放在其中吧。都是从活动当天的照片中裁剪出来的,毛病很多,大家包含了。马老师从年轻到现在,都在我们身边。</b></h3> <h3><b> 这篇美篇,我第一次制作,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望同学们原谅。—— 王玉</b></h3><h3><b> </b></h3><h3><b> 2017•12•30</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