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关于陈凯歌精工打造唐城及其电影美学追求,像现代寓言和古代神话合成的奇幻游戏,看你打算娱乐眼球还是探究诗影哲学。<br><h3> 关于一个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一个诗歌史上的动人叙事,一个影人的制作大梦,一个商业艺术的隆重序曲,系于一只猫,一只能说人话的猫,一只解决了千古悬疑的妖猫。<br> 影片奇丽丰艳,产出美人江山、帝国风云、淫邪奇术、循着猫的足印,揭开一个经由传说而变质的美丽谎言,在它华美背后的脓血和阴谋…妖猫的残忍其实是彼时始作俑者的残忍,那么诗人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粉饰,美化,臆想,变成后世的史诗,岂不讽刺?这大约是影片追求视觉冲击力后的严肃思考…</h3></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片选取最能代表唐的文化符号,在一幢现代复古建筑里做了场历史探秘游戏。诗及诗人、东瀛幻术师、倭国遣唐使、一段“帝王爱之绝唱”野史版,文学代替历史做功无疑使叙述有了更大的演绎空间。历史悬疑被解释的背后是再造历史的冲动,以及当代价值观的渗透折射。本篇对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质疑和“真相”还原,是现代技术借古典主题杂交后的后现代浪漫主义,其中技术赋予了这个故事以观感的新意,这种技术美学成为影片最重要的价值追求。</font></h3> <h3> 比起永生的虚妄,爱情是能让人类永久咀嚼的更大的虚妄?尤其帝王的爱欲,那是供人瞻仰的春梦,帝王的女人,和奢侈品一样激起人们复杂的感情,色相是一部分,情欲是一部分,神秘是一部分,占有后更能得到巨大满足是一部分…当然是文人寄寓爱情理想的最佳宿主,于是,唐明皇成了痴情的主儿,术士也中了蛊,安禄山的造反竟归咎于一个女人,白居易孜孜以求写出的经典也自然符合了古今文青们的幻觉…</h3><div> 真相呢?这是影片的质疑,是历史悬疑给出的一道多解题,由一只会说人话的猫引导,纠正那些人编出的鬼话谎言,这便是妖猫存在的使命和寓意。历史永远湮灭了,罪人都度化成神,历史任人脑补,篡改滥调产生了喜剧精神。如果是用画面贿赂眼球,用奇幻使荒诞合理,盛唐传说不再停留于想象,这也许是一种冒险,因为画面让想象的边界确定,想象力也即终止…</div><div><br></div> <h3> 影片中外明星的联合阵容不仅是剧情需求,还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演阅兵式,呈现出鲜明或微妙不同。明星的商业热度是否能融化角色的隔膜,离幻色彩要求演员表演要具高度概括性,这种概括性表现在人物气质能否吻合角色定位,气质这种东西如气如雾,难以描述却能感知。</h3><div> 作为诗人的白居易并不具古风,只飘逸服饰和现代作派言谈,令人失望。相较之下,由染谷将太饰演的空海,则有着僧人的静气和淡然,强于黄轩饰演的作为诗人的白居易。前辈秦怡饰演椒房老宫女,白发白衣渺茫前世,黑猫血迹煞是惊心,但刻意的布景却缺了人物表达,只服务于营造惊悚场面了。而松坂庆子饰演的阿倍仲麻吕的侍妾,温婉祥宁的样子,眼神里隐隐的哀伤,痴情落寞就点染出来了。阿部宽饰演的阿倍仲麻吕被塑造成一个情种,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声色,不得不说是演员的强大气场外溢,使其在有限的几场眼神戏中轻松完成了角色塑造,只这个人物与唐的瓜葛仅限于倾慕贵妃,也够单薄和蹊跷,不免想起他的中国好友李白所做的《哭晁卿衡》中所写的“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如果这种深情也能在片中被表现,无疑会拓宽此片的抒情视野,使人物塑造丰满些,而不仅仅是让如此多男人都拜倒一个美妃脚下,仅着意于间接表达美人之美得不可方物,这种聚焦式构思显得简单低级。</div><div> 至于此篇的娇点人物_ _杨贵妃,则缺少丰神气度,似乎只是影片赋予了她美人的殊荣,而她却少了娇媚的韵致、表演的灵性及努力。张鲁一饰演的唐明皇倒有几分风流皇帝的倜傥,刘佩琦饰演的幻术师黄鹤眼里也有老江湖的风云。总之,对人物感觉虽有主观认知的差异,但诠释得准确与否却如水入口,冷暖自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