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芳华》

社稷江山

<h3>  评分:五分(十分制)。战争看点三分,场景、歌曲、舞蹈看点二分</h3> <h3>  媒体连篇累牍的炒作、美篇慱客的评论、战友的推荐,我终于下了决心,咬咬牙,掏出五十元退休金,走进了告别二十年的影院,去看大导演冯小刚、隐藏在美国的大编剧严歌苓的大作电影《芳华》。</h3> <h3>  随着八一制片厂的片头映出,绿军装红帽徽红领章、红色的标语、敲锣打鼓抬着主席像的游行队伍,又把我带回到那个青春火热的年代。随着熟悉的歌曲在影院的立体声浑响音律和优美的舞蹈视觉烘托下,我受到了震动。这就是我们当年的那个时代和芳华。(二分)</h3> <h3>  随着战争场景来临,当刘峰受伤倚靠在车旁,胳膊流着血吼叫着:把喷火器拿来……!我要带着战友的遗体回去!我有了第一个泪点。当何小萍和那个不到十六岁受重伤的小战士动情的对话以及当炮弹炸塌屋顶,何小萍奋不顾身扑在小战士身上,我有了第二泪点。当战争结束,文工团被撤销告别战友唱起“送战友”时,是第三个泪点。当刘峰被城管人员欺负,郝淑雯上前哽咽着爆出粗口:x你妈,敢打残废军人,战斗英雄!我愤怒!我有了第四个泪点。这四点是全剧不同段的高潮,是《芳华》吸引走过那个时代一辈人去看、去品、去流泪、去怀旧的原因所在。(三分)</h3> <h3>  至于反映女兵工作生活的情节,却实难苟同。我引用七十年代当过女兵连副连长,在女兵中浸泡了十二年的张斌博客里的一段话:这个剧情和内容,完全不是我们当年部队的真实写照!当年我们的连队,不管男兵女兵,正气是占绝对上风的。同志之间,战友之间,哪有那样的嫉妒、尖刻和丑陋?哪个地方写出女兵的心灵美了?见到的只有丑恶。欺负新兵、诬陷别人偷东西、抢别人对象,诬告好人,甚至还有一个集体去撕人衣服的情节!这还是女兵吗?简直就是一群市井泼妇。</h3> <h3>  我也是那个年代入伍,单位也招了文艺女兵,最小的只有十四岁。她们曾经住在我们宿舍对门,一起在一个食堂吃饭,好像没见也没听说过她们有那样类似的事。也许,冯导和严编那个文工团有这样的故事。但我可以肯定:在那个年代的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正气是主流,正气绝对是占上风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不会有那样的情节。</h3> <h3>  此片的看点就是怀旧,就是当年我们曾有过的美好芳华。青春不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