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纪行

笑月

<h1>海滨邹鲁,再说潮州。</h1><h1>当别人看到我拍的一系列关于潮州的图片,便疑问:“你是潮州人吗?”<br></h1><h1>“不!一个连潮州话也听不懂的广州人。”</h1><h1>潮州,人文荟萃、历史丰厚。潮州,风情独特,物华天宝。潮州,处处散发出悠扬的潮风潮韵。潮州,历史上以山明水秀,河岳炳灵的自然景观和精巧秀逸,古朴典雅的文化景观而闻名,被历代名宦贤士誉为“海滨邹鲁”,“岭海名邦”。潮州,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br>以“潮”字号为代表的诸如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菜、潮式凉果、潮州柑、潮州工夫茶、潮绣、潮汕抽纱、潮州陶瓷、潮州木雕、玉雕、建筑等独特的潮州风物文化。因而,从明清以来,便有“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的美谈。</h1><h1>因篇幅所限,只能选上百张图片,粗略粗略。</h1> <h1>笔峰摇翠<br>晨曦5点来到韩江畔,远眺城东三峰形似笔架的笔架山。</h1> <h1>跟着老夫子游潮州<br>远为下水门</h1> <h1>潮州城墙</h1> <h1>朝钟暮鼓不到耳</h1><h1>明月孤云长挂情<br>唐·李咸用</h1> <h1>广济楼</h1><h1>城抱江如带</h1><h1>天垂嶂列屏</h1><h1>广济门城楼,仿官廷建筑,三层重檐歇山顶,面宽五间,穿斗式梁结构,琉璃瓦红丹壁,朱柱格窗,画栋雕梁,雄伟壮观。</h1> <h1>晚霞辉映着广济门楼,是那么雄伟,那么气势。</h1> <h1>黑夜里,广济门楼在灯饰的装点下是那样好看。</h1> <h1>潮州古城墙现保存上水、竹木、广济、下水门四座城楼。</h1><h1>为了有好的构图,站上城墙垛上拍,脚有点发抖。</h1> <h1>城墙上长满花草,在逆光下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1> <h1>潮州距今700多年的宋代城墙按明代风格重现并巍然屹立于韩江边,北起金山南至环城南路,全长2千多米。</h1> <h1>天后庙</h1><h1>大海茫茫 到无岸无边 观于天 天高在上</h1><h1>飘风发发 正可危可惧 徯我后 后来其苏</h1> <h1>N多年前拍下远眺的旧湘子桥<br>一位潮州网友是这样评说:<br>俺现在新建的湘子桥也没上去过,太贵了<br>这照片都有,厉害<br>记得以前上小学和中学(八几年吧),最羡慕桥那边的同学,因为韩江新桥还没落成,每到夏天江水涨潮,湘子桥就没入水中,江对面的同学就不用上学了。<br>东门楼下拦几块门板,江水就在城外,煞是好玩。</h1> <h1>湘桥春涨</h1><h1>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广济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水面上,东临笔架青山,西接广济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十分壮观。在湘子桥恢复风貌之后,外地游客到了潮州,首选的旅游点多是湘子桥。早有古民谣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1988年3月,湘子桥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 &nbsp;&nbsp;</h1><h1>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br>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归湖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呀!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面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一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突然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的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br></h1><h1>其实,湘子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年),初为浮桥,由86只木船连结而成,称“康济桥”。历四百余年的沧桑,到了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风格。东岸十三墩十二洞,西岸十墩九洞,中间(约82米)用十八艘梭形木船搭架浮桥相联,木船用大缆索系住,还在桥面二十四洲上建造了不同式样的亭楼126间。正如歌谣“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唱的便是这座古桥历史风貌。<br>其一,“潮州八景好风流”。因“湘桥春涨”是八景之首。桥上北眺东望,潮州八景中除“西湖渔筏”外,余六景(金山古松、北阁佛灯、鳄渡秋风、韩祠橡木、龙湫宝塔、凤凰时雨)尽收眼底。置境观景,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br>在暮春三月桃花水汛,韩江水涨,河面增阔,十八梭船的涨落随潮水浮沉升降与桥东西墩连成一线,恰似长龙卧波活现。展望江面,但见韩水上游轻舟点点随波飞驰,中游东岸笔峰摇翠,下游凤凰洲的桃花盛开,景色迷人。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盛传海内外的“潮州八景”诗中,描绘得绝妙:“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br>其二,“十八梭船廿四洲”。洲是指水中可居之地,廿四洲便是二十四座桥墩。十八梭船连接成浮桥可开可合,是我国首座启闭式的石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齐名。全桥结构奇特,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这在我国的桥梁史上是个孤例。<br>其三,“廿四楼台廿四样”。在桥墩上建筑起形式各异、用途不同的廿四座楼台亭阁,以它为主线形成了“一里长桥一里市”,此桥便成为商贾桥市,经营起正宗的潮州菜、风味小食、南北水果、茶点酒肆、潮州工艺等特色物产。<br>其四,“两只鉎牛一只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潮州知府张自谦督铸两只鉎牛,取“丑银土止水”之意,在牛身上铸上“镇桥御水”四字,以此来镇压韩江洪水。但是韩江洪水并没因此而止。经过历年洪水的冲击,其中一只鉎牛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七日坠入江中。歌谣中吟唱的便是此事。<br>来 源: 《潮州文化之旅》 作 者: 张伟</h1> <h1>舍不得花几十元上湘子桥上走走,不甘者于隔栏摄下此照。</h1> <h1>韩江烟波渺<br>湘桥卧浪潮<br>十八梭船锁<br>一抺斜阳照</h1> <h1>接龍引鳳</h1> <h1>开元寺位于开元路,唐初始建荔峰寺,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改名开元寺至今,原寺占地百亩,现有30余亩,结构规范严谨,香火鼎盛,并有岭东佛学院设此。该寺是潮汕三大名寺之首。是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 <br>寺内保存着千多年来重要文物,有:唐代石经幢、宋代大铜钟、元代陨石大香炉、铜馨版、明代千佛塔、清代乾隆御赐《大藏经》、近代智诚大师以舌血敬书的《华严经》,此外还有许多古画、法器等,园中两株高大的菩提树也为国内罕见。</h1> <h1>原居香港、祖籍广东潮州的饶宗颐先生治学广博,横跨中西,在考古、甲骨文、金石简帛、敦煌学、诗词书画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在学界被誉为“北钱(钟书)南饶(宗颐)”。</h1><h1>饶宗颐学术馆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展示厅、藏书楼、墨宝楼、接待厅等;采用潮州传统民居格式,尽显潮州庭园建筑典雅秀丽、素朴简洁的特色。</h1> <h1>从文化角度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相交融。<br>学术馆正面</h1> <h1>进楼看 翰墨书香<br>推窗望 鳞瓦飞檐</h1> <h1>半亩小院留亭角<br>一池绿水沁荷香</h1> <h1>凤凰时雨<br>凤凰时雨,古时又称“凤台侍雨”,也有人说是“凤台时雨”。这些均是文人墨客对凤凰台景色的喜爱而对这个景观的雅称。&nbsp;<br>古凤凰台的由来,传说是凤凰山上的凤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 的景色,经常到这个江心绿色的沙洲栖息、游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自此,这里成为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nbsp;<br>现在的凤凰台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形式朴实古雅而又雄伟壮观。中台基上刻有“凤凰台”三字。原台亭朝南处有一块横匾,书写“中流砥柱”,朝北上槛题写着“有凤来仪”牌匾,现修复时原匾改嵌在凤凰台西南基壁上。这“有凤来仪”书匾人杨寺南,是清末潮州知名书画家。&nbsp;<br>昔时,游人到此凭台眺望,但见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放眼心旷神恰。衔远山,凤凰山脉婉蜒长灵气;吞韩江,凤水南频滔滔酿馥香。近望穿湘桥南来的江水到台边,飞溅起阵阵浪花,又一分为二,流入海口,犹如唐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境。</h1> <h1>凤凰时雨可观叹,<br>韩江水雾帆影淡。<br>斜雨夕阳相辉映,<br>七彩珠帘悬空扬。<br>雾锁楼阁蓬莱境,<br>笔架山巅云飘荡。<br>群山如洗碧摇翠,<br>神往妙景致赞赏。</h1> <h1>龙湫宝塔<br></h1><h1>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br>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18年--1585年)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早时稀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为七层八面砖结构,高47.72米,基因46.6米,塔门朝西北。<br>凤凰塔独特之风采,引起历代名士的赞美:“船如梭,横织江中绵绣;塔作笔,仰作天下文章。”<br>夕阳染塔红<br>倒影韩水中<br>遥对凤凰山<br>千秋镇洪峰</h1> <h1>水为墨,塔是笔,蓝天作纸写诗文。</h1> <h1>当时若不登高望<br>岂见三桥江上生</h1> <h1>韩江北桥</h1><h1><br></h1><h1>游龙戏水<br>长虹卧波</h1> <h1>潮州八景之一:鳄渡秋风</h1><h1></h1><h1>《祭鱷魚文》韓愈</h1><h1>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爲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後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聖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迹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br>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爲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爲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爲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爲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br>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丑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爲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br>佛骨谪来岭海因而增重<br>鳄鱼徒去江河自此澄清<br>溪石何尝恶<br>江山喜姓韩</h1> <h1>折地河声奔足底</h1><h1>脱天峰影落城头</h1><h1>北阁景区与北阁佛灯北阁是金山东面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古城墙在此揽绕金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幽深,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高览低俯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岭南一绝。</h1> <h1>城堞锁雄关<br>春涨泛湘桥<br>金山悬古刹<br>佛灯高远照</h1> <h1>韩文公祠在韩江东岸笔架山麓,建于宋,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专祠。牌坊“韩文公词”四字为胡耀邦所题。<br>现在随便一个潮州老人家,都可以为你讲一箩子关于韩愈的事。</h1><h1>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8个月,询民疾苦,重农桑,筑堤防,兴学校,祭鳄鱼,开潮州文风,给潮人留下深刻影响。</h1> <h1>吾潮导师——赖少其题</h1><h1></h1><h1>韩愈对历代潮人心目中的影响力,韩祠内有一块碑刻道:</h1><h1>若无韩夫子</h1><h1>人心尚草菜</h1> <h1>潮州学宫</h1><h1></h1><h1>儒学宫位于潮州城区昌黎路和文星路交界处。俗称红学、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景炎三年(1278),后毁于火。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大成殿,虽历经沧桑,其主要建筑大成殿仍完整地保留了明初粤东地区殿堂建筑的风貌特点,以后历代屡有增建,始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h1><h1>殿中供孔子及其弟子塑像。宫内现存大成殿、泮池、棂星门、照壁等建筑,只占原来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大成殿保留着明代的宫殿式建筑风格,抬梁式屋架由43支大柱支撑,殿周有石栏杆围护。近年来曾重修棂星门、金声门、玉振门和泮池,并嵌有明、清维修学宫碑记6块。学宫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时的东征军第一师政治部和南昌起义军军官教导团均曾驻扎于此。学宫现为潮州市博物馆馆址。<br>六卷经书既定中华道统<br>千秋俎豆重开吾郡斯文</h1> <h1>西湖渔筏<br>西湖鱼筏是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濛,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br>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br>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濛。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nbsp;<br>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br>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br>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br>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br>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nbsp; 来源于网络<br>西湖景区,山水相衬,景色迷人,“西湖渔筏”是潮州八景之一,有周总理办过公的涵碧楼。&nbsp;</h1> <h1>残霞夕照西湖美<br>但缺舟棹动金波</h1> <h1>坊又称闾,古代有表闾制度,主要是用于表彰住在坊里的名贤。</h1><h1>潮州牌坊街,位于太平路,经几年的重新修复一条长达1900米的步行街,耸立有22座牌坊,规模庞大,设计精湛。<br>牌坊均为三间四柱“冲天三楼式”,整齐有序的分列在太平路南端自北段,形成规模至大的牌坊群。</h1> <h1>太平路上的牌坊</h1> <h1>准备上2018年的春晚彩排</h1> <h1>走在潮州街道上你会看到保留着许多古井。</h1> <h1>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艳丽理发”</h1> <h1>卖潮州凉果的特产店</h1> <h1>我欲逛潮州<br>无奈脚被锁</h1> <h1>一只小猫被人在头上贴上不干胶标签</h1> <h1>老先生</h1> <h1>蹭网,这店WiFⅰ无密码。</h1> <h1>夹公仔</h1> <h1>工夫茶</h1><h1>聚三五知音,围炉共品茗。</h1><h1>关公刚巡城,韩信又点兵。<br>鉴赏汤色醇,啜甘霖细品。<br>一杯功夫茶,满嘴兰之馨。</h1> <h1>手捶牛肉丸<br>潮州手捶牛肉丸真让人叫绝,区别就在“工夫”二字,怎样花工夫呢,你细看吧。<br>潮州牛肉丸的选料一般选用新鲜牛腿肉,做出来的肉丸弹性好。<br>槌打牛肉也是很讲究,锤子是左右两手各执铁棒,起先槌打要用锤子窄的一面。稍后要用宽的一面,而且与砧面要保持平行。<br>这砧板少说也有两百斤重。至子师傅的功夫如何呢?10KG的牛肉,得连续槌打一个半小时方可罢休。真是很用臂力功夫的。<br>经过千锤百炼,牛肉变成了富有胶质的肉泥。加入少许盐、味精、淀粉,还得继续槌打。<br>牛肉丸就是这样成形嘀。煮牛肉丸还大有讲究,火候严格控制在中火。火太老了牛肉丸要夹生,火太嫩了这肉丸的面粗糙,入口不爽脆。<br>心动不如口动,来一碗牛肉丸粿条尝尝,呵呵!牛丸爽口弹牙哟。</h1> <h1>镇记老尾牛杂店</h1> <h1>牛杂粿条</h1> <h1>潮汕蚝烙&nbsp;<br>主 料:&nbsp;<br>鲜蚝,鸭蛋,葱头,雪粉,熟猪油,味精,鱼露,辣椒酱。&nbsp;<br>做 法:&nbsp;<br>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br>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分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呈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伴上芫荽叶。&nbsp;<br>特 点:<br>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h1> <h1>凤凰浮豆腐,口感一般。</h1> <h1>早点来碗潮州<br>潮州人管粥叫“糜”,读音差不多是“moi”四声或一声或轻声。</h1> <h1>潮式小食</h1> <h1>卖海产的小摊</h1><h1>广州菜称“无鸡不成宴”,而潮菜则谓“无海鲜不成筵席”。由此可见,擅长烹制海鲜是潮菜最鲜明的特点。<br></h1> <h1>潮州菜是潮州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潮州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刀工灵巧,造型优美,充分运用炒、煎、焖、泡、炸、炖、烹、卤、熏、扣、淋等十几种方法,展示了潮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的特色。深受潮州人甚至海外侨胞的喜爱。</h1> <h1>木雕工艺</h1> <h1>潮州手拉壶具制作</h1> <h1>潮州陶瓷是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制瓷工艺之一,历史悠久。</h1><h1></h1><h1>潮州中國瓷都陳列館所展示的陶瓷工藝: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金刚”。</h1><h1>他們手中所持的物件,稱爲“法寶”,用以鎮妖祛邪,制服敵對,以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br>風,指寶劍的鋒,以保護衆生;<br>調,指琵琶,用音樂來教化、愉悅民衆;<br>雨,指寶傘,以制服群魔;<br>順,指龍,以維護安定,保護世界和平。</h1> <h1>潮州陶瓷花卉盆景</h1> <h1>大师级的潮州手拉壶</h1> <h1>己略黄公祠的精美潮州木雕</h1> <h1>己略黄公祠的精美潮州石雕工艺</h1> <h1>屋脊上精美彩泥贴瓷塑像和花纹</h1> <h1>许驸马府——民间唯一的驸马府</h1> <h1>潮州民居<br>潮州古城的格局严整有序,经纬分明。堪舆学和传统礼制,是中国传统建筑凭籍的依据,从日照、风向等这些直接关系人居环境的因素考虑,历来要求做到:冬背风向阳,夏迎风纳凉。潮州古城北依金山,东临韩水,北高南低,日照排水便利,与堪舆学原则吻合。城内功能分区按传统的职业划分,具体为“北贵、南富、东财、西丁”,北贵:中国的传统营造思想基本建立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天国秩序、宇宙模式的认同与模仿的基础上,古城的北面为历代府衙县署、学宫城隍所在,且位置又居全城之上方,统领全城;南富:南面多为豪富宅院,今从猷、灶、义井、兴宁、甲第,家伙、石牌、辜厝、郑厝、庵等十大巷的民居建筑规模尚可看出当年之繁盛;东财:东面临江,水陆交通便利,且东方主生,故行栈栉比,商贾云集,是闽、赣经水路贸易之地,这里多为仓储、客栈、酒楼,妓馆;西丁:因西面是作坊集聚之地,而工匠多为男性,故属丁,如今尚从铁巷、打银街、裱画街、胶柏巷、竹篾街等巷名,可想象当年古城西片手工业生产基地,工匠云集的情景。这样,形成了动静分明、功能齐全的城市划分。&nbsp;<br>《摘自网络》</h1> <h1>潮州民居的山墙形式多样,五行脊饰,分作金、木、水、火、土,这些均是规划、施工时,堪舆先生或建造匠人,根据拟建屋基的座向,及周边的屋宇、街道等自然环境,按阳宅辨形法,依五行相生、相克,选定山墙脊头图案,付诸施工方案,把堪舆学运用山墙脊头的装饰之中。火形多用于庙宇,民居少用。</h1> <h1>民居室内的地坪采用当地传统的红方砖,室内地坪的铺装也有一定的隐喻,如厅里地坪铺成斜的“人”字型隐喻有人气和人鼎兴旺.卧室地坪铺成错缝呈“丁”宇型隐喻生男孩;过道的地坪铺成“田”字型隐喻家有田地。</h1> <h1>潮州民居<br>从高处看下民居平面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还有大量的“百凤朝阳”结构。</h1> <h1>潮州民居<br>潮州的大门一般都没贴门神,而是左面写“神荼”右“郁垒”四大字。<br>相传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神荼郁垒便其擒伏,将其喂虎。后人们为驱凶,若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h1> <h1>潮州民居<br>嵌瓷是一种用彩色瓷片镶嵌在灰泥上,塑造出各种平面或立体的造型,形成的一种艺术与装饰,在风雨的洗礼下反显得更光泽。</h1> <h1>潮州民居<br>好攀篱附墙,<br>喜自吹自夸。<br>问若此何物,<br>乃是喇叭花。</h1> <h1>潮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具有三大特色:<br>一是房屋座向和大门朝向非常讲究。从日照,风向等这些直接关系人居环境的因素考虑,要求做到:冬背风向阳,夏迎风纳凉。因此多数宅院座北朝南。同时大门均避开巷道口,不仅是为了避开喧嚣,而且导入一层吉凶祸福的神秘理论。各宅院大门又相互错开,门不相对,可使各宅互不干扰,达到视线隐蔽,减弱撞碰的效果,是一种追求私密和宁静的表现。大门所面对的墙,有的作为照壁,并赋以吉祥的题材装饰,有出门见喜之意。<br>二是民居的平面格局具有潮汕建筑风格。大多采用“下山虎”、“四点金”以及“百凤朝阳”的民居形式。<br>三是极其注重装饰。首先是大门的装饰,由于大门是宅院的出入口和门面,所以赋予重点装饰和艺术处理。绘上彩画、石刻诗画、配以石雕、木雕等装饰手法,既有社会意义:反映出当时宅主的政治地位、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又具有审美情趣。<br>其次,其他装饰工艺如石雕、木雕、灰塑、嵌瓷、彩画等工艺也被合理地运用在整座房屋的每一个角落,如屋脊、山墙等部位。&nbsp; &nbsp;&nbsp;<br>彩画:虎牢关三英战吕布</h1> <h1>极其注重装饰。首先是大门的装饰,由于大门是宅院的出入口和门面,所以赋予重点装饰和艺术处理。绘上彩画、石刻诗画、配以石雕、木雕等装饰手法,既有社会意义:又反映宅主的政治地位、文化修养、精神面貌,又具审美情趣。</h1> <h1>旁门左道</h1><h1>大凡门口均避开巷道口,不仅是避开喧嚣。堪舆学认为,大门为气口,应位于本宅的吉方且要避凶迎吉,这样才能导吉入宅。而宅前不宜大水直冲,故“立门前不宜见街口。”若偶尔有的大门难以躲开巷口,则立照壁或屏风对冲,取空间曲折幽致效果,以达避凶目的。</h1> <h1>勅令魁罡<br>保宅平安</h1><h1>这家面前是一条巷,所以墙上画有平安符,阴阳八掛,泰山石敢当</h1> <h1>半隐</h1> <h1>这是阳宅堪舆学中的把屋宇周边的街道比喻为水流,高屋连脊比喻为龙脉,周遭屋宇比喻为山。<br>《阳宅大成》清代 魏清江<br>万瓦鳞鳞市井中<br>高屋连脊是真龙<br>虽曰汉龙天上至<br>还须滴水界真宗</h1> <h1>潮州民居<br>大门所面对的墙,作为照壁,并赋以吉祥的题材装饰,有出门见喜。<br>麒麟照壁<br>是一麒麟和八仙手中的各种法器,<br>张果老——渔鼓、汉钟离——芭蕉扇、铁拐李——葫芦、韩湘子——玉箫、蓝采和——花篮、何仙姑——莲叶、曹国舅——简板、吕洞宾——宝剑。</h1> <h1>潮州民居<br>门头上的辟邪物「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辞记事之总符号。</h1> <h1>陇西旧家,这家姓李。<br>门楣的字是仿印章九叠篆:富贵财丁<br>我晕得一阵阵才看明白😂</h1> <h1>看得明门楣上的字吗?<br>诗礼传家</h1> <h1>泥塑模型潮州民居“下山虎”。<br>“下山虎”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正屋为三开间居中,中央开间是“大客厅”,两侧各一“大房”;正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为一开间的“厢房”与“大房”连接;前为高墙,墙上开门。形成“一厅二房二伸手”的平面格局,整体构造为前低后高。</h1><h1>泥塑模型潮州民居“四点金”。</h1><h1>“四点金”,&nbsp;是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厅大房)和门楼间均为三开间居中轴,中间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正屋和门楼间,形成围合;大门多开于门楼间中央开间;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回通整座小院。</h1> <h1>潮州民居<br>残墙破壁半亩宅<br>常伴老街一旧屋</h1> <h1>安居乐业<br>富贵荣华</h1> <h1>潮州民居建筑山墙上的彩色嵌瓷,屋檐和柱头上的精制的木雕和石雕,山墙屋脊的形式则根据房屋的朝向与布局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民居室内的地坪采用当地传统的红方砖,室内地坪的铺装也有一定的隐喻,如厅里地坪铺成斜的“人”字型隐喻有人气和人鼎兴旺.卧室地坪铺成错缝呈“丁”宇型隐喻生男孩;过道的地坪铺成“田”字型隐喻家有田地。<br>那精工细致的木雕梁架等木雕封檐,石雕镂空雀替,亮丽如新的嵌瓷,精细的门户线条等,仿若置身子精美绝伦的艺术殿堂,潮汕古人力图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空间用意显而易见,感受“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这一潮汕民间俗语并非过誉之辞。<br>潮州民居<br>美轮美奂艺术堂</h1> <h1>潮州民居<br>两扇大门虚掩<br>一缝小窥空院</h1> <h1>松茂竹苞<br>《诗·小雅·斯干》<br>秩秩斯干,幽幽南山。<br>如竹苞矣,如松茂矣。<br>“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h1> <h1>芝兰君子性</h1><h1>松柏古人心</h1> <h1>潮州民居<br>叶落台阶门紧闭<br>斑驳残壁草上墙</h1> <h1>巷深无人进<br>却见有居家</h1> <h1>潮州民居<br>左神荼 镇家宅<br>右郁垒 保平安</h1> <h1>潮州是一座古城。有谚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完好的,在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房。</h1> <h1>对联字体是金文<br>上膺万寿<br>下褆百福 <br>出自南朝刘宋:颜延之《三日曲水诗序》 从此可见潮人文化一斑。</h1><h1>(“燕翼舊家”有人说这是“张宅”,可能是根据“燕人张翼德”来估算的吧。我认为根据“百家姓氏对联”中“京兆世泽,燕翼家声。”来说应是姓“康”。不知谁对谁错呢?)</h1> <h1>摩岩石刻</h1><h1></h1><h1>西湖公园葫芦山在潮州古城西北,因形似倒卧葫芦而名。</h1><h1>葫芦山岩多石怪,是墨客骚人留题的好去处。自唐宋以来,历朝积累,蔚为大观。至今尚保存130多处,尤以南岩为最。书体有真草、篆、隶、行,内容主要有抒怀写景、科举题名、风俗记事和官衙文告等。<br>立于南岩峭壁《湖山图画》款曰“道光己酉孟冬宦游迳韩江,偕朱慎齐登此山,见峭壁削成,山灵待字,慎齐工铁笔,索余书四字摩于崖,无暇计工拙也。大兴丁秉贤并识”。 <br>字径1.7米。廖廖几字,比喻修辞,对风光无限赞叹!</h1> <h1>把酒问天天不悟<br>山灵默默花无主</h1><h1>熊公福</h1> <h1>胡然北斗宿<br>化石落人间<br>天不生奇石<br>谁擎万古天<br>此诗原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描写端州(现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的五言诗。</h1> <h1>回家呢,回程在车上拍到齐齐整整的潮式村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