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历代名人

陈志会

<p class="ql-block">南充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下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市、营山县、蓬安县。南充人杰地灵,人才荟萃,群星灿烂。特别是现代信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废除特权,不谋私利,始终想着底层人民群众利益,不脱离群众。自汉代置县以来,历代名人辈出。择其优者展示,可窥全貌。</p> <h3>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 字长卿,因仰慕战国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出生成都,侨居蓬州(今蓬安县)。西汉官员、辞赋家。工辞赋,代表作巜子虚赋》使其成为辞赋代表作家,有"赋圣"和"辞宗"的称号。</h3><div> 司马相如少时喜欢读书和练剑。20多岁时用钱换了个官职,汉景帝的武骑常侍。因不是自己的所好,有不遇知音之叹。梁孝王刘武来朝,得以结识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这期间为梁王写了《子虚赋》。汉景帝去世,武帝刘彻继位。刘彻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没能与作者同时代。狗监(主管皇帝猎犬)楊得意是蜀人,对武帝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相如入京。相如对武帝说:"《子虚赋》写的是诸侯王打猎的事,愿为您写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上林赋》,更具文釆。汉武帝封相如为郎。</div><h3> 公元前135年,相如任郎官已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西面的僰(bó)中。征发巴、蜀二郡吏卒上千人,征调陆路及水路运输人员一万多。百姓大为震惊和恐惧。皇上听说这种情况,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相如告之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本意,发《谕巴蜀檄》公告,恩威并用,效果良好。相如回京向皇上汇报。唐蒙巳开通了夜郎及西南夷的道路。这时,卭、笮(zé或zuó)的君长听说南夷已和汉廷交往,请求汉廷也委托他们官职。皇上授司马相如中郎将,持节出使,平定了西南夷。使各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大西南做出了贡献。不久,相如被告发受贿,遭免官。岁余,重新启用,仍为郎官。</h3><h3> 公元前118年因病免官,住茂陵,同年病故。</h3> <h3>  落下闳(公元前156-公元前87),字长公,汉代,四川阆中人。民间著名天文学家。</h3><h3> 西汉建立后,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误差积累明显。太史令司马迁上书建议修改历法。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为改革历法,下诏征聘民间天文学家。由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hóng里巷门)入京城长安。他和唐都、邓平等合作创制太初历法。创制过程中,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等都各有方案,形成18家不同历法,争论激烈,相持不下。经过仔细对照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唐都、邓平合创的历法优于其他17家,遂采用。落下闳的太初历行用后,受到司马迁、张寿王等人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殷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年的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才站稳脚根。</h3><h3> 太初历于公元前104年实施,当年改元为太初,这部历书就称为太初历。</h3><h3> 为改制新历需要,落下闳制造了一架观测仪器,即浑仪。浑仪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构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h3><h3> 在改创新历过程中,落下闳承担了天文观测仪器的改制和天象观察,巨量数据的整理、推算等工作,创制了天文观测仪,即落下闳浑仪,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宇宙观--"浑天说"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成为当时宇宙结构的先进学说。</h3><h3> 为表彰落下闳等人的贡献,汉武帝授邓平为太史丞,落下闳为侍中(顾问)。落下闳辞而不受,愿回家乡阆中继续研究天文,传授后代。汉唐时期,阆中成为天文研究中心,人才荟萃,群星灿烂。西汉末,有著名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 三国时期,有周舒、周群、周巨三代天文学家; 唐代有天文学家、风水大师袁天罡(gāng北斗星)、李淳风。</h3><div> 落下闳还有许多贡献,如数学方面的通其率,确定岁首制度,改定孟春正月为岁首,依照春夏秋冬,阴历十二月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顺序相吻合。第一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奠定了春节基础。置闰原则等。</div><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注: 有阆中学者质疑:《百家姓》中没"落下"姓氏,从古至今,全国范围内没见过复姓"落下"的人。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落下不是落下闳的姓,是他的居住地。古时有以居住地取名的习俗。<br></h3> <h3>  陈寿(233-297),字承祚(zuò),三国时期蜀汉,四川南充市顺庆区人。著名史学家。</h3><h3>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汉时任卫将军姜维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屈意附从。陈寿不肯屈从黄皓,屡遭谴黜(chù罢或降职)。蜀国灭亡时,陈寿36岁。入晋后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 </h3><h3> 280年晋灭吴即太康元年,陈寿48岁开始撰(zhuán)写巜三国志》。巜魏书》30卷,巜蜀书》15卷,巜吴书》20卷,历时10年,记叙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60年历史。</h3><h3> 陈寿是晋臣。晋承魏而有天下,巜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为曹操写了本纪,刘备就没有,则为巜先主传》,孙权也如此,为巜吴主传》。名义上虽尊魏为正统,却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表明三国鼎立,各自为政,互不统属,足见陈寿的卓识和创建。巜三国志》与《史记》、巜前汉书》、巜后汉书》一样,是私人修史。尚书郎范頵(jūn)上表说:陈寿作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晋惠帝釆纳并派人抄写。</h3><h3> 陈寿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7年即297年病逝,享年65岁</h3> <h3>  谯周(201-270)字允南,今南充市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h3><h3> 幼贫丧父,随舅父生活。少读典籍,废寝忘食,精研六经,通晓天文。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h3><h3> 谯周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刘备攻成都时,他论天命,力劝刘璋投降刘备。曹丕废汉献帝自立时,又言天象祥瑞,与群臣共同拥戴刘备称帝。</h3><h3> 诸葛亮受刘备遗命,以丞相兼做益州牧,总揽朝政。为稳定政局,缓和平衡内部派系矛盾,适当启用当地名士做官,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 </h3><h3> 234年诸葛亮病故,大将军蒋琬接替执政,提升谯周为典学从事。238年刘禅立刘璿 为太子,任命他做太子仆。</h3><h3> 延熙9年即246年,蒋琬、董允先后去世,费祎接替执政,用陈袛继任董允的侍中职位。陈袛与黄皓互为表里,迎合、顺从刘禅。刘禅如释重负,常外出游逛,增造后宫,广设伎乐,沉湎于酒色中,不理朝政。谯周反感,上疏劝谏,希望以刘秀为榜样,树立光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志。刘禅不以为然,解除了谯周的太子家令职务,改任中散大夫。</h3><h3> 延熙16年即257年,费祎被魏将刺杀。后主更加宠信黄皓。朝中大臣或与黄皓为奸;或遭排斥打压。姜维接替费祎职务后,一是怕黄皓势力,二是长期在外对魏用兵。谯周十分不满,猛烈抨击朝政,与尚书令陈袛(dī )激烈辩论,退朝后写了《仇国论》。所谓"民疲劳则骚忧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他预言:武极赎征,必然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刘禅解除谯周的中散大夫职务,升为光禄大夫(顾问)。</h3><h3> 263年,魏三路伐蜀,邓艾进逼成都。蜀汉朝野一片恐慌。刘禅召集文武商议对策。群臣大多主张避难,或奔东吴,或退南中。唯谯周力劝刘禅降魏。说:"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呑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呑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已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曰,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列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之争'。众人无以易周之理。刘禅出降。</h3><h3> 降魏后,封谯周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称帝后,征召入洛阳做官,途中生病,到洛阳后不久病故。<br></h3><h3> 人们对谯周的评价争议巨大,有人认为劝主降魏是罪人;也有人认为降魏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有功。</h3><h3> 陈寿:“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h3><div>李通:“抑抑谯侯,好古述儒,宝道怀真,鉴世盈虚,雅名美迹,终始是书。我后钦贤,无言不誉,攀诸前哲,丹青是图。嗟尔来叶,鉴兹显模。”</div><h3> 孙绰:“谯周说后主降魏,可乎?曰:自为天子而乞降请命,何耻之深乎!夫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先君正魏之篡,不与同天矣。推过于其父,俛(fû同俯)首而事雠(chóu同仇),可谓苟存,岂大居正之道哉!”</h3><h3> 孙盛:“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禅既闇(àn)主,周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 lí )、大夫种,不亦远乎!”</h3><h3> 王夫之:“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căn同惨)矣哉!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闻一谠(dăng正直)言之献,徒过责姜维,以饵愚民、媚阉(yān)宦,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禄;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h3><h3> 袁枚:“将军被刺方豪日,丞相身寒未暮年。惟有谯周老难死,白头抽笔写降笺。”</h3> <h3>  陈省华(941-1006),字善则,宋代,原阆中市(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h3><h3> 初入仕途即为后蜀孟昶(chăng)的西水县尉。965年,宋灭后蜀,授官陇城主簿,又迁栎阳令。长子陈尧叟中状元后,宋太宗召陈省华入京为太子中允,迁殿中丞,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与长子同曰受赐绯之荣。后又入掌左藏库,擢(zhuó提拔)鸿胪(lú)少卿、知开封府,转光禄卿。官至九卿,且知京府。太宗以陈省华权莅(lì到)京府,别设其位,升於两省五品之南。</h3><h3> 陈省华才智过人,办事精干而又认真。他做栎阳令时,敢与地方豪强作对。栎阳在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南,是秦、汉两朝的京辅之地,宋的永兴军京兆府。栎阳北面有白渠和郑国渠,二渠并行,水利条件好,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曾是秦国都城。这里豪强恶霸势力很大,官府奈何不得。他们壅塞沟渠,下游的人得不到水,生产、生活不能进行。陈省华一到,下令尽去壅遏(è),水利均及,民皆赖之。</h3><div> 陈省华做苏州知府,一去就遇大水,淹没地方广大,到处是流动灾民。他组织人力,收埋死者,赈济灾民,安置流民数千家。太宗诏书褒美。</div><div> 陈省华善于理财,任京东转运使,负责地方最高一级的财政管理。京东路包括今山东全部及河北、安徽之一部,是个重要经济区,直接关系着首都东京汴梁的接济。因他任上的成绩,才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紫。</div><div> 陈省华为政认真多劳,病时,宋真宗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div><div> 陈省华教子有方。从古至今,官贵之子多玩世不恭、纨绔无用。他家教家规极严。三个儿子中,两个状元,一个进士,两个拜相,一个为将。陈省华妻冯老夫人,也以节俭为本,不许诸子著侈浪费。高官归来的儿子有不对的地方,她都要於以杖击,今南部县金鱼桥就是冯太夫人杖击陈尧咨的地方。</div><h3> 陈省华终年68岁,特赐太子太师,加封秦国公。</h3> <h3>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宋代,陈省华长子,阆中市人。</h3><div> 989年中状元,受到宋太宗帝召见。尧叟器宇轩昂,举止大方得体,回答皇帝垂询囗齿清晰,辞意畅达。太宗很高兴,问左右大臣:这青年是谁的儿子?王沔回答说,是楼烦(今山西境内)县令陈省华的儿子。太宗召陈省华进京陛见,觉得陈省华是个人才,委任他做太子中允。次年四月,太宗在同一天提升陈省华、陈尧叟父子任秘书丞,并赐两人绯袍(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服)。父子同日升同样的官受同样的赏赐,实属旷代殊荣,千古佳话。</div><div> 998年,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广西当时闭塞、落后,气候炎热,山上石多树少,夏季行走极易中暑。当地人多不会打井,饮用水靠下雨积水,或到河沟取水,很不卫生。陈尧叟到任后掀起浩大植树运动,教人们凿井取水。几年后荒山都变绿了,改善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凿井取水,饮用井水,减少了疾病。</div><div>为减轻行走之苦,在大路边每隔三二十里建一座凉亭,供行人避雨、休息。夏天,亭里设有茶缸、碗勺,茶水由附近村民轮流供给。</div><div> 那时岭南地区缺医少药,迷信风俗浓厚,把救灾避难寄托在神灵身上,不用药物治疗。陈尧叟以医学为武器,与巫医和愚昧作斗争,发布告宣传信巫不信医的危害,列举巫医的种种表现,批驳巫医的欺诈行为,取缔巫医活动。大力倡导、推广医药,收集常见病的中药验方,编成巜集验方》,刻碑立于要道旁,方便百姓抄录、推广。由官方出钱,招募郎中,配制汤药,低价或免费救助。积极培养医学人材,缓解医学人材短缺问题。</div><div> 朝廷诏令各路官员督促百姓种植桑栆。陈尧叟根据广西石山多的自然条件,苎麻可做绳子、织夏布的特点,上奏朝廷同意后,鼓励百姓种植苎麻。苎麻十年一种,一年三收,可用来织纱织布。过去这里夏布价钱低,百姓困难。可夏布是国家紧缺的军需品,倡导百姓大量织布,再用钱、盐折合收购,或抵折桑枣之数。这样布帛得以上供,钱币货物可以下流,对朝廷和百姓都有好处。</div><div> 陈尧叟在广西政绩显著,奉调回京,加刑部员外郎,充任度支判官。又出京为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再入京为枢密直学士知三班兼银台通进封驳司。</div><div> 边境战事频繁,急需军马。真宗命陈尧叟兼群牧制置使。在中国职官史上,首开制置使先例。因任务繁重,曾免去制置使,因别人做不好,又委他兼任。</div><div> 1008年,真宗封禅泰山,陈尧叟奉诏撰巜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后,又撰巜封禅圣制颂》,真宗作歌答之。1012年,陈尧叟升任宰相,充枢密使,号为"枢相",位极人臣。</div><div> 1017年,辞别人世,真宗废朝二曰,赠侍中,卒溢文忠。</div> <h3>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宋代,字希元,号知余子,陈省华次子,阆中市人。</h3><div> 988年登宿榜进士,任魏县、中牟县尉。后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身份知朝邑县。恰逢其兄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罪行。方怨恨陈,便以事巫陷尧佐,被降职为朝邑县主簿。后移下邽县主簿,后又升秘书郎、真源知县、开封府司录参军、潮州通判。</div><div> 咸平二年(999年),升任开封府推官。因上书指摘时弊,言他人所不敢言,触怒真宗,贬为潮州通判。三年后被召还朝廷,献诗数百篇,被任命为直史馆、知寿州。知庐州时,因父陈省华病重,辞官回乡,提点开封府界事。后转任两浙转运使、京西转运使、河东路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母亲年迈,请求就近侍养,朝廷召他纠察在京刑狱,后任工部郎中、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降为起居郎、直史馆、监鄂州茶场。1017年-1021年期间,黄河决囗,起用尧佐为滑州知州,制造木笼,减轻水患,修长堤,造福百姓,人称"陈公堤"。</div><div> 赵恒驾崩,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移任度支副使。未在中书应试,特升尧佐为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1024年,陈尧佐升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1025年,移任并州知州。汾水常暴涨,百姓忧虑。尧佐组织民众修筑堤防,植柳几万棵,修柳溪,利百姓。</div><div> 1027年,陈尧佐参与撰写太祖、太宗、真宗朝国史,又与弟弟陈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任翰林学士。1029年拜枢密副使。后以给事中之职参知政事(副相),又升尚书吏部侍郎。1032年改任庐州知州,移任同州知州,又移任知永兴军,再移任郑州知州。</div><div>1037年,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再次拜相。</div><h3> 1044年10月26日去世,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h3> <h3>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陈省华第三子,阆中市人,宋代官员、书法家。</h3><h3> 1000年进士第一名,中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任满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始合三部勾院兼总之。擢(zhuó提拔)右正言、知制诰。1006年,崇政殿试进士,为考官。三司使刘师道属弟刘几道以试卷识验,坐贬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寻复右正言、知制诰、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quán)。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擢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长安地斥卤,无甘泉,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任工部郎中时,豪侈不循法度,敞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尝以气凌转运使乐黄目,黄目不能堪,求解去,遂徙尧咨知河南府。既而有发尧咨守长安不法者,帝不欲穷冶,只削职徙(xî)邓州。才数月,复知制诰。</h3><h3> 尧咨性刚戾,数被挫,忽忽不自乐。尧叟进见,帝问之,对曰:"尧咨岂知上恩所以保佑者,自谓遭谗以至此尔"。帝赐诏条其事切责,乃皇恐称谢。还,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坐失举,降兵部员外郎。丧母,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边臣飞奏蕃部犯边,尧咨被授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翰林学士,以先朝初榜甲科,特诏班旧学士蔡齐之上。不久,换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位丞郎之下,尧咨内不平,上章固辞。皇太后特以只曰召见,敦谕之,不得已,拜命。自契丹修好,城壁器械久不治,尧咨葺完之。然须索烦扰,多暴怒,列军士持大梃侍前,吏民语不中意,立至困仆。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建请浚新河,自鱼山至下地以导积水。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h3><h3> 所居栋摧,大星霣(yûn同陨)于庭,散为白气。已而卒,赠太尉,谥曰:康肃。</h3><div><br></div><div><br></div><div>注 三部勾院又称三司勾院:官署名。三司下属机构:盐铁勾院、度支勾院、户部勾院。</div><div>起居舍人:官职名。属内史省。记录皇帝曰常行动与国家大事。</div><h3>流内铨(quán量才授官):官署名。属吏部。掌幕职、州县官以下注拟、磨勘等事。</h3><div>永兴军:行政区划,地名。等同州府,隶属路。</div><h3>知制诰:官职名。起草诏令。</h3> 陈以勤(1511-1586),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明代,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人。明代中期名臣,与其子陈于陛人称父子宰相。 <div> 古代非常崇尚"耕读传家"。耕有余时,会让后代读书。通过读书入仕做官,光宗耀祖。</div><div> 陈以勤的伯父陈大道是陈家崛起的起点,他读书很用功,考上进士,做了知县。</div><div> 陈以勤的父亲陈大策受兄长影响,非常重视子女读书,终于培养出陈以勤考上进士,还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做了朝廷高官。</div><div><div>  1541年陈以勤考上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为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div><h3> 陈以勤最大的贡献,是教育和保护裕王朱载垕继位。朱载垕(hòu)的两个哥哥先后病故,嘉靖帝迟迟不立太子,朝野议论。当时首辅严嵩和儿子严世蕃权倾朝野。朱载垕对严氏父子有些意见。这些话传到严世蕃耳中,有些不信,但又怕日后对自己不利。他请朱载垕的老师陈以勤和高拱到家做客,想探虚实。大家吃喝得正开心,严世蕃说:"听说裕王近来受到小人蜚(fēi)惑,说了些不利家父的话,是不是啊"?高拱随口说了几句笑话,想敷衍过去。陈以勤想,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好,裕王地位有可能不保。陈以勤整肃颜容,严肃地说:"裕王的太子地位早就默定了,只是没正式册封罢了"。接着说:"裕王取名载垕。垕,从后从土,首出九域,此君意也。垕字是土字上有后字。后,在远古时候是国君的称谓。后在土上,表示国君拥有大地"。看严世蕃没吭声,陈以勤又说:"其他王子的讲官都是由翰林院检讨担任,只有裕王的讲官兼用了编修,表明皇上是把裕王当着太子看待的。我们服侍裕王左右,太子经常说首辅大人是社稷之臣,治国能臣,不知你是从哪里听到的流言蜚语"。陈以勤一席话,说得严世蕃默不作声。</h3><h3> 为裕王讲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裕王曾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进太常卿,领国子监。擢(zhuo,提拔)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改吏部,掌詹事府。</h3><div> 1567年穆宗(裕王)继位后,多次上书进谏,得罪内阁首辅高拱而致仕。</div><h3> 1586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文端"。</h3><h3><br></h3><h3>附陈以勤诗一首</h3><h3><br></h3><h3> 舟游望青居山</h3><h3> 陈以勤</h3><h3>独舸中流江路遥,有声呕哑荡兰桡。</h3><h3>远山风雨胜秋色,傍岸烟波起暮潮。</h3><h3>老去生涯偏水竹,兴来行迹半渔樵。</h3><h3>山中坐盼有丹井,何日青童来一招。</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3>注: 进士中的优等者为庶吉士。三年后经考试,优等者为修撰。</h3></div> <h3>  陈于陛(1543-1596),字元中,号荩(jìn)斋,陈以勤之子,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人,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h3><div> 少时聪颖好学,才思敏捷,长进很快。17岁进省乡试,未午脱稿,引起监考人惊异,举第四名。</div><h3> 1568年陈于陛24岁考进士及第,对策高等,选翰林院庶吉士。1572年迁修撰。1589年(万历17年)陈于陛晋升为詹事,掌翰林院。1593年撰礼部尚书。</h3><div> 任礼部尚书时,陈于陛上奏折请求修撰当代正史。以前都是隔朝代修史,当代人修当代史,陈于陛破例首次开启。</div><div> 修史必然渉及有关人物的善恶褒贬。当朝人修当朝史,很多事情摆不平,很难客观公正,甚至引火烧身,惹来麻烦。</div><div> 1594年即万历22年三月,修史班子启动,首辅王锡爵任总裁,陈于陛、沈一贯、冯琦任副总裁,黄辉等任修撰官。不多久,王锡爵辞去首辅职务,修史重任由陈于陛负责。他对交上来的书稿认真审核,白天审核不完,夜里加班加点继续工作。修史工作进展顺利。1596年陈于陛病逝。次年皇城失火,诸多史料毁于火灾。</div><div> 1594年首辅王锡爵辞职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成为宰辅,参预机务。<br></div><div> 1596年陈于陛在京城南郊外患伤寒病逝。归葬南充城西火凤山下桂花坪。<br></div><h3> 陈于陛任内政绩突出,得例金三十万,一半救济贫生,一半送给养济院。对穷苦百姓极为关心。除捐例金十三万外,还把抚按为他建牌坊的钱买成粮谷存入义库,以救饥民。乡亲中就有数十家得救济而维持生活。陈于陛对优秀德才青年甚为器重,经他推荐提掖的不下数十人。同乡青年张师猛有德有才,家贫。于陛经常周济、教诲,后中进土,官至太仆寺少卿,一代各臣。陈于陛生活简朴,死后遗产仅八两纹银,不及一小户人家。安葬时儿子付不起丧葬钱,由朋友资助,从简埋葬。</h3> <h3>  黄辉(1559-1621),字平倩,一字昭素,号慎轩,又号无知居,明代,南充市西充县扶君乡黄家沟村人。朝廷高官,诗人,书法家。</h3><h3> 黄家发端始于黄铣(xî或xăn)泽。他发愤读书,考取一等秀才(廪lîn生),每月得官府6斗米。黄铣泽没做过官,但培养出儿子黄廷珍为二品京官,从此奠定了黄氏家族发达的基础。</h3><h3> 黄廷珍的孙子黄辉自幼聪明机警,记忆力强,被视为神童。七岁入顺庆府金泉书院,拜大学者任翰为师。隆庆3年(1569年)黄辉10岁,到北京入太学。万历元年(1573年)黄辉14岁,回川参加乡试,中解元(举子第一名)。157-7年8月,黄辉的母亲范氏去世,为母居丧守孝3年。万历16年(1589年)黄辉30岁进京参加会试,经殿试后位列二甲二十四名,次年选翰林院庶吉士,为修撰。万历21年(1594年)黃辉36岁痛失夫人,终不再娶。不久,迁右春坊右中允,升少詹房兼侍读学士,主管詹事府,给太子朱常洛讲课。</h3><div> 王皇后体弱多病,万历帝宠信郑贵妃,不喜欢太子朱常洛。朝臣多有议论,王皇后死后,郑贵妃可能会立为皇后,其子可能取代朱常洛册封太子。黄辉与时任给事中的同乡王德完合计,上书万历帝:"欲主上笃厚中宫",希望对朱常洛好一些。由黄辉起草奏章,王德完呈进。万历帝看后震怒。王德完遭100大板,死里逃生,革职还乡。黄辉力救王德完,好心人劝他不要这样做,风险太大。黄辉坚定地说:"吾陷人于祸,可坐视乎"?看破世事。1602年以吾父春秋高,吾当归养为由请长假还乡。万历38年(1611年)黄辉被启用为右春坊右庶子,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div><div> 1620年万历帝驾崩,朱常洛继位。为表彰黄子元、黄辉父子两代帝师,朱常洛叫人制作"父子承恩"匾和"免死牌",送往黄辉老家。</div><div> 朱常洛继位仅29天,暴病驾崩。黄辉在老家接到这一喜一悲消息,病倒了。1621年在遗憾中去世。</div><h3> 黄辉的诗和书法很有名。诗清新轻俊,自舒性灵,状景抒情,真切动人,与公安派主将陶望周齐名 。他的书法布局疏朗,行气脱落,韵致潇洒,墨法圆润,与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h3> <p class="ql-block">  张澜(1872年4月2曰-1955年2月9日),字表方,原南充县中和乡,今西充县莲花乡人(1952年划归西充)。清末秀才,伟大的爰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德高望众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紧密相联。</p><p class="ql-block"> 1894年张澜22岁考中秀才。1902年进入四川尊经书院深造。</p><p class="ql-block"> 中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很多有识之士认为:"非其将相、士兵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教育救国,朝野兴起出国留学热潮。1903年张澜被选派赴曰留学,入东京宏文书院学习师范专业。</p><p class="ql-block"> 因言慈禧太后应归政于光绪帝, 1904年张澜被清廷驻日公使押送回国。回国后任四川省顺庆府官立中学堂(今南充第二中学)正教习。</p><p class="ql-block"> 1906年任四川省游学预备学堂学监。</p><p class="ql-block"> 1907年回南充,任顺庆府官立中学堂监督,并先后创立初、高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塾(今南充第五中学)。</p><p class="ql-block"> 1909年参加立宪派,任四川咨议局议员。</p><p class="ql-block"> 1910年任四川游学预备学堂修身教习兼斋务长。</p><p class="ql-block"> 1911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与四川立宪派首领蒲殿俊等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张澜被任命为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p><p class="ql-block"> 1913年4月,张澜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结识蔡锷,并加入进步党,任该党四川支部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张澜回四川任顺庆府中学堂(今南充第二中学)校长。创办南充县立中学(今高坪区白塔中学)和南充实业学校(今南充蚕丝学校)。</p><p class="ql-block"> 1915年,袁世凱称帝,蔡锷起兵反对。张澜联络川军第三师师长钟体道宣布南充独立,响应蔡锷讨袁。战争结束后,1916年8月14日北京政府任命张澜为四川嘉陵道尹,主持川北政务。</p><p class="ql-block"> 1917年11月20日,张澜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p><p class="ql-block"> 1918年张澜以四川省长身份亲自出面找时任教育总长傅增湘请求支持,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6万多元银币资助赴法学子。接管李大钊创办的《晨钟报》,后改名为《晨报》。张澜曾在《晨报》副刊《自由论坛》上发表文章,公开赞扬共产主义,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张澜任常务董事,主持报社工作,聘蒲殿俊为社长,李大钊、瞿秋白为编务。不仅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还是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早阵地。《晨报》的印刷厂出版过《新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丛书》。</p><p class="ql-block">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他在北京以四川省长名义与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商洽,将川汉铁路股款利息拨出,救济就学于京、津等地生活困难的川籍学生,并以部分利息捐助他的好友吴玉章等组织的华法教育会作为基金,资助留法勤工俭学的川籍学生,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 1920年12月30日,张澜被四川督军吕起驱赶下台,北京政府免去张澜省长职务,在南充继续办学。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期间,教学中特别注重传播新思想,聘请共产党人袁诗荛、张秀熟等到校任教,让进步学生担任学生会领导工作。<b><i>张澜主张公立学校低收费,对底层百姓才是公平的。高收费,只有富人子女才上得起学,等于剥夺了穷人子女上学的权利,是极不合理的。</i></b></p><p class="ql-block"><b><i> 1924年5月,军阀何光烈勾结南充地方劣绅秦童怀等抽收“佃当捐”。时任南充中学校长的张澜,立即组织师生集会,声讨何光烈,会后,他还亲自出面去斥责何光烈。同时,让学生领袖罗瑞卿和任白戈等人带领学生们游行反对“佃当捐”。</i></b></p><p class="ql-block"> 1925年,刘湘任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决定建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任命张澜为校长,直至1930年去职。</p><p class="ql-block"> 1934年,张澜被刘湘任命为四川省安抚委员会委员长。</p><p class="ql-block"> 1935年,张澜促成刘湘派张斯可到广西桂林签订了"红(红军丿桂(广西)川(四川)军事协定;又促成刘湘派王干清到陕北与中共中央联系;中共中央先后派李一氓、罗世文到成都,与川康军政首脑联系,达成联合反蒋协定,壮大反蒋抗日力量。</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张澜被国民党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中国人民救国会、第三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会和一些民主人士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张谰、黄炎培等13人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黄炎培任主席。不久黄炎培辞职,张澜被一致推举为主席。</p><p class="ql-block"> 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张澜继任主席。</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张澜亲自到机场迎接,谈判期间,多次同毛泽东会见会谈。</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国民党召开政冶协商会议,张澜和周恩来事先交换意见,釆取一致步骤,使这次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又强迫张谰发表巜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他没有被吓倒,发表巜呼吁书》,严正声明:本人对中国和平、统一、民主前途之信念,为此目标之努力,并未稍更。</p><p class="ql-block"> 1948年,张澜被国民党特务软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并拟杀害。经中共地下党组织营救脱险。</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中共中央邀请张澜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选举张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常委。同年10月1曰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p><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张澜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2月,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55年2月9曰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南充市仪陇县人,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毛泽东主席的终身亲密战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朱德父辈是佃户,家境贫困。父辈们决心在后代里培养一个读书人,改变家庭困境。1893年,朱德6岁时入丁家私塾读书。私塾老师席聘三曾两次科举落榜,从此淡泊仕途,立志在家乡设馆教书育人。他很愿意接纳穷人家的孩子上学,收费也少。朱德见到老师报了姓名,老师亲切而幽默地说:"我叫国珍,你叫代珍,都是珍字辈,是师生又是兄弟,对吗"?朱德深深地鞠躬后说:"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永远是我的长辈,我只能是先生的子侄"。席聘三老师见朱德这么懂事,十分满意地说:"我给起个学名,就叫玉阶吧。希望你用力读书,像白玉那样,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歩登高,你看如何"?朱德爽快回答:"我决不辜负先生厚望"。朱德读了12年私熟。</p><p class="ql-block"> 1906年春,在席老师同窗好友刘寿川帮助下,朱德考入张澜为校长的顺庆府中学堂(今南充市第二中学),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张澜和刘寿川的教导下,朱德心中滋生强烈的救国救民思想。1907年考入成都体育学堂。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p><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30曰(农历九月初九),云南新军37协协统蔡锷响应辛亥革命,在昆明发动"重九起义",派朱德带一个连攻打总督衙门,活捉总督李经羲,取得圆满成功,次年升为营长。</p><p class="ql-block"> 1915年12月12曰袁世凱接受帝位复辟帝制,同年12月25曰蔡锷发动讨袁护国战争,朱德跟随蔡锷进军四川。朱德任支队长,在攻打泸州蓝田坝战斗中,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北洋军的精锐。不久升为少将旅长。</p><p class="ql-block">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朱德的好友孙炳文给他介绍巜新青年》、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朱德看到辛亥革命只把精力放在富人和社会精英及实力派方面,底层工农大众并不被重视。经过对比,深感信奉三民主义的国民党难以胜任救国图强大任,决心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朱德胸怀《共产党宣言》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坚定理想信念,毅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2年3月朱德离开昆明,刚到达重庆,杨森请他担任师长,又谢绝了。</p><p class="ql-block"> 朱德去上海找中国共产党。找到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认为他是旧军阀高官,不信任。朱德很失望,去了法国。朱德和孙炳文打听到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当时周思来在德国。朱德和孙炳文又赶到柏林。1922年11月下旬,朱德和孙炳文找到了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和旅欧支部另一负责人张申府仔细研究,并征得组织同意,吸收朱德和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朱德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失利后,带领起义军余部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岗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汇师,成立红四军,共同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人民军队?朱德和毛泽东经常发生严重分歧。由于信仰相同,分歧并没有影响两人合作。毛泽东创建的新型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和工作队,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如一人,不同于一切旧式军队。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更符合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朱德完全诚服毛泽东,终身拥护支持毛泽东。诚服真理,不谋个人名利地位是共产党内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p><p class="ql-block"> 1930年起,朱德任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拥护、支持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长征途中,对张国涛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坚决斗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任八路军总指挥,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曰根据地。1940年提出南泥弯开荒种地政策,粉碎了国民党对抗日解放区的封锁,有力保障了解放区军民的抗曰活动,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党中央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主席组织领导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飞渡长江解放南京,夺取解放战争全面胜利,战绩卓著。</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授予元帅军街,1959年起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同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毛泽东主席的得力助手和终身亲密战友。朱德总司令晚年曾说,在很多重大事情上,毛主席的决定总是让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很多人反对,但事情过后,实践证明他总是对的。</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6日在京逝世,终年90岁。</p><p class="ql-block"> 朱委员长逝世,举国悲痛,人民怀念,正如这首忆秦娥词描绘的那祥:</p><p class="ql-block"> 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心欲裂,顿摧栋梁,痛失人杰。</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p><p class="ql-block">永不灭,新苗茁状,势与天接。</p><p class="ql-block"> 朱德同志逝世后,遗留存款,夫人康克清遵照朱德遗嘱,没给子女,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党,读过的几本书留给了子女。</p><p class="ql-block"> 朱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谋特权和私利,也不为子女谋特权和私利。长子在战争年代受过伤,立过战功,已是一名优秀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当了火车司炉工,比普通工人还普通。女儿是一名大学教师没有官职,头几年和学生同住集体宿舍。子女们继承父辈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求个人发大财,留在国内做中国人,过普通人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朱老总最后两首诗作</p><p class="ql-block"> 喜读主席词二首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76年词二首发表,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呤咏有感,草成二首。诗刊索句,因以付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昔日上井岗,革命得摇蓝。</p><p class="ql-block">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p><p class="ql-block">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p><p class="ql-block">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p><p class="ql-block">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p><p class="ql-block"> 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p><p class="ql-block">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p><p class="ql-block"> 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p><p class="ql-block">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p><p class="ql-block"> 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鲲鹏九万里,直上云海颠。</p><p class="ql-block"> 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p><p class="ql-block"> 可笑蓬间雀,称霸欲吞天。</p><p class="ql-block"> 倏(shū快)尔控于地,仙阁化为烟。</p><p class="ql-block"> 文革号炮响,帝修心胆寒。</p><p class="ql-block"> 春风化红雨,新枝壮且繁。</p><p class="ql-block"> 老中青一体,路线共瞻前。</p><p class="ql-block"> 阶级斗争纲,纲举目豁然。</p><p class="ql-block"> 掌握辩证法,统一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真心搞马列,地覆又翻天。</p> <h3>  罗瑞卿(1906年5月31曰-1978年8月3日),南充市顺庆区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h3><div> 1920年春考入川北大林寺高等小学。1923年在张澜创办的南充中学读书。在张澜家里,罗瑞卿见到当时社会上为数并不多的《新青年》、《向导》、《独秀文存》、《新蜀报》等革命的进步报刊。在张澜引导下,开始接受新文化和信仰共产主义。1926年6月同黄埔军校毕业的李介等参加声援南充六合丝厂工人罢工斗争。</div><div> 10月离开南充到重庆,考入国共合办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1927年2月1曰以优异成绩通过复试编入伍生总队政治第一大队第二队。参加过军校讨伐夏斗寅的战斗。7月15曰军校改编为张发奎部队的教导团。8月2日教导团奉命由武昌沿江东下,两天后到达九江,被张发奎缴械。罗瑞卿离队回武汉找党。1928年10月在上海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div><div> 1929年春派往闽西,训练、组建游击队,任红军59团参谋长,6月编入红四军任支队党代表。年底参加古田会议。会后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同罗荣桓政委一起工作。1930年6月任第二纵队政委。1931年5月参加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缫战争获得胜利。1932年3月任红四军政委。6月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第四次反围缫战争。</div><div> 红军长征时,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div><div> 1936年,任红军大学和后来的抗曰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1938年在毛主席直接指导下,撰写巜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1939年7月,率抗大总校向晋东南挺进,历时半年,行程一千五百多公里。</div><div> 1940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与百团大战的组织指挥。转战太行山期间,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抗曰游击战争的政治工作经验。</div><div>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19兵团政委。</div><div> 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大将军衔。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9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后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div><div> 197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div><div> 1976年毛主席去世,罗瑞卿坐轮椅去天安门,在家人搀扶下,艰难地走到毛主席像前,哭得老泪纵横,痛彻心扉。</div><div> 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div><h3> 1978年8月3曰在德国治疗腿伤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h3><h3>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主席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h3><h3> 罗瑞卿同志的一则故事</h3><h3> 三张站台票</h3><h3> 罗瑞卿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有一次,去火车站接客人,因为时间晚了,没来得及买站台票,就直接到了检票口。随行的同志对检票员说: “我们是公安部的,来接客人”。说完,便让他们进了车站。在回来的路上,罗瑞卿忽然问: 进站买站台票了吗”?随行的同志摇了摇头。把客人送到住处后,罗瑞卿对随行的那位同志说:你现在就到车站去,补交三张站台票钱。要记住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不能搞特殊化,要自觉遵守制度”。</h3><h3> 罗瑞卿同志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也不为子女谋特权和私利。子女们继承父辈光荣传统,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发大财,存巨款,留在国内始终做中国人,普通百姓一样生活。</h3> <h3><font color="#010101">  林修杰(1901-1927),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人,出生小工商业家庭。1907年进青居黄家书屋读私塾,六年后入南充县立高等小学堂,四年后毕业进入张澜创办的南充中学。在张澜指导下,开始接触巜新青年》等刊物。五四运动暴发,带头外出演讲,发传单,销毁洋货。对比各种主义后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font> 1919年8月林修杰赴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补习法文。 </h3><h3> 1920年6月在张澜资助下赴法国勤工俭学,林修杰与李富春、蔡畅、杨昌祚等在巴黎西部的德尔中学继续补习法文。1921年与聂荣臻、刘伯坚、杨昌祚在法国克鲁梭斯乃德铁工厂做小工。1923年经周恩来、李富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巴黎,李大章等领导留法学生举行反帝游行示威,林修杰从克鲁索赶到巴黎参加斗争。在同留法学生中的右派分子冲突中腿部受伤,仍坚持斗争。法政府将他同李大章、欧阳钦等30余人驱逐出境。在德国共产党帮助下,转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校期间任党小组长。1926年北伐战争急需干部,林修杰奉命回国,分到江西工作,先后任江西区委秘书、组织部长。革命进入高潮后,国民党右派组织AB团,企图夺取共产党人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领导权,还下令解散国民党南昌市党部,组织暗杀团疯狂暗杀革命人士。我党决定拔除AB团。1927年4月2曰在他和袁玉冰的指挥下摧毁了AB团。后去九江任地委书记,创办工农武装训练班,发枪械、制服等,为赣北红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疯狂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保存党的力量,林修杰把当地部分军政人员转移到庐山脚下秘密活动,联络九江、星子两地党组织筹划武装起义。1927年10月3日林惨杰带领五六百起义军攻下星子县,冲进监獄,救出金克鹤和革命群众数百人。次曰率部到九江、德安、武宁交界地岷山,成立赣北红军游击队。不久又调鄱阳任赣北特委书记,与方志敏一道工作。正当他组织赣北工农红军第一师武装起义时,叛徒告密,与周叔菡在鄱阳城隍庙2号被捕。在獄中,林修杰毫无惧色,以大无畏精神怒斥敌人,当面奋笔直书:"我所为的事业,系彻底赶走帝国主义践踏我中华,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压迫劳苦大众,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我愿献出一切"。敌人软硬兼施,一无所获。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英勇顽强和革命精神。12月底就义于鄱阳城外。</h3><h3> 真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是消灭私有制和一切剥削制度,建立平等民主的生产资料为公有的新型国家。为实现革命理想,敢于牺牲一切包括个人生命,革命决不是谋求官职,获得个人特权地位,为子女为亲友谋权谋利,推翻旧的剥削者,自己又去充当新的剥削者。革命是大浪淘沙,一切投机者终将现出原形,被历史淘汰。林修杰是真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凶恶敌人,经受了考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h3><h3>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断头而改节。</h3> <h3>  吴季蟠(1898-1933),字炳章,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龙潭沟人。1916年考入南充县立中学,受张澜民主思想熏陶,后又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响应吴玉章号召,到北京法文专修馆补习法文。1920年6月赴法国勤工俭学,9月进入巴黎电影学校,后在华法教育会帮助下,到巴黎附近的克鲁梭斯乃德公司联合工厂轧钢车间做小工,同在一起做工的有李立三、赵世炎、林修杰、邓小平等。这段时间除紧张学习、艰苦劳动外,还阅读大量马列著作,参加社会调一查和留学生组织的反饥饿、求生存活动。1923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5年受旅欧支部派遣回到上海,同营山人黄知风、南充人饶轴轩先后在上海、重庆受到党组织的代表沈雁冰和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阍公、冉均的接见,并派他们回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和建立发展党组织。</h3><h3> 回到南充,吴季蟠利用茶馆室传革命理论,放映幻灯片吸引工人、市民、军人和学生,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革命道路。年底,在县城先后办起文化书店和大同电科料公司,方便接触更多民众。驻南充川军五师师长何光烈慕其名,为装璜门面,聘他为师咨议。吴季蟠利用这合法身份,秘密进行兵运工作,为起义做准备。接着,国民党左派南充县党部在模范街成立,吴季蟠被推举负责全面工作。他以掌握的巜民治报》积极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6月29曰,南充县工会在水府寺成立。吴季蟠与县工会负责人李介成功组织领导了六合丝厂工人大罢工。接着又领导南充东西两区和11个乡成立农会。农民纷纷参加农会和自卫军。10月国民党四川省执委在南充莲池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吴季蟠是南充参会代表之一。吴季蟠按照中共重庆地委和国民党四川执委部署,积极搜集南充驻军人员、装备、思想动态和作战能力等情况报送地委。同时抓紧做思想倾向国民革命的第九旅、第十旅旅长秦汉三和杜伯乾的工作。两人都加入了国民党,秦汉三后来还加入了共产党。经过积极筹备,1926年,川北第一个中共地下组织一川北支部成立,吴季蟠、黄知风为支部负责人。</h3><h3> 11月中旬,根据党的意图和四川及重庆的军事工作情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重庆六店子刘伯承家里召开会议,成立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地委书记杨闇公兼任军委书记,朱德、刘伯承任委员。密定举行顺泸起义,并制定具体计划。合川黄慕颜旅为第一路,顺庆秦汉三旅为第二路,杜伯乾旅为第三路,驻泸州的两旅为四、五路。争取驻顺庆与合川的三个旅首先发动起义,以顺庆为根据地,站稳脚根,再发动驻泸州的两个旅起义,与顺庆汇合,扩编为6个师,组成1个军,刘伯承为军长。为取得国民党左派的支持,起义军建制归国民革命军。会后,杨闇公、刘伯承前往合川部署,朱德去万县做军阀杨森的工作。</h3><h3> 原定12月5曰起义,趁何光烈例行检阅部队时,将其生擒。不料,何光烈看出了秦汉三和杜伯乾趋向革命的动向,又获得起义计划,决定在3日17时召开排以上军官会议,抓捕秦、杜两旅长。秦汉三和杜伯乾发觉计划泄露,震惊全国的顺泸起义提前两天暴发。经过激烈巷战,抓住了何光烈亲信团长。被困师部的何光烈指使亲信四处放火,趁夜色在混乱中逃往南部。次曰,秦、杜公布何光烈罪行,组织临时政府,安抚民众。9曰早晨,刘伯承率合川起义军到达顺庆。10曰召集起义军7个团、2个营共计7000多人在果山公园召开誓师大会,正式成立国民革命军各路总指挥部,刘伯承总指挥任命吴季蟠为第二路军政治部主任,李介为第三路军政治部主任。</h3><div> 顺泸起义震惊了四川军阀。鉴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刘湘、杨森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镇压。可是邓锡侯、刘文辉就不一样,调遣驻广安的罗泽洲部4个旅、2个团,驻遂宁的李家钰部1个旅,合川陈书农部2个团及何光烈残部,从南北西三面围攻顺庆,企图消灭起义军。13日,敌人以8个团兵力分三路进攻。刘伯承指挥起义军在舞凤山、白塔山、都尉坝等地重创敌军,敌人不能前进。</div><h3> 14日,刘伯承召集营以上军官会议,建议放弃顺庆,进军绥定(今达州),待泸州起义军汇合后再入陕的方案。秦、杜两部的官兵不愿撤离,力主坚守。见此情形,刘伯承根据敌我态势,提出集中兵力击破一路的反击方案,从黄、秦、杜三个旅中各抽调4个营,共12个营由秦汉三任前线指挥,打击弱敌李家钰一路,将其击退,其他两路被迫撤退,顺庆暂时解围。15曰晨,向李家钰部发起猛攻,刘伯承亲临前线指挥,在西山白马庙设炮兵阵地,经过激烈战斗,很快占领大小老君山、插旗山、紫福观、栖乐山等险隘制高点。又乘胜追击,将战线推至离顺庆20华里外的望水垭一带。李家钰部损失惨重。敌军仗着人多枪多,一面组织敢死队强攻,一面以何光烈名义在阵前喊话煽动,起义军内的动摇分子,有的逃走,有的倒戈,快到中午时,秦汉三部一个连倒戈,阵地出现缺口,罗泽洲部攻入城内,占领了指挥部。李家钰部开始反扑。紫福观是敌人的主攻方向,战斗特别激烈。秦汉三部二团团长姚源铎部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打退了李家钰第一次进攻。接着敌人又组织大部队进攻,满山遍野的敌兵像潮水般涌向山头,姚团长身先士卒,率部顽强抵抗,在炮火支援下,敌军第二次进攻失败。敌军大量增兵,第三次反扑,组织敢死队正面强攻,背后偷袭。姚团后撤,在元宝山占领有利地形后,突然反击,将敌人压制在孙家沟,大批敌兵被毙水田中。激战中,姚源铎团长中弹牺牲。敌军不断猛攻,起义军伤亡很大,被迫后撤。刘伯承总指挥冒着枪林弹雨,在西山指挥预备队阻击敌人,掩护部队向东北金台方向转移。因泸州起义军迟迟未到,工农群众未充分发动组织起来,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组织的中流砥柱作用未突显出来,起义军势单力薄,16日被迫向开江转移。在蓬安县周口渡江时,遭遇从绥定赶来的林翼如旅袭击,损失巨大,12月22曰到达开江时,起义军只剩2000多人。黄慕颜部驻距开江城外五公里的普安乡,秦汉三、杜伯乾两部驻城内。</h3><h3> 万县军阀杨森对起义军异常热情,不仅让地盘,还接济物质。因为杨森进犯武汉遭北伐军痛击,于12月14曰从宜昌逃回万县。害怕四川各军阀以他进犯北伐军为借囗遭声讨。表示今后决心彻底革命,迎请国民党省党部书记杨闇公、执委邓劼刚赴万县主持党务,电邀刘伯承到万县会商一切。</h3><div> 1927年1月下旬,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在万县开会,决定刘伯承去泸州重整起义部队。顺庆起义军深入开江各地学校、街道、农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普安、永兴建立国民党区分部、学生会、妇女协会、开江县农民协会。</div><div> 1927年7月5曰,秦汉三、杜伯乾、吴季蟠商议,起义军向武汉转移。次曰晨密秘向湖北前进。7月23曰到达湖北竹溪,不知武汉国民政府已背叛革命,请求部队去武汉。武汉方面担心起义军里共产党员多,指定在荆门、当阳、远安驻扎。8月中旬,秦汉三部驻当阳,杜伯乾部驻远安。</div><div> 荆门、当阳、远安属卾西区。卾西区正准备秋收暴动,并有详细计划,秦汉三被聘为军事顾问,并支援枪枝弹药。1927年9月14日,当阳瓦仓农民暴动,方圆百余里都建立了工农革命政府。</div><div> 1927年12月,鲁涤平率第二军逼迫秦汉三部与他一起追击唐生智到湖南,到常德后,秦汉三被任命为常德警备司令。次年春,以起义军内共产党员多为由,鲁涤平将其部队解散。</div><div> 1928年1月初,国民党三十军军长魏益山以顺庆起义军支持当地暴动为由,夜里突然包围大烟墩集,寡不敌众,三路军被打散。吴季蟠在混乱中脱险回到顺庆。</div><h3> 起义军转移后,南充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尚未恢复。这时,国民党正筹备成立整理党务指导委员会,吴季蟠打进核心组织,以此为掩护,组织一批工人炸了南充军阀罗泽州的子弹库。事后,受到国民党右派攻击,罗泽州也企图对他下毒手。吴季蟠闻讯后,于1929年离开南充到三台。在潼川高中任教,结识了同校教师、中共三台中心县委成员汪一能,共同开展革命活动。他的革命活动,被29军田颂尧发觉,1931年被迫返回南充大通乡,开展破除迷信、打菩萨活动,宣传自编的顺口溜。</h3><h3> 1933年被人告密,军阀杨森指使旅长杨汉域和南充县长易维精,4月24曰在县城黉城街抓捕了吴季蟠。被捕后,同窗学友劝他检举同党,以求生存。信仰的力量无穷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吴季蟠对劝降者嗤之以鼻,不为所动,视死如归。1933年5月4曰杀害于小西门。</h3> <p class="ql-block">  杨伯恺(1894年-1949年12月8日),原名杨洵,字道融,营山县骆市镇小蓬乡杨家坝(今骆市镇花园村)人。少年时期在本地和南充联中读书,后考入北京法文专修馆补习法文。1919年3月第一批赴法国勤工俭学。当时法国找工作难,在里昂干粗活。解雇后与石谅、赵世炎在三德涧制造火头的史乃德工厂干活。一年后,同石琼、傅昌矩、李中元等进威铁工厂做工。这期间,与石琼、赵世炎、蔡和森、王若飞、李富春等在一起积极进行党的活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革命发展迅速,党中央调吴玉章、杨闇公等在重庆办中法大学,1925年9月14日正式开学,急需有高水平的马列主义干部,杨洵奉命回国。吴玉章任校长,童庸生任教务主任,杨洵任训育主任,张克勤任事务主任,杨闇公、冉均、周贡植等做兼职教员。随后杨洵又被选为重庆地委教育委员委员。</p><p class="ql-block"> 1926年1月8日,杨洵写报告给中央,要求在营山县建立党组织。几天后经批准离校返乡,立即筹建中共营山县支部。2月11曰中共营山县支部正式成立。在乡期间,他与陈同生、郭金阶等,在骆市兴办了一所鳌山模范学校,还办了扫盲农民夜校,推动农民反封建斗争,大力筹组农会,很快在骆市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杨洵回校后,农会工作由他父亲杨光普领导。经过一年努力,在骆市、黄渡、小蓬等乡发展农会会员一千多人。杨洵重返家乡,与陈同生、郭金阶等积极推动农运,在全县建立区农会22个、乡农会48个,会员5000余人。1933年红军到达菅山,杨光普和农会中的许多积极分子加入了红军队伍。</p><p class="ql-block"> 1927年3月31曰,中共重庆地委与国民党左派负责人在打枪坝召开市民大会,抗议帝国主义屠南京市民的暴行。大会刚开始,突然响起枪声,混在群众中的国民党特务掏出手枪、铁棍、钢刀大打出手,当场死200余人,重伤300余人,轻伤700余人,抓捕300余人。杨洵头部受伤,混乱中侥倖逃脱,与陈立三到达武汉,改名杨伯恺,由党组织安排在湖北第二中学任教。不久去上海执教招商公学。</p><p class="ql-block"> 由招商公学、世界书局、泰东书局的共产党员组成文化支部,杨伯恺任支部书记。因对活动中某些过左作法有不同意见,1929年春被左得发昏的领导中断了杨伯恺的党组织关系。他没有放弃革命,仍与党内一些同志保持联系。</p><p class="ql-block"> 1929年底,杨伯恺受聘于成都大学任教。次年10月发生广汉起义,反动派认为与杨伯恺有关,要抓他杀害。杨伯恺重返上海,开办辛垦书店,出版进步书刊。</p><p class="ql-block"> 抗战暴发后,奉党指派做抗战川军的统战工作,会见叶剑英,听取回川工作意见。</p><p class="ql-block"> 1937年初冬,访问二十二集团军司令、营山同乡邓锡侯,向朱德总司令转达了邓锡侯愿捐弃前嫌,与八路军合作的意见。同年底到成都后,常与罗世文、车跃先、张曙时、张秀熟、李筱亭、王干青、田一平、川军将领彭焕章等聚会,谈论时局,在文教界和川军上层做统战工作,介绍师生去延安学习。</p><p class="ql-block"> 1942年,川军将领彭焕章任巜华西曰报》董事长,聘杨伯恺任主笔,写社论,配合巜新华日报》宣传方针办报。抗战胜利后,民盟成员张志和去延安,毛主席向他问询杨伯恺的情况时,称赞杨给《华西日报》写的社论不错。</p><p class="ql-block"> 1945年夏,国民党四川当局改组《华西日报》,杨伯恺被迫离去。</p><p class="ql-block"> 1946年春,杨伯恺筹办巜民众日报》。这家由刘文辉出资、张澜任社长、杨任总经理兼主笔的民间报纸,是民众的喉舌。</p><p class="ql-block"> 1947年夏,国民党最高当局作最后挣扎,在整个国统区各大中小城市中,疯狂抓捕革命人士。在成都,敌特机关开具黑名单报伪省主席批复执行。省政府机要参谋张鹏冀(盟员)得知情报后,立即告诉杨伯恺,要他离开成都躲避风险。杨伯恺坚定表示:我在领导盟务,平时号召革命,在紧急关头,我不该躲避。中共地下党员周列三特意告诉他,问他怎么办?杨伯恺说:我决不离开岗位。</p><p class="ql-block"> 6月2日凌晨,成都警备稽查处行动组抓捕了杨伯恺,关在四川省特委会看守所。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许诺可以保释,省特委会秘书长徐中济以杨伯恺系最高当局指名逮捕的政治要犯为由,不肯放人。省特委会军法官许致和等逼诱他写诲过书,问他到底想不想出去?杨伯恺愤怒已极,当场掀翻军法官的办公桌,凛然对敌特宣布:放不放由你,我决不请求。伪省主席王陵基听到敌持报告后,恼着成怒,于1949年12月8曰,在成都通惠门外十二桥边杀害。</p> <h3>  鲜英(1885年6月10曰--1968年6月8曰),字特生,南充市西充县太平乡小木井鲜家沟人。</h3><h3> 西充民间有"穷不离书"的说法。鲜英出生贫农家庭。进私塾时交不起学费,私塾老师赵仪延见鲜英朴实好学,同意入学,以每曰挑水砍柴充抵学费。鲜英读书十分勤奋努力。</h3><h3> 1905年鲜英近20岁,逐渐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穷。一双新草鞋舍不得穿,提在手上,赤足到南充,进入张澜的中学学习。张澜对鲜英格外关照,有再造之恩。</h3><h3> 1908年鲜英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入弁目队,与贺国光、潘文华、杨森、刘湘为同窗好友。毕业后,鲜英分到33混成协做见习军官,不久升排长。</h3><h3>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张澜任四川军政府川北宣尉使,配一团护卫使署,聘鲜英为支队长。鲜英又荐杨森、刘湘为副手兼营长。不久,杨森的原上级团长张邦本要将杨森调回,张澜不同意,张邦本就把杨森手下的3个连拉走,杨森无兵,自己离去。刘湘志存高远,嫌庙小也离走。</h3><h3> 1913年张澜当选国会众议员,鲜英随张进京。袁世凯见他年轻老练稳重,询问川军情况,对答如流,颇为赏识,要鲜英任总统府侍卫官。</h3><h3> 1914年袁世凱解散国会,鲜英以读书深造为由辞职,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4期旁听。袁世凱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后,鲜英南下广州参与讨袁护国运动。</h3><h3> 鲜英在广东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应张澜邀请,到川北钟体道师任参谋。</h3><h3> 五四运动时期,张澜见蜀地无生气,劝鲜英办报启智。鲜英在重庆兴办《新蜀报》,尊张澜建议,聘陈愚生为社长,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人主持笔政,宣传新思想。</h3><h3> 蔡锷发动讨袁护国战争占领成都后, 患喉症,去曰本医治无效去世。 滇军将领罗佩金被任命为第二任四川督军, 黔军将领戴戡为四川省长。 执行唐继尧的“大云南主义” 、“强滇弱川” 政策, 川军不满。 驻成都滇黔军军纪恶劣, 百姓不满。 川军蕴酿驱逐外省军队, 即“送客” 。 1920 年刘湘仅一师兵力。 在“送客” 问题上犹豫不决。为了 自己利益, 和双方都有联系。 起初云南唐继尧答应刘湘做川军总司令, 刘湘就支持滇黔军。 后来是吕超任川军总司令, 刘湘为副总司令。 刘湘大怒, 就转而拥护熊克武, 讨伐唐继尧。 刘湘原驻合川。 向西一直打到重庆磁器口, 因孤军作战又退回合川。 合川保不住, 退到阆中。 刘湘战败后, 枪枝弹药、 粮食辎重, 损失殆尽。 阆中是靠近陕西、 甘肃的穷县, 很难补给, 几乎陷入缺粮解散的困境。 幸亏老同学潘文华送来一万五千两白银, 才解危难。 刘湘忽然想起老同学鲜英。 当年同学时, 鲜英对军事理论 极为重视, 熟悉兵法,为人老成持重, 足智多谋, 又曾到北京、广州等地见过大世面。 刘湘派人到南充敦请鲜英, 共图大事。 鲜英到后, 为刘湘分析全国政治 形势: 南方国民党孙中山, 北方北洋政府, 南北对峙, 胜负难分。 云南唐继尧志大才疏, 占据云南、 贵州、 四川三省, 兵力财力不足以成鼎足三分之势。 他的“大云南主义” , 和“强滇弱川” 政策 , 只是梦想。 云南小, 四川大; 云南穷, 四川富。 我们暂时受挫, 只要战略战术正确, 还是大有可为。 刘湘觉得鲜英的分析有理, 邀请鲜英担任参谋长 。 鲜英向刘湘进一步分析当前的军事局势, 川军人数远远多于滇黔军, 在川作战,地利、 人和都在我方。 失败原因是不团结。 因此, 首要任务是把被驱出川的刘存厚部请回, 合作驱唐。 刘湘把鲜英这个建议向熊克武提出, 得到熊克武首肯。 鲜英又亲自去陕西省汉中请回刘存厚。 统一战线组成后, 刘湘指挥各部向三台地区开进。 不过半月, 攻克成都。 又是半月, 刘湘和鲜英亲临前线指挥, 集中十八门山炮猛轰滇军阵地, 缺口打开, 川军蜂拥而上, 滇军主力全线崩溃。 继而夺取泸州、 叙永等地, 滇军被赶出四川。 </h3><h3> 1921年刘湘进占重庆,委任鲜英为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兼铜元局局长。铜元局是铸币厂,利薄。军阀混战,急需军火,鲜英抓住商机,改铜元局为子弹厂,生意兴隆,开始实业经商。</h3><h3> 熊克武辞职后, 北洋政府任命刘湘为川滇边务督办, 任命杨森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 原来刘湘领导杨森, 现在杨上刘下,刘湘和杨森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刘湘后台是段祺瑞, 杨森后台是吴佩孚, 互争地盘。 杨森就任新职后, 加紧布置, 预备以武力统一四川。 1925 年 4月 12 日下令讨伐赖心辉和刘成勋, 其他大小军阀都感到人人自危。 刘湘趁机, 组织反杨森的统一战线, 推举黔军袁祖铭为川黔联军总司令, 刘湘隐居幕后指挥。1925 年 7 月川黔联军下达总动员令, 袁祖铭为第一路, 邓锡侯为第二路,刘文辉为第三路,分别西进, 与杨森交战。 杨森发动“统一之战” 时, 委任王缵绪 为第一师师长兼第一路总指挥, 驻军涪江上游重镇遂宁, 这是杨森此战中最具关键性的一支部队。 王缵绪和刘湘有同学之谊, 刘湘派曾是杨森好友的颜仲卿去策反王缵绪。 两军对峙, 防止谍探, 对行人盘查很严, 颜仲卿绕道安岳, 虽然见到王缵绪, 结果却无功而返。王缵绪为博得杨森信任, 曾用“ 刺青苦肉计” , 左臂上刺一个“森” 字,要求部下官兵也刺青, 表示对杨森的忠诚终身不渝。颜仲卿偷进敌营, 王缵绪把上衣脱下露出左臂给他看, 说你如果有办法去掉刺青, 我就答应你。 颜仲卿知道是故意出难题, 无法说动王缵绪。 颜仲卿无功而返, 刘湘大失所望。和鲜英研究如何打仗。 鲜英沉思良久, 对刘湘说, 愿亲身一试。 王缵绪和鲜英是西充县同乡 、 同学。 不同的是鲜英家贫, 王缵绪家道殷实, 曾是前清的秀才。 鲜英分析说, 王缵绪的绰号是“王老乱” , 虽然精明能干, 但是, 经常举棋不定, 忽东忽西, 章法很乱。 王缵绪秉性既然如此, 一定要投其所好, 是有可能成功的。 当时四川商场上最有钱的四大帮。 钱庄、 布匹、 棉纱这三大帮有钱, 很容易理解。 盐是个不值钱的东西, 为什麽盐帮竞会如此有钱。 原来盐是个人人必须食品, 盐税是变相人头税。 衣服可以不买新的, 盐是天天要吃。盐商是当时重庆最富的一个商帮。 管理盐税的盐运使, 历来是军阀和官吏眼中的一块大肥肉。 当时流传一句话: “一任清盐官, 资财上万千” 。 鲜英对刘湘说, 如果答应王缵绪保持原有的师长职务和军权, 再兼任盐运使,估计可以成功策反。 听了鲜英的建议, 十分高兴, 让鲜英立即去办。 鲜英化装成道士, 头戴道冠, 身穿道袍, 因天热, 手拿鹅毛扇, 混进敌营, 见到王缵绪, 竟然未认出鲜英。 盐运使 对王缵绪有决定性诱惑力。 王缵绪确实精明能干, 趁此机会要求鲜英答应今后要在其他方面多支持, 鲜英只好一一答应。 其中之一就是要鲜英支持并加入王缵绪成立的一个袍哥组织“ 怜民社” 。 袍哥是青红帮中洪门在西南一带的一个分支, 在湘陕甘新一带则称为“哥老会” , 在四川则称为“袍哥” 。 为什麽叫“袍哥” ? 一种解释是源自《诗经》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 这是说大家情如兄弟, 患难与共。 意即大家都是“有衣同穿, 有饭同吃,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的兄弟。 另一种解释是源自《三国演义》 的故事。 为了拉拢关羽, 曹操看到关羽绿锦战袍已旧, 送了一件新锦战袍给关羽。 关羽把曹操送的战袍穿上后, 再把旧战袍罩在上面。 曹操笑他为什麽如此节约, 关羽回答说, 旧袍是大哥刘备所送, 不能忘记兄弟情义。 青红帮特别讲究“义气” , 后一种解释比较合理。 鲜英虽然不愿意参加袍哥组织, 有求于王缵绪, 只得答应加入。 川黔联军正准备与杨森交战时, 鲜英策反了王缵绪。 王缵绪背叛杨森, 投向刘湘, 通电双方停战协商川局。 王缵绪是杨森麾下第一师师长兼第一路总指挥, 驻军涪江上游重镇遂宁, 是杨森此战中最具关键性的一支部队。 王缵绪的通电使得杨森部队全线震动, 官兵无心再战, 战局急转直下, 杨森部队一战即溃。 9 月初杨森率残部自乐山移驻犍为县, 通电将所有留川部队交刘湘节制。10 月 10 日刘湘、 袁祖铭通电各军护送杨森出川。 1925 年杨森发起“统一四川” 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h3><h3> 1934年,军阀混战,面粉需求量大,鲜英善抓机遇,果断接手亏损严重的复兴面粉厂,经过设备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更新,提高面粉质量,产销两旺,曰进斗金。</h3><h3> 1935年,蒋介石授命贺国光,入川整顿川军。贺国光荐调鲜英回南充,任第11区督察专员。鲜英延聘张澜、晏阳初、梁漱溟等名士实践平民教育。蒋介石为了打击红军,下令修筑川陕公路。省政府动员附近各县民工三四万人修路。鲜英因病在成都,由秘书谷醒华代行署务。民工住宿、生活条件极差,冬季天寒地冻,冻死、病死不少。年关将至,人心思归。谷醒华无奈,宣布放假回家过年。擅自放假,蒋介石大怒,令省府严办。贺国光罢了鲜英的官。鲜英从此弃政定居重庆,专心实业经商。</h3><h3> 1936年在张澜建议下,鲜英联络南充地方袍哥首领兼商会主席奚致和等在顺庆创办四川蚕丝改良场。从浙江引进白色杂交品种,在全省推广,生丝质量明显提高。支持私人集股兴办果山蚕业社。栽桑、制种、养蚕、缫丝及生丝贸易一条龙发展,颇有影响力。</h3><h3> 重庆特园是鲜英的家,位于上清寺的一座小山头上。特园由达观楼、平庐和康庄组成。达观楼是一栋三层洋房,共20多间,占地三亩。康庄是4幢三层楼房。抗战期间,外国机构、盟军代表团、军政要员曾租赁居住。抗战后,是众多国共要员、爱国民主人士的活动场所,如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黄炎培、李济深、冯玉祥等,贵客盈门,最多时上千人,座上客常满,全天流水席。</h3><h3> 1949年6月,蒋介石批准的暗杀87人黑名单。妄图用暗杀手段,对走和平道路的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等进行“肉体消灭”。鲜英的名字赫然在列,所幸西昌行辕主任贺国光通风报信,连夜逃到西昌避难,幸免于难。<br></h3><h3> 鲜英是民盟中央领导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新中国建立后,鲜英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但是"窝藏战犯眷属财产"嫌疑始终伴随着他,土改运动、镇反运动更是坐立不安。许多原爱国民主人士都是社会精英,都想在新社会展示自己的理想抱负,优越的地位难以触入民众,放不身段,与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有不少冲突 难过社会主义关。建国后,在张澜开导下,鲜英将“特园”房产全部捐给国家,举家迁往北京。董必武在重庆市政府呈送的请示中批复:“特园很有纪念意义,要作为纪念馆原样保存。特老健在由国家照顾,死后由国家安葬。鲜宅权且留下,待特老百年之后,再交给国家做纪念馆”。</h3><h3> 1957年反右运动中,人民曰报点名批判的右派中就有他。鲜英被划为右派,九个子女中也有两人划为右派。1960年,在周总理关照下,鲜英夫妇从重庆迁回北京。</h3><h3>  1966年8月,由高干子弟组成的联合行动委员(简称联动)红卫兵形左实右地发出“最后通碟”,限令各民主党派在72小时之内自行解散并登报声明。(联动红卫兵组织的胡作非为,违背毛主席"要文斗,不要武斗"等指示,转移干扰文革运动方向,受到周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的严厉批评,1968年被取缔,很多成员被拘捕)。联动红卫兵来到重庆,抄家队进驻鲜宅,“特园”大客厅中的珍贵“签名轴”从此不知去向。“民主之家”的匾额完好仍存。1968年3月25日,重庆造反派中的战斗团在“达观楼”二层焚烧传单,引燃油漆地板。冲天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民主之家”最终付之一炬,荡然无存。</h3><h3>  1968年鲜英在北京因发烧引发肺炎在医院去世,不久鲜英夫人金竹生女士也因病辞世。</h3><h3>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落实政策,鲜英得到平反。2008年5月,作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的历史见证,“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开馆。</h3> <h3>  杨仁叔(1903-1931年9月9曰),又名杨仁杰,字吉甫,号家瑞,西充县青狮镇苦竹垭村人。出生在一个家业殷实的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是前清贡生,思想守旧。</h3><h1> 杨仁叔幼而好学,曰有所长。对势利之心,依人作威,刮取民财以充欲望者痛心愤恨。杨仁叔认为:<font color="#ed2308">服务社会,做有益的人,必须研究学问。</font>不须别人劝勉和鼓励。</h1><div> 1923年1月,杨仁叔去成都宾萌公学求学。求学期间,接触新文化,信仰共产主义。认为新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工具,倘中国教育普及,前程未可限量。常以有志者事竟成自励,效愚公移山之举,立志改造社会,以富强我中国。1926年秋,杨仁叔到上海大夏大学政法系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div><h3> 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叛变,疯狂抓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它们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杨仁叔不避艰险,与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1928年初,受党组织派遣,杨仁叔返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省宣传部长兼农工团长。党的地下工作,不仅艰险,经费也极端困难。杨仁叔向他父亲讲明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为之奋斗事业的伟大意义及光明前途,以及现在的艰难处境。父亲杨德儒转变了,支持儿子的革命活动。为建立革命联络点和筹集革命活动经费,杨仁叔在成都开办印刷厂和书店,他父亲卖掉100挑田,作为开厂办店的启动经费。</h3><div> 1929年12月,杨仁叔任中共成华区委常委。经常破帽旧衣,亲自拉黄包车,奔走各大街小巷,组织车夫们为生存而斗争,同时还领导了一系列学生运动。</div><div> 1930年9月,四川广汉兵变中,杨仁叔组织西南大学学生印发十纲领,组织演讲宣传,带领学生运送武器弹药,接应、支持、配合曹荻秋、任白戈的行动。</div><div> 1931年2月,党内出了叛徒,为了安全,党组织立即将杨仁叔调离成都,改名杨德光,以巜新蜀报》记者身份为掩护,到重庆任中共川东特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7月,川东特委撤销,成立江(北)巴(县)中心县委,杨仁叔任县委组织部长,开展工运、学运、兵运等工作。</div><h3> 叛徒跟踪到重庆,同年9月9曰,杨仁叔与李家俊接头时被捕。</h3><h3> 在獄中,敌人千方百计诱降,杨仁叔表现坚定,不为所动。他舅父严纯武在刘湘家任家庭教师,奉刘湘之命也来劝说投降,只要你说一句共产党不好,便可恢复自由,还能得到高官厚禄。杨仁叔严辞拒绝:你去做你的官,我当我的囚犯。我愿做共产党的鬼,绝不做国民党的官。</h3><h3> 杨仁叔被捕后,江巴中心县委积极营救,不几天杀死刘湘特务多人。刘湘恼羞成怒,于1931年9月9日杀害了杨仁叔同志。中国共产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党,没有任何个人私利。党员如果怀有个人私利,遇到风浪或诱惑,信仰必定动摇,被历史淘汰。杨仁叔同志虽出生地主家庭,但是他彻底背叛了地主阶级,坚定地选择共产主义,为解放穷苦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不怕牺牲个人生命,展现了一个真共产党人的品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