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道廊桥

常相忆

<h3>在青海,有一个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谱写了上千首动听的歌曲,尤以爱情歌曲为主,他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h3><div>王洛宾(1913~1996),汉族,北京人,一生中有四个女人相伴,也算得上是个风流人物。在我的浅意识里,男人有才必风流!肚子里有货,那就是风流的资本。否则就是下流~~当然,这是我本人的看法。</div><div>这四个女人:</div><div>1,洛珊,他初恋的情人,一起到新疆采风过,那个年代非法同居过,为她而创作了“半个月亮爬上来”,几个月后,因为地理上的距离感情出现了危机而友好分手。</div><div>2,撒耶卓玛,藏族人,达玉部落千户的女儿。1939年,电影《祖国万岁》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上开机,撒耶卓玛演牧羊女的角色,王洛宾饰演她的帮工。因语言不通,导演要求他们两个用眼神来交流,她教他学骑马,左也教不会,右也教不会,草原上天生豪放性格的卓玛,一鞭抽在马背上,马儿突然奔跑起来,马背上的他紧拽缰绳,一圈下来,学会了骑马。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19岁),一个多情的王洛宾(26岁),几个月的金银滩草原上的相处,两人渐生情愫,一天傍晚,卓玛在羊圈数着羊,王洛宾在她身后的十米深情脉脉的看着她,待她发现,羞涩之情下给他轻轻的一鞭,就是这轻轻的一鞭,抽出了千古绝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做那只小羊,跟随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抽打在我身上、、、、</div><div>这首歌被巴黎音乐学院纳入教材中。</div><div>后来,王回到北京,他们就这样成了"那年的匆匆“。</div><div>后来各自成家,但他们心中都有彼此的那个“他”“她”,直到1995年,在他最后的岁月里,他的孩子问他有什么心愿需完成时,他说:送我到青海湖畔的金银滩大草原去一趟吧。他在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后再次来到这里,寻找心中的她,当地政府找到了卓玛,此时的她坐在轮椅上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先是点头三下然后又摇了三下头,紧接着两行热泪似泉而涌,在1996年,两人相继离世。青海人为了纪念卓玛,在金银滩草原上立了撒耶卓玛的雕像,怀里抱着一只小羊。</div><div>很遗憾,这次没去金银滩草原,下次一定去!(网上说卓玛于1954年就早逝了,莉莉导游更正说,她去了卓玛的家乡,听卓玛家乡的导游据达玉部落的记载而得的资料)</div><div>王洛宾要求自己去世后,在墓碑上只能刻上《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其余啥也别刻,由此可见,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div><div>3,黄静,青海人民医院的一位普通护士,王洛宾的妻子。</div><div>4,三毛,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两人相差30多岁,忘年交,三毛为他写了很多的情书,而他却最终没能答应。只到三毛去世后,他为她写了一首“等待”~~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我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又徘徊、、、、、</div> <h1><br></h1><h1>今年5月上旬,艾院长找到我,</h1><h1>~菊芳,今年你还没带我们出去咧?!</h1><h1>~我和老公已出去玩两趟了,不出去了。</h1><h1>~那不行,反正你没带我们出去,你要带我们出去一次才行。</h1><h1>~那去哪咧?国内还是国外?</h1><h1>~随便哪儿都行,只要和你一起!</h1><h1><br></h1><h1>于是想到了去年女儿和同学去的那个让人美得快窒息的~盐湖青海!</h1><h1>很快,一个由六人组成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启动了。</h1><h1><br></h1><h1>这次玩的时间长,大家玩得极其疯狂,以至于回来后累得忘了编辑这个美篇记了,人一懒惰起来不可收拾,幸亏当时每天都写游记,这才一点一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h1><h1><br></h1> <h1>5月27日中午12点,</h1><h1>出发前在五医大酒店猛吃一顿。</h1> <h1>下午4:20从三峡机场直飞兰州。</h1> <h1>三峡机场候机厅</h1> <h1>晚上将近7点抵达兰州。下飞机时,还以为是三峡机场的那个时间段咧~~下午4点。</h1><h1>机场等大巴的空档,六人就像脱疆的野马~~跳的跳,唱的唱,不过都是轻轻的脚步声和歌声,毕竟都还是读过几天书的😃</h1><h1><br></h1> <h3><br></h3><div>5月27日~~一波三折</div><div>出发前,我们一行六人在五医大酒店来了一次旅行前的豪华宴。下午3点到达三峡机场办理登机手续,4点20分航班准点起飞,此次飞行,飞机从跑道滑行~起飞~上升~下降~降落过程中,由于驾驶员娴熟的技术,可以说,这次坐飞机犹如坐动车一样平稳,哪怕飞机上升到最高度因大气压的原因,我也没有一点耳鸣等不适的感觉,真心为驾驶员点赞。 </div><div>6点20准时到达兰州中川机场,这个点的日照就像宜昌的下午3点20一样~~阳光刺眼,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热浪,机场里等了约半小时,来了一辆车门上醒目的标有"核载17人"的巴士,巴士下面没有放行李箱的位置,地陪让我们陆续上了16人,连同司机正好17人,16人每人一行李箱或行李袋硬生生的塞满了整个过道,我坐在最后一排,叫司机迅速赶快开空调,大家都在这狭小拥挤的空间喊热得受不了,车行驶了约摸十分钟,空调吹出的风不是凉丝丝反倒是热的,大家质问是不是开成了暖气,问司机得知到达酒店还有80公里的车程,后排的我因车内空气对流不畅,已感受到了心慌气短,我立马厉声的叫停司机~~路边立即停车,车内所有的人都也叫嚷着受不了怕出人命,司机态度很好,立马靠边停车,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空调,我分别给宜昌和兰州的旅行社打电话质问,两边旅行社都及时的沟通并立马回复了我~~马上换车马上换车,一时间我电话不断,等了又约半小时左右,陆陆续续来了四辆小轿车,16人分别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上了车,80公里的行程全是快车道,限速120公里,但因长时间堵车直到晚上11点才抵达入住的酒店。兰州,你我之间的第一面有点尴尬。</div><div>酒店的标准四星~~比我们想像中的要好,这让我们刚刚郁闷的心情稍稍舒缓了些许。</div><div>一路上,兰州这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电话中左一个抱歉右一个实在对不住大家。说是因放假游客多车子安排满满的,去机场接我们的大巴在路上被交警扣下了等等,我充当了一次"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我方首先是强烈遣责并提出严正抗议最后说这些是我方不愿意看到的。</div><div>刚入住酒店,便接到兰州方的来电,首先是兰州方深深的歉意,并提出适当的补偿~~原计划中第二天的兰州自由行改为赠送兰州一日游,并有专导专车于第二天早上8点50在酒店大堂恭候。[</div><div>由此可见,国家在整顿旅游业方面初见成效。</div> <h3><br></h3><div>5月28日~~兰州六个一</div><div>兰州有六个一:</div><div>一碗面,一本书,一座桥,一条河,一个羊皮伐子,一个刻葫芦。</div><div>一碗面~~即一碗牛肉拉面,这碗面的特点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汤清萝卜白辣椒红香菜葱花绿面条黄)。兰州市总人口360万,而每天早上几乎有200多万人都要吃上一碗兰州的拉面来开始他们一天新的生活。在兰州,无论你是亿万富翁还是穷困潦倒,你们也许都在同一个面馆吃着同样的早餐,或是坐着,或是站着,或是蹲着。今天中午,导游带我们进了当地一家味道极好的面馆尝到了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一碗7元人民币,味道真不错,量也特足。</div><div>一本书~~《读者》,这本书多年来也是我的最爱,直到现在,我的床头一直有《读者》陪着我,我跟它早已割舍不开了,2001年,《读者》以繁体字的形式正式在香港发行。</div><div>一座桥~~1907年,由德国设计美国承建的长233.33米,宽7.5米的这座桥,在当时的二十世纪初,可以并驾齐驱四辆马车,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算是很宽阔的了。这座桥的原材料大到钢板小到一颗螺丝钉,都是从德国运来的,当时的甘肃政府拨了32万两白花花的银子,1954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桥"。</div><div>一条河~~那就是孕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一一黄河!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源头的水清澈见底,并能直接饮用,而它在流经的过程中由于经过黄土高原等大量的泥沙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它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也是含泥沙最多的河流。站在黄河边,心中唱响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此时我的血液也跟着你在沸腾~~</div><div>一个羊皮伐子~~把羊去头后,整张皮扒下,放进盐水中浸泡3个月,一个羊皮伐子需10到15张羊皮,经吹鼓起后再捆绑扎便制作而成。在古代,羊皮伐子有赛军舰的说法。因黄河水自西向东流,所以羊皮伐子顺风顺水。据说有三种人坐羊皮伐子~~一种是生意上受挫败的人,坐坐它,以后顺风又顺水;第二种便是中高考的学子,坐上它,沾点母亲河的福气;第三种便是来这旅游观光的游客,今天我们也坐在羊皮伐子上想借点运气福气[呲牙]</div><div>一个刻葫芦~~兰州的葫芦是圆的,表面上还长有小疙瘩,三年才结果,艺人在上面雕刻十二生肖或花或草或清明上河图等许许多多的图案,供人们观赏或购买作纪念。</div> <h3>5月29日</h3><div>敦煌~鸣沙山~月牙泉</div><div>敦煌,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东接中原,西邻新疆。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后被人们称为一一“丝绸之路”。敦煌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敦煌,中西不同文化在这里开始频频汇聚、碰撞、交融。</div><div>有人说~~如果想要寻找中国中古时期的遗迹,最适合的地方不是古都西安,而是沙漠中的敦煌。</div><div>敦煌~~敦,大也;煌,盛也。</div><div>敦煌面积3.12万平方公里,而只能利用的面积只有1400平方公里,其余全是沙漠。</div><div>呜沙山~~是由一系列的小山丘组成,因沙动成响而闻名。孤烟,沙漠,驼玲声,便是这里最为壮观的边塞风光。</div><div>月牙泉~~号称沙漠中的一滴泪。它在鸣沙山下,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25米,泉水最深处5米,因形状弯曲如一轮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有四奇:</div><div>月牙之形千古如旧</div><div>恶境之地清流成泉</div><div>沙山之中不被沙淹</div><div>古潭老鱼食之不老</div><div><br></div><div>在敦煌,</div><div>随手捧起一把沙,便是一段厚重的历史,</div><div>随手翻开一本书,便是一个动人的故事。</div> <h3>5月30日~~莫高窟</h3><div>莫高窟与山西大同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云岗石窟早94年,比龙门石窟早128年。</div><div>坐落在敦煌的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在南北长约1600米的崖壁上开凿了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石窟有735个。据导游介绍,有一位德行高超的乐樽和尚西游至此,突见对面金光闪闪,他认为这是佛光显现,便在此凿洞修行,那年是公元366年。从此,从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到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前后历经1500年的不断开凿,便有了场面极其壮观,规模如此庞大的佛教文化瑰宝。</div><div>为铭记乐樽和尚开凿首窟之功德,谓此窟“莫高窟”,意为道行“莫高于此僧也”。</div><div>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735个),壁画数量之多(4.5万平方米),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和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于天下。</div><div>莫高窟的~~</div><div>洞窟~密布崖面,错落有致;</div><div>塑像~栩栩如生,最大的高30多米;</div><div>壁画~精美绝伦,最大的50平方米。</div><div>真所谓~~沙漠中的天然画廊!</div><div><br></div><div>遗憾的是:不允许拍照。只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div> <h1>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h1> <h1>让脚步停滞不前让眼睛眼花缭乱的丹霞特有的地貌!</h1> <h3>5月31日</h3><div>今天,我们带着深深的眷恋告别了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也正式结束了甘肃省的所有行程,前往青海。</div><div>青海省~~总面积72.27万平方公里,人口547万,由此可见,土地广阔人口稀少,这里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聚居地,85%的人口为少数民族,以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为主。</div><div>这里的人们都是典型的土豪~~家家喂养着牦牛和成群的羊,一头牦牛的价格不菲哟,算得上这里的百万不算富,千万刚起步。</div><div>卓尔山,最美的田园。你看那~~山坡上葱绿的青草犹如一层厚厚的绿地毯;你再看~~五颜六色的田地间就像画家手中的调色板;你再看那远方~~星星点点的散落的又再慢慢移动的牛羊,给人一种~~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观。</div><div>大自然如此的美景让我怎么也看你不够!美哉:卓尔山,壮哉:我中华大好河山!</div><div>进入到海拔4120米高的雪山上,狂风大作,随处可见的五彩斑斓的经幡迎风飘扬,似乎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我们,寒气逼人,个个下车待了几分钟匆匆拍下留念照,迅速裹着外套连追带跑上了车。</div><div>藏族有几怪~~</div><div>胳膊露在外</div><div>牛粪墙上晒</div><div>厕所随身带(注:这个是很久的事了)</div><div>藏族人一生三次澡~~</div><div>出生、结婚、死亡。</div><div>中午的菜好丰盛。看见了吗?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烤全羊</div><div><br></div><div>亲们~~晚安!</div> <h3>6月1日~~</h3><div>亲们:节日快乐!</div><div>早上8点离开刚察,前往"中国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一路上,不少的游客因感冒或高原反应像吃了蒙汗药似的昏昏欲睡,我虽因睡眠不足稍许疲乏但隔着车窗看见绿茵茵的草原上一群群追赶奔跑的牛羊,还有头顶上那蔚蓝蔚蓝的天空时,我又意气风发。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听导游讲解。</div><div><br></div><div>公路上时不时遇到一群一群的牦牛和山羊,司机会立马停车,待它们慢悠悠走过时,司机才会启动车子,因为你不小心撞倒一头牦牛时,牧民会坐地起价,算得你哑口无言。有一次,一位司机撞倒了五头牦牛,里面有几头母牦牛,牧民是这样算的:一头母牦牛18000,它一次下仔好几头,下仔的牦牛中又会有母的,等母仔长大后又下仔,仔中又有好多头母的、、、、、、算来算去,算得这个司机无钱赔付,只好把当时开的一辆20多万的小车赔给他才罢休。</div><div>你看,前车之鉴,后来的司机看见这群活祖宗能不乖乖的停车吗?</div> <h3>午饭后来到了柴达木盆地最小的湖却是产盐最多的湖~~茶卡盐湖。它被称为“中国天空之镜”。</h3><div>茶卡:藏语~~盐池,即青海的盐。茶卡盐湖长15.8公里,宽9.2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059米。北方人冬天制腌菜都是用的茶卡盐湖的盐。</div><div>在这里,看不够的蓝天和白云,踩不乱的颗粒状白花花的盐,拍不完的红妆、、、、、、</div> <h1>喜欢这种动物,看见了就要抱抱。</h1> <h3>下午5点半,我们来到了中国最美的湖~~青海湖,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微咸水湖。总面积4456平方公里,周长365公里,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约30米,湖水来自四面高山上的雪水,以祁连山上的雪水为主。</h3><div>藏族人常常国绕着青海湖磕长头来祈福,以年长者居多。</div><div><br></div><div><br></div> <h1>青海湖上蔚蓝的天空。</h1> <h3>6月2日~~塔尔寺</h3><div>早上7点半从酒店出发,3小时后即10点半到达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塔尔寺。</div><div>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而得名。反之,若是先有寺后有塔,那就叫“寺而塔”了。塔尔寺有艺术三绝~~壁面、堆秀、酥油花。</div><div>塔尔寺分外广场和内广场两部分组成。</div><div>它创建于明朝1377年,是为了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塔。</div><div>宗喀巴生于1357年,传说他母亲在生他的时候,正在这个地方放牧羊,他降生时他母亲剪下的脐带,脐血滴了三滴在地上,次年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神奇的菩提树,树上共有十万片叶,每片叶上都有经文似的图案。以至于后来延续下来的磕长头十万个,就是这样而来。</div><div>他一生三个转折~~7岁时,削发为僧,16岁时,师傅给他授艺,并去西藏佛教学习,后来一直未回到青海,53岁时,创立了黄教。22岁他在西藏学习时,他母亲甚是想念,并去信要儿子回青海,儿子也思念母亲,看到来信很想回去,但一想到回去后即将中断学业,于是用针刺破鼻子沾上染料给母亲回信,说在他出生的地方修一座塔,见塔如见儿。</div><div>于是他母亲在众人的捐助下,建了这座塔。</div><div>塔尔寺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占地6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9300多间房间。</div><div>主殿里有乾隆皇帝赐的“梵教法幢”四个大字,里面隔着玻璃可见一镇塔宝,在2012年,花费3.16亿人民币,860公斤黄金打造而成,黄金的外面又镶嵌了大量的绿宝石、蓝宝石和蜜腊。</div><div>在1577年,在塔的南侧建了寺。</div><div>塔尔寺里住着17位活佛,便也有17座活佛院,门口都是“游客止步”的牌子,我们也只能看到这四个大字。</div><div>活佛转世~~</div><div>活佛圆寂后,都要遵照遗愿在他说的方向去找他转世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去世一年后,如果活佛是突然去世,那就要在他圆寂时脸朝向的方向去找他的转世,找到后还要报告中央政府的批准即可。</div><div>藏传佛教渊源流长!</div> <h1>6月3日返回宜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