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迎着早晨的太阳,我们从红海向埃及中部的著名城市卢克索出发,去游访这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地方。</h3> <h3>在晨光中,黄褐色的沙石山呈现出金红的色彩。</h3> <h3>穿过一段漫长的沙漠地带,终于看到了一片绿洲,这就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基纳省,原来卢克索也是基纳省的一部分。</h3> <h3>碉楼</h3> <h3>卢克索位于南部尼罗河东岸,北离开罗600多公里,南距阿斯旺约200公里。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由于历经兵乱,多已破坏湮没。现在保存较完好的是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其中尤以卡尔纳克神庙最完整,规模最大。该建筑物修建于4000多年前,完成于新王朝的姆西斯二世和拉姆西斯三世。经过历代修缮扩建,占地达33公顷。</h3> <h3>卡尔奈克神庙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h3>  <div>进入神庙最先看到的是公羊甬道,静静的守候了几千年。</div> 公羊神就是古埃及人的信仰多神之一。卡纳克神庙的甬道旁,两侧各有一排狮身公羊头石像,公羊是太阳神阿蒙的形象代表,所以这里的斯芬克斯像不是人面狮身而是羊面狮身。每个公羊的颌下都站立着一个“小人”,那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形象,代表着君权神授。 <h3> 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h3><h3> 这位古埃及新王国第19王朝法老。他力图恢复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的帝国版图,发动了对西亚的大规模征服战争。他大兴土木,在埃及和努比亚到处建筑或扩建庙宇宫殿,颂扬自己的战功。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67年,是古埃及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法老,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h3><h3> 立像下面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奈菲尔塔里</h3> 大柱厅有134根参天耸立的石柱,宽102米,纵深53米,约5000多平方米,里面134根需要六个人才能合抱的巨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3米,直径3.57米。 <h3>我第一次知道卢克索卡尔纳奈克神庙是看了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我对这里的石柱印象很深。</h3> <h3>参观神庙的埃及女学生</h3> <h3>穿梭在这些巨柱之中,柱壁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经历的千年的风雨剥蚀,依然屹立不倒,难以想象这是三千年前建造的,古埃及人的智慧真让人敬佩,</h3> <h3>神殿旁有一个圣湖,据说湖水长年不溢不涸,是供祭祀前沐浴用。</h3> <h3> 圣甲虫就是屎壳郎,古埃及人奉他为圣虫。为什么要崇拜屎壳郎的,据说,古埃及人看到这个虫推粪,就像推着太阳一样,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生生不息的循环。</h3><h3> 很多游客都围着它转圈,祈求好运的。据说如果转满了七圈,就能够心想事成,就能有好姻缘降临</h3> 传说中阿蒙神早上是公羊的样子,中午变为屎壳郎,只有到了晚上才是人的模样。 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 (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 <h3>图特莫斯三世在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王位之后,将哈特谢普苏特建造的神庙建筑统统毁掉。却没有推倒女王在这里建造的两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墙把它们遮挡了起来,结果高墙的遮挡反而更好地保护了女王的方尖碑。</h3> <h3>走出卡尔奈克神庙,我们乘坐着古式马车沿着卢克索神庙前往尼罗河畔。</h3> <h3>卢克索神庙,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为祭奉太阳神阿蒙神(Amon)以及阿蒙神的妻子穆特(Mut)、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经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扩建,形成了现今保存下来的规模。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多柱厅和神殿构成。</h3> <h3>卢克索神庙前原本有两座方尖碑,如今只有一个孤独的方尖碑,其中一个目前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这座方尖碑保存更加完好,据说是当时政府用方尖碑和法国换了个时钟,不知真假。</h3> <h3>在卢克索,尼罗河穿城而过,水面宽阔平缓,水质清澈在蓝天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h3> <h3>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h3><div><br></div> <h3>在尼罗河上远眺卢克索庙</h3> 渡过尼罗河我们便前往帝王谷帝王谷。 <h3>在卢克索到帝王谷之间有个去处,这便是孟农神像。</h3> <h3>孟农神像又称门农神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他们原来是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雕像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坐像是由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后,原来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建筑,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孟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孟农像。</h3> <h3>新王国第18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图特摩斯一世,选取底比斯僻静的荒山峡谷,开山凿洞,修建陵墓,作为永久的安身之地。他觉得把坟墓修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他的墓穴和珍宝就可以免遭盗墓者的侵扰。其他人都效仿他的做法,建造了一座真正的“死亡之城”,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帝王谷。</h3><div>至今这里已发掘63座陵墓。陵墓内部设计一律是一道密布浮雕的长廊,引领死者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div><div>经过前厅,通达地底深处的主墓室安葬。</div> 帝王谷全景模型 <h3>一天的游程结束,我们还有3个小时的车程返红海边的洪加达。</h3> <h3>夕阳下的基纳市</h3> <h3>沿途路边的军警和民兵。</h3> <h3>吸水烟的农民</h3> <h3>赶驴车的老汉</h3> <h3>夕阳染红了天空,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我们将在红海休整一天,结束了埃及的游程,晚上从洪加达机场飞往这次的第二个目的国 - 土耳其。</h3><h3>别了埃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