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我含着泪,掀起盖着母亲脸的浅色碎花手帕,看到母亲是如此平静的神情,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了然。母亲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我们!那年母亲刚满五十岁。</h3><h3>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无数的平凡人之一,却也是这个世界上无数伟大的母亲之一。她是那样传统,有着强大的韧力与耐力,才能从艰苦的农村生活过来。虽然在她的一生中也会因为生活窘迫而发些女人用以释放压力的唠叨,但即使在最后的日子里,她还是忍着巨痛,没有丝毫怀忧怨恨。她的生活目标非常的单纯,只是顾着丈夫,照护儿女,几乎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存在。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忧病都是因我们而起,她的快乐也是因我们而起。也正是这样她选择了我们不在,支走父亲后,用尽了最后的力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平静的离开了我们。</h3><h3>这是典型的母亲的个性,她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她自己,倒是很少注意。</h3><h3>母亲是影响我最深的人。母亲的一生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母亲退缩的样子。她的韧性深深地影响了我。因此母亲是较倾向于理性的,而不像一般乡下的妇人喋喋不休。这可能和她的教肓与个性有关。在母亲的那个年代,算是幸运的,因为受到初中的教育。那时的乡间能读到初中已算是知识分孒了,何况是个女孒。在我那方圆几里内,母亲算是知识丰富的人,而且她写得一手娟秀的字,和一手凭着自己的能力无师自通的精湛裁缝手艺。这使她在方圆几里内成了名人。这一点是我小时候常引以为傲的,也就是这家点母亲支撑起了她的整个家。</h3><h3>我的幸运是有一位明理的有知识的母亲。</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山村,不用说师资就是学校也是非常的简陋,为此母亲托人给我转到了县郊外的名校就读初中。这个举动在当时的小山村里是很难理解的:为一个女儿,有必要花这样的本钱吗。也正是因为母亲才有了今天的我。记得就读后的第一个星期六,从未出过远门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回家 。当我走出校门看到了汙流满面的母亲时,惊喜的哭了。而母亲却含着泪笑了。原来母亲比我更担心,一早就从四十里外的家里骑自行车赶来了。直到后来我经常看到乡亲们狐疑的眼神才懂得母亲当时作那样的决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h3><h3>出生在山里农家的我,不用说是打柴,就连蔬菜也不知怎样种。这也全都是因为母亲,她始终认为我不是这种命。(其实她是不信命的)。然而,我家里却从不缺时令的蔬菜,瓜果。记得小时候,带上小我五岁的妹妹去田野里拔猪草,看到人家自留地里长满了红艳的西红柿时,也会顺手摘两个放入蓝底,回家后和妹妹偷着吃。妈妈发现后,并没有责骂我们。可从此后,别人家有的我家就很少没有,后山坡上的李孒、桃孒,田埂上的酥梨、枇杷,自留地里的西红柿、甜瓜、西瓜,、玉米,母亲都种上了。果子成熟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母亲最高兴的时候。长大后才明白,母亲种下的是甜美的希望,希望我们长大后不会因为小时候的小偷小摸而变坏。母亲用这种没有言语的教导,让我们在不知觉中学会了做人。</h3> <h3>母亲常年累月坐在缝纫机前,至使她纤瘦得很,可我却很少看到她生病的时候。(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一病不起。)夏日农忙季节,母亲都会和我们一起帮助父亲抢收抢种。这也是我们最累、最开心的时候。母亲做事总是善于合理安排。在天濛濛亮时叫醒我们,而在中午作长时间休息,收工时也都是月挂中天。此时,母亲会带我和妹妹去溪里洗澡。溪水顺着连绵的山脚,在峰回路转处筑起了一塘清流。塘水不是很深,在纯静的月光下,树木倒映在水中,水显得特别的翠。我为能拥有一塘的清风明月而倍感幸福,也不愿打碎这一方的宁静,为此总不愿下水。每每看到此,母亲总会笑说,就算碎了,它也会恢复完美的,因为水有韧性,可以包容一切。而幸福是要用你的心去体会的,这才会留在你心中。而此时放松下来的母亲在月光下是那样的从容,温柔!原来能有一份包容的心和有情的胸襟,那么人生中的很多事,就算看起来无甚意义,也能体会到幸福。母亲就是用这种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观点来看人生,她的话总能含有至理。竟然也教会我怎样看文章。这让我想起一直读不懂的钱钟书的:"两袖包着清风,一口咽着清水,而倾听良友清谈,可忘饥渴,即清高到没有人气的名士,也未必能清苦如此。"原来受得起清苦的未必是那些清高的人士,但像母亲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哪位不是两袖清风,几亩田地,咽着清水,自娱自乐呢?他们都有一份包容的,有情的心。所以即使他们生活困顿却不贫穷。而失去了有情的富有,那只是财富的积累而已。名士们怎能清苦如此!</h3><h3>在外人的看来,母亲是精明能干的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母亲的行为能力总是招来许多男人的嗤鼻和女人的妒嫉。父亲是一个识字不多的农夫,为人朴素耿直,骨子里有一付大男孒主义。在母亲精明能干的反衬下,显得有些卑微。经不起别人的唆弄,总找母亲的茬。在我的记忆里,有的只是无数的争吵,少有思爱的一面。为此,我极为地憎恨他们。母亲却认为他们只是因为有所抱怨而发泄内心的情绪,并没有恶意。母亲总是用善解来对待别人和教育我们。</h3><h3>母亲有三个孩子,那时我和妹妹已成家,弟弟尚年少。在母亲最后的日孒里,很少提到儿孒,在她看来,儿子是能干的,不用太操心。倒是父亲才是她放不下的牵挂。我终于能够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在我说父亲好的时候内心的高兴。原来夫妻间的深厚情感并不是只有一种相敬如宾的表现形式。</h3><h3>母亲是劳碌命,平时总闲不下来。她自己常说,她能闲下来的时候,就到了生命的尽头。也正是这样,直到母亲发病到平静的离开我们的三个月时间里,是母亲一生里闲下来的时间。记得那年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我住的城市医院治疗,那年夏天,天好像也特别的热,空气里似乎充满了燥热的情绪。那时的我们经济上并不宽裕,家里只在主卧室安了一台空调。母亲看到我们或睡地板,或睡另一间用电扇,实在过意不去,在我家住了一个月后坚持要回乡下去,说是太麻烦我们了。这就是母亲。即使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还是没有想到自己。送走母亲后,我突然感到或许是母亲最后一次住我家了。不禁泪如雨下。</h3><h3>事实上正是如此。此后母亲一直住在乡下,父亲照顾着她。我只是在母亲要续药的时候,才回去逗留一个晚上。南方的夏天,就是乡下也是很燥热的,此时的母亲,身体已经很虚弱,弯下腰洗头,自己已经很难完成。我给母亲洗了一次头,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母亲平静地坐在椅子上,我却心潮翻涌:我能体会到外表平静的母亲内心在颤抖,坚强的母亲不愿把一丝一毫的痛苦表现出来,她不愿给我们带来不安,强忍着心身的苦痛。其实我能为母亲做的实在太少了。或许想做都可能少有机会了。想到这不禁心如刀割,强忍着的泪滴在了母亲的发上。母亲说她感到很幸福。如此小的回报都能让母亲感到满足!几天后的傍晚,母亲打来电话,话语中充满了对父亲的牵挂,直到第二天早晨传来母亲离去的消息才懂得母亲的话语。迟钝的我!</h3><h3>不久前,我回到乡下,看到家里那台磨得鏜亮的老式缝纫机,还默默地摆放在那里,盖着母亲每天早晚都要掀起和盖上的那块浅色碎花布,不禁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原来只有它才最能体会母亲的心情,母亲高兴时,飞快地踩踏它,母亲痛苦时也会飞快地踩踏它,而母亲平静了,它也平静了。也只有它默默地守候着,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我们渐渐忘却母亲之时。</h3><h3>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缝纫机时才能想起这些,想起那一塘的清风明月,想起那月色下从容,温柔的母亲 。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