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之:新疆吐鲁番

一江春水(春江)

<p>  此次西北之行,先从家乡乘火车到西宁,后改乘大巴翻越日月山,跨过倒淌河,游览了青海湖,塔尔寺。尔后向东折返到兰州,观赏了黄河第一桥,水车园,母亲河石雕,又乘火车直奔西北。与卫星城酒泉擦肩而过,揽胜天下雄关嘉峪关。再换乘大巴,穿越戈壁大漠来到敦煌。膜拜莫高窟,畅游月牙泉,骑着骆驼悠游鸣沙山。至此,游程过半,下一站便是山川壮丽,幅员辽阔的新疆。</p><p> 跟团长线游,日期长,路途远,必定是一次次的苦旅。</p><p> 这不,刚游完敦煌已近傍晚,草草吃过晚饭又上大巴。马不停蹄,赶往二百多公里外的兰新铁路柳园站。在午夜乘火车,在第二天早上到达新疆首个目的地吐鲁番,继续下面的旅程。</p><p> 柳园是个小站,设施简陋。乘客一多,候车的座位都不够,干等二个多小时,连饮水供应也……不多说了。</p><p> 由此想到了余秋雨先生。他游历四方,成书《文化苦旅》。出版后,遭到一些人的嘲讽。说他每到各地,必有人迎送接待,有何苦哉?</p><p> 我则不以为然。余先生有苦,其苦来自于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探究与深思。是王国维所谓的求知立说造学三境界之中的那种苦。另外,我想,面对中国文化史上每一次悲剧,在精神上也是一次次痛苦的折磨。</p><p> 总而言之,我等之辈旅途之苦,大多是体力和物质上的。余秋雨先生的苦,主要是脑力和精神上的。</p><p> 我好揽胜,不求甚解。苦,但快乐着。</p><p> 扯多了,打住。</p> <p>  吐鲁番,丝调之路上的火洲,一颗丝路明珠,美丽又灿烂。</p> <p>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址。唐朝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p><p> 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调之路:长安到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h3>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行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h3><h3> 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筑工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创造力。</h3> <p>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p><p> 此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拨500米左右,主峰831.7米。火焰山荒顶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到盛夏,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的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象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p><p><br></p> <h3>  这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摄氏度以上,地表温度可超过83度。沙窝里能烤熟鸡蛋。</h3><h3> 这里年平均降水仅16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不觉十分正常。虽然年平均气温只有14度,但超过35度的天数却在100天以上。是中国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h3> <h3>  火焰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并因由明代晚期的吴承恩,将唐僧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的古代小说《西游记》,使得它更显神奇,色彩更为浓郁,以至成为天下名山。</h3> <h3>  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大多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的绿洲,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葡萄沟。</h3> <h3>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是荒漠地区的独特的灌溉系统。</h3><h3>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h3><h3>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在1100条以上,总长5000多公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