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谢氏宗亲:论谢氏始祖源流及东谢营来历

春风十里不如你

<h1>谢姓是一个皇皇大族,泱泱大姓,立国很早,据《山海经》记载,谢,最早应在洛阳之西,瞻诸山黑羊山的谢水一带。中国书籍出版社翟文明主编的《中国姓氏地图》的“姓氏肇源图”中,谢姓的发源地标在洛阳。周西伯(文王)向纣王献洛西之地时把罗、庸、密、徽、谢、徐等方国从黄河流域迁移至楚之北,周之南的淮河流域。即今南阳市唐河县南的苍台谢家庄古谢国遗址。《诗经· 嵩高》篇透露出周宣王命令召伯虎去谢地营建新的申都城,赏赐给元舅申伯,人们才想起了历史上还有一个谢国,也说明申、谢不同为一个地方。国亡以后谢国的百姓便以国为氏,即姓谢了。近几十年姓氏之学大兴,探讨百家姓源流,迁徙的书籍不断问世,谢姓也不例外。但是学者们对谢姓族源的认识并不一致,争论的焦点是:谢姓到底是黄帝的后裔,抑或是炎帝的遗胤?争论的双方都有文献依据,各自都使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解数,抓挟刷梳,搜求证据,以期驳倒对方。为此,我也找来了王大良老师的《华夏姓氏丛书·谢》、《中华姓氏通史· 谢姓》的插图本、《林谢刘杨》、《中华姓氏谱· 谢姓卷》、翟文明《中国姓氏地图》、《中国古代文化丛书·世本 》国论集、《谢姓简史》、《周口姓氏文化五· 谢姓》、《谢氏源流争鸣集》和广州谢家庄的谢汉清先生的《宝树之光》。包括中原谢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谢超的《谢氏源流小议》等诸多文章,充分证明谢姓出自任性,为黄帝少子禹阳之后。我们认为有关谢氏始祖之说,凡旧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者,在一般情况下,理应以见于较早的记载为准,即谢氏系黄帝之后。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周宣王封申伯于申前,谢邑就存在,既有谢邑,当然就有谢姓存在。只因申伯被封到谢邑,谢邑之地就成了申国的版图,谢邑的谢姓人成了申伯的臣民和奴隶。因此申伯于谢姓并没有血缘关系,《诗· 大雅· 崧高》中“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的字句就是明证。这些句子几乎被所有谢姓研究者引用过,已达到童叟皆知的程度。既然两者没有血缘关系,谢姓却要尊一个没有血缘关系且又统治自己的人为始祖,岂非咄咄怪事?但是部分谢姓族谱以申伯为始祖,这种怪象是如何形成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事实。为此,由我和谢氏联谊大使谢民共商。于今年,2017年3月15日去考察谢水今天的位置。我们由北京会执行会长谢民、山东会长谢恩钦、平顶山副会长谢占民、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老家孟津铁谢)谢琳惠、栾川县冷水镇南沟村西五门庙护支脉谢俊博,以及孟津县小浪底镇庙护村谢保安、谢占圈、谢学良、谢孝同,并新安县中岳村谢文标、谢文斌、谢建民等宗亲商同,冒严寒,通过查找书籍《中华姓氏通史·谢姓》一书,到新安县磁涧镇政府沟通,由政府牵头,岭东村村民领路引导到达黑羊山,此山并不大,远远望去,山上一颗大柏树,据当地村民口传,西山有一石羊而得名。谢水由瞻诸山、黑羊山流出东南流经新安县磁涧镇的岭东前洼二村,这里潘姓和吴姓较多,后来我们又到刘沟马沟村的马沟水(古为谢水)。到达谢水发源地马沟,终于找到了谢水,后经寻村(今称为宜阳县香鹿山镇)交汇入小郭坪,在小郭坪东南约一公里处,流入龙潭沟水,汇入洛河。谢水从发源地到入龙潭沟,全长不足十公里。经过数千年的风雨侵袭,它在一年中很少有水,河床的最浅处也与平底一般无异。但谁又能想到,当年的谢姓先祖们,从洛邑迁到这里,正是靠这条水生息繁衍的。</h1> <h1>这是洛阳孟津县小浪底镇庙护村护坡支脉十八世谢建华整理的谢氏家谱世系,南阳东谢营敬的是谢义,正是我们谱二世谢仲义,据说是三世一支迁徙走,家谱记载是失传,但又不知迁往何处。这说明并没有失传。南阳东谢营谢氏宗谱记载是我祖一支其祖谢义从山西迁出经洛阳后到南阳,和蒲山,四世谢贵南阳内乡谱吻合。另外,铁谢二世迁黄河北铁谢村史五百多年,三世迁南阳东谢营,四百七十多年,按每二三十年为一代人,也完合吻合,南阳谢少先等人多次商谈想参照洛阳谱来修谱,未曾谈成,现在东谢营谱拼添不少。</h1><h1>从家谱看东谢营的历史不一定是从山西迁徙出的,倒像是从山西到铁谢后分出的,我们一世为育胤公,二世为仲德,仲和,仲义,我们三世为有二支家谱是写失传,但不知去向。这说明并没有失传,希望尔等不要搞帮派之争,认真搞学问,尽早认祖归宗,他们二世敬的是谢义。</h1> <h1>铁谢村由来:谢氏自明初山西初迁至凤凰台村,后见南朱村是煤铁中转站,交通便利,遂迁至现处。由于朱家人渐少而谢家人家旺,村名遂改为谢村。由于谢氏以打铁为业,由于打铁炉子遍布全村,每当晚上,村人打铁声震夜空。铁炉子的火光、铁烧红的亮光以及崩射的火星,染得夜空通亮。由此,邻村人及各地的客户,常习惯称“谢村”为“铁谢村”,时间久了,“铁谢村”的叫法就固定下来了。非故以此易彼,实地以人名,氏以业显也。据我从老谱中了解,南阳东谢营家谱记载从山西迁出,经洛阳后到南阳,铁谢人家500多年建村史,东谢营400多年。另外,我们家谱二世为仲德老大,仲和老二,仲义老三,前两支人口发展均衡,仲义一支到三世记载失转,但又不知迁往何处。我通过孟津几期文言文翻阅后定的,希望大家来评判我这几次找的东谢营历史证据他们也都默认了,这很好。起码他们很认同我的观点,我很欣慰。东谢营历史也就是比平顶山早迁出三到五代人,也是老家铁谢的。少先以前曾沟通过,但是他们确实默认了,至少我也算是又研究有果了,这对学术界,乃至东谢营的来历认可是一大杰出发现!</h1><h1>我认为当下先让东谢营把自已从铁谢分出这一根源文化说清楚再说,大家捐款之类的问题先放放,捐款也要花个明白帐。东谢营再早我认为他们是知其祖不知其父的来历,现在我更认为他们是不知其祖也不知其父的胡涂虫。申伯来历他们不知,根据书面仅有资料来反面宣传,自已来历更是一无所知。。。我更希望唐河包括南阳东西谢营要象君昌叔和占民哥一样,放平心态,18年回孟津铁谢来看看,这里有你们老辈儿时的回忆,放下不必要的争议和脸面.这样才会受到天下谢人尊重,孟津宗亲也欢迎你们来讨论,凡事都要论个理,希望拿出你们的真诚!</h1> <h3>图文:华夏谢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谢俊博</h3><div> 2017/12/3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