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泰安

海洋

<h3>  近日,网购的山东泰安煎饼到了。一张小小的煎饼,抹上豆酱,卷上大葱,或再加点小水萝卜樱,咬一口,嚼一嚼,满齿生香,回味无穷。这就是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h3> <h3>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就出生在我的老家泰安。童年的记忆,那难以忘怀的山山水水,那带着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饭菜,那心灵相通,倍儿亲切感的乡音乡韵……。满怀着对家乡的一片炙热和真情,跟随那思乡的情结,让我的思绪如决口的大堤,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h3> <h3>  泰安因泰山得名。《周易》“履而泰,然后安”之语,寓意为“泰山安则天下皆安”,既“国泰民安,天下泰山”。泰安城镇自春秋时建置,历经西汉,唐代,宋代不断更名,直到北宋末年,泰山沦为金后,泰安之名从此启用;清代设府、州,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h3> <h3>  泰山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有着五岳独尊,居名山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千百年来,古代帝王认为,人间和上天的天地对话,其通道就在泰山上。祭拜天地才算受命于天,才能够得到上天承认的真龙天子。因而,竞相来此一览众山小的最高泰山盛典登封,封禅祭祀。而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名流纷至沓来,竞相留迹,四海宾客更是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朝拜如云。每每数不胜数。</h3> <h3>  我每次回老家,来回都在泰安站上下火车,对泰安老站记忆颇深。泰安火车站是2001年政府对新泰安火车站进行扩建时,将泰安站改名叫泰山站。泰安老火车站始建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是座德式建筑。201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了火车,走出站口出来,往南走一点,就西拐过地道桥,路过荣军疗养院,走不远就到了前七里埠村。走过村东头的前七里埠小学,就到了我娘的老家。<br></h3> <h3>  我姥爷姥娘的老宅是一幢用泰山石砌筑的二层小楼,楼上有平台,楼底下有地窨子。小楼后面是菜园子,园子里有一口水井。1996年我在泰安组织召开了一次专业会议的时候,曾经专程到这里来了一次,那幢石头小楼和小学旧址都还在呢。</h3> <h3>  儿时我常常住在姥爷姥娘家里,一到早晨起来,就跟上姥爷一同爬泰山。经过始建于汉代,中国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大典的岱庙、岱宗坊,沿中天门登山的古老御道一路向上,王母池、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柏洞、壶天阁,到了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时在此回马,遗名回马岭的地方,我跟着姥爷由此下山。</h3> <h3>  从前七里埠出来,往西走路过石灰窑,沿着往肥城去的公路继续西行,就来到了粥店。粥店司家庄就是我父亲的老家。粥店村是明初洪武二年开始移民大迁徙的时候,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的。早年村头有店铺,过往商客吃住在店。而店里各种各样的粥晶莹剔透,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远近闻名,故村名粥店。</h3> <h3>  沿公路北侧下公路走小路,前面就是一片青青树林,杨柳阴翳之下,一条粼粼溪水哗哗的从脚下流过。踩着河卵石趟过小溪,沿小路上坡,看到村东头小土地庙,就到了司家庄了。</h3> <h3>  进村继续西走,就来到村中一个丁字路口。这儿有一座司家庄古井,它是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淘浚的,距今已近270年了。我回老家时,还经常和叔叔婶婶到井上来打水。由丁字路口再往北走,几步路就来到我爷爷奶奶的老宅院门了。</h3><h3><br></h3> <h3>  我爷爷解放前就在济南铁路上工作,平时不怎么回来。我奶奶和我大娘(伯母)、婶子、四叔就住在这个院子里。走进宅院大门,院子里有一颗枣树和一颗花椒树,树下还有一盘石磨,旁边还有一颗硕大的月季花。(冬天大雪纷飞花照开)正房坐北朝南一字排开,我奶奶住中间,西头住着我大爷(伯父)家,东头是我四叔和我父亲家,(我就出生在这儿)西厢房是我三婶家,院子北面是猪圈和堆放的杂物。</h3> <h3> 民宅_来自互联网</h3><h3><br></h3><h3> 整个庭院里散发着浓郁的、淳朴馨香的乡土气息,农家小院特有的和谐与温馨,弥漫在自由自在和悠闲小憩气氛的院中。一到支上鏊子摊煎饼时,小院里炊烟渺渺,锅碗瓢勺的碰撞声,家畜的鸣叫声……,那是一首乡村生活奏鸣曲,那是一幅细细品味,抒情写意的美丽画卷。</h3> <h3>  记得1978年12月份我到烟台开会,来回都下车回了老家。晚上在炕上睡觉,我和奶奶打通腿。临走时,奶奶小心翼翼从房梁上取下一个个小布袋和葫芦,把里面装的花生、芝麻、黄豆、松干蘑……,一样一样地给我包了许多,嘱咐我带回去给我娘。那情景我久久不能忘怀。</h3> <h3>  出了院门,顺道往北就走到了村外,除了场院就是满眼绿油油的庄稼。此时,我闻到的是青涩庄稼的留香,呼吸的是沃土的芳香。四邻五舍的乡亲们走出各自大门,或在巷里,或在树下,或在村口,相互串门聚在一起。金色的阳光下,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还有嘴里叼着旱烟锅子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拉呱唠家常。</h3> <h3>粥店通西桥_位于粥店村西泮河之上。始建于明代。</h3><h3><br></h3><h3> 2015年,我携同夫人一起回了一趟泰安老家。却怎么也找不回一点我脑海里记忆的,若隐若现的老家模样。那石砌的二层小楼、菜园子、水井、那座小学、那古朴高大的宅院大门、那座农家小院、那属于自己耕种的一亩二分地……,都不见了。</h3> <h3>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看到的到处是高楼大夏,宽阔的道路……,到处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味道。那以往的乡村田野风光,农家小院,田园菜圃,鸡鸣犬吠,庄户上方冉冉升起的渺渺炊烟……,荡然无存!那乡风民俗,农村饮食文化,一些历史遗迹……,也全部埋在了钢筋混凝土之下。恨不能返璞归真。忘难却!情悲潸!此情有感而生。</h3> <h3>  我的先辈自古来到泰安,由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历经烽火战乱,饥荒,虫灾,旱灾,天灾人祸,他们与之奋力抗争,生生不息,面朝黄土背靠天,世代劳作,世代沿袭,世代传承,淳朴憨厚……。时光飞逝,斗转星移,沧海良田,而今,只留下了斑驳如画,面目全非的记忆。毕竟时过境迁,梦里思乡那只是回忆的梦而已。梦是属于自己的一种回忆,时间不能倒流,过去的事情回不来了。</h3> 以往,人们在作文时,经常是:记忆中的家乡不会变,那座山,那条河,那座村庄,那条老街……,变得是我的容颜。如今,人们再作文时:我的容颜逐渐变老,可怎么也赶不上一夜之间我家乡的变化,竟然再也找不到那座山,那条河,那座村庄,那条老街……。 社会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变迁,日新月异。当人们再问起你的老家在哪里?许许多多的人可能一脸茫然。所以,籍贯一词也许就隐退了,取而代之是你的出生地在哪里?逐渐地乡愁乡恋,思乡情结也将淡化,潜移默化的淡出生活,成为茫茫历史长河中漂移不定的记忆和回想。 <h3> 我的姥爷姥娘1958年岱庙汉柏留影</h3> <h3>  追根溯源,我说我的老家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鸦窝的。更甚之追溯到皇帝轩辕,“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孤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而张挥以尹城国的青阳为居住地。(今河北清河县东南)我说我的老家在河北清河。这似乎像是寻根寻源,其实就是这样。历史的车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演变来的现实。相继,取而代之的是我的第二故乡,第三故乡,甚至更多。故乡承载了记忆里多少眷恋之情,让我久久不能平复,难以释怀。</h3><div><br></div><div><br></div> <h3>  我是绿叶,家乡是根。这是绿叶对根不变的深情。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这就是我日思夜想,深深眷恋的老家泰安!</h3><div><br></div><div> 二零一七年岁末 于西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