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绛县,是我国历史文献中出现的第一个县名,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县"。</h3><h3> 在古中国的疆域里,绛县背倚太行、中条两座山脉,像一道河东屏障,雄踞于晋南的边隅。</h3><h3> 上溯几千年,纵观数百里,故绛先民们沐着原始的星月路走来,间鼎就坤,开天辟地,案衍劳耕,生生不息,将一个古朴沧柔的世纪公园,无私地嵌入广袤的绛县大地。</h3><h3> 没错,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绛县。借这次放假的机会,我对它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究。</h3><h3> 话不多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吧!</h3><h3><br /></h3> <h3><b>一、卧佛千载仍本色,石刻几通立前沿(太阴寺)</b></h3> <h3> 这座寺庙位于东华山(太阴山)脚下,坐南朝北,属阴,所以称为太阴寺。</h3><h3><br /></h3> <h3> 太阴寺内的释迦牟尼卧佛,是目前我国存世最早、体量最大的木雕卧佛,在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h3><h3>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日,太阴寺外,东华山上,桃花盛开杨柳摇曳,绛县、翼城、曲沃、闻喜以及远至省外的人们扶老携幼,赶来礼佛,朝拜进香的百姓和赶来观瞻卧佛的游客络绎不绝。太阴寺及其内供奉的释迦牟尼木雕佛,不但庇佑着此方子民,也成为了绛县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一张代表性名片。</h3><h3> <br /></h3> <h3> 在绛县现存众多的古代人文景观中:</h3><h3><b>太阴寺规模最全,级别最高</b>(因为太阴寺在1996年成为全国第5批文物保护单位,是绛县第一个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庙宇)。</h3><h3><b>名气最响</b>(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介绍绛县太阴寺的文章)。</h3><h3><b>价值最大</b>(因为它的正殿里有独木雕刻的释迦牟尼像,是全国仅存的两尊木雕之一,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堪称国宝)。</h3><h3><b>人气最旺</b>(因为太阴寺是山西重点旅游景观之一,省城旅游公司开辟太阴寺和东华山森林公园4日游,每年接待游客和参观者数万人次,外地人来绛县,都要到太阴寺游览观光)的庙宇。</h3><h3> 可以说,太阴寺是绛县的荣耀,绛县的标志,绛县的名片,绛县的象征,是绛县人民心仪的人文圣地,已经和绛县的过去、现在及将来融为一体。</h3> <h3><b>二、晋代山河今代在,今人追念昔人难(晋文公墓)</b></h3> <h3> 晋文公墓位于绛县卫庄镇下村南边,是一个周长1500米,高约60米,被葱郁茂密的翠柏所覆盖,形似馒头的巨形墓冢。</h3><h3> 西依丘陵之滋养,东濒黑河之润泽,上连苍穹之浩瀚,下接热土之厚重,墓冢透射着皇家的威仪与高贵。</h3><h3> <br /></h3> <h3><br /></h3><h3> 墓冢正面高耸着5米有余的汉白玉晋文公全身雕像,通体晶莹圣洁。但见晋文公昂首挺胸,长髯飘逸,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经天纬地之睿智,释放出纵横天下之雄风,彰显着逐鹿中原之霸气。</h3><h3> 雕像旁竖有一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镌刻的"晋文公墓"石碑,冢前还摆放有古代晋文公庙遗存的石祭桌、础石等旧物,给人以肃穆、尊崇之感。</h3> <h3><b>三、两千里内无双士,三百年来第一人(横水探花府)</b></h3> <h3> 探花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横水镇政府院内,因清代探花乔晋芳之府邸而得名。是山西省唯一以古代科考学位而命名的古老府院,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探花府现存雕花过庭及3座四合院。其中东院垂花拱门悬有一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的扇形匾额,门两侧各嵌"福从何来,因善而成,多积宏广,永久则贞,一时修德,百世方荣,虽自天申,实缘善庆""寿寿天长地久,鹤同年,松堪友,四时比肩,八仙进酒,古道步香山,谦光浮北斗"的草书石碣,落款分别为葭谷、秦堂、晋堂,据考为乔晋芳亲书,实乃古代书法之精品。</h3> <h3><b>四、万年古迹出原野,巍巍中华此开源(倗国故地)</b></h3> <h3> 在进入新世纪的短短十多年中,西周倗国故地的考古发掘连获3顶桂冠:</h3><h3> 2005年,跻身我国考古十大新发现;</h3><h3> 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继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发掘之后,长期空缺的第二个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h3><h3> 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西周倗国故地位于横水镇横北村风凰塬上。南濒涑水河,北枕紫金山,背风,向阳,堪称风水宝地。</h3><h3>以下是发现的文物:</h3> <h3><b>五、苦志宜吟潘岳赋,澄心不愧孟郊诗(南樊石牌坊)</b></h3> <h3> 南樊石牌坊位于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4)至嘉庆十五年(1810)之间,这座全部用卯榫石料砌成的石牌坊,据说是仿照北京城内一座石牌坊建造的,且规模比北京那座石牌楼还阔大,因而才产生了"虽说绛县不驰名,南樊赛过北京城"的民谣。</h3><h3> 这座牌坊系嘉庆皇帝为"旌表"中宪大夫贾凝端之继妻李恭人而建造的节孝坊。李氏淳厚贤惠,弦续贾公后,相敬如宾。在家中敬老爱幼,与乡邻和睦共处,在官居辅导太子读书的备事府主簿的丈夫去世后,李氏独居寡守,将其儿子贾钟琳培养成才,使其出任湖北知府,之后,又将孙子贾宗洛培养成才,使其出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运同。</h3> <h3><b>六、三山古木接天翠,七峪清溪引客槎(壮美山河)</b></h3> <h3>晓日朱霞染绛山</h3> <h3>晋南名山东华山<br /></h3><h3><br /></h3> <h3>太行奇峰歪头山</h3><h3><br /></h3><h3><br /></h3> <h3>绛水源自沸泉峪<br /></h3><h3><br /></h3><h3><br /></h3> <h3>五水归宗出浍水</h3><h3> <br /></h3> <h3>涑水源头话沧桑<br /></h3> <h3>黑龙潭里黑水涌<br /></h3><h3><br /></h3> <h3>三县聚宝洮水来<br /></h3> <h3><b>七、开愚启智古贤语,字字成金诲我知(涉绛成语)</b></h3> <h3>从善如流</h3><h3>【帮义】听从高明的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好的意见和建议。</h3><h3>【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h3><h3>漏网之鱼</h3><h3>【释义】常比喻侥幸逃脱的敌人或罪犯。</h3><h3>【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h3><h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h3><h3>【释义】要想加罪于人,不怕没有借口。指随心所欲地诬陷别人。</h3><h3>【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信公十年》。</h3> <h3>最后,附一首小诗:</h3><h3>绛山青青绛水流,绛老原不知春秋。</h3><h3>姜原庭下松柏密,尧帝堂前草木稠。</h3><h3>文公经略成霸业,赵城金藏此乡留。</h3><h3>首称郡县福泽地,千古文脉傲九州。</h3> <h3> 尧乡名胜赛画图,南北风光信不如。当你真的置身于绛县的山水中时,你一定会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欢迎大家前来绛县观光。</h3>