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次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革命,我参加了“星火旅游赴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缅怀与希望之旅”。旅游团于10月30日从新西伯利亚入境,历经圣彼得堡、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莫斯科、索契,于11月10日从新西伯利亚出境,历时12天。其间,11月3日、4日在列宁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游览。</p><p> 乌里扬诺夫斯克原名辛比尔斯克。1870年4月22日,列宁出生在这里。1924年列宁去世后,根据列宁原姓氏“乌里扬诺夫”,把辛比尔斯克改为“乌里扬诺夫斯克”。</p><p> 没有列宁,也就没有十月革命。因此,我的美篇“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俄罗斯游记”也就从这里开始叙述吧!</p> <p> 11月3日上午,我们旅游团从喀山乘大巴来到乌里扬诺夫斯克。</p><p> 下午,我们参观了列宁博物馆,在伏尔加河边观赏满月,到列宁广场举行纪念活动,参观列宁上学的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p><p> (这张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拍的是列宁博物馆的外景。)</p> <h3> 列宁博物馆入口处的群雕。右二是列宁,右一是列宁的亲密战友捷尔任斯基,左二为已经坚定参加革命的工人,而左一则是一个尚在犹豫是否要参加革命的农民。</h3><h3> 有趣的对比: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成份就是农民;而俄国十月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和起义的士兵,最早的政权机构叫做“工兵代表苏维埃”。</h3> <h3> 博物馆陈列的反映列宁从事革命活动的油画。</h3> <p> 十月革命前,列宁站在小装甲车上进行演讲。</p> <h3> 列宁逝世两小时后所做的面部和双手的石膏模型。</h3> <h3> 最有趣的是,列宁博物馆为我们旅游团全体举行了少先队入队仪式,誓词与时俱进,说的全是如何发展俄中友谊。</h3> <h3> 现在,我们又都是少先队员了!</h3> <p> 在列宁博物馆旁边,现在还保留有一座房子,是列宁的出生地。</p><p> 列宁的父亲是沙俄时代一个有名的教育家。他原来是一个数学教师,由于成绩突出,被沙皇授予贵族头衔,并且成为当地的州教育行政主官,用中国话说,应该是州教育厅长吧。</p><p> 据介绍,列宁一家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当时叫辛比尔斯克)先后共有9个住处,其中,前8处都是租的,最后一处才是买的。也就是说,直到列宁父亲成了贵族、当上教育厅长,才有了自己的房子。列宁出生时的房子就是租住的,而且还是合租的。二层小楼,乌里扬诺夫家只是租了楼上的几间房子,厨房在楼下,三家共用。</p><p> 看来,在沙俄时代,即便是优秀教师,是知名教育家,甚至是公务员,也是很苦逼的。怪不得,这家先是出了个谋刺沙皇未遂、被处死的大儿子,后来又出了个让俄罗斯天翻地覆、让全世界资本家都不得安宁的列宁啊!</p> <h3> 从列宁出生的房子出来,天已经暗下来了。事有凑巧,这天正好是中国阴历的九月十五,当我们来到伏尔加河边时,正好赶上满月升空。</h3> <h3> 月光如水,人声鼎沸。</h3> <h3> 美丽的领队。</h3> <h3> 帅气的团长。</h3> <h3> 忍不住自拍一张。</h3> <h3> 水天一色,长河映月。</h3> <h3> 伏尔加河边赏过圆月,我们来到列宁广场。首先,嘉宾导游郭松民老师慷慨致辞。接着,全体列队,向列宁雕像敬献鲜花。然后,大家心潮澎湃,引吭高歌。团友“胡者也焉哉”激情指挥,本人自告奋勇,录下了难忘的时刻。</h3> <h3> 郭松民老师致辞。</h3> <h3> 向列宁雕像敬献鲜花。</h3> <p> 国际悲歌歌一曲。</p><p> “胡者也焉哉”指挥,“老牛尹龙”拍摄。</p> <p> 身在异域,胸怀祖国。</p><p> “胡者也焉哉”指挥,“老牛尹龙”拍摄。</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离开列宁广场后,我们来到了列宁上学的学校——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span></p> <p> 11月3日晚上,在旅游团下榻的宾馆,全体团友聆听了郭松民老师的专题讲座——《俄罗斯、苏联与中国》。</p> <p> 11月4日,早上起来,方知昨夜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p><p> 这是宾馆前面的马路。</p> <p> 离宾馆不远处就是我们昨天参观过的列宁博物馆。</p> <p> 今天,继续在乌里扬诺夫斯克游览,参观了市内的列宁故居和郊区的航空博物馆,中间还特意在郊外一个村庄停车逗留。</p> <h3> 这个故居是乌里扬诺夫一家在辛比尔斯克的最后一处住宅,也是他们唯一拥有产权的住宅。</h3> <h3> 列宁父亲书房内的书桌。这时候,他已经是州教育厅长了。</h3> <h3> 客厅。桌子上的国际象棋是列宁的最爱。他棋艺高超。</h3> <h3> 列宁母亲的卧室。</h3> <h3> 保姆的房间。</h3> <h3> 列宁姐姐(一位才女)房间的书桌。</h3> <h3> 房子后面是一大片园子。这是园子中的储藏室和水井。</h3> <p> 在列宁故居的园子里,特邀嘉宾郭松民老师兴致勃勃地和团友们打起了雪仗。</p> <h3> 在前往航空博物馆的路上,大巴特意在一个村庄停留,让我们观赏村舍、村貌。</h3> <p> 村景。</p> <h3>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乌里扬诺夫斯克算是大后方,航空工业集中于此。此处露天航空博物馆,展出了苏联以来各种型号的飞机,数量众多,全是实物。</h3> <h3> 中间是乌里扬诺夫斯克文化部门接待人员。右边是喀山地接导游艾依娜,负责喀山和乌里扬诺夫斯克两地的接待。</h3> <h3> 博物馆内热情友好、跑前跑后的小猫。(照片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h3> <h3> 旅游团就要离开乌里扬诺夫斯克时,当地接待人员在大巴上唱了几首很好听的俄罗斯民歌,其中就有我们很熟悉的《喀秋莎》。</h3> <h3> 从喀山一路陪伴而来的大巴司机师傅。</h3> <h3> 依依惜别!</h3> <p> 离开乌里扬诺夫斯克之前,在一座教堂前留影。这座教堂是苏联解体后修建的。</p> <p> 11月4日晚上,旅游团乘火车离开了乌里扬诺夫斯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附 录</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背景音乐《伏尔加船夫曲》简介</b></p><p>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俄罗斯民歌,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歌词大意</b></p><p> 哎哟嗬,哎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p><p> 哎哟嗬,哎哟嗬,拉完一把又一把。</p><p>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踏着世界的不平路。</p><p> 我们沿着伏尔加河,对着太阳唱起歌。</p><p> 哎嗒嗒哎嗒,哎嗒嗒哎嗒,对着太阳唱起歌。</p><p> 哎呦嗬,哎呦嗬,齐心合力把纤拉。</p><p> 伏尔加,可爱的母亲河,河水滔滔深又阔。</p><p> 哎嗒嗒哎嗒,哎嗒嗒哎嗒,河水滔滔深又阔。</p><p> 伏尔加,伏尔加,母亲河,</p><p> 哎呦嗬,哎呦嗬,齐心合力把纤拉!</p><p> 哎呦嗬,哎呦嗬,拉完一把又一把!</p><p> 哎呦嗬,哎呦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伏尔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苏联红旗歌舞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1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伏尔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合唱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92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伏尔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阿列克谢•季霍米罗夫领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20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伏尔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国国家大剧院合唱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混声合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